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 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 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 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 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 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 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 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 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 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责任 程宪涛 吴畏明天离职。 吴畏一夜未眠,翻来覆去如烙饼。 这里,除逢年或喜事燃苁鞭炮,还给离任领导放鞭炮。这是“欢送”领导离职,是对领导未尽职责的诅咒。这是坊间的自发“仪式”。 上级在调职谈话时询问吴畏,吴畏道:“那是为官者的耻辱。”领寻说:“今年是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你恰巧今年调动,有足够的信心吗?”吴畏不敢说,只觉压力更大,甚至生出一份惶恐。 电厂成立50多年,管理层換了多少届,没有几人记得清楚。任职者一届职满,都心怀忐忑,唯恐听见鞭炮噼啪声。 某任领导到异地赴任。迎接的人欢天喜地,送行的人兴高采烈。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属下们持续绽放。小车行至小镇十字路口。喧闹声不绝于耳。身着工装的员工们,站在马路的两侧。两根竹竿立起来,两挂鞭炮挑起来。众人愣怔的片刻,鞭炮轰然爆开,陪同的人四散弃逃,领导灿烂的笑容枯萎成瑟缩的叶子。小车仓皇挤出人群逃出小镇。 知耻近乎勇。几届继任者,为官清廉发奋,突破发电纪录,实现辅业剥离,完成企业化改制……但是,历史轮回,又有继任者中枪。 某任老总颇自知,离职前谎称八点离厂,却在凌晨五点钻进小车启程。原想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刚转过街口,赫然看到,鞭炮蜿蜒,犹如几条红色的蛇,转眼间火信子喷吐。寂静的清晨,爆竹声格外刺耳。领导心脏病突发,再没有站起来。 俩领导其后相继被“双规”。 吴畏的上一任老总,在职期间被查,在上级谈话之后,即称病在家休养,直到半年后入狱。传说他临行前夜,小镇的爆竹售磬,在众人的浮想中,那是一爆竹铺夭盖地,盛况空前的景况。而据说,在其后三年中,这批爆竹并未燃放,一直保留到现在,员工们在等待……或许,员工并不希望再现那场景。 吴畏心里没有底。 吴畏穿衣下床,拿起手电筒,戴上安全帽。这是他三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天到厂子内巡查。三年前,吴畏第一次巡查时,值班室中一片狼藉,运行人员一个酒气熏天,两个在睡大觉,三个在斗地主……还有缺岗。吴畏立刻把班长、值长、主任及主管安会、生产的副总找来,自己坐在缺岗员工的位置上…… 一切都需要改变。 正值设备检修关键期,检修主任提前一小时,早晨七点到达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次日六点半到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第三日六点到现场,他依然见吴畏在现场。主任问:“吴总几点来的?”吴畏答:“比你提前半小时!”主任说:“今晚,我住在检修现场!”那一年的机组大修,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全优。 无垠的天幕上,星光挥映;运行值班空内,机器浅声低唱。值班人员各司其职,目光在仪表上流动。这是一个普通的凌晨。吴畏流连在新建机组外,这是老厂的希望工程。远方山中,有在建的垃圾屯站,新型绿色能源基地…… 但是,依然有那么多遗憾,断掉了员工福利用水,停掉了家属免费用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那么多的责难、掣肘,还有骂娘、唾沫,甚至上访…… 吴畏告诉办公室主任,早七点启程,办公室主任似乎明白了,问吴畏怎么走。吴畏道:“步行。”主任说我知道一条小路,不会被人发现。”吴畏说:“我走大道,你把车开到小镇口。”主任说:“都知道你今天离厂,万一出现状况咋办?”吴畏道:“这是最好的检阅!” 清晨七点十分,吴畏出现在小镇街口。吴畏看见聚集的员工,穿着整齐的工装。几十挂挑起的鞭炮形成红色的海洋。办公室主任有了惊恐慌乱,他拉一下吴畏的衣袖:“咱们坐车走吧!”吴畏走向人群,人群散开一条路。吴畏走进人群。一位老员工犹豫着,手伸出去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吴畏拉住那双粗糙的手,更多的手伸过来…… 吴畏走出人群很远。没有爆竹炸响。身后忽然有人嘁:“吴总!”吴畏扭头回望。员工指着鞭炮阵,问:“你怕吗?”吴畏大声回应道:“怕!”人群轰的一声笑了,十分开心的模样,就像清晨的阳光。 那员工高声道:“这是准备过年放的摆出来让你看看,今年是个好年头!” 吴畏的眼眶一紧,用力地点了点头。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是(3分) ( ) A. 小说开头写吴畏离职前一夜未眠,表现出吴畏内心的煎熬,既引出下文对放鞭炮欢送领导的民间仪式的介绍,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注意。 B.“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属下们持续绽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领导离职到异地赴任时的得意,与下文鞭炮响起后领导的反应形成对比 C.小说中画线处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工厂清晨安静的氛围,表明所有的工作井然有序,工厂已经形成良性运转,说明吴畏的领导工作卓有成效。 D.“一位老员工犹豫着,手伸出去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老员工对吴畏的敬重和畏惧心理,反映出吴畏脱离群众的现实。 5.小说中吴畏这个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6分) 6.小说中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吴畏之前的几届领导离任的情况?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 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的一 把利器。 B.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 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C.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满足用户 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的人的价值依 然存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B.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 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它不理解“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 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 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9.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点和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荐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选自《后汉书.盖勋传》) 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B.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C.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D.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汉阳,文中指汉水南岸。因为山之北与水之南向阳,故山北水南为阳,反之为阴。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 B.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为皇太子。 C. 崩,专用于称呼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曰薨,大夫及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死称卒。 D. 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大多用于同辈之间的礼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 B. 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 C. 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 D. 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5分) (2)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小2小 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15.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一诗中,李白用 “ , ”两句摹写出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 (3). 《蜀道难》说明在很久以前蜀地就建立国家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 ,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是一个苦逼的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社刊物的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我觉得刊物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刺激。高考大限将至,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一定要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将不胜感激。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哪里跌倒哪爬起,这是正确做事不服输的精神。(6分) 材料 : 坚持 进取 借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 它山之石可攻玉 咬定青山不放松 登高而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借力打力 绝不气馁 定点打铁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资深心理测评师,在搞线上测试活动,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测试心理问题,让测试者心中洒满积极的阳光。他认为,调整心理到最佳的途径有如下三条:学习更好的接纳自己、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并平衡生活。 比较上述三条途径,你认为哪一条是心理调整的最佳途径?根据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离开材料的含义和范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1.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文化软实力源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但这并不能证明约瑟夫·奈的理论就由四个部分构成,也不能表明文化是核心;C项,“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目的关系;D项,最末一段指出“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2.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题主要从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逻辑的角度设题,命题人大多会按照文章论述顺序设置选项,往往既有对局部的考查,又有对整体的考查。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围绕话题整理论述思路,在解题时要有整体意识, B 项文章没有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进行比较。 3.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原文强调“兼收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兼收并蓄”不仅限于吸收国外文化,且吸收国外文化不一定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4. D D项,“畏惧心理”“脱离群众”不正确,文中没有依据。从员工敢于放鞭炮“欢送”贪官的角度来看,员工不惧怕领导。老员工想与吴畏握手,表现出对吴畏的敬重、感谢、肯定,又“缩回”手,可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思考,如担心场合不合适等。“脱离群众”属于主观臆断。故选D项。 5.(1)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细致扎实:每天巡视工厂,检修期间提前到岗。(2)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或敢于打破常规),不怕非议:取消员工福利水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不怕掣肘、责难。(3)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离任时员工欢送握手而不放鞭炮。(4)胸怀全局,远见卓识:老厂添置新机组,垃圾电厂、环保基地在建。 (答出3点给满分) 6.(1) 突出人物形象。暗示厂里情况复杂,吴畏工作开展艰难;以员工对贪官的态度和对吴畏的态度进行对比,反衬吴畏清廉深得民心。(2)使小说情节连贯紧凑,波澜起伏。交代吴畏有压力的原因,引出下文吴畏离职的场景,使小说情节连贯,且设下悬念,形成波澜,吸引读者。(3)深化小说主题。三任贪官落马,说明员工心里有标准,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警示为官者,为官一任应尽责一方,心存敬畏,深化小说主题。(每点2分) 7.A(“广泛运用”有误,原文说“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 8.C(“它”应指人工智能。) 9.优点:(1)自动化程度高、写作效率高,发稿多快好。(2)可以用来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生产出定制化的新闻。(3)在地震等传统媒体无法实时直播的领域。能精准、有效、最快发布信息。 局限:(1)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力,目前只能报道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2)机器人只能靠函数和概率,无法理解背后的含义,更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3)机器人无法具备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答对一点给1分,共6分) 10.D【解析】盖勋与州郡联合出兵援救夏育,到了狐盘,被羌兵打败。盖勋集合败兵一百多人设鱼丽之阵。羌人精锐的骑兵两面猛烈夹攻,士卒死的很多。 11.A【解析】 A项,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12.A【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分析可知,“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无中生有。 13.(1)(梁鹄)向盖勋征求意见。盖勋平日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可趁机报仇。 (“访之于勋”(介宾短语后置句),“访”译为征求意见,“素”译为一向,“报隙”译为报仇。) (2)盖勋说:“推举贤能的人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不是贤能的人就不能推举,(因为没推举)死了也不遗憾!” (“所以”表方式、工具等,译为用来……,“举”译为推举,“恨”译为遗憾。) 14. B (B项,“直抒胸臆”判断错误。《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应为用典抒情) 15. (1)知己之叹。秋夜自斟自饮,昭仪亦无知音,两人都一样孤独,愁苦无人理解。(2)故土之思。远离故乡,辗转飘零,孤居馆舍,眼前的凄冷景象勾起“故乡心”。(3)亡国之痛。雨夜难眠,“挑灯看剑”,无力报国,暗含国破家亡之痛 (试题分析:题干“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分析。 “挑灯看剑”,国破家亡之痛;“少知己”“空好音”“孤”,孤独,愁苦无人理解;“故乡心”故土之思。) 诗歌鉴赏参考: 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量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 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在这种地方,辛词用说话表现,汪诗用动作表现,可谓异曲而同工。又,第二句用辛弃疾《破阵子》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成句,浑然再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志士形象。只是此诗再缀以“泪痕深”三字,显示了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已不能和当年的辛弃疾相比了。 颔、颈两联,一叹知音少,一抒故乡情,既应题,表明只有王昭仪方能引为知己,又以家乡之思暗寓亡国之痛,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据《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又,《乐府诗集》卷四五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昭仪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怆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投降派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颈联先写秋风中颤抖的“万叶”,衬托别梦不成,再用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自然,这里的“故乡心”表达的仍是对宋室的追念。写法上,前两句用典故直抒胸臆,后两句用环境反衬乡心,手法变化,效果极好。 末联故意宕开,由抒情转入写景,用梧桐雨、劲气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为上文中已经酝酿出来的感情设计了大自然的深沉回响,因而使作者的“浓”愁有充溢寒空、侵凌肌肤之势。 16.(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3)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17.B(“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18.D(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 19.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土地和天空”,后面也应是先“土地”,后“天空”。) 20.(1)“苦逼”改为“刻苦”;(2)“惠存”政为“珍藏”; (3)“刺激”改为“启发”;(4)“大限”改为“之期”或直接去掉; (5)“一定”改为“最好”。(找出并修改正确1处得1分,共5分) 21.登高而招,借力打力,它山之石可攻玉,这是正确做事借力的精神。 锲而不舍,定点打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正确做事坚持的精神。 逆水行舟,绝不气馁,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正确做事进取的精神。 【解析】解答此题的步聚: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七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巧分材料词向。将材料中“登高而招”“鍥而不舍”“送水行舟”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坚持”“进取”“借力”这三个中心主题;辦析“不到长城非好汉”“它山之石可攻玉”“定青山不放松”这三个七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坚持”“进取”“借力”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22. 例 文指导: 接纳最好的自己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有着共同的目标:自己要接纳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都不能接纳自己,谁还能接纳你呢?因此,我认为,在这三条途径中,学习更好的接纳自己是最佳途径。 认清并接纳自己的优缺点,能产生强大自信力。工作学习与人交往亦是如此。如果连无法看清自己的优点,就是缺乏自信心,那将如何欣赏他人长处,又怎样与他人合作并平衡生活?1972年,美国第46届(第37任)总统尼克松竞选连任。因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却不自信,走不出过去失败的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失败。因此,派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办公室安装窃听器。事发后,阻止调查,推卸责任,虽获连任但被迫辞职。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可见,因不自信而导致失败。 生活每一天都要面对挑战。理解并欣赏他人,乐于工作并平衡生活,与人相处,是做好自己的要素。作为管理者要学会如何管理,搞好人际关系;作为被管理者亦然,如何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但我想,最大的挑战就是接纳自己。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无法正常交际;不认清自己的优点,会变得自卑,影响人际和工作。所以,接纳自己变得尤为重要。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发现新元素“钒”的过程,因严重缺乏自信又排斥他人,导致与“钒”擦肩而过;而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姆自信满满地走自己的路而与“钒女神”幸会。由此看出,接纳并正视自己,也不排斥他人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生活中该如何更好的接纳自己呢?我想做好三点:首先,明确自己有什么缺点,比如脾气不好、办事拖拉或粗心大意,然后改正;应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加以发扬,把长处发挥到极致。如在活动中表演才艺,展现阳光快乐的一面,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其次,学会欣赏他人,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就能被他人欣赏。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初,召唤老同学回国创业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善于接纳自己,欣赏并为他人服务,也会被他人欣赏。 这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每个人看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和别人有关,所以,想要领航时代而不被湮灭,那么就要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但是要想保障做到这一切,先要接纳自己。我可以做别人的配角,但在我的世界里我是主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