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作业(湖北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作业(湖北专用)

‎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 作业 (湖北专用)‎ ‎1.(2019·湖北省四地七校联考)如图表示人体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及随后受到白喉杆菌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BC时间段中识别白喉杆菌的免疫细胞主要是(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记忆B细胞 D.浆细胞 解析 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和记忆B细胞,抗体的含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但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BC时间段中识别白喉杆菌的免疫细胞主要是记忆B细胞,C正确。‎ 答案 C ‎2.2018年8月,浙江有一女孩因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污染的黑木耳而中毒,出现脏器衰竭。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内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过敏 B.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 C.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 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解析 ‎ 据题干信息,该受试者首次接触米酵菌酸,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无免疫力,而不是对米酵菌酸过敏,A错误;米酵菌酸是一种外毒素,并非病毒或胞内寄生性细菌,不进入细胞,所以机体对其进行的免疫没有细胞免疫,B错误;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分泌抗体的过程需要抗原的刺激,即米酵菌酸抗体的首次产生需要米酵菌酸刺激B细胞,C正确;若受试者接触米酵菌酸时没有对其的免疫力,经过一段时间机体能产生一定量的抗体,下次注射时机体可能产生足量抗体,不会再出现红肿,D错误。‎ 答案 C ‎3.(2019·山东聊城模拟)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是侵染T细胞,对其他细胞也有亲和力,会引起相关组织被破坏 B.HIV的核酸经逆转录后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C.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D.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解析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HIV主要侵染T细胞,对其他细胞也有亲和力,会导致宿主细胞死亡,引起相关组织被破坏,A正确;HIV是逆转录病毒,可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具有较长的潜伏期,B正确;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艾滋病患者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正确;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D错误。‎ 答案 D ‎4.据统计,我国约有10%的人口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会对其进行识别和吞噬 B.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人体内环境中迅速增殖 C.接种疫苗的人感染该病毒后,效应T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B细胞经乙肝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与抗原结合并形成细胞集团 解析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对病原体进行识别、摄取、处理,A正确;乙肝病毒营胞内寄生生活,不会在内环境中增殖,B错误;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为浆细胞,C错误;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不能与抗原结合并形成细胞集团,D错误。‎ 答案 A ‎5.(2018·广东云浮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B.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C.DNA疫苗(化学本质为DNA)不能直接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 D.艾滋病病人直接死亡原因是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解析 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不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属于免疫,A错误;抗体由浆细胞产生,B错误;DNA疫苗(DNA片段)需要先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再由蛋白质(抗原)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C正确;艾滋病病人直接死亡原因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D错误。‎ 答案 C ‎6.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是浆细胞,其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 D.花粉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 解析 图中a细胞产生了抗体,为浆细胞,其产生的抗体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能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错误;该病是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D错误。‎ 答案 B ‎7.如图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图中的免疫细胞,除浆细胞外,其他的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是成熟场所不同,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B正确;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C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D正确。‎ 答案 A ‎8.(2018·山东泰安期末)下列对健康小白鼠进行的实验处理,对其机体产生的反应分析错误的是(  )‎ A.损伤下丘脑,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温下降,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B.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T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丧失 D.破坏其下肢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小白鼠有感觉 解析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损伤下丘脑,寒冷环境中小白鼠体温下降,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A正确;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胸腺为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切除其胸腺,导致T细胞无法成熟,从而使体液免疫减弱,细胞免疫丧失,C正确;破坏其下肢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兴奋可以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感觉,但无法控制其下肢运动,D正确。‎ 答案 B ‎9.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    。‎ ‎(2)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    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    ,局部组织血液量    ‎ ‎,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    ,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 ‎(3)炎症应答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的第    道防线,其特点有            。‎ ‎(4)除参与炎症应答外,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即能够    ,并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将病原体清除。‎ 解析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所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2)由图可知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3)炎症应答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4)除参与炎症应答外,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即能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并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将病原体清除。‎ 答案 (1)血浆和组织液 (2)肥大细胞、巨噬 增大 增多 吞噬细胞 (3)二 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答案合理即可) (4)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10.诺如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其基因组中包括一个编码RNA复制酶的序列。诺如病毒入侵人体后,常常引起急性胃肠炎。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诺如病毒能够入侵细胞,说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没有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 B.诺如病毒增殖过程中,由寄主细胞提供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C.由诺如病毒增殖而引起的寄主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彻底清除入侵体内的诺如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 解析 细胞膜具备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诺如病毒能够入侵细胞,只是说明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具有一定限度,A错误;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增殖过程中,由寄主细胞提供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B错误;由诺如病毒增殖而引起的寄主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清除诺如病毒需要体液免疫,但诺如病毒会侵入宿主细胞,因此彻底清除病毒所寄生的宿主细胞需要细胞免疫,D正确。‎ 答案 D ‎11.(2019·博雅闻道联考)科学家将某两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制剂直接注射到小鼠肿瘤组织中,可诱发小鼠自身强大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药物可能提高了吞噬细胞的活性 B.该药物可能会引发人体自身免疫疾病 C.该过程中记忆细胞能够快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 D.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细胞体现了其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类具有吞噬杀伤功能的细胞,A正确;该药物可以诱发强大的免疫反应,有可能会引发自身免疫疾病,B正确;二次免疫反应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但不能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杀死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功能有关,D正确。‎ 答案 C ‎12.与X染色体相关的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分为X连锁显性与X连锁隐性两种。患者体液免疫存在一定的缺陷,细胞免疫功能丧失。对此类疾病描述不当的是(  )‎ A.患者体内的浆细胞数量减少,抗体水平也较低 B.可通过定期补充抗体的方式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C.女性患者产生的卵细胞均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D.患者的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由题干“患者丧失细胞免疫功能”‎ 可推出患者体内没有T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会受到影响,所以患者体内的浆细胞数量减少,抗体水平也较低,A正确;补充抗体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B正确;若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产生的卵细胞可能不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若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产生的卵细胞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C错误;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增殖形成记忆细胞,D正确。‎ 答案 C ‎13.某地爆发流行性感冒,据悉,引发这次感冒流行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该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流感病毒相对于DNA病毒更易发生变异,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感的发生是因为免疫系统的    功能低下导致的。‎ ‎(2)某同学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发病,出现发热、全身乏力等症状,持续一周后治愈。抗体在流感治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去医院注射甲型流感疫苗,流感流行季未患甲流,其机理主要是机体产生相应的    和    ,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4)入冬后,社区贴出通知: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注射甲流疫苗。小明的爷爷对疫苗的安全性和作用存在疑虑,如果你是小明,会给爷爷提供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RNA为单链结构,容易发生变异。流感的发生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导致的。(2)在免疫调节中,抗体的作用是与流感病毒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注射甲型流感疫苗.会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流感流行时,抗原会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4)针对疫苗的安全性和作用存在的疑虑给爷爷提供建议时,可以提倡接种,因为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或者,考虑爷爷近期刚刚感冒过暂时不宜接种。‎ 答案 (1)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RNA为单链结构,容易发生变异(基因突变) 监控和清除 ‎(2)与流感病毒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抗体 记忆细胞 ‎(4)可以接种,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或者,考虑爷爷近期刚刚感冒过暂时不宜接种(考虑爷爷的身体状况、阐述疫苗的作用;无论建议是否注射,运用免疫学原理的建议合理即可)‎ ‎14.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其症状为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如图所示为人体感染该病毒后的信息传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寨卡病毒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与    (细胞器)直接相关。体液免疫过程中,在受刺激的T细胞分泌的    和抗原刺激的共同作用下,B细胞开始增殖、分化。若该病毒侵入到细胞内部,免疫系统将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到内环境的途径是            。在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中,能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的细胞有    。‎ ‎(2)感染寨卡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    中枢,会导致体液中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上述病人处于退烧过程中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    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    分泌量增多,作用于    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4)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    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其中,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稳态方面的主要功能是        。‎ 解析 (1)寨卡病毒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首先对其进行识别。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需要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参与。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对寨卡病毒摄取、处理后,将寨卡病毒特有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寨卡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T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T细胞和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都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侵入寨卡病毒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2)感染寨卡病毒后,能引起机体体温升高,说明“致热源”‎ 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由于人体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引起供氧不足,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含量增高,所以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3)机体大量出汗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4)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 答案 (1)溶酶体 淋巴因子 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T细胞和记忆(T)细胞 (2)(下丘脑)体温调节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 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 (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神经—体液—免疫 防卫、监控和清除 亮剑高考18 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信息分子”‎ ‎(时间:15分钟)‎ ‎[规律方法]‎ 信息分子主要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等。掌握信息分子的“特殊”之处,是解决难度较大或易错的调节类试题的关键。‎ ‎(1)信息分子并不都是有机物。如NO属于神经递质,其化学本质为无机物。‎ ‎(2)受体未必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如特殊的激素——性激素等固醇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小分子)的受体在细胞质或细胞核中。‎ ‎(3)注意有些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既属于激素,又属于神经递质。‎ ‎(4)真正理解淋巴因子的作用:淋巴因子是体液免疫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具体地说,当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才能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方法体验]‎ ‎1.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信息分子完成的,下列有关人体相关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激素均经过合成、分泌、运输后,被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识别 B.在生命活动调节中,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去向相同,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C.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由T细胞合成、分泌,可促进浆细胞的产生 D.神经递质、动物激素和淋巴因子,这三种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均为含碳有机物 解析 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位于靶细胞膜上,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中,A错误;某些神经递质还可以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利用,B错误;据教材知识可知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淋巴因子由T细胞合成、分泌,其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掌握特例即可高效判断,如NO(无机物)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但不是含碳有机物,D错误。‎ 答案 C ‎2.如图表示当人进食时,胰液的分泌过程,图中激素Y是一种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胰腺细胞膜上含有物质X、激素Y的受体 B.物质X可引起胰腺细胞产生生理变化 C.图中物质X和激素Y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D.激素Y为促胰液素,其分泌方式与物质X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胰液分泌过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图中物质X为神经递质,激素Y为促胰液素,胰腺细胞膜上含有物质X、激素Y的受体,A正确;神经递质与胰腺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胰腺细胞产生生理变化,B正确;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灭活,C正确;物质X(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激素Y(促胰液素)也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D错误。‎ 答案 D ‎3.图1表示某运动员在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图2表示信号分子A对靶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cd段血糖升高是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成葡萄糖所致 B.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会维持在1.0 g/L左右,主要与具有协同关系的两种激素有关 C.若图2所示细胞为垂体细胞,则信号分子A可能是抗利尿激素或甲状腺激素等 D.若信号分子A为淋巴因子,则图2所示细胞可能是能产生浆细胞的B细胞 解析 人体肌细胞内的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成葡萄糖,A错误;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有关,而两者为拮抗关系,B错误;含有抗利尿激素受体的细胞只有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C错误;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若信号分子A为淋巴因子,则图2所示细胞可能是能产生浆细胞的B细胞,D正确。‎ 答案 D ‎4.下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B.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 C.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D.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属神经调节,调节速度最快 解析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A错误;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的过程属于反射,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B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肝脏细胞,C正确;图二所示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具有调节速度快的特点,D正确。‎ 答案 A ‎5.下列关于人体中几种信息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可随血液运至全身,但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B.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 D.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B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解析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C正确;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答案 D ‎6.如图表示人体在运动活动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图中的哪些调节过程?    (从“甲”、“乙”、“丙”中选填),胰岛素的分泌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观众的呐喊助威、强烈的求胜欲望等因素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上升,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信息分子A的释放过程中的信号变化是    ,与信息分子B的调节方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    、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信息分子C的名称是      ,在细胞中对其进行加工的场所是        。‎ 解析 (1)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图中的甲、乙、丙调节过程,对血糖消耗量大,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所以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观众的呐喊助威、强烈的求胜欲望等因素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含量上升,这说明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2)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信息分子A,从而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信息分子A参与的调节是神经调节,信息分子B参与的调节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其特点是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 答案 (1)甲、乙、丙 减少 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电信号→化学信号 反应迅速 促甲状腺激素 内质网、高尔基体 亮剑高考19 艾滋病与HIV ‎(时间:15分钟)‎ ‎[规律方法]‎ ‎(1)病因:艾滋病(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2)死因:艾滋病患者最终因无法抵抗其他病原体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3)防治:HIV为逆转录病毒,其内的RNA通过逆转录在宿主细胞内合成DNA并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①理论上,特异性阻断逆转录的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②由于HIV有多种变异类型,因此预防疫苗很难制备;③洁身自爱、拒绝毒品、杜绝性滥交等,是最佳的预防措施。‎ ‎(4)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不会传播HIV,包括共同进餐、拥抱或接触患者接触过的门把手等,另外,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虫再叮咬正常人,也不会传染艾滋病。‎ ‎[方法体验]‎ ‎1.(2019·江西七校联考)生物学家巴尔的摩认为,艾滋病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目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就是破坏所有特异性免疫 B.HIV是抗原,但人体不能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HIV不是抗原,不能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或恶性肿瘤 解析 HIV主要攻击破坏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A错误;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体无法消除细胞内的病毒,B错误;HIV是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HIV通过破坏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因此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或恶性肿瘤,D正确。‎ 答案 D ‎2.‎ ‎2018年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对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下列有关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说明其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大幅减弱 B.女性感染者体内的HIV中的遗传物质一般不能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 C.HIV可刺激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 D.侵染宿主细胞时,HIV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解析 免疫系统借助监控和清除功能清除肿瘤细胞,A错误;HIV主要入侵T细胞,不侵染生殖细胞,女性感染者体内的HIV中的遗传物质一般不能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B正确;HIV不能直接作用于浆细胞,而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C错误;HIV是逆转录病毒,外壳上存在逆转录酶,HIV侵染宿主细胞时,部分蛋白质外壳一起进入宿主细胞,D错误。‎ 答案 B ‎3.(2019·济南模拟)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题是“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下列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错误的是(  )‎ A.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毁灭HIV的新型药物 B.将病毒控制在宿主细胞内部,将来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 C.通过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 D.科学家研制出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也无法治疗艾滋病 解析 研制一种能毁灭HIV的新型药物,这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A正确;将HIV控制在宿主细胞内部使其不扩散,也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B正确;用药物有效抑制HIV的复制,同样是一种防治艾滋病的思路,C正确;研制出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可以使HIV不能大量增殖,是一种防治思路,D错误。‎ 答案 D ‎4.(2019·北京丰台模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 B.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C.逆转录酶能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 D.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 解析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A正确;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共用注射器和文身器械是会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正确;逆转录酶能催化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C错误;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有较大差异,D正确。‎ 答案 C ‎5.(2019·博雅闻道联考)下图为HIV作用机理示意图,其中前病毒是指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DNA,它会随着宿主DNA的复制而复制。抑制剂NRTIs可抑制HIV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过程中发生RNA的复制 B.NRTIs不能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 C.前病毒复制时以DNA两条链为模板 D.NRTIs可作为治疗艾滋病人的药物 解析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内容。图示显示HIV感染过程中发生了逆转录过程,A错误;NRTIs可抑制HIV逆转录酶的作用,因此可抑制HIV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病人的药物,B、D正确;HIV前病毒复制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C正确。‎ 答案 A ‎6.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由核衣壳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衣壳包括衣壳蛋白、两条单链RNA、逆转录酶等。下图一是HIV侵入人体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图二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与T细胞数量的关系。分析回答:‎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 ‎    细胞并侵入。这一过程    (填“有”或“没有”)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经过程②、⑤产生的转录增强因子增强了病毒基因的转录,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调节,其对病毒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HIV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二中表示HIV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在曲线Ⅱ中AB段呈上升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艾滋病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    功能下降。艾滋病患者最终的死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HIV攻击的是T细胞,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该病毒侵入T细胞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系统作用的结果对系统中的过程的增强作用属于正反馈调节。从图中分析可知,过程②、⑤产生的转录增强因子促进了病毒经逆转录产生的DNA的转录,进而产生更多的病毒遗传物质RNA和合成病毒蛋白质的模板mRNA,最终病毒在短时间内快速增殖。(3)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HIV不能在其中进行逆转录和翻译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因此无法产生子代病毒。(4)HIV侵入机体后迅速增殖,初期大部分会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杀死,而到后期由于T细胞受到破坏,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几乎丧失,因此HIV大量增殖,符合此关系的曲线为Ⅰ。AB段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的增殖过程。(5)‎ 由于HIV攻击T细胞,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几乎丧失,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因此机体易被病原体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答案 (1)T 没有 ‎(2)正反馈 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复制出大量病毒 ‎(3)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答案合理即可)‎ ‎(4)Ⅰ T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 ‎(5)监控和清除 T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病原体感染,或者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