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解析版)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 一、单选题 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低压的槽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部的风向分别为(  )‎ A. 西北、东南 B. 西北、西南 C. 东北、东南 D. 东北、西南 ‎2.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东部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 A. 暴雨和冰雹天气 B. 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 C. 连绵的阴雨天气 D. 干热风(焚风)天气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已知条件,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低压槽线且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对槽线西北部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成西北风;对槽线东南部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成西南风。据此分析本题选B。‎ ‎【2题详解】‎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则该类槽线位于北半球气旋的东部,为暖锋天气。暖锋一般会形成连续性降水。故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东部地区时,多出现连绵的阴雨天气,C对。暴雨和冰雹天气多出现于低纬地区或中低纬地区夏季的午后,属于强对流天气或冷锋天气,图示为暖锋,A错;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多出现于春季,此时为夏季,B错;干热风(焚风)天气往往与高压系统有关,本图是低压系统,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C。‎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 此谚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于( )‎ A. 珠江三角洲 B. 江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4. “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 )‎ A. 夏季风势力弱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厄尔尼诺现象 D. 拉尼娜现象 ‎【答案】3. C 4. A ‎【解析】该题考查我国雨带及其移动。‎ ‎【3题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我国雨带的推移时间分布,可知8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处暑节气在美年达饿8月份,故图中言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东北地区。‎ ‎【4题详解】‎ ‎“处暑无雨干断江”说明处暑季节如果无雨的话,河流中无水;由上题可知该地区为东北地区,降水量少,说明雨带来得晚退得早,主要是夏季风势力弱形成的。‎ 下图是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影响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 太阳辐射、地形地貌 C. 太阳辐射、城市分布 D. 地形地貌、河流湖泊 ‎6. Y处年平均气温及地形分别是( )‎ A. 10—12℃、山地 B. 12—14℃、河谷 C. 14—16℃、盆地 D. 8—10℃、山脊 ‎【答案】5. B 6.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温线的判读,需要结合到图中等温线的特点分析答题。‎ ‎【5题详解】‎ 图中等温线总体南高北低,说明太阳辐射是主因;另外,等温线在河流处明显弯曲,且河流处为谷地,则地形地貌也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6题详解】‎ 一般受太阳辐射影响,纬度低处气温高,图中Y处外围等温线为14℃,北侧有12℃等温线,则南侧应该有14℃等温线;依据“大于大的”规则可判断,Y处气温为14到16℃。该处气温高于周边,说明地势上低于周边,C正确。‎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B.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8. 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 A. 夏季白天 B. 冬季晴天 C. 夏季晚上 D. 冬季阴天 ‎【答案】7. A 8. 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 ‎【7题详解】‎ 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差异,同样的受热或受冷升降温幅度不同,形成热力环流,进而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形成图示分布,据此分析选A。‎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近地面刮偏西风,也即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此时,湖面气温比湖岸低、气压高,温差较大,湖陆风最明显,据此分析选A。‎ 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9. “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10. 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 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 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 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 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答案】9. C 10.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及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试题难度容易。‎ ‎【9题详解】‎ 根据题干“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可知该天体位于太阳系以为,银河系以内,所以“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故选C。‎ ‎【10题详解】‎ 据材料“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说明该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太近,不利于生命的存在。故选D。‎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岛屿面积2 473平方千米,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岛上有一些农场。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 A. 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B. 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 C.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 D. 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 ‎12. 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气压带与风带 D. 地形地势 ‎【答案】11. C 12.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11题详解】‎ 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状况判断,纳瓦里诺岛的北部为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A错误;德雷克海峡流经西风漂流,该洋流为寒流,对其南部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错误;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南部可以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也受极锋的影响,多锋面气旋雨,C正确;岛上大部分山脉不是西北走向,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纬度偏高,夏季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故选B。‎ 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Ⅰ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 A. 现代气候气温最低 B. Ⅱ类气候气温最高 C. Ⅰ类气候气温最高 D. Ⅱ类气候气温最低 ‎14. 图示M地区山脉( )‎ A. 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 等温线向南部凸出 C. 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 D. 西坡雪线较东坡高 ‎1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13. B 14. C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反之海岸线向海洋延伸;I类气候的气温较低;Ⅱ类气候的气温较高;现代气候的气温位于两者之间,B正确。‎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50°附近,西坡为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森林覆盖率低,物种相对较丰富,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森林覆盖率低,物种相对较少,C正确,D错;由于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可知a等温线(对应I类气候)所在的纬度较低,c等温线(对应Ⅱ类气候)所在的纬度较高,结合该区域纬度位置可推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的南美洲。山地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南半球应向北凸出,B错;该山脉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故选C。‎ ‎【15题详解】‎ 湿地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海滨湿地主要为沿海滩涂与浅水区。海滨地区地 形坡度越缓,往往湿地面积越大;反之,湿地面积越小。海滨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则海岸线的变化受海水涨落的影晌越小。由图可知,当海平面上升或下降时,丁地海岸线的变化最小,由此可知,该地地形坡度最陡,海滨湿地面积最小,D正确。故选D。‎ 读世界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平方米/年),完成下列小题。‎ ‎16. 导致甲地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17. 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多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 距海较远,多晴朗天气 C. 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D. 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答案】16. A 17. D ‎【解析】试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6题详解】‎ 图中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太阳辐射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 ‎【17题详解】‎ 图中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多,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D正确。‎ 北京时间9月20日14时左右,一辆轿车行驶在我国某域市的环线上(如下图),车内乘客发现:前几分钟阳光从正左方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正前方照射进车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该时段,车辆行驶在图中环线上的( )‎ A. 甲路段 B. 乙路段 C. 丙路段 D. 丁路段 ‎19. 该城市可能是( )‎ A. 哈尔滨 B. 北京 ‎ C. 天津 D. 乌鲁木齐 ‎【答案】18. B 19. D ‎【解析】‎ ‎【分析】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北半球冬半年,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 ‎【18题详解】‎ 北京时间9月20日14左右,太阳在南方,如果车辆行驶在环线上的甲路段和丁路段,太阳光先从后方射进车内;在丙路段行驶阳光只能从右侧射进车内;在乙路段时车辆向西行驶,太阳在西南方可以先从左侧射进车内,过几分钟车辆向南行驶,太阳可以从正前方射进车内.‎ ‎【19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北京时间9月20日14左右,车辆向南行驶,太阳可以从正前方射进车内.此时为当地的正午,比北京时间晚两小时左右,经度应在90°E左右,选D。‎ ‎【点睛】本题要结合实际,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分析,从所给的北京时间入手是关键,要区分北京时间和地方时,我们国家都采用北京时间,东西差别比较大。‎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回答下面小题。‎ ‎20. 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 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 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 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21. 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利条件是( )‎ A. 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 B. 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 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 D. 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答案】20. A 21. C ‎【解析】熟悉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环境特点和纬度高低与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20题详解】‎ 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而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所以酒泉相对于文昌,降水少,晴天多,更有利于航天发射,故A正确; 文昌的纬度比酒泉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故B错误; 文昌的海上和空中交通更便利,而酒泉深居内陆,海上交通不便,故C错误; 文昌和酒泉地区人口都稀少,故D错误;本题答案选A。‎ ‎【21题详解】‎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航天中心的建设和发射,故A错;酒泉虽然深居内陆,但场区内有机场,公路,虽周围都是戈壁和无人区,但可以保障国防的安全,故B错;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故本题选C。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已建场30年,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且技术力量雄厚,故D错。本题选C。‎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 黑子和耀斑 B. 黑子和太阳风 C. 耀斑和太阳风 D. 耀斑和日珥 ‎23. 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 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 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2. C 23. 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2题详解】‎ 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太阳表面催生并向火星挺进的气体为太阳风,故C项正确。‎ ‎【23题详解】‎ 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减少太阳活动对航天器的影响,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动,①对。要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防止紫外线伤害,晒伤皮肤,②对。关闭所有通信设施是不现实的,③错。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备也不现实,④错。D对。所以选A。‎ 杨絮是杨树发育结籽产生的白色絮状物,随气流运动而飘散,状如飞雪。每年5月上中旬是宿迁杨树产生杨絮的集中期,给宿迁带来了很大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一天中杨絮最易飘起的时间是( )‎ A. 子夜 B. 清晨 C. 午后 D. 傍晚 ‎25. 杨絮飘飞给宿迁带来的影响有( )‎ ‎①诱发呼吸道疾病 ‎ ‎②带来火灾隐患 ‎ ‎③影响出行安全 ‎ ‎④增加旅游吸引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结合材料,杨絮是杨树发育结籽产生的白色絮状物,随气流运动而飘散,状如飞雪,推测其产生的条件是空气干燥且空气对流旺盛才有利于杨絮的飘散,一天中中午后气温最高,空气的垂直运动最为强烈,杨絮最易飘起,C正确;子夜、清晨、傍晚气温较低且水汽较多,空气对流较弱,杨絮不易飘起,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杨絮飘飞容易造成呼吸道和皮肤过敏,有诱发呼吸道疾病;杨絮干燥,易燃,容易带来火灾隐患;杨絮飘飞,造成视线干扰,易影响出行安全等造成旅游吸引力的下降,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2012年3月8日,拍摄者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努拉伯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据悉,每年只有两天会出现这种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铁路线的走向为( )‎ A. 东西走向 B. 东南一西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东北一西南走向 ‎27. 下次出现该景象的日期约为( )‎ A. 2012年10月6日 B. 2012年1月5日 C. 2012年4月5日 D. 2012年7月5日 ‎【答案】26. D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3月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结合材料可知该铁路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所以选D。‎ ‎【27题详解】‎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移动到北回归线,然后再向南移动,再次直射同一纬度时,该地才会出现同一现象。3月21日和9月23日直射赤道,3月8日距3月21日有13天,9月23日以后13天约为10月6日,即10月6日和3月8日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这两天日落方位一致。所以选A。‎ 下图是我国某地(36°34′N)房屋的大门,大门朝南,大门上方1米修一雨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8. 既能很好地遮雨,又能保证冬至日正午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大门,该雨棚的宽度宜设计为( )‎ A. 1米 B. 1.414米 C. 1.732米 D. 2米 ‎29. 按以上要求装好雨棚,全年正午有太阳光照进大门的时间有( )‎ A. 半年 B. 近8个月 C. 10个多月 D. 全年 ‎【答案】28. C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使其通过雨棚边缘从大门顶部射入,则雨棚宽度=1m×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余切值。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90°-(36°34′+23°26′)=30°,则雨棚宽度=1×cot30°≈1.732米,选C。‎ ‎【29题详解】‎ 当日正午太阳光线通过雨棚外露端和门口下部的连线时,为光线照入大门的最后时间,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时,正午太阳光线将无法射入室内,小于60°则可以射入室内。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可以求出太阳直射点位于6°34′N,由此可推知,太阳直射6°34′N以南的时段(约为8个月)正午太阳光能射入室内,据此选B。‎ ‎【点睛】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30.适宜的室内光照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繁殖,改善室内小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关系不大的是( )‎ A. 房屋的朝向 B. 房屋之间的间距 C. 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 D. 窗户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房屋的朝向、房屋之间的间距、窗户的大小均与室内光照条件关系密切;但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主要起保暖作用,与日照条件关系不大,故选C。‎ ‎【点睛】注意审题,本题要求选择“关系不大”的一项。‎ 二、综合读图题 ‎31.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_______。‎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答案】(1)21°S,105°W (2)39° 46°52′ (3)从南纬21°向南北两侧递减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 16小时 ‎【解析】‎ ‎【分析】题目通过某日局部太阳光照图,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详解】(1)图1中晨昏线与69°N相切,69°N以北为极夜,太阳直射南半球,因为极昼、极夜范围与直射点纬度互余,所以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1°S;图中所示105°W位于昼半球中线,所以地方时为正午12时;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1°S,105°W)。‎ ‎(2)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根据计算公式H=90°—(30°+21°)等于39°,因墙面与地面垂直,正午太阳光和电池板面垂直,所以如图可知,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H相等,约为39°。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即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46°52′。‎ ‎(3)该日,太阳直射21°S,所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南纬21°向南北两侧递减。‎ ‎(4)该日,Q地为极夜现象,夜长是24小时,P地在Q南侧,因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由北向南昼渐长,夜渐短,所以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M地正处于日出,由105°W(西七区)是12时得出135°E(东九区)当地时间是凌晨4时,M地昼长是16小时。‎ ‎32.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中BC线为晨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地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 ‎(2)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不变,从气温、降水和气压三个角度描述M—N一线天气的变化。 ‎ ‎(3)若图中D地1小时后气温上升,请用相关地理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上(A地)比同纬度海洋上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2)气温:低—高—低(或先升高再降低)。降水:阴雨—晴—阴雨。气压:高—低(或逐渐降低)。‎ ‎(3)图中BC为晨线,1小时后D地迎来日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增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使气温逐渐升高。‎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亚洲高压成因、锋面气旋、大气受热过程。‎ ‎【详解】(1)根据气压值可读出A地为高压中心,是亚洲高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A处陆地比同纬度海洋上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2)图中M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阴雨天;N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阴雨天;M、N之间为暖气控制,气温高气压低,以晴天为主。‎ ‎(3)图中BC为晨线,1小时后D地迎来日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热增温,地面辐射增强,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使气温逐渐升高。‎ ‎33.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层,该层大气以______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___________(填名称)。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该层大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__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________(很小很大)。‎ ‎【答案】(1)对流 地面 降低 (2)平流 水平 升高 (3)对流层 对流 (4)电离 很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及气温垂直变化规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大气层次名称、热源、气温垂直变化特征、大气运动、天气变化、物质构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A层位于地表以上,高度12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层是对流层,它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远(即高度升高),获取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降低。‎ ‎(2)图中显示,B层位于高度12千米以上,50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层是平流层,图中显示,该大气层向上气温升高,不易产生对流,因此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该层中含有大量臭氧,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该层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3)因为大气具有重力,因此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图中显示,对流层温度的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导致冷的空气在上,热的空气在下,容易产生对流,决定了该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出现电离现象,从而存在电离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因受重力影响,空气主要集中于近地面,高层大气离地面远,空气密度很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