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出一个书香中国 当网络横行全球,当微博华丽登场,阅读与写作的碎片化现象似乎已不可避免。不过,若是在这个盛夏光顾上海书展,看到那些酷暑中排长队购买入场券的读者,且大部分是年轻的面庞,不但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可以稍缓,也颇能体味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  这几天的上海,是最为全国读者、出版社、作家瞩目的地方。书展的成功,也向我们发出疑问:读书人的节日,能否可持续发展?阅读能否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相约,更成为润物无声的日常习惯?‎ ‎  比如,可否让传统的书店不那么急吼吼地退出历史舞台?尽管网上购书已成常态,但读者仍然需要阅读的氛围。在网络时代,如果还固守着当年新华书店的站柜卖书方式,书店的没落可想而知。而上海书展每天数十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对话、签售,网上信息的充分发布,全场提供免费Wi-Fi,读者呼朋引类相约而来,既是阅读与购书的场所,也有了解作家、见识明星的机缘,还可以拿到小纪念品,或者只是一场以书为媒的社交、约会……正像上海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读书,本来就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研究,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8本,而韩国人读11本、法国人20本、以色列人64本……‎ ‎  重视教育的中国家庭,原来竟鲜有读书人么?除了教科书,我们的下一代真的没了阅读习惯么?‎ ‎  试想,倘若官员忙于应酬惰于读书,我们只能坐视各处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无法指望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倘若学生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欲望与能力,更可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倘若我们的社会弥漫着追逐物质、不屑读书的风气,更会与书籍带来的“高贵、力量、优雅和美”绝缘,挡住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开卷与否,兹事体大!‎ ‎  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如果有出了家门抬眼就能看到的社区图书馆,有在地铁站台相约时可以兜兜转转的人文书店,有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里的阅览室,也有像年复一年的上海书展那样,成为这座城市读书人的节日,公众就有机缘体会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体验思考的尊严,享受与智者对话的快乐。这也让我们温暖:未必是“大雅久不作”,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有可能成为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  无书使人俗,没有书香的城市更会显得伧俗无礼。一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也散发了令人欣慰的讯息:书事可为,阅读可期,民气可用,它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书香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营造阅读的氛围,使作者与读者互动、对话、签售等,让读书成为人们社交、约会的桥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B、让官员从应酬中解放出来,抽出时间好好读书,杜绝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发生,以增强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 C、让学生跳出题海,拒绝应试,通过好好读书来增强创新的欲望与能力,远离本能的冲动,扎实地提高理性表达能力。‎ D、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书的氛围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社会因此而变得充满文化内涵,进而高雅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尤其是微博,使阅读与写作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上海书展让人们在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中看到了希望。‎ B、我国公民的阅读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每年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也只有8本。‎ C、作者希望读书人的节日能够持续发展下去,阅读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能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D、文章通过论述官员、学生不读书,社会没有读书风气的后果,指明了不读书的危害,从反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它有可能使阅读与写作出现碎片化现象,但传统的阅读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B、在网络时代,读书仍然应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读书能够使人变得高贵、聪明,意义十分重大。‎ C、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是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D、这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但是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母亲的孤寂如雪花飘落 春节回家,看古稀之年的母亲高兴地试穿着我为她新买回的衣衫,欢欣地张罗着做这做那,我便以为母亲还如往的健朗。可是到了晚上。发现母亲腿疼得连觉都睡不好,我便说为她捏一捏,或许能轻松些。可到第二天晚上母亲说没事了,不用捏了。可我知道她的疼痛依然。母亲说,你走了谁还给我捏?我说,我不还没走吗?心中酸楚,手上不由加了些力,冰凉的泪滴无声落在母亲的背上。‎ 蓦然想到那个冬天,我出差回来路过老家,想顺便回家看看便下了车。天正下着雪。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飘舞,为冬季的乡村平添了几分宁静和冷穆。家里很静,院里的雪也静静地落着,无人打扰也无人踩踏。‎ 我破例没有一进院门便呼唤母亲,想给父母一个惊喜。我悄悄进了屋门,却只有母亲一个人躺在床上,我刚好看到母亲脸上正滴落的泪。我讶异而惊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母亲有些难为情地忙抹掉脸上的泪说,没什么,只是有点闷得慌。原来,母亲因为腿部骨质增生刚刚做了手术不能动,父亲出门去了。母亲一个人,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想到儿孙绕膝的热闹,觉得这有雪无人的日子不像个家了,不由得伤感起来。我默然,心中一根久已麻木的弦被拔动了,一缕愧疚闪过。忙碌而坚强的母亲,原来也有这么柔弱的一角,这被我们忽略多久了?不一会儿,我们分散各地的姐弟几个竟全部不期然回到了家中。那漫天飘舞的雪,使我们的相聚多了几分温润,母亲重又欢欣起来,慈爱的目光笼着我们进进出出。母亲的孤寂转瞬即逝,如若不是我偶然遇见,我们将永远不得而知,母亲也将会永远把这孤寂埋在心底。我们在外奔波累了,像倦飞的小鸟回到母亲的身边,熨帖心情,抚慰灵魂,然后在母亲不舍的目光中,带着满足和轻松重新上路。可我们谁知道母亲有过多少个这样孤寂伤感的瞬间呢?‎ 我们常常习惯于母亲的关爱。儿女是母亲心中牵出的丝线放着的风筝,无论飞多高多远,始终难离母亲的目光。我们每一个细微的挣扎,都是母亲内心的一次牵痛。当我们习惯于这种目光,司空见惯于这种注视,我们又常常忽略她的存在如同忽略空气的存在,以为那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对母亲偶尔絮絮的诉说,也经常似听非听,甚至对母亲所说的“鸡毛蒜皮”不以为然。我们有理由说我们太忙,我们在奔生活。‎ 母亲的心胸博大宽广而包容一切,她甚至也包容自己的孤寂,包容我们的忽略。只是当我们像阵风一样匆匆拂过母亲的身边,会偶尔听一声轻微的叹息,我们也许会心动一下,但来不及品味那是因为劳累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只要母亲健朗,看到她还在进进出出,没有躺在床上,我们便很少顾及母亲的心境和情感,更不用说用心品咂了。习惯使我们麻木而习以为常。当然,母亲从不埋怨我们的视而不见,对我们的关爱也一如既往。可是,从那个冬季的雪天以后,我知道母亲也会孤寂的,心里默默请求着母亲的原谅。虽然由于羁绊太多,仍没有多少时间陪伴母亲,但在我的心里,对于母亲有了越来越多的牵挂。只要有机会,总要想方设法回到母亲身边,哪怕只一两天也好。‎ 不知哪里传来悠悠的老歌,“从来就不曾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突然间泪水盈眶。远在家乡的母亲,儿女的思念能慰藉您孤寂的心吗?‎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我”是文章的一个叙述者,将人物和情节串联起来,“我”在文中是一个线索人物。‎ B、文中虽然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描绘母亲为儿女所做的事,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已突显出来。‎ C、本文善于借助多种表现手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交错运用,刻画了母亲的形象。‎ D、这篇散文语言华丽,写了流淌着情感热血的人和事,有真情实感。‎ E、在当今社会,“如何孝亲”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话题,文章洋溢着这种气息。‎ ‎5、文中画线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 ‎ ‎6、母亲在文中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 ‎ ‎7、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在外奔波累了,像倦飞的小鸟回到母亲的身边,熨帖心情,抚慰灵魂,然后在母亲不舍的目光中,带着满足和轻松重新上路。可我们谁知道母亲有过多少个这样孤寂伤感的瞬间呢?”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现实谈谈对“孝道”的看法。(6分)‎ ‎ ‎ ‎ ‎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 文中对于刘邦有多种称呼:“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为汉王源于他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C、 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如表授予官职的“除、授、拜”等;表罢免、降职的“罢、谪”等;表提升官职的“拔、擢”等。‎ D、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 “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 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绶。‎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5分)‎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长安春望  ‎ 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2、 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中的“闲”字用得巧妙,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 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 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 尾联正如沈德潜所评“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点明(收束)主题,表现了一种感伤却又不失希望的心态。‎ E、 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3、 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6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6个,按所答的前6个小题计分)(6分)‎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别康桥》)‎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 ‎(5)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记念刘和珍君》)‎ ‎(6)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7)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8)君子坦荡荡, 。 (《论语·述而》)‎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基运用(47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颓圮(pǐ) 巷道(xiàng) 虐杀(nüè) 数以千计(shù)‎ B、作揖(yī) 莅(lì)临 解剖(pōu) 长歌当(dāng)哭 C、惺忪(sōng) 弄堂(nòng) 淬火(cuì) 屏息以待(bǐng)‎ D、团箕(jī) 攒射(cuán) 婆娑(suō) 叱咤风云(zhà)‎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保姆 旗杆 万户候 宇宙寥廓 B、浸渍 瞠目 下功夫 陨身不恤 C、账簿 销行 发源地 绿草如茵 ‎ D、籼米 恶耗 水门汀 神舟五号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②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③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④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 ‎⑤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自己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⑥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为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乡村教师陈发喜扎根山区,倾情助学三十一载,当他荣获“荆楚楷模”称号的消息传来,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前来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B、中央组织部近日印发的通知,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整治村、社区等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涉恶。‎ C、“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作为中国夏天最火的歌唱类选秀节目,开启了“盲听”选秀新时代。‎ D、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纪实的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胸怀伟大、内心丰富、视野开阔的领袖形象,受到了观众好评如潮。‎ ‎19、‎ 下列是2016年网络微博语录中的几句名言,请从对联的角度选取最好的一副是( )‎ A、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B、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C、趁今日埋头苦干,免他日仰慕求人。‎ D、生活可以将就,生活也可以讲究!‎ ‎20、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在交际中很讲究礼貌。比如,在提及对方的时候常使用表示恭敬的言辞。这是交际的需要,也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下面四句话用在信函中最讲究礼貌的一句是( )‎ ‎  语境:学生会准备举办“中华传统礼仪”专题报告会,宣传干事给前来作报告的德高望重的专家发去信函。‎ A、学生会恭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等候您。‎ B、学生会邀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等候您。‎ C、学生会邀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迎候您。‎ D、学生会恭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迎候您。‎ ‎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格律诗派亦称新月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徐志摩。新格律诗最突出的特征是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B、巴金,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 C、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 D、《大卫·科波菲尔》是美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线是大卫的成长史。小说中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他的父母为原型塑造的。‎ ‎2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愿足下更虑之 更:更加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素善留后张良 善:掷击,投击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B、 吾其还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荆轲和而歌 D、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夜缒而出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2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函封之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 ④樊於期乃前曰 ‎ ‎⑤共其乏困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太子迟之 ⑧发尽上指冠 ⑨越国以鄙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⑧⑨ C、①②③⑧ D、①②③‎ ‎2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张良出,要项伯 D、距关,毋内诸侯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常痛恨于骨髓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约为婚姻 ‎2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此天子气也 ‎28、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最感动我的文学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文学人物点评。请仿照示例从下列高中语文教材人物中选择一个令你感动的人物,写一句点评的话。要求:采用对偶句式,可不完全拘泥于原句式。(4分)‎ 示例:林黛玉 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 所选人物:大堰河 烛之武 荆轲 刘和珍 杨利伟 人物: ‎ 点评: ‎ ‎29、 阅读下面的新闻,说明画线句子包含哪几点信息。(4分)‎ 交通拥堵历来是北京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道路资源不足与车辆增多的矛盾,实现和谐交通的理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北京以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之策,成功应对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向脆弱的北京交通提出的挑战:会议期间,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堵车不再是北京的一道“景观”,市区交通呈现出少有的畅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60分)‎ ‎30、请以“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主立意;(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4)书写工整,卷面美观。‎ 参考答案 ‎1.(3分)C(曲解文意。文中说“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并没有说要“拒绝应试”)‎ ‎2.(3分)B(无中生有。“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3.(3分)C(说法太绝对,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说“城市依然有可能成为爱书人的‘书房’”)‎ ‎4、(4分)CD(C文章没有“肖像描写”D“语言华丽”错)‎ ‎5、①渲染烘托,雪天的宁静和冷穆,渲染(营造)环境的冷寂,烘托母亲的孤寂。②照应文题,照应标题“孤寂如雪花飘落”。(答出“渲染、烘托、照应”中任意两点可得4分)‎ ‎6、①忙碌而坚强。分析:“母亲欢欣地张罗着做这做那,我便以为母亲还如往的健朗。第二天晚上母亲说没事了,不用捏了。”‎ ‎②慈爱,心胸博大宽广。分析:“母亲的心胸博大宽广而包容一切,她甚至也包容自己的孤寂,包容我们的忽略。母亲从不埋怨我们的视而不见,对我们关爱也一如既往。”‎ ‎ ③孤寂或柔弱。分析:“母亲一个人躺在床上,我刚好看到母亲脸上正滴落的泪。”(形象与分析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7、【文本理解】(1)母亲既给了我们物质上的关爱,又给了我们爱的抚慰。(2)我们只注重了对父母吃、穿、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给予,却忽略了情感上和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4分) ‎ ‎【联系现实】(1).物质上给予一定的满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多给予老人们关爱,常回家看看,或是打打电话聊聊天,在心里,多一份对于老人的牵挂,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慰藉。孝道理解:《尔雅》“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新书》“子爱利亲谓之孝”。也就是说“孝道”不只是供给父母吃、穿、住、行所需的物品,不只是父母外在身体的健健康康,也不只是偶尔相陪时短暂的热闹,而是要将“事”和“爱”合在一起。‎ ‎(2)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分,联系现实结合学生实际能自圆其说即可,比如沟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8. B 试题分析:通过“下邳”“留”“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 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9. A 试题分析:A 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10. B 试题分析:B “没费一兵一卒”错。‎ ‎11. (1)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明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 试题分析:关键词:(1)独,只是;畔,通“叛”;因,趁机;解,通“懈”,懈怠。(2)绝,断;还,回来;示,表明;固,稳固。‎ ‎12. BD    ‎ ‎13. (1)思乡之情;(2)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3)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4)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鉴赏。B项“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D 项,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 ‎ 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4、限选其中的6个小题作答,如超过6个,按所答前6个小题计分(6分)‎ ‎(1)鱼翔浅底 (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波光里的艳影 ‎(4)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5)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6)为变徵之声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小人长戚戚 ‎15、D(A巷道(hàng) B长歌当(dàng)哭 C弄堂(lòng)‎ ‎16、C(A候-侯 B陨-殒 D恶-噩)‎ ‎17、A (短小精悍: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符合题意。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日子。“长歌当哭”指以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此处使用“长歌当哭”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这里用来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 ‎18、C(A表意不明,“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为“本校的其他领导”,也可理解为“其他学校的领导” B“查处”缺宾语 D搭配不当,改为“受到了观众的如潮好评”或“观众好评如潮”。)‎ ‎19、B(AD结构不合要求 C对仗不合要求)‎ ‎20、D ‎21、D(狄更斯是英国小说家)‎ ‎22、B 23、C 24、C 25、A 26、B 27、B ‎ ‎28、略 29、略 30、略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