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案:第十七章第35讲世界主要地区
第35讲 世界主要地区 考纲 考点 考法 1.亚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东南亚、西亚—北非、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1.世界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重点) 2.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重难点)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高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分析。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亚 洲 1.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 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气候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河流 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7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较富裕的国家。 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特别显著? 提示: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故亚洲季风气候特别显著。 亚洲内部区域差异比较 1.东亚与中亚的地理特征 2.东南亚与南亚的地理特征 亚洲内部区域差异比较 (2016·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米)和丙地(海拔2 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山的分布看,甲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小麦);丁地位于印度的恒河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来分析。青藏高原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河谷农业,丁地为恒河平原,两地均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甲地和丁地的光照都较为充足。而从甲地与丁地的气候统计图看,甲地热量不足,丁地热量丰富;甲地降水量少,丁地降水量多;同时,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第(2)题,仔细读图,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为高山草甸带;丙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基带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道路沿线的自然带主要呈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第(3)题,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域面积、流域植被状况、地势起伏状况和降水状况等角度分析。从图中戊区域河流的信息看,河流流域面积大;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从源头的高山到河口三角洲,地形坡度大;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明显。 答案:(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 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世界其他重要地区 1.西亚—北非地区 (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两洋”:E印度洋、F大西洋。 “三洲”:A亚洲、B欧洲、C非洲。 “五海”:①阿拉伯海、②红海、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湖泊)。 重要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2)石油资源丰富 ①主要分布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②石油输出路线 (3)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 (4)农业发展: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5)文化差异: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耶路撒冷。 2.欧洲西部 (1)自然地理环境 ①地形 ②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④河流:c莱茵河——航运繁忙;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人文地理特征: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1.为什么欧洲西部的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提示:①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来丰富水汽;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多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③大陆西侧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④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大。 3.撒哈拉以南非洲 (1)自然特征 ①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②热带大陆:气候炎热。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③四大河流:a尼罗河(世界最长)、b尼日尔河(西非最大)、c刚果河(两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d赞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 (2)经济特征:“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3)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 ①问题及主要原因 a.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b.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c.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②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 2.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什么发育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提示: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③沿岸有暖流经过。 4.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 位置、范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所包围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洲、北美洲、欧洲三大洲所包围 地形 以高原为主 以海洋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资源 矿产(煤、石油)、生物(磷虾等)、淡水 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生物 中国科考站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黄河站 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3.为什么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低? 提示:南极地区海拔较高;以陆地为主;周围有寒流环绕;极夜时间比北极长。 世界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非洲的气候 (1)图解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 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等。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 2.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其表现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春季温度低,秋季温度高;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都比较均匀。 (2)气候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世界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解析:(1)图中显示,尼罗河上游多瀑布,且维多利亚湖地势高,这些都成为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2)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原因,可从其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两方面加以分析。空间大、食物丰富是其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主要自然条件。(3)注意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是促进捕捞业的发展,不利影响是严重威胁其他鱼类的生存和繁殖,破坏生物多样性。(4)材料显示,尼罗河鲈鱼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捕捞业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017·开封模拟)下图为某大洲沿90°经线局部地区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大洲为( ) A.亚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甲海域沿岸( ) A.有暖流流经 B.有著名渔场 C.多温带气旋活动 D.多火山、地震灾害 3.棉花生长条件较优越的地区是( ) A.a B.b C.c D.d 解析:第1题,90°E经线南北穿过亚欧大陆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不符合题意;90°W经线穿过北美大陆的中央平原,海拔较低,图中地区海拔不超过200 m,所以该剖面图为北美洲沿90°W经线地形剖面图。第2题,甲海域在90°W上的20°N~30°N之间,由经纬度数值可确定该海域为墨西哥湾,墨西哥湾暖流途经该海域。第3题,美国的棉花带分布在南部,大概位于35°N以南,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夏季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生长,是美国传统的棉区。 答案:1.C 2.A 3.C (2017·揭阳一模)下图中死亡谷在地质时期曾是个大湖泊,后来逐渐干涸终成荒芜的干谷。读图回答4~5题。 4.该死亡谷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5.推测干谷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 A.参与海陆间循环 B.湖泊为外流湖,主要靠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 C.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降水少 D.植被稀疏,蒸发量大,下渗量大 解析:第4题,从图中信息看,该死亡谷的地质构造为断层陡崖,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A项正确。第5题,由图可知,谷地的西侧为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水汽深入,所以死亡谷气候是干燥的。不参与海陆间循环,主要补给不是大气降水;不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谷内湖泊为内流湖,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故A、B、C错。由于气候干燥,所以植被稀疏,蒸发量大,下渗量大,故选D。 答案:4.A 5.D 6.2016年5月,印度遭受了创纪录的热浪侵袭,气温一度飙升到51 ℃,高温引发了多重灾难,对印度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甲、乙两城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每年的5月份都是印度高温酷暑的多发期,试分析原因。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谈谈连续高温天气会造成哪些危害。 解析:(1)甲、乙两城气候特征的差异,可从两城气候资料统计图中分析(冬夏季气温及年温差、降水量的大小及年际变化),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则要从区域图上提取信息(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2)5月份易发生高温酷暑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成因上去分析,此时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偏少,且此时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烈。(3)连续高温天气所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 答案:(1)甲城比乙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年温差大;甲城比乙城年降水量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2)印度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5月东北季风消退,西南季风(雨季)尚未来临,天空少云,云层的反射作用弱;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烈;白昼时间长。 (3)诱发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农作物遭受高温热害,产量降低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