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

专题 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 练基础 1、【18 届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乱后逢村叟 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本诗的题目“乱后逢村叟”,点明了写诗的起因,为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做 铺垫。 B. 第三句写了为供给修建营寨的木料,村中的桑柘树已被砍光,说明百姓靠它来养蚕织布的生计已被 断送。 C. 第四句写村中的青少年都被拉去当兵死于战事,家家户户绝了后嗣,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战争 的残酷。 D. 五六句写在战乱时期官府还像太平时期那样征敛赋税,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全无一点体恤民生之 意。 E. 全诗围绕村叟来写,既写了几件典型的令他“伤魂”之事,也写了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 痛。 【答案】 AE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村叟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 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村叟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 家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生计无着,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的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 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 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 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根据文中的具体 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情感。 2、【18 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②慵:懒。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 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 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 “几曾着眼看侯王”句是这首词的点晴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E. 这首词语言含蓄蕴藉,风格诙谐风趣,想象力丰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 CE 【解析】C 项,“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分析错误,这里用诙谐的手法表现自己疏狂的个性特点。E 项, “语言含蓄蕴藉”分析错误,这首词语语言质朴,抒情直白。 (2)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①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 的人生态度。②留恋自然,品行高沽。词人借品行高沽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行。③行为疏放, 洒脱不羁。如“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性格。 【解析】此题分析诗人的形象,答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分析形象特征,此题 注意抓住“慵”“且”“醉”和“梅花”的形象分析傲视权贵、品行高沽、行为疏放的特征。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 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 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 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3、【18 届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 11 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① 刘禹锡 汝南②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①无和十二年(公元 817 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生擒了割据抗 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刘禹锡满怀激情地写作这三首诗,热烈赞颂这一重大胜利。②汝南,即蔡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三句用“路旁”而不是用“路中”,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此刻“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 B. 第七句中的“元和十二载”交代平蔡之战发生的时间,其实这一时间也可不在诗句中出现。 C. 蔡州老人曾见过天宝盛世,享受过国家统一的太平,同时经历过蔡州沦为叛军巢穴的痛苦。 D. 面对平蔡之战,诗人写下了《平蔡州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重点写平叛的巨大影响。 E. 本首诗在精炼含蓄与通俗易懂两个方面结合得较好,凸显出诗人刘禹锡高超的艺术才能。 【答案】BD (2)本诗哪一联巧妙地写出了李愬夜袭蔡州、不战而胜的场景?试加以赏析。 【答案】 第一联(首联)。①通过环境描写,巧妙地写出了平蔡之战雪夜奇袭,叛军猝不及防,在睡梦中 就被解除了武装,而且城破后李愬号令严明,一无所犯;②运用了渲染烘托(或间接描写)的手法, 作者极力渲染蔡州凌晨雄鸡报晓、鼓角不悲的和平气氛,暗含夜袭蔡州、不战而胜的欢欣,巧妙地烘 托了李愬将军的神勇。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找到运用断骨的句子不难,诗后有注释,答题的关键是手法的赏析, 重点通过“喔喔鸣”和“鼓角音和平”分析环境的渲染和烘托作用。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 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此题重点从渲染和烘托手法 的运用额角度分析。 4、【18 届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 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 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 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 飞霜中无奈凋零。 E. 诗歌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CE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 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 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 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 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 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 “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 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 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18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 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 格而得名。 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 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 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D. 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E.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 使用了寓情于景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2)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 【答案】 ①点题。出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内容,对句点明“野泊”的原因。②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出 句一个“乱”字已显出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③统 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联。颔联紧承首联出句,进一步写望月所见所闻;颈联则紧承对句,抒发怀归 之情。④呼应尾联,尾联所写的兵荒马乱的情景正与首联“乱”字遥相呼应。 【解析】注意答出“点题”“奠定全诗情感基调”“统领全诗”的作用,然后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 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 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 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练提升 1、【18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 月)第二次验收】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 分赠禄米。②筿: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 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 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C. 颔联对仗工整,“含”“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字感情色彩很浓,有小心爱护意味;“裛” 字尽显轻柔,有“润物细无声”之感。 D. 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 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E. 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 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答案】 CE 【解析】C 项,“二字运用拟人手法”错误。E 项,“自笑狂夫老更狂”是诗人自嘲,选项解释错误。 (2)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主要运用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写出了生计潦倒却仍能赞赏自然景物之美,潦倒穷愁中“疏放”“自笑”、开愁遣闷的狂夫形 象,表现了狂夫疏狂和贫困不能移的精神。②反衬(乐景写哀情)。前两联描写了翠竹轻摇,带着水光 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这样的赏心悦目之景;后 两联写的却是忍饥挨饿、濒临死亡的可悲可叹之事,反差鲜明。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 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 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是“借景抒情”或“反衬”的手法。 2、【18 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中高三上学期零诊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 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两人重 见,杜甫已 51 岁。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的首联既写出了与儿时朋友分别时间之久,又表明两人童年时代的友情之深。 B. 颔联写久别重逢之欢,又写乍逢又别之愁,还猜想再相聚之地,慨叹人事难料。 C. 诗的前四句由过去想到未来,再由未来回到眼前,如天外奇峰,化板滞为飞动。 D. 诗人恼怒剑南春色无赖,是因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加重了诗人的离愁别感。 E. 此诗写法独特,是先抒情后写景,与诗人杜甫《登高》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 【答案】BE 【解析】B 项,“慨叹人事难料”错,应是“慨叹人生苦短”,再度相聚难有期,极度表现离别之痛。E 项, “与诗人杜甫《登高》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错,杜甫《登高》是先写景后抒情。 (2)本诗颈联“不分桃花红似锦, 生憎柳絮白于棉”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 ①用乐景写哀情(用乐景反衬哀情),②桃花盛开红似锦、柳絮纷飞白于棉的绚丽春景本应让人 喜悦,而作者用“不分”“生憎”表示反感,③强化了作者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之情。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 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此题从“以乐景衬哀情”的 手法的角度分析。 3、【18 届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两校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下面的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 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 注:1.公元 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2.孙楚,西晋 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3、《晋书·张华传》:“斗牛之 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1)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写出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 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 B. 第四句写作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而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 久而难以逝去。 C.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但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却不工致,说明作者过于看重达意抒情,因而格律 上出现了明显不足。 D.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 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E. 结尾用典,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现自身的怀才不遇,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 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么自己也终将再得起用,暗含了对个人美好未来的热切 期望。 【答案】 CE 【解析】C 项,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 形式上的刻意求工。E 项,应该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相信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寄托了对 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2)首联中“嗟”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分析,“嗟”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 “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颔联“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句借江树含情表达依 依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颈联用孙楚、屈原的典故表达伤怀之情,为故人被贬而感伤.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 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 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 题主要从炼意方面考虑。 4、【18 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三秋季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竹”没有一般花木艳丽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泽和高高挺拔的身姿,它的这种品质正和中国古 代文人不愿与污浊巨人苟同,追求清高、独立的人格精神暗合,所以它常常成为古代文人黑客用 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 B. 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 C. 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 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愉悦心 情。 D. 颔联用比喻的手法既作了形象上的暗示,又指出了精神上的契合:当桃李春风之日,群芳争奇斗艳, 占尽春色,而官舍竹仍一身青衣,独守坚贞,只愿在岁暮天寒之际,让漫天的冰霜来检验自己贞 洁不渝的操守。 E. 尾联以想象作结:即使明年贬谪到更远的更荒僻的地方,今年已将岁暮,犹能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 结为岁寒之友。“雪里看”翠竹,既具骚人之风致,又照应了颔联,待得岁寒而现出孤贞。 【答案】CD (2)颈联中有两个动词非常传神,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 “拂”和“侵”。都用了拟人的写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 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 个物我同趣的意境。这两句对仗工稳,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 有色,饶有雅趣。(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点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中,“声拂琴床生 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主要是“拂”和“侵”两个字用得好,拂(轻轻吹过活擦过),竹声萧萧拂 琴,写出了竹声的轻柔,含情脉脉;侵,(超出行事的范围和限度),写出了竹子似乎不甘于旁观,似 乎要支招、要参与到下棋中,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5、【18 届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三 9 月份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夏州城楼 罗隐①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②。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注】①罗隐: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才华出众,然历十余年不第。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唐代属边塞要 地。②晋英雄:五胡乱华,大夏建国于夏州后,晋朝与之战于夏州,边塞战士死伤极多。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诗人在猎猎旗风中登上夏州城楼,有感于 屡试不第而凭栏远眺,心中一片怅然。“寒”字和 “独”字渲染了边关苍凉寒冷的气氛,凸显诗人孤独寂寞之感。 B. 颔联由“唐土地”联想到“魏晋魂”,指出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晋朝与大夏国的战斗,以此表达 对大唐万里山河的赞美及对英雄为国奋战沙场的称颂。 C. 颈联由追怀英雄而自悲自叹,往事不堪回首,连战马的嘶鸣也不忍听,只能将一腔心事托付塞外的 鸿雁,诗句沉郁有味,有无穷牢愁见于言外。 D. 尾联诗人渴望脱去儒生冠服,执戟上战场,表达了投笔从戎、弃文就武的壮志和决心,一反之前的 沉郁,充满了壮怀,慷慨激昂。 【答案】BD (2)这首诗第二句中“怅”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是全诗的诗眼,点明旨意;(2)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屡试不第而登楼远眺的激愤惆怅(3) 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4)统领全诗,为下文吊古伤今,抒写羁旅之愁、怀才不遇之苦做铺垫. 【解析】注意从结构的角度答出“是全诗的诗眼”“做铺垫”“统领全诗”;从内容的角度答出“奠定全 诗的情感基调”“点明主旨”抒写羁旅之愁、怀才不遇之苦的作用。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 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 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 题主要从炼意和炼结构方面考虑。 练高考 1.【2016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 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 分)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考生作答时应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说 明理由。重点注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 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如转折、过渡 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 要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方面考虑。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分) 【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 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 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 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 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从借景抒情和动静结合的角度回答。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 分) 【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诗中词语并表明情感的题目,首先答出表层的含义,然后分析暗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从诗歌的抒情方式和诗中的重点词语入手,题目所选王维的这首诗歌, 其表明情感的词语就是“闲”,所以从词语的角度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要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进行分 析,借景抒情,从景物的特征“闲景”,进而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 2.【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 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 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 【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 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 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 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 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 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 3.【2016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 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 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 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 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 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 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 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 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谈,需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 本题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分析;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这个语 境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 同之处。(6 分) 【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 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 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 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 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第二,要 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 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 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抓关键词语,分析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本题就是选择课内学过的一首词,作 者也是熟知的辛弃疾,难度降低。 4. 【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记 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 A。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 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 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 A。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 色兼备”的一项是(3 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答案】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 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 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是考查写景的角度,即视觉和听觉。思考时,应从选 项诗句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来写的,是否体现出这两个角度来判断。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 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 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 分) 【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 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 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 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 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 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 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根据作者苏轼、题目及关键词语及诗句分析作答。 5.(2015 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 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 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 现出来。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和手法的题目,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关键是诗歌的一些答题思路 和方向,只要方向正确,很容易得分。情感要注意诗歌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炼字” 注意从手法、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切入。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 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注意读懂诗歌,不要把词语理解为真正的“悬崖”,要结合前 句“仔细”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题目,关键是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体现诗歌的考核点是基础的赏析, 但也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诗歌的情境作答。此题关键是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诗意进行 分析,注意和全诗的情感结合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 6.(2015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 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 分)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首先要找出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明确绘 景意象,然后结合诗句总结。题干中要求的是“雨后的哪些景象”,故本题的答题区域在二、三、四、 五、六句,抓住第二句中的“净无车马尘”、第三句中的“渐散紫烟”、第四句中“回晴日丽”、第 五句中“花飞”“ 衣袖”“ 湿”、第六句中“柳”“ 绿色匀”等,即可整理出答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但是出题者避开了“本诗描绘了一幅什么 样的画面”的常规提问方式,而是从诗歌景物描写的最基本处考查,降低了难度,又考查了学生的鉴 赏实力。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 分) 【答案】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 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诗歌鉴赏中重要的内容,难度适中,有区分度,一般 学生根据律诗特点,能比较容易的答出“对仗”;由“拂”字也能轻易判断出“比拟”技巧;第三点, 部分学生可能考虑不到。诗歌表达技巧因其内容繁多,一直是复习中的难点,也是高考出题的重点, 本题既能让学生有答案可写,又能考查学生的能力。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一定要全面理解诗歌,要读题目题目“雨过至城中苏家”点明诗人 是拜访朋友;读作者,知人论世,黄庭坚师从苏轼,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读诗句,诗歌前三联描 写了雨后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的美景,景由情生,可知诗人喜悦之 情,尾联发出感叹,抒发情感,踌躇满志或者忙中偷闲之乐。读注释,可知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 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整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诗歌鉴赏题分三个小题完成,在前两个小题的引导之下,第三个小题水到渠成。把握诗歌 的思想情感,理解全诗是基础,遵从“四读”原则(读题目、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全面把握 诗歌的情感。本诗歌鉴赏的三个小题的顺序符合学生诗歌鉴赏的逻辑思维,注释内容给学生思考提供 了很好的帮助,出题者选材精准,既考查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又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难度适中。 7.(2015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7 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 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 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 分) 【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本题实际上是变相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根据题干要求,可以看出答题范围是白居易《琵 琶行》,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所以此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关键是写出和“浔阳”“月”相 关的诗句,需要学生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筛选。因此学生在平时的记忆名句过程中,不可死记硬背, 一定要理解记忆。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 分) 【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 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鉴赏写作手法鉴赏,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知道描写角度有哪些,然后再结合原 诗分析判断。描写角度有从描写景物的空间角度、色彩角度、感官角度,从写作手法的动静角度、虚 实角度、正侧面角度、直接间接角度等。本题描写琵琶演奏的角度,结合原诗分析应属于写作手法中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此题不仅需要判断正确描写角度,还要结合诗句分析出。关键是写出“正面描 写角度”或“直接描写角度”“乐曲本身”和“侧面描写角度”或“间接描写角度”“听者角度”。 因此学生平时要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同时学会结合诗句分析。 8. (2015 年高考新课标 2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 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 分)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 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赏析诗句的切入点一般为意象的选取,手法 的运用,此题主要的就是“花须落”“柳絮行”“蜂抱”“鱼吹”的结合,手法上注意“抱”“吹”的 运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课标卷重视诗歌内容的考核已经坚持很多年,主要是分析意象的含义,意境的创设以及词语 的运用,今年也不例外,这充分体现诗歌降低难度的趋势。赏析诗句主要的切入点是意象的含义、意境 的创设以及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其中手法的运用往往伴随“炼字”而出现。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 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 对大唐一片忠心。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课标卷考核诗歌的情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都在诗歌中和注释中能够找到相关的信息,不 会太难。答题有两种方式:第一,先总体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整体分析;第二是逐句的分析诗句, 点明情感。答题时注意,虽然题干给的是分析某句表达的情感,但答题时要结合全诗,从整体上把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