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期末考试试卷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2.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说明 A.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B.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国家权力分配完全依靠宗族血缘关系D.周王通过多样化的分封稳定政治秩序 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4.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祖宗以来,常重其选。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 B.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 C.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5.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 A.君相矛盾得到了缓解 B.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C.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 D.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6.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目,嘉庆帝下令:“满汉(军机)章京,由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富力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用。”该指令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军机大臣的地位 B.获取更高效的执行力 C.维护决策体系的稳定 D.树立皇帝的勤政形象 7.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为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人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这一变化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B.适应了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C.促使了丞相制度的废除 D.体现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8.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大部分诉讼案件中“诉讼的胜负主要不是取决于案件的是非曲直,以及那些在法庭上替他们讲话的朋友的态度,看他们像不像清白无罪,看他们是否说实话,而是取决于诉讼双方及其证人,看他们的发言技巧,看他们的品行是否端正。”由此可见古希腊 A.公民不再是雅典城邦的主体 B.陪审法庭可随意解释法律 C.案件审判有缺乏公正的一面 D.保留了原始落后的习惯法 9.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 A.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 C.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 10.罗马法规定傍河的公路被洪水冲毁或因其他原因崩坍时,则傍河修筑新公路的土地即可无偿地被征用,在修筑水渠时得征购所通过的土地,并就地以合理价格征用修渠所需要的材料。这表明罗马法 A.严重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 B.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 C.注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不承认公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11.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这表明罗马法 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12.“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这段文字反映了 A.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B.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D.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1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5.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明接任首相,用封官许原、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 B.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 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16.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 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 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 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 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 17.“ 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 A.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 B.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 C.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 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18.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多数人民专制之在美国,和皇帝之在欧洲,是一样的可怕。”由此推知,麦迪逊认为美国应该 A.限制总统权力过大以保障民主 B.实行联邦制以强化中央集权 C.限制选举权以防范民主被滥用 D.实行民主原则选举国家元首 19.在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小州声称:“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威胁要与外国结盟。”而大州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A.提出了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原则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规定了参众两院议员的产生办法 D.通过了实行联邦制议案 20.“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B.民主主义色彩 C.专制主义色彩 D.民族主义色彩 21.1793年法国遭到外国入侵时,法国女性在医院里卷绷带,为士兵们制作衬衫,长裤,帽子,袜子,手套。一些人甚至自愿参加了革命军队的战斗。共和政府为此表示感谢,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使离婚合法化,使婚姻成为公民的契约,承认妻子拥有一部分家庭财产等等。这表明当时法国女性 A.取得了和男性对等的政治权力 B.是共和政府的坚定支持力量 C.是反抗外国军队入侵的主力 D.社会贡献促成了政治地位提高 22.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着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国政体变革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C.促进了德国工业化的发展 D.削弱了宪政民意的基础 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那些程序?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24.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根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26. 论述题(12分) 材料 轴心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主导位置的制度。构建一个政治体系内部具有强大而高效整合功能的轴心政治制度对于完成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轴心制度的形成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博弈的过程。并且,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轴心制度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与更新,否则就有被替代的可能。 ——摘编自谷宇、王竟晗《轴心制度与政治体系——现代国家建设研究新视角》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7.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元末以来,由于连年战争,田册户册或毁于兵火,荡然无存;或面目全非,不足为凭,“民有一户应数十户差役者”。在战争期间,朱元璋就多次下令在其控制的区域内“籍户口”。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政府正式按职业把人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同时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因送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所以叫“黄册”或“户口黄册”。当时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各户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 ——摘编自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C 6.B 7.B 8.C 9.A 10.B 11.D 12.C 13.D 14.C 15.D 16.C 17.C 18.C 19.C 20.C 21.D 22.C 23.C 24.D 25.(1)办法: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 弊端:美国总统选举耗费大量的时间。 (2)理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体制中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没有获得政治权力。 特点:以和平方式进行;呈现渐进性;广大民众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进步:实行普遍与直接的选举;工人阶级获得一定的自由和权利。 不足:帝国总理及其政府由皇帝任命。 26.论题: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阐述:17世纪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689年,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到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国王成为“虚君”,统而不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纪中期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获得政治权利,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完善和发展。 结论: 27.(1)特点:以职业为标准;内容详细细密;程序严格 (2)作用: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贪腐;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户籍制度提供经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