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H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3.D [解析]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从而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 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 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 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 项错误。 3.H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3.A [解析]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物质交换,氧气由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项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之间是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的,B项正确。血浆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浆,C、D项正确。 2.D3、C3、I1、H1[2014·山东卷]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2.D [解析] 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膜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速率降低,A项错误。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项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植物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最适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植物细胞的生长速率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减小,最终被抑制,C项错误。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尿量增加,D项正确。 2.H1[2014·福建卷] 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2.C [解析] 据题意可知,出汗过程中失水多于失盐,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会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作用在肾小管、集合管上,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机体运动时肌肉产热加强,体内代谢过程也加强,随着汗液中水分在身体表面的蒸发可散失大量的热,以维持体温恒定;汗腺导管对钠的重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2.H2、H1、J4[2014·广东卷]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D [解析] 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存在反馈调节的特点,①正确;运动强度大(小),汗腺分泌增强(减少),但汗腺的分泌不影响运动强弱,②错误;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有影响,但动物的存活率不会影响到气候变化(降雨量),③错误;捕食与被捕食之间存在反馈调节,当捕食者数量增多时,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而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捕食者数量减少,④正确,故D项正确。 9.H1、H2、H4 [2014·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9.A [解析] 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只有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所以只有甲状腺细胞会作出反应,A项错误。 14.H1[2014·海南卷]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14.D [解析] 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细胞外液浓度比红细胞细胞质浓度高,红细胞失水,A项错误。血糖含量会随即升高,家兔体内血糖调节机制使胰岛素分泌升高,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等过程,以降低血糖水平,B、C项错误。注射一定量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会迅速升高,D项正确。 8.H1、H3、H4、H5 [2014·四川卷]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右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8.(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1)通过反射弧的功能和结构可知,a是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为突触,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痛觉是感觉,由大脑皮层产生;由神经支配的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为神经调节,而由激素进行的调节为体液调节,所以由它们共同调节导致的心率加快为神经—体液调节。 (3)水的重吸收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来进行的,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的激素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4)在特异性免疫中,首先由吞噬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摄取和处理;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伤害。 25.H1、H2、H5[2014·山东卷] 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5.(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解析] (1)感受外界寒冷刺激的感受器是冷觉感受器,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在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2)能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3)HCO减少后,对H+缓冲作用减弱,胃黏膜组织液中H+浓度升高,pH降低。 (4)胃黏膜对致病微生物的抵御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7.H1[2014·海南卷] 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 ________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__。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调节。 27.(1)酸性物质过多,超出了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限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中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2)神经和体液 [解析] (1)饲喂精饲料,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超出奶牛自身的调节能力,使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在饲料中添加缓冲物质可中和瘤胃产生的过多的酸,从而避免奶牛酸中毒,使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可刺激奶牛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如受惊吓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肾上腺素产生后起调节作用,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包括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H2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 2.H2[2014·北京卷]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D [解析] 冬天水中温度偏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为保持体温恒定,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加强肌肉收缩,同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活动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来减少散热,故选择D项。 1.C1、C2、H2、I1[2014·四川卷]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1.B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水的吸收、生长素的运输、糖类的转化、ATP与ADP的转化。细胞渗透吸水实际是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是双向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为单向的;在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能相互转化,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细胞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本题选B。 2.H2、H1、J4[2014·广东卷]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D [解析] 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存在反馈调节的特点,①正确;运动强度大(小),汗腺分泌增强(减少),但汗腺的分泌不影响运动强弱,②错误;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有影响,但动物的存活率不会影响到气候变化(降雨量),③错误;捕食与被捕食之间存在反馈调节,当捕食者数量增多时,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而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捕食者数量减少,④正确,故D项正确。 9.H1、H2、H4 [2014·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9.A [解析] 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只有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所以只有甲状腺细胞会作出反应,A项错误。 31.H2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1.(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解析] (1)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造成 pH 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 25.H1、H2、H5[2014·山东卷] 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5.(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解析] (1)感受外界寒冷刺激的感受器是冷觉感受器,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在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2)能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3)HCO减少后,对H+缓冲作用减弱,胃黏膜组织液中H+浓度升高,pH降低。 (4)胃黏膜对致病微生物的抵御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0.H2 [2014·安徽卷]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______________,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__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 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某病毒相似的________,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__________________,将其导入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30.(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等体积生理盐水 稍低 (3)如图所示 (4)抗原 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 感受态 [解析] (1)同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细胞,且所发挥的生理作用也不相同,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有关。 (2)实验要遵循对照和等量原则,题中在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为实验组,对照组应该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血糖在高于正常浓度的情况下,通过体液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若这种情况下在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就难以判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抑制是由血糖浓度过高引起还是由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引起。 (3)血糖的浓度应根据实验结果描点连线,从题中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0.75 mg/mL,饲喂高浓度的糖溶液后,该动物血糖浓度将上升,机体会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来调节血糖平衡,当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值时,胰岛素浓度也要恢复到实验前的正常水平,结果如答图所示。 (4)当人体的组织细胞表面含有与某种病原体相同的抗原时,在机体对病原体发挥免疫作用的同时,也会对自身的具有相同抗原的组织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病。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之前,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有利于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进入受体细胞。 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6.H3、H5[2014·天津卷]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6.B [解析] 由图可知,物质a可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说明物质a可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项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B项错误。抗a抗体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受体,所以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项正确。 6.H3 [2014·重庆卷]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6.B [解析] 线粒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动力工厂”,A项正确。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不是神经元特有的,B项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这是由突触前膜上特定蛋白决定的,C项正确。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D项正确。 6.H3 [2014·安徽卷]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6.C [解析] 食物作为直接刺激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铃声是与唾液分泌无关的刺激,与喂食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A项错误。食物引起味觉,味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铃声引起唾液分泌也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二者均属于条件反射,B项错误。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大脑皮层会通过记忆记住铃声,长期的记忆与相关神经元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C项正确。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这两种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也不相同,D项错误。 11.H3[2014·江苏卷]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11.B [解析] 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中的相应递质才由突触前膜释放,A项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能引起后一神经元兴奋 或者抑制,B项正确。在反射弧中,兴奋是由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后通过传入神经传给神经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再经由传出神经支配效应器作出反应,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项错误。神经元细胞未受刺激时K+的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D项错误。 11.H3[2014·海南卷] 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11.C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项正确。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温觉(或冷觉)感觉器受到温度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进而通过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项错误。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项正确。 15.H3[2014·海南卷]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15.C [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以及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可知,a(骨骼肌中)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A、B项正确。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 7.H3、H4 [2014·天津卷] 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A是_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至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 (3)据图可知,Kp10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综合分析 (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7.(1)核糖体 G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 (4)神经—体液 [解析] (1)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元,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 (2)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 (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的日龄;在42~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 (4)综合上述分析,Kp10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存在神经调节,而Kp10能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存在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7.H3 [2014·重庆卷] 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刺激类型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小 刺痛 较弱 较大 较强 热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 7.Ⅱ.(1)外正内负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 Ⅱ.(1)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 (2)感受器不同,导致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的感觉。表格信息显示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出现差异。 (3)在整个热刺激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而未产生感觉,机体受损部位可能是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8.H1、H3、H4、H5 [2014·四川卷]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右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8.(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1)通过反射弧的功能和结构可知,a是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为突触,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痛觉是感觉,由大脑皮层产生;由神经支配的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为神经调节,而由激素进行的调节为体液调节,所以由它们共同调节导致的心率加快为神经—体液调节。 (3)水的重吸收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来进行的,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的激素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4)在特异性免疫中,首先由吞噬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摄取和处理;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伤害。 31.H3[2014·浙江卷] 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所示),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思路 预测结果 结果的原因与分析 ① ② ③ ④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31.(1)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思路 预测结果 结果的原因分析 ① 是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② 否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③ 是 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④ 否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1)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根据蛙的脑被捣毁、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等信息可知,屈反射的反射中枢为脊髓。本实验的目的是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所以本实验第一步是为了验证反射弧的作用,因为有完整的反射弧存在会发生反射,第二步测量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是为了验证反射弧是由一定的部分组成,所以结果是不同时发生,第三步和第四步是为了验证反射弧的组成,因为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都是正常的,所以第三步可以看到收缩,但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直接刺激腓肠肌的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为了验证反射中枢的所在部位,且已知左后肢的趾端已被破坏,所以应捣毁蛙的脊髓,然后再用1%H2SO4去刺激蛙的右后肢的趾端,观察屈腿是否发生。 26.K1、H3、J2、J3 [2014·江苏卷]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__________营养级。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_______反射。 (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______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上,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________个。 26.(1)第三、第四、第五 (2)条件 (3)行为 (4)次生 (5)① 6 或7 [解析] (1)从图示梳理出与小型猛禽有关的诸多食物链,可发现在这些食物链中它可处于第三、第四及第五营养级。 (2)小鸟畏惧稻草人是小鸟出生后多次接触人或者其他动物之后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 (3)利用猎鹰来驱赶小鸟是根据小鸟的畏惧动物行为,这运用了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传递功能。 (4)机场环境原有植物和鸟类等生物构成了群落,通过引种来改变原有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 (5)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要求随机取样,图示水泥小路和草地蜗牛的分布肯定不同,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该兼顾都取样,选择区域最合理的为①。每个样方计数时应计数样方内+任意相邻两条边线及其顶角内的数量,对照图示该样方的蜗牛数应为6或7个。 H4 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3.D2、H4、H5[2014·山东卷]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3.B [解析] 细胞程序性死亡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A项错误。细胞的生存和程序性死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析图示可知,生存因子影响了不同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导致部分神经细胞死亡,部分神经细胞生存,B项正确。由图示可知,神经细胞和靶细胞之间通过生存因子传递信息,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C项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 9.H1、H2、H4 [2014·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9.A [解析] 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只有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所以只有甲状腺细胞会作出反应,A项错误。 12.H4[2014·海南卷] 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12.A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通过神经支配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如体温调节的过程,A项错误。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其合成过程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通过翻译而形成的,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这一过程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参与完成的,C项正确。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水平)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D项正确。 7.H3、H4[2014·天津卷] 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A是_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至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下图。 (3)据图可知,Kp10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综合分析 (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7.(1)核糖体 G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 (4)神经—体液 [解析] (1)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元,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 (2)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 (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2天都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的开始产蛋的日龄;在42~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时间延长,促进作用越强。 (4)综合上述分析,Kp10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存在神经调节,而Kp10能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存在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8.H1、H3、H4、H5 [2014·四川卷]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右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8.(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1)通过反射弧的功能和结构可知,a是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为突触,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痛觉是感觉,由大脑皮层产生;由神经支配的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为神经调节,而由激素进行的调节为体液调节,所以由它们共同调节导致的心率加快为神经—体液调节。 (3)水的重吸收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来进行的,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的激素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4)在特异性免疫中,首先由吞噬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摄取和处理;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伤害。 H5 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 3.H5[2014·全国卷]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3.D [解析] 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有关知识,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A项正确。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项正确。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经分裂分化形成的,C项正确。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D项错误。 6.H3、H5[2014·天津卷]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6.B [解析] 由图可知,物质a可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说明物质a可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项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B项错误。抗a抗体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受体,所以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项正确。 3.H5 [2014·重庆卷] 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3.C [解析] 疫苗的实质是抗原,抗原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A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内存在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一段时间内多次服用疫苗效果较好,主要原因是记忆细胞数量多而导致效果显著,B项错误, C项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项错误。 3.D2、H4、H5[2014·山东卷]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3.B [解析] 细胞程序性死亡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A项错误。细胞的生存和程序性死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析图示可知,生存因子影响了不同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导致部分神经细胞死亡,部分神经细胞生存,B项正确。由图示可知,神经细胞和靶细胞之间通过生存因子传递信息,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C项错误。吞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 21.H5[2014·江苏卷] (多选)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21.BC [解析]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及记忆细胞,A项错误。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及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C项正确。人体内的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中抗原的吞噬、处理及呈递过程,D项错误。 13.H5[2014·海南卷]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13.D [解析] 体液和某些细胞分泌物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能杀死病原菌,A项正确。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一定的屏障作用,B项正确。大多数病原体可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吞噬细胞为人体的免疫细胞,C项正确。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项错误。 30.H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30.(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并使其裂解凋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可以攻击自身癌细胞,使其凋亡。 (3)体液免疫时,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释放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以促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该抗体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31.H5[2014·北京卷]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接种前未检出 HPV DNA) A1 对照剂 7863 83 A2 疫苗 7848 4 B(接种前检出 HPV DNA) B1 对照剂 1125 126 B2 疫苗 1121 125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___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 (4) 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 31.(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寄)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解析] (1)导入目的基因需要将目的基因L1基因与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胞;翻译过程中原料是氨基酸,产物是蛋白质。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L1蛋白成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HPV侵入机体,引发二次免疫,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与HPV结合,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导致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和A1组都作为对照组,不同是接种前是否检出HPV DNA,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1组,据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和B1组接种前都检出HPV DNA,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的HPV。 (5)通过实验对照,可看出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8.H1、H3、H4、H5 [2014·四川卷]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右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8.(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1)通过反射弧的功能和结构可知,a是传入神经;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为突触,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痛觉是感觉,由大脑皮层产生;由神经支配的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为神经调节,而由激素进行的调节为体液调节,所以由它们共同调节导致的心率加快为神经—体液调节。 (3) 水的重吸收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来进行的,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的激素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4)在特异性免疫中,首先由吞噬细胞对病原体进行摄取和处理;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伤害。 25.H1、H2、H5[2014·山东卷] 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___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5.(1)(冷觉)感受器 神经递质 收缩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元) (3)pH(或酸碱度) (4)非特异性 [解析] (1)感受外界寒冷刺激的感受器是冷觉感受器,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在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 (2)能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3)HCO减少后,对H+缓冲作用减弱,胃黏膜组织液中H+浓度升高,pH降低。 (4)胃黏膜对致病微生物的抵御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7.C4 D2 H5 J2[2014·福建卷]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 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颗粒物浓度 (μg·mL-1) Na+K+ATP 酶活性(U·mg pro-1) 细胞活力 (相对值) A 0 35.8 1 B 50 30.6 0.98 C 100 20.5 0.87 D 200 12.4 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柱状图补充完整。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 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________(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________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________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27.(1)如图所示 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 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如图所示 (3)有氧呼吸 增大 (4)抑癌 细胞 [解析] (1)据题中坐标系分析,横坐标为组别,纵坐标为Na+K+ATP 酶活性,只需将题干表格中对应的数值转化为柱形图即可。 (2)据血细胞计数室计数区是由25个中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以及中央的5个中方格(即80小格)的细胞,标注如上图答案所示。 (3)题干中叙述“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由A组到D组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降低, 可见颗粒物通过抑制与有氧呼吸有关酶SDH的活性来影响细胞有氧呼吸。并且随着颗粒物浓度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逐渐增大。 (4)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T淋巴细胞执行的是细胞免疫的功能。 27.H5[2014·广东卷] (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________。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________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以及言语区的________参与调节。 (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下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________。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D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 4 1 1.2 0 0.0 4 0 0.0 0 0.0 8 1 1.2 0 0.0 16 2 2.4 0 0.0 32 8 9.5 0 0.0 64 11 13.1 0 0.0 128 31 36.9 0 0.0 256 10 11.9 0 0.0 512 14 16.6 6 7.2 1024 3 3.6 17 20.2 > 1024 3 3.6 61 72.6 合计 84 100 84 100 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 27.(1)c1和c2 神经递质 感觉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2)98.8% 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1)据图可知,脊髓外a处有神经节(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故判断c1和c2是传出神经元;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的突触小泡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痛觉的形成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语言表达是大脑皮层的言语区(S区)。 (2)题干信息: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再次免疫中,D值大的人数多,说明再次免疫的效果比初次免疫的效果好,原因是经过初次免疫后,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髓灰质炎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H6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6.[2014·合肥一模] 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 D.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 6.C [解析]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项错误。白蛋白降低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尿量增多,B、D项错误。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C项正确。 3.[2014·济宁期末] 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糖的调节是通过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B.TORC2蛋白的开关功能体现了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 C.血糖浓度偏低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D.胰高血糖素是唯一能升高血糖的激素 3.D [解析] TORC2蛋白对血糖的调节是通过调节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A项正确。血糖浓度的高低与TORC2蛋白的功能密切相关,体现了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B项正确。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在血糖浓度偏低时会增加,C项正确。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浓度,D项错误。 12.[2014·福建泉州模拟] 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种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有效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12.C [解析] 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九肽含有8个肽键。催产素若口服则会被消化而失去作用。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激素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 3.[2014·广东韶关期末] 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于感染HTLVⅠ病毒引起的,HTLVⅠ病毒的HBZ基因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形成有利于病毒生存的环境,并促使T细胞恶性增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可识别HTLVⅠ病毒 B.HTLVⅠ病毒可引起T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C.HBZ基因不会影响到体液免疫过程 D.促进HBZ基因表达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 3.B [解析] 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项错误。HBZ基因诱导T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丧失免疫功能,B项正确。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功能受损,体液免疫必定会受到影响,C项错误。抑制HBZ基因的表达是治疗T细胞白血病的有效途径,D项错误。 3.[2014·浙江杭州模拟] 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 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K251所示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K251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A [解析] 兴奋传到b点时,膜外a处是正电位,c处是负电位(由于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因此通过电流计的电流是由a流向c,这样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 2.[2014·北京海淀区期末] 阿尔茨海默病(缩写为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该物质的沉积会损伤周围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能减缓病情的发展速度 B.向患者体内注射兴奋性神经递质,能明显改善其病情 C.AD病人的Aβ沉积在组织液中,会改变神经细胞的内环境 D.AD病人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和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均受到影响 2.B [解析] 据题意,Aβ沉积会损伤周围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则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可减少Aβ沉积,减缓病情;Aβ沉积影响的是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与兴奋性神经递质无关;Aβ沉积在组织液中会改变神经细胞的内环境;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需要能量,而Aβ沉积影响了线粒体的功能,所以AD病人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和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均受到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