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通关检测历史试题(山东新高考卷2)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通关检测历史试题(山东新高考卷2)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1 届高三一轮复习通关检测历史试题(山东新高考卷 2)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 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家天下”观念开始形成 B. 贵族主要据德行获得权位 C. 祖先崇拜具有鲜明功利性 D. 王权借神权强化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青铜器铭文的记载可知,贵族在接受赏赐后制作青铜器来颂扬和祭祀先祖,目的 是给后代祈福,以求“永宝用享”,体现了鲜明的功利性,故 C 项正确;夏朝时开始实行王位 世袭制,“家天下”观念就已经形成,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贵族获得权位的方式和依 据,结合所学可知,贵族主要依据血缘关系继承权位,故 B 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此时中央集权尚未建立,故 D 项错误。 2. 汉武帝时期,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被推崇,儒家取代了 道家的统治地位。由此可知( ) A. 道家思想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B. 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C. 儒学思想与道家思想分道扬镳 D. 汉代首先实现了封建国家“大一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推崇“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 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B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西 汉时期“道家”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A 项错误;汉代新儒学融入了道家等学派的观点,C 项 错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封建大一统的政权是秦,不是汉,D 项错误。 3. 宋代城市出现很多新兴文化行业,尤以“卖酸文” 最具特点。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 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则为更 佳。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代( ) A. 消费者权益得到了维护 B.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 社会风气日趋腐化堕落 D. 文人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 2 -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代城市中的“卖酸文”体现了文学的商品化,消费者指定,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 作等是商品经济发展加快的表现,B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消费者权益”得到了维护,A 项 错误;社会风气日趋“腐化堕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宋代的文人社 会“政治地位”低下,D 项错误。 4. 晚明大臣叶向高曾在万历朝担任内阁首辅,他在《苍霞续草》中写道,当时科举中式进士“日 趋日靡,紫陌之游,曲江之宴,骑从甚都”。据此可知,晚明时期( ) A. 科举录取程序发生重大变化 B. 宋明理学地位被严重削弱 C.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D. 读书与做官开始紧密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日趋日靡,紫陌之游,曲江之宴,骑从 甚都”表明当时读书人之中奢侈之风盛行,这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有密切关系,故 C 项 正确;“科举中式进士”说明材料所述现象出现在科举被录取之后,没有体现科举录取的过 程,排除 A 项;明代统治思想仍然是宋明理学,这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排除 B 项;D 项 是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排除 D 项。 5.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由此可知,清代知县的任期状况 A.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B.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C.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D. 推动了回避制度的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清代知县的平均任期越来越短,这种情况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 - 3 - 长远发展和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B 项符合题意;道光之前中国并没有受到列强的外来压力, 排除 A 项;地方官员任期短并不一定就能确保地方吏治清明,排除 C 项;地方官员任期短有 多种因素,并非是回避制度的完善,排除 D 项。 6. 鸦片战争后,道光帝说,“惟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妥议,立定章程,划一办理,方可期一劳 永逸,永杜衅端”。这表明清政府( ) A. 尝试用外交手段维护利权 B. 摆脱了天朝上国传统观念 C. 对世界形势缺乏理性认识 D. 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转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外交。道光皇帝企图通过立定章程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说明 其没有认识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本质,对当时世界缺乏理性认识,故选 C 项;统治者只想“永 杜衅端”,缺乏维护利权的观念,排除 A 项;题干无法直接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 B 项;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化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当时并未实现外交的近代化转型, 排除 D 项。 7. 左宗棠指出:船政局创办之后,即可布置沿海各省,“有事之时,以之筹调发,则百粤之旅可 集三韩,以之筹转输,则七省之储可通一水”“无事之时……以之筹懋迁,则百货萃诸廛肆,非 独渔盐、蒲蛤足以业贫民”。由此可见,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 A.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 B. 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C. 兼顾军事与民用的功能 D. 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左宗棠希望福州船政局可以战时解决运兵运粮,平时承担交通百货,说明其创办福 州船政局兼顾军事与民用功能,C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福州船政局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福州船政局具有“资本主义性质”,B 项错误;福州船政局的创办“诱 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错误。 8. 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 1919 年,上海有各类工厂 2291 家, 工人达 18.1485 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 11.625 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 3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 56 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的原因 B.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 C.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D. 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 - 4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结合材料时间 1919 年可知,工人阶级壮大成为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选项 B 正确;选项 A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工人阶级壮大不是 马克思主义传播导致的,排除 C;工人阶级壮大并不能反映出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排除 D。 9. 1978 一 1979 年,《人民日报》没有对“万元户”进行宣传报道。1979 年后《人民日报》逐 渐开始刊发关于“万元户”的报道,1980 年 1 篇,1981 年 4 篇,1982 年 14 篇,1983 年 29 篇,1984 年达到 116 篇。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成就 B. 说明我国思想解放程度有待加深 C. 得益于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 表明新闻事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即 1978 到 1984 年,《人民日报》上刊发的有关年 “万元户”的报道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体现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就,A 项正确;对“万元户”的宣传报道大幅增加,体现了对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的突破,而非思想 解放程度有待加深,排除 B 项;1984 年前,经济体制“全面改革”还未开始,排除 C 项;材 料体现的是新闻事业对经济发展的“报道宣传”,而非新闻事业“推动经济发展”,排除 D 项。 10. 《十二铜表法》时期,贵族与平民之间 婚姻仍被禁止。然而,公元前 445 年《卡努勒亚法》 开始允许贵族与平民通婚。这表明罗马法( ) A. 适应平民现实生活需要 B. 消除了阶层之间的差异 C. 旨在推动婚姻制度变革 D. 具有鲜明人文主义色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罗马法起初 不允许贵族与平民通婚,随着社会的进步,贵族与平民通婚成为现实需要,法律也随之变为 允许贵族与平民通婚,故 A 项正确;贵族和平民之间仍有阶层差异,故 B 项错误;罗马法不 以推动婚姻制度变革为主要目的,排除 C 项;人文主义强调的是人的个性,与材料主旨不符, D 项可排除。 11. 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 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 的 - 5 - 天主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 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 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 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 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 崭新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题干中“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把它 “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可知牛顿的科学贡 献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故 C 项正确;题干主要述及牛顿的科学成就对启蒙思 想家的影响,没有谈及其对封建神学的影响,排除 A 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 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排除 B 项;牛顿的科学贡献没有促进民主时代的产生,排除 D 项。 12.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 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 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 两人对专制自由 观点截然相反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 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康德在卢梭的“人生而 自由”的基础上,有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 思考,理性判断。再结合材料所给出的信息,可见,关于获得自由平等是两人的共同主张, 不同在于达成目的的手段。B 正确。两人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A 错误;两人都反对君主专 制,对待自由态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获得自由的途径,C 错误;二者都主张民主权利,D 项 错误。 13. 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后的 1689—1782 年间,在政府决策和大臣任免领域,英国国王作为 国家行政首脑仍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王权衰落情况并不明显,议会对国王的影响相对较弱。 的 的 - 6 - 上述说明当时英国( ) A. 议会无法限制王权 B. 立宪政体尚未完善 C. 光荣革命遭到质疑 D. 国王仅有名义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17、18 世纪,英国国王在政府决策和大臣任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权衰落不 明显,议会对国王的影响较弱,说明当时英国立宪政体尚未完善,B 项正确;1689 年《权利 法案》明确规定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A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光荣革命遭到质疑”,C 项错误;国王仅有名义权力与材料内容不相符,排除 D 项。 14. 《大国崛起》一段解说词中曾提到:十月革命四年后,在欧美发达国家 封锁和包围下生存 下来,并刚刚平息了国内叛乱的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为平息 “风暴”,当时苏俄领导人采取的对策是( ) A. 实行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 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 C. 实行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 D. 实施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题目中“十月革命四年后”指的是 1921 年,联系这一年 苏俄解决困境推行的主要措施是新经济政策,故 A 项正确;B 项是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排除; 平均主义也是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排除 C 项;D 项是斯大林模式,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排除。 15.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时代情绪”,可以用许多学者的论文标题来表达,如《在帝国主义 的机制下》《拉丁美洲的开发与未开发》《欧洲如何导致非洲的欠发达》。这反映了当时 A. 冷战背景下国际形势的紧张 B. 不结盟运动致力于经济斗争 C. 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益加强 D. 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加剧 【答案】A 【解析】 【详解】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正好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才有帝国主义 等表述,强调帝国主义侵略导致非洲、美洲的落后,故选 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 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 民族文化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不符合题意,排除 A;材料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关系,排 的 的 - 7 - 除 C;材料的时间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此时西方国家对外大肆殖民扩张已经结束,排除 D。 二、材料题 16. 在国富、民富的问题上,国富论与民富论都以国富为最终追求,但是二者在一些问题上存有 分歧,甚至是对立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颜渊》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材料二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管子》 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 ——《盐铁论》 (1)指出材料一、二所体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民富和国富的意义。 (2)列举两例王安石变法实现国富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1)观点及意义:材料一属于民富论,民富是实现统治、稳定统治的前提和基础;材料 二属于国富论,国富是巩固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措施及意义: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把豪强地主隐 瞒的土地清丈出来,使其据实纳税,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市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 面,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有,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解析】 【详解】(1)意义:根据材料一中“足食,足兵”,“黎民不饥不寒”可知,材料一属于民富论; 根据材料一中“(足食)民信之”“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民富是实现统治、巩固统治的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材料二中“国多财”等可知,材料二 强调的是国富论:根据材料二中“国多财则远者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富是巩固统治和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措施及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实现国富的措施有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方田均税法即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其意 义在于把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清丈出来,使其据实纳税,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市易法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 有,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 8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邻里亲属缺食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 奉公勤政,抚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于民……”理学将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等口号,变成价值信仰,反映了宋明时代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理性主义、求真务实。理 学家“格物穷理”的思辨方式和学术追求,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探索规律;由张载、王安石 等思想家发展起来的唯物论思想,引导人们去探索新奇的自然现象。 ——摘编自周建标《宋明理学中的精华部分》 材料二 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根据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 老教条是 “奴隶之道德”,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根本不相容的。他们把打击的矛头直指 封建时代的圣人孔子,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道德建设的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强调新道德的原因。 【答案】(1)内涵:重忠孝、讲廉耻、行仁义、立秩序。 影响:推动树立理想的人格,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体现了时代精神,理学科学创新的精神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但同时它通过封建 伦理纲常,禁锢了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原因: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 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推崇新思想、新道德。 【解析】 【详解】(1)内涵:由材料“凡为子者必孝其亲……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可知,其 重忠孝由材料“奉公勤政,抚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于民”可知,其讲廉耻;由材料“邻里 亲属缺食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可知,其主张行仁义;由材料“为 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可知,在这一话语体系中,每个社会角 色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其讲求立秩序。 影响:结合材料及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积极方面,由材料“理学将孔孟提 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口号,变成价值信仰”可知,宋明理学为国人树立了理想 的人格,彰显了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由材料“反映了 - 9 - 宋明时代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理性主义、求真务实”可知,宋明理学体现了时代精神; 由材料“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探索规律……引导人们去探索新奇的自然现象”可知,理学科 学创新的精神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消极层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来的宋明 理学日益僵化,其通过封建伦理纲常,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反而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原因:由材料“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可知,其原因为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结合 所学再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方面,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经济方面,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推崇新思想、新道德;思 想方面,是因为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传入。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 15~18 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 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 19 世纪 20 年代。1825 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 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 1848 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 5000 英里。1842 年,《英普 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废除了 《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 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 19 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 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 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 【答案】(1)观点: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有一部分从欧洲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 评析:由美洲流向欧洲的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由欧洲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原因: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 - 10 - 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 (2)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交通运输工具创新;政府立法。 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 15-18 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相关内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的 图表信息,可知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有一部分从欧洲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评析材料的 观点要结合其 15-18 世纪的背景,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中国明清时期的农工商业等 方面作答。 (2)由材料“发端于 19 世纪 20 年代”、“铁路”、“远洋船舶”、“废除了《航海条例》,修 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交通工 具、政府政策等方面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结合所学,即可从商品流通、市 场和贸易、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等方面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英国的共同影响。 19. 下图是美国 1890—2010 年扣除通胀后的房价曲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美国房价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答案】示例一、房价维持高位(1890-1914 年):19 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经济高 速发展,社会稳定,房价维持高位。 二、房价在低位徘徊(1915-1938 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 冲击,人们的购房欲望低,美国房价低迷。 三、回暖冲高时期(1939-1954 年):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产生的经济效果,二战刺激了工业和消费 需求,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进行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秩序稳定,房 地产行业欣欣向荣。 - 11 - 四、曲折中求稳期(1955-1994 年):美国经济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苏争霸、经济滞胀等 的影响,房价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五、房价飙升并突然回落(1995-2010 年):1995 年开始,受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以及经济全球 化的推动,美国房价飙升,房地产出现严重泡沫,房价突然回落。 【解析】 【详解】划分与说明:通过观察美国 1890—2010 年(扣除通胀后)的房价,可以清晰地发现, 在扣除通胀因素后,美国的百年房价,增长不快,相对稳定;抛开自然年份,依据图中曲线, 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即 1890-1914 年维持高位阶段、1915-1938 年低位徘徊阶段、 1939-1954 年回暖冲高阶段、1955-1994 年曲折中求稳阶段和 1995-2010 年飙升并突然回落阶 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充分考虑每个阶段在经济、政治、国际环境、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 对美国房价变化的影响,每个阶段至少提供两到三个史实,说明美国房价变化的因素,最后 总结、说明从 19 世纪末以来美国社会总体稳定,房价基本稳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