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3单元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www.ks5u.com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 ‎(1)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 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 地形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 土壤 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水源 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 光照和热量的差异 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1.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科技进步能够削弱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 ‎3.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4.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特别提醒]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自然条件依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影响相对变弱。‎ 三、案例: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1.白色产业 ‎(1)主要品种: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 ‎(2)区位条件 ‎①日照时间长,作物光合作用充分,有利于养分积蓄。‎ ‎②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病虫害发生概率小。‎ ‎③气温变化大,特别是春夏及秋冬之交,日温差变化极大。‎ ‎2.红色产业 ‎(1)主要农产品: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等。‎ ‎(2)区位条件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喜光的红色作物生长和红色素积累。‎ ‎②气候干燥,有利于作物晾晒储存。‎ ‎③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 ‎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面向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理优势。‎ ‎1.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因为热量充足。 (  )‎ ‎2.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碱性,较适合茶树生长。 (  )‎ ‎3.城郊地区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是受交通因素影响。 (  )‎ ‎4.新疆的“白色产业”是指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的产业。 (  )‎ ‎5.温室大棚技术改善的主要是 (  )‎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光照条件 D.土壤性质 提示:1.× 新疆的瓜果甜是因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 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酸性,较适合茶树生长。‎ ‎3.× 城市地区受市场影响,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 ‎4.√ 新疆深居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且土壤呈碱性,适合长绒棉生长。在此区位条件下,以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为主的“白色产业”得到发展。‎ ‎5.A [温室大棚技术改善的主要是热量条件。]‎ ‎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材料 下图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图中农业区位因素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有哪些?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哪些?‎ 提示: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 问题2 (综合思维)我国农业分布呈现出“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格局,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若将这种农业生产格局调换为“东牧西耕,南麦北稻”可以吗?‎ 提示:“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农业分布格局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降水东多西少,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我国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西部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我国的降水是南多北少,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北方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因此“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这种农业生产格局不能调换。‎ 问题3 (人地协调观)与美国谷物生产相比,我国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为避免“谷贱伤农”问题出现,国家施行最低收购价方案。这反映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差异,美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比我国少,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保持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国家通过政策对农业生产进行适当保护。‎ ‎1.自然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气候 热量 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芒果:热带水果 苹果:温带水果 光照 光照时间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玉米:喜光 大豆:耐阴 降水 影响农业的分布地区 小麦:旱作农业 水稻:水田农业 地形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种植规模、水利化和机械化程度 平原农场规模大,容易实现水利化,‎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区相反 土壤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等影响作物的生长;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城镇的土地开发价值高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 肥沃的冲积平原多为农业高产区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在年降水量小于‎250毫米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干旱地区多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2.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蒜你狠”“豆你玩”即是市场的调控所致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和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荷兰的鲜花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水稻种植业分布在劳动力丰富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政策 政府通过提高或降低农产品价格和税收、补贴等方式干预农业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对棉花的保护性收购 ‎3.技术条件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举例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杂交水稻、温室大棚等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需抓住的“关键词”‎ 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常常有以下关键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等。关键词不同,回答角度也不同。‎ ‎(1)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 ‎(4)优势因素: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因素。‎ ‎1.农作物异地引种能否成功,取决于引种地与原产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大豆喜暖,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土壤含水量70%~80%。经过实验,贵州六枝(26°14′N,平均海拔约1 ‎350 m)的“六月黄”大豆在新疆乌兰乌苏地区(44°18′N,平均海拔约‎468 m)成功引种。乌兰乌苏地区除种植“六月黄”等春播大豆外,还从其他地区引种早熟的夏播大豆,用于小麦收割后种植。据此完成(1)~(3)题。‎ ‎(1)乌兰乌苏地区种“六月黄”的优势条件是(  )‎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低 C.土地较广 D.热量充足 ‎(2)与贵州六枝相比,乌兰乌苏地区种植“六月黄”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降水丰富 C.病虫害少 D.热量充足 ‎(3)导致乌兰乌苏地区夏播大豆选用早熟品种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市场   D.技术 ‎(1)B (2)C (3)A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大豆喜暖,乌兰乌苏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六月黄”生长,B项正确;乌兰乌苏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A、D项错误;土地较广不等于可种植面积广,C项错误。第(2)题,与贵州六枝相比,乌兰乌苏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冬季寒冷,不利于害虫繁殖,病虫害少,故选C项。第(3)题,乌兰乌苏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候生长期较短,适宜早熟大豆的种植,故选A项。]‎ ‎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世纪70年代以后,沙特阿拉伯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 沙特阿拉伯小麦、牛奶、蔬菜产量的变化 沙特阿拉伯灌溉农业——西红柿种植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近郊集约化牧场 问题1 (综合思维)简要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提示:有利条件:热带沙漠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较平坦;是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入。‎ 不利条件: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地表植被少,土壤发育不足,肥力差;多沙尘暴与蝗灾,对作物生长不利。‎ 问题2 (综合思维)沙特阿拉伯在改造和克服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时,采用了哪些农业科技措施?‎ 提示:(1)进行海水淡化,兴修水利,建立人工蓄水设施,解决农业用水问题;(2)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3)建立农业研究站,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4)植树造林,防治土地沙漠化。‎ 问题3 (综合思维)沙特阿拉伯的西红柿为什么能进入英国超市?想一想,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1)沙特阿拉伯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西红柿品质好;(2)现代交通运输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沙特阿拉伯的西红柿能及时到达市场;(3)沙特阿拉伯是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农业;国家政策的支持。‎ 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其中,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 ‎(1)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改造的区位因素分别是(  )‎ A.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B.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湿度、地形、水源、土壤 ‎(2)图①所示农业生产方式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北京市郊区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江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1)B (2)A [第(1)题,利用玻璃温室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区位因素是温度;修建梯田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区位因素是地形;利用新疆坎儿井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区位因素是水源;华北平原治理盐碱地的措施之一是井排井灌,故利用井排井灌发展农业生产改造的区位因素是土壤。第(2)题,图①示意利用玻璃温室进行农业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投入较多,技术要求高,一般多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的郊区,而且玻璃温室改造的是温度条件,符合题意的为A项。]‎ 地理实践力: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它既是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经营的综合性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系统,一切副产品都要循环,尽量减少损失,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来保持土壤肥力。‎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 A.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2)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三江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C (2)A [第(1)题,由图分析可知,该模式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因此C项正确;泥塘筑台田,对该地整体海拔没有影响,B项错误;该生产模式没有节省人力的机械设施,不能减轻农民负担,A项错误;生产过程中没有农药的使用,不会造成农药污染,D项错误。第(2)题,盐碱地多分布在蒸发旺盛、降水较少的区域,处于暖温带的华北平原是盐碱化严重的代表区域。]‎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为切入,考查了对生态农业内涵的理解及应用,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和对综合思维的培养。‎ 题组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春节期间热销全国各地的库尔勒香梨是我国新疆的特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据此回答1~3题。‎ ‎1.新疆种植库尔勒香梨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全年热量充足 ②夏季光照充足 ③昼夜温差较大 ④夏季降水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生活中的地理)库尔勒香梨能在全国各地同期上市销售,其影响因素是(  )‎ A.通信网络发达 B.交通运输便利 C.优惠政策支持 D.香梨提前采摘 ‎3.库尔勒香梨在潍坊地区售价较本地梨高的原因是(  )‎ ‎①品质优良 ②劳动力成本高 ③运输成本高 ④土地成本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C 2.B 3.C [第1题,新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少,晴天多,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因此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第2题,交通运输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库尔勒香梨能在全国各地同期上市销售,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运输便利。第3题,库尔勒香梨在潍坊地区售价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品质优良及运输成本高。]‎ 题组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 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4~5题。‎ ‎4.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5.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4.C 5.B [第4题,读材料可知,山地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增施肥料易被雨水冲刷,使坡地的肥力不高,改造为水平梯田之后,土壤肥力增大,说明坡度得到改善。第5题,根据材料“将山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可知,水平梯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持了增施的肥料。所以将山坡改造为水田梯田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壤肥力。]‎ 题组3 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蓬蓬勃勃,优势特色林果驰名中外,然而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依然隐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C 7.D [第6题,新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如果过度开垦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而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在蒸发强烈的情况下,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第7题,新疆地区农产品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在于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的多。]‎ 教材P56问题 提示:茶的质量与气候、光照、土壤等生长条件有关。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外地由于和龙井村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有差异,因此移至外地种植效果不好。‎ 教材P58活动 ‎1.提示:自然条件: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扶持。‎ ‎2.提示: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水源充足,雨热同期,无霜期较长,热量比较充足,可以满足水稻种植且一年一熟。新疆地区: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丰富灌溉水源的绿洲地区,这里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水稻品质好。‎ 教材P61活动 ‎1.提示:(1)优越的自然条件:光照充足,雨量适度,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①蔬菜生产历史悠久;②便利的交通条件(水陆交通便利);③劳动力丰富;④政策支持;⑤发达的通信;⑥国内外市场广阔。‎ ‎(3)农业技术条件: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 ‎2.提示:(1)坚持以质取胜,不施或少施化肥,多用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不用或少用农药,多用生物灭虫,发展绿色农业。‎ ‎(2)围绕市场,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 ‎(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蔬菜产业化。‎ 教材P64活动 ‎1.提示: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小麦区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北部,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玉米带分布在小麦区之间;棉花带分布在南部大约35°N以南地区;亚热带作物带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 ‎2.提示:从自然条件方面看,中央大平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雨热同期;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看,这里交通便利,地广人稀,为大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