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 A. 氨基酸+氨基酸→二肽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C.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D.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氨基酸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中,会消耗ATP,故ADP的含量会增加,A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不消耗ATP,不会导致ADP含量增加,B不符合题意; C、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为自由扩散,该过程不消耗ATP,不会使ADP含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不消耗ATP,不会使ADP含量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寒冷的室外,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仍将维持在37℃左右 B. 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D. 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其pH仍将维持在7.35--7.45之间,与血浆中HCO3-、 HPO42-等离子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寒冷的室外,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细胞外液的温度仍将维持在37℃左右,A正确; B、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B正确; 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而不是血浆中,C错误; D、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乳酸与缓冲物质中的碳酸氢钠反应,可以维持pH稳定,D正确。 故选C。 3.下列哪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准确表示( ) A. ①表示细胞外液,②、③、④分别是血液、组织液、淋巴液 B. ①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②、③、④分别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 C. ①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② ③、④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D. ①表示生物多样性,②、③、④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表示细胞外液,②、③、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A错误; B、①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②、③、④分别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错误; C、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均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①表示生态系统的功能,② ③、④分别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C正确; D、①表示生物多样性,②、③、④分别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4.某人进行血液化验,下表为部分结果,据表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9.28 3.89~6.11 mmol·L—1 钾 3.23 3.50~5.50 mmol·L—1 钙 2.81 2.02~2.60 mmol·L—1 A.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B. 钾离子的内流产生了动作电位 C. 出现肌肉抽搐的症状 D. 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血糖含量偏低时,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而该病人血糖含量偏高,A错误; B、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钠离子内流,B错误; C、血钙偏低会出现肌肉抽搐的症状,而该人血钙含量偏高,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该人血钾含量偏低,细胞内外钾离子的浓度差增大,会引起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正确。 故选D。 5.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此时指针情况为参照),图中ac=db,若在c, 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有关该实验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d所在的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 B. 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 C. 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 D. 神经细胞膜在正常状态下,会出现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只有2个神经元参与,d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A错误; B、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和在突触处均单向传递,B错误; C、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即由c点刺激引起的,C正确; D、神经细胞膜在正常状态下,会出现膜外K+浓度低于膜内的现象,D错误。 故选C 6.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细胞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则①可为神经递质,④可为肾上腺素 B. 若图中细胞为垂体细胞,④可能是促性腺激素,则其会调节性腺发育,促进性激 素生成和分泌 C. 若④为胰高血糖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 D. 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详解】A、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若图中细胞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则①可为神经递质,④可为肾上腺素,A正确; B、若图中细胞为垂体细胞,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可能是促性腺激素,则其会调节性腺发育,促进性激素生成和分泌,B正确; C、若④为胰高血糖素,则③过程为胞吐,需要依赖②结构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若④为胰岛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形成过程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7.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用于尾部肌肉时,使其逐渐退化并消失;作用于骨骼时,可引起四肢骨骼的重构。对于上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蝌蚪尾部退化消失属于细胞坏死 B. 甲状腺激素使骨骼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 甲状腺激素使不同靶细胞表达出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D. 若去除蝌蚪的甲状腺,自然饲养短时间内可变成小型蛙 【答案】C 【解析】 【详解】A、蝌蚪尾部退化消失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B、甲状腺激素不会使骨骼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使不同靶细胞表达出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即会发生细胞分化,C正确; D、若去除蝌蚪的甲状腺,则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自然饲养短时间内不能变成小型蛙,D错误。 故选C。 8.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Honjo),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恶性肿瘤患者体内T细胞功能往往是被抑制的,这两位科学家发现,T细胞表面 的CTLA-4蛋白和PD-1分子会对肿瘤细胞“手下留情”。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CTLA-4基因和PD-1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B. 恶性肿瘤细胞能刺激T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 C. 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 注射对抗CTLA-4蛋白和PD-1分子的抗体,激活T细胞,可有效治疗恶性肿瘤 【答案】D 【解析】 【详解】A、CTLA-4基因和PD-1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A错误; B、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B错误; C、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 D、注射对抗CTLA-4蛋白和PD-1分子的抗体,激活T细胞,有利于清除肿瘤细胞,可有效治疗恶性肿瘤,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人体健康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数目减少引起的遗传病 B. 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高,易受环境影响 C. 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做出的免疫反应 D. 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都属于人类的免疫缺陷病 【答案】B 【解析】 【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引起的,A错误; B、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均为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高,易受环境影响,B正确; C、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C错误; D、类风湿性关节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B。 10.研究人员将生长状况相同的黄化的豌豆幼苗切段均分为8组,置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茎段的生长量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生长素浓度mmol·L-1 0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茎段生长量/mm 0.6 1.1 1.5 2.6 2.1 1.6 0.9 0.4 A. 实验所用黄化豌豆幼苗的尖端要保持完整,不能损坏 B. 可以推测,第8组茎段内乙烯的含量低于第4组 C. 8个组的茎段均有伸长,故本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将第6组的培养液稀释一倍,预测茎段生长量约为1.6-2.1mm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为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应该去掉尖端,A错误; B、可以推测,第8组茎段生长量小于第4组,故推测第8组茎段内乙烯的含量高于第4组,B错误; C、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可以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错误; D、将第6组的培养液稀释一倍,即为0.5×10-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茎段生长量约为1.6-2.1mm,D正确。 故选D。 11.茉莉酸是一种植物激素,能增强粳稻抵抗低温的能力,但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与赤霉素的作用相反。粳稻的H基因编码一种氧化酶,可催化茉莉酸由活化形式转化为非活化形式,从而增强粳稻的抗逆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茉莉酸与赤霉素的作用表现为相互拮抗 B. 非活化形式的茉莉酸能增强粳稻的耐冷性 C. H基因敲除后粳稻的耐冷性增强而生长迟缓 D. 茉莉酸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茉莉酸与赤霉素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作用相反,故推测二者表现为相互拮抗,A正确; B、根据非活化形式的茉莉酸能增强粳稻的抗逆性可知,非活化的形式可以增强粳稻的耐冷性,B正确; C、H基因敲除后粳稻的耐冷性减弱,C错误; D、茉莉酸属于植物激素,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12.酵母菌是生物学中常用的模式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菌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酵母菌计数时应先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内,再盖上盖玻片 C. 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不能判断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 可用酵母菌研磨液和FeCl3溶液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酵母菌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正确; B、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B错误; C、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会产生二氧化碳,均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仅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不能判断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C正确; D、酵母菌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可用酵母菌研磨液和FeCl3溶液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D正确。 故选B。 13.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B. 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 C. 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D.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密度的大小和天敌数目的多少都不会影响该种 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群落的物质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 B、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渔网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小,B错误; C、田间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是生物种群水平的研究内容,C错误; D、天敌数目的多少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A。 14.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图Ⅰ所示为食物网,则F代表生产者,E、H代表消费者,G代表分解者 B. 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 在甲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 C. 若图Ⅲ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代表消费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若图Ⅲ表示碳循环,B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表示消费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图Ⅰ所示为食物网,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A错误; B、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血浆,B错误; C、若图Ⅲ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根据双向箭头可知,B代表生产者,A代表消费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 D、若图Ⅲ表示碳循环,D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表示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5.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 的CO2浓度,研究植物的CO2补偿点,并在生产实践中,适当增施CO2是提高农作物 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______。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光照 等条件下培养。当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乙植物的CO2补偿点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以黄瓜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增施CO2时间过长,植物光合作用反而会减弱。原因是:一方面是淀粉积累会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作用,另 一方面是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至少答出两种)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不足。另外研究表明:提高温度能够明显促进淀粉的分解,可能是因为适当升温提高了植物的细胞呼吸。 请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解决“长时间增施CO2抑制光合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两项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 少答出两点)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 小于 (3). 变大 (4). 原CO2补偿点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因此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环境中CO2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5). 抑制 (6). ATP/ADP/[H]/酶/NADPH等 (7). 适当升温、控制增施CO2的时间/间断供给CO2、加强对植物氮素营养的补充 【解析】 【详解】(1)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由于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当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即达到CO2光补偿点时,甲种植物还未达到CO2补偿点,此时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若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不变,由于原CO2补偿点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因此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后,光合速率下降,需要提高环境中CO2浓度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故乙植物的CO2补偿点将变大。 (2)增施CO2时间过长,一方面淀粉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另 一方面是有限的氮素营养被优先分配到淀粉的分解代谢中,因此造成光合作用所需的ATP、酶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不足,进而会造成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另外研究表明:提高温度能够明显促进淀粉的分解,可能是因为适当升温提高了植物的细胞呼吸。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避免长时间增施CO2 抑制光合作用,可以适当提高温度或加强对植物氮素的补充。 16.某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已知 XX 为雌株,XY 为雄株)。该植株的阔叶和窄 叶性状与基因 A、a和 B、b 有关。阔叶基因 B 对窄叶基因 b 为显性,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基因 A 的存在是窄叶基因 b 表现的前提,其余情况均表现为阔叶。 (1)与阔叶、窄叶性状有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__ 定律,窄叶雄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__________。 (2)杂交组合 aaXBXb 和 AaXbY 产生的子代中窄叶雄株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__,理论上子代雌株中阔叶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3)上述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中发现一 XbXbY 的窄叶雄株,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 AAXbY 或AaXbY (3). 1/8 (4). 3/4 (5). 雄株(或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6). 雌株(或卵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解析】 【详解】(1)与阔叶、窄叶性状有关的两对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B、b只位于X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定律;根据题干:常染色体上基因 A 的存在是窄叶基因 b 表现的前提,故窄叶雄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Y 或AaXbY。 (2)杂交组合 aaXBXb 和 AaXbY 产生的子代中窄叶雄株A_XbY所占比例为:先分析第一对:aa×Aa→1/2Aa、1/2aa;再分析第二对:XBXb×XbY →1/4XBXb、1/4XbXb、1/4XBY、1/4XbY,故子代中窄叶雄株A-XbY所占比例理论上为1/2×1/4=1/8;理论上子代雌株中窄叶A-XbXb所占比例为1/2×1/2=1/4,故雌株中阔叶的概率为:1-1/4=3/4。 (3)上述杂交组合为XBXb×XbY,若产生的子代中发现一XbXbY的窄叶雄株,可能是父方产生了XbY的精细胞与母方Xb的卵细胞受精,则应为雄株(或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可能是母方产生了XbXb的卵细胞与父方Y的精子受精,则应为雌株(或卵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17.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下图为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___。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质甲分泌量少,影响_______ (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____ 和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机体发热。发热使人体饮水较多,______ 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3)物质甲和抗体I能促进_______,使复合物增多,复合物增多又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大,_____外渗而引起组织水肿。 (4)给患者注射___(填“抗体I” 或“抗体II”或”两种抗体”)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请结合上图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抗原(或抗原决定簇) (2).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 肾上腺素 (4). 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 (5). 病毒在吞噬细胞内的繁殖 (6). 血浆蛋白 (7). 抗体Ⅱ (8). 抗体Ⅰ促进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增殖,从而加重病情;抗体Ⅱ能中和病毒,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解析】 【详解】(1)登革热病毒有不同的抗原,故会引起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会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 (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机体发热。发热使人体饮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3)物质甲和抗体I能促进病毒在吞噬细胞中增殖产生子代病毒,使复合物增多,复合物增多又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而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发组织水肿。 (4)由于抗体Ⅰ促进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增殖,从而加重病情;抗体Ⅱ能中和病毒,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故应该给患者注射抗体Ⅱ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18.I.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当人体经历某些刺激时,如兴奋、恐惧,就可以分泌这种激素,使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血糖量升高,从而增强力量、提高反应速度。肾上腺素的释放是通过上图中的____(填 “甲”“乙”或“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肾上腺属于反射弧结构中____的一部分。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上图中____模式(填“甲”“乙”或 “丙”)调节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II.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研究资料表明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有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得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 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从而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以下是一个 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作用的实验部分内容,请补充完整。 (1)实验原理:随着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__来证明。 (2)该实验最主要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 (3)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_叶片随机分成均等的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答案】 (1). 丙 (2). 效应器 (3). 乙 (4).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6). 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7). 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 (8). 在甲组叶片上喷洒一定浓度(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喷洒等量的清水(甲乙组可颠倒) (9). 观察并记录两组叶片失绿变黄的时间 【解析】 【详解】I. (1)图中丙图可表示肾上腺素,其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此时肾上腺属于反射弧结构中效应器。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可用乙图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II.(1)实验原理:随着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可通过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作用。 (2)该实验最主要应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叶片的生长状况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故应该选择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分成均等的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第二步: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有无细胞分裂素,在甲组叶片上喷洒一定浓度(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喷洒等量的清水。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两组叶片失绿变黄的时间。 预期的结果是:甲组叶片衰老所需要的时间更长。 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9.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太古圣境”,但由于过度采伐,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经林场的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 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演替。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抵抗了北方的风沙。整个变迁过程 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 (2)塞罕坝林场生态系统中的燕隼主要以麻雀、山雀等雀形目小鸟为食,麻雀等的C 元素以____的形式流入燕隼;在繁殖季节,燕隼通过叫声这种_____信息求偶,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塞罕坝林场中的细鳞鱼生长快,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的功能。流入细鳞鱼种群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林场中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设种群E所含能量为7.2×1010kJ, 种群B所含能量为3.8× 109kJ,种群D所含能量为1.4× 109kJ,则种群A 所含能量至少是____kJ。假设该生态系统只有如图联系的E、 C、D,且D被C捕食。C的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原先的1:1调整为1:5,则该生态系统供养的C数量是原来的_____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答案】 (1). 次生 (2). 间接 (3). 速度和方向 (4). (含碳)有机物 (5). 物理 (6).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7). 用于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8). 2×108 (9). 2.2 【解析】 【详解】(1)荒原上原本有生物存在,故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抵抗风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影响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碳在生物群落中如麻雀与燕隼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叫声属于物理信息,燕隼通过叫声求偶,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流入细鳞鱼种群的能量即其同化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4)当B和D消耗E最多时,可以流向A的能量最少,B和D最多消耗E的量为:(3.8× 109+1.4× 109)÷10%=5.2×1010 kJ,种群A获得的能量最少为(7.2×1010-5.2×1010)×10%×10%=2×108 kJ。假设该生态系统只有如图联系的E、 C、D,且D被C捕食。设C的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1:1时,能够养活的C的量为X,则消耗的生产者的量为1/2X÷10%+1/2X÷10%÷10%=55X,设C的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1:5时,能够养活的C的量为Y,则消耗的生产者的量为1/6Y÷10%÷10%+5/6Y÷10%=25Y,由于55X=25Y,故Y/X=2.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