- 2021-05-2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巴楚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巴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政治)试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 等三类。( ) A. 转账业务 B. 支出业务 C. 结算业务 D. 保存业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C: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C正确且符合题意。 ABD:转账业务、支出业务、保存业务,三项均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A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1)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2)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3)结算业务。除了上面的三大主要业务之外,商业银行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2.根据发行者的不同债券主要分为 。( ) ①金融债券 ②国债 ③企业债券 ④债务证书 ⑤ 个人债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②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债券的类型。①②③:根据发行者的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所有的债券都属于债务证书,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债券,④不符合题意。 ⑤:个人不能发行债券,⑤排除。 故本题选A。 3. ,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 A. 社会保险 B. 商业保险 C. 财产保险 D. 个人保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商业保险。A: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社会保险由国家成立的专门性机构进行基金的筹集、管理及发放,其对象是法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A不符合题意。 B:商业保险,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其中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而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B错误。 C:财产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中的一种,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C正确。 D:在我国,个人不能经营保险业务,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而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一、保险对象不同: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简单讲是以“人”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等),简单讲是以“物”为保险对象。二、保险金额的确定方式不同:由于人的身体和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保险公司在承保人身保险时,投保人购买多少保险金额由双方约定,而且可以在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重复投保(医疗险除外)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应与所保财产的实际价值相等,不能超额投保和多家重复投保。三、赔付概念不同:在人身保险中,当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以双方约定的保险金额为基础给保户保险金的形式叫“给付”。如果是因第三方造成的损失,保户既可以从寿险公司获得保险金,又同时可以从肇事者处获取赔偿,而保险公司不得干预,也没有从第三方索取赔偿的权利,保险术语叫没有“代位求偿还权”;在财产保险中,当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的赔偿方式叫“补偿”。如果是因第三方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在履行赔偿义务后,有权以保户的名义向第三方进行追偿,而保户不得再从中获益。所以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公司具有“代位求偿权”。 4. 是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 A. 财政收支平衡 B. 财政盈余 C. 财政赤字 D. 国家财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财政收支。A: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A不符合题意。 B:财政盈余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B不符合题意。 C: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C正确。 D:国家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不外三种情形: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盈余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5.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 A. 税收 B. 效率 C. 公平 D. 按劳分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效率的含义。B: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B正确。 A: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A不符合题意。 C: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C不符合题意。 D:按劳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6.国家财政是国家的 。( ) A. 收入与支出 B. 预算和决算 C. 存款与保险 D. 股票与债券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财政的含义。A:国家财政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A正确。 BCD:预算和决算、存款与保险、股票与债券,三项均错误,BCD排除。 故本题选A。 7.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 ) A.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 B. 国家收入与支出 C. 教育发展水平 D. 区域发展差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A: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A正确。 B:国家收入与支出是国家财政,不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B错误。 CD: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发展差距,均不是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2)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 )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A. 税收收入 B. 利润收入 C. 债务收入 D. 罚没等其他收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所以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目前在我国 和 是影响很大的两种税收。( ) A. 流转税和所得税 B. 资源税和财产税 C.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D. 行为税和印花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税种。C: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C正确。 ABD:流转税和所得税、资源税和财产税、行为税和印花税,三项均不是我国影响很大的两种税种,ABD错误。 故本题选C。 10.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A. 市场 B. 计划 C. 国家 D. 宏观调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经济的含义。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A正确。 BCD:计划、国家、宏观调控,三项均不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注:①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别于计划经济和传统的商品经济。②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不等于完全由市场起作用,要将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11.市场交易遵守的规则 。( ) ①自愿 ②平等 ③公平 ④诚实守信 ⑤合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交易遵守的规则。①②③④:市场交易规则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①②③④正确。 ⑤:合法是市场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但不是市场交易规则,⑤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12.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导致出决策带有影响。这说明市场调节存在 。( ) A. 自发性 B. 固定性 C. 盲目性 D. 滞后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缺陷。C: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C符合题意。 A:自发性是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择手段,A不符合题意。 B:固定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但不是市场调节的缺陷,B不符合题意。 D:滞后性是指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1)自发性——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唯利是图、两极分化)。(2)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盲目决策,一哄而起)(3)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注意:判断自发性、盲目性还是滞后性的顺口溜: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商标侵权等。盲目性: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农业多见。 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到的 。( )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 D. 特殊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A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A符合题意。 B:法律手段是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B不符合题意。 C: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C不符合题意。 D:题设中“最常用到的”意味着不是什么所谓的特殊手段,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宏观调控的手段:以经济手段(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注意:①我国现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税收)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汇率等)。②区分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③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价格调整)的调整。法律手段的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补充: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国家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4.宏观调控的目标 。( ) ①紧促经济增长 ②增加就业 ③稳定物价 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⑤保护环境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目标。①②③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①②③④正确。 ⑤:保护环境不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⑤排除。 故本题选A。 15.从 到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A. 2019年 B. 2020年 C. 2035年 D. 2000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B: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符合题意。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6.上一年度国际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 。( ) A. 预算 B. 资本 C. 决算 D. 税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决算的含义。C: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称作国家决算,C符合题意。 A: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A不符合题意。 BD:资本、税收,均不符合题意,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称作国家决算。预算和决算又都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决算、地方预算和决算。 17.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 。( ) A. 国际性企业 B. 银行 C. 跨国公司 D. 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载体。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C符合题意。 ABD:国际性企业、银行、国家,三项均不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A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1)含义: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2)目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3)作用: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18.我国于 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 A. 2019年 B. 2020年 C. 2035年 D. 2001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贸组织。D: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D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19.WTO是以下哪个国际组织的简称: 。( ) A. 世界贸易组织 B. 世界银行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联合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A:WTO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A符合题意。 B:世界银行的英文简称是IBRD,B不符合题意。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英文简称是IMF,C不符合题意。 D:联合国的英文简称是U.N.,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 。( ) 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资本全球化 ④ 开放全球化 ⑤改革全球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①②③: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①②③正确。 ④⑤:开放全球化、改革全球化,均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④⑤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打“正确”,错的打“错误”) 21.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股票。相对其它有价证券而言,购买股票后就不能退股,只能在股票市场上买卖,不能确保一定能赚回本金,股票价格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题中观点正确。 【点睛】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22.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答案】正确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l995年1月1日。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故本题判断正确。 【点睛】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3.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在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故本题观点正确。 【点睛】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4.购买国债的风险比购买企业债券的风险高。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债券。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三种债券中,风险由小到大依次是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国债以国家税收为担保,在三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故题中观点错误。 【点睛】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25.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统一性等三个特征。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故题中观点错误。 【点睛】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②无偿性(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④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注意: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26.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答案】正确 【解析】 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故本题判断正确。 【点睛】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7.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它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发展性。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它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故题中观点错误。 【点睛】市场调节的缺陷:(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包括市场不能调节、不能让市场调节两方面)市场不能调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而对于可能危害公众利益的产品供给则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和两极分化。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下)→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滞后性:闻价而行→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8.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题目表述是正确的。 29.市场调节是万能的,什么都可以调。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部门和领域市场不能调节,有些则不能让市场调节。故题中观点错误。 30.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故此题说法正确。 三、简答题 31.国家财政的作用? 【答案】(1)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4)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财政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1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国家财政的作用。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国家财政的作用。关于国家财政的作用,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国家财政的作用的掌握情况直接分析作答即可。总体阐释: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体阐释: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点睛】(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衡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要,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答案】(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1个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的掌握情况直接分析作答即可。主要是三点: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根本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第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第三,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33.《两个一百年》的内容? 【答案】到建党100年: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两个一百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1个问题,考查考生对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两个一百年》的内容?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但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两个一百年,即建党100年,建国100年,因此本题考查的是新时代的奋斗目标,而关于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的掌握情况直接分析作答即可。主要是两点:建党100 年: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点睛】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时代发展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材料分析题(两题共23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一段时间,苹果的价格很高,不少地方的农民砍掉其它果树,改种苹果。可是,没过几年,苹果大量积压,价格直线下降,苹果变成了农民的《伤心果》 (1)苹果变成《伤心果》,反映出市场调节具有哪些缺陷? (2)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物品的制造和流通能够过市场来调节吗?为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市场调节的后果? 【答案】(1)甜苹果变成“伤心果”,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会导致生产的盲目性和社会财富的浪费。 (2)枪支等危险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物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 (3 )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苹果价格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苹果价格的波动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3个问题,考查考生对价格变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苹果变成《伤心果》,反映出市场调节具有哪些缺陷?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市场调节的缺陷。关于市场调节的缺陷,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市场调节的缺陷的掌握情况结合材料分析直接分析作答即可。主要是:甜苹果变成“伤心果”,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会导致生产的盲目性和社会财富的浪费。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物品的制造和流通能够过市场来调节吗?为什么?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关于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市场调节的缺陷的掌握情况结合材料分析直接分析作答即可。主要是:枪支等危险品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物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市场调节的后果?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关于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对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的掌握情况结合材料分析直接分析作答即可。主要是: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点睛】本题以简答题为主,考生根据对题设涉及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作答即可。考生需对基础知识非常熟练的掌握方可准确解题,作答时,力求精准,不能拖泥带水。第(1)问、第(2)问,考生直接作答;第(3)问,考生对试题设问进行转化,转化为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是怎样的,然后作答。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难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1)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含义? (2)结合我国面临发展难题,谈谈转变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3)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是那些? 【答案】(1)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2)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这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3)①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②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④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⑤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发展理念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材料,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3 个问题,考查考生对价格变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含义。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新发展理念的含义。关于新发展理念的含义,教材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共五点,考生根据对新发展理念的含义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主要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我国面临的发展难题,谈谈转变发展理念的必要性?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转变发展理念的必要性。考生可先回顾坚持新发展理念必要性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把握了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回答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是那些?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给了考生提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根据教材阐述,考生可将其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考生结合教材知识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分析回答。 【点睛】本题看似分析说明,实则以简答题为主,考生根据对题设涉及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作答即可。考生需对基础知识非常熟练的掌握方可准确解题,作答时,力求精准,不能拖泥带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