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61群落的演替教案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4.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5.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考向一 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 1.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参考答案】C 解题技巧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①初生演替的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②次生演替的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 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 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D [] 考向二 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 3.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b点和d点均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C正确;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前,草本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在灌木和乔木占优势后,草本植物数量减少,最终趋于稳定,D正确。 技法提炼 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分析 (1)群落演替的方向 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学&科网 (2)群落演替的结果 ①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③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的变化,使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4.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内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 比较项目 灌草丛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t/(hm2·a)] 15.93 92.73 124.80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 6.65 377.52 398.57 184.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植物叶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的叶面积指数与其垂直结构有关,与水平结构无关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D.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答案】C 混交林→常绿阔叶林,D错误。 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不断增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不断增强 B.初生演替就是指在从未被植物覆盖的地方发生的群落演替 C.只要时间足够,群落演替最终都形成森林群落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均存在影响 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3.下列群落演替的方式为原生演替的是 A.弃耕后农田的恢复 B.森林火灾后的恢复 C.原冰川移开后的演替 D.草原放牧后的演替 4.四川大地震中形成了几十个堰塞湖,今后堰塞湖的演替属于 A.次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初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5.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此时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由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决定。以下对顶极群落的理解有误的是 A.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级群落 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C.若没有外力干扰,顶极群落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D.达到顶级群落时的生态系统比演替早期时的恢复力稳定性强 6.北京南海子公园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来源:] 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C.垃圾无害化处理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D.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 7.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8.美国的一个淡水池塘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W.水面植物;M.水边植物;S.岸上植物;Bm.沼泽草地植物;Bs.沼泽灌木;C.松树林;D.落叶树 A.该池塘经过一系列演替,最终演变为一个森林 B.最终该地分布较广的是落叶树 C.演变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程度逐渐减弱 D.在竞争中,植株的高度是战胜其他物种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9.“烧色” (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自然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C.如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都可能逐渐增多 10.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调查,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调查时间 调查项目 1953年 1973年 1984年 1996年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截获率(%) 20.3 42.3 88.9 95.9 总初级生产量 (t/h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1) 1.50 14.52 23.88 26.00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在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同时,要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坐标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时,可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 11.(2017·天津卷)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结构。学科&网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___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__。 1.【答案】D 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B错误;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 3.【答案】C 【解析】弃耕后农田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误;森林火灾后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原冰川移开后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C项正确;草原放牧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堰塞湖的演替在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植物根系或种子的前提下进行,属于次生演替。故选A。 5.【答案】D 6.【答案】A 【解析】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B正确;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C正确;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D正确。 7.【答案】C 【解析】甲表示的是次生演替,乙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历时短,A、B项正确;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气候条件适宜,最后都可以演替成森林,D项正确;①②处的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池塘经过一系列演替,最终演变为一个森林,A正确;图中D表示落叶树,从最后一幅图可以看出,最终该地分布较广的是落叶树,B正确;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C错误;在竞争中,植物越高,能获得的光能就越多,因此植株的高度是战胜其他物种的一个决定性因素,D正确。 9.【答案】C 【解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而苔藓不具有该能力,所以地衣出现在苔藓前,B正确;人为因素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C错误;自然演替可能向着生物多样性增多的方向发展,D正确。 10.【答案】(1)次生 逐渐增加 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 (2)如图 (3)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 (4)长时间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地相对稳定) (4)当各项调查数据长时间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长时间地相对稳定)时,可以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 11.【答案】(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 【解析】(1)火烧后的林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草本灌木相比,针阔混交林生物种类和数目多,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2)据图可知,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所以火烧后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4)由于乔木、灌木、草本的个体大小逐渐减小,则从曲线可知乔木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