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解析版)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3.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2题详解】‎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错误。‎ ‎【3题详解】‎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下图示意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4. 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 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高度不同 ‎5. 图中各地( )‎ A. ①地农业商品率高 B. ⑦地火山地震频繁 C. 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D. ⑥地盛产柑橘、葡萄 ‎【答案】4. C 5. D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原因的相关知识。‎ ‎【4题详解】‎ 图中的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两个地点的植被相似,但是气候类型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大气环流不同,故A错误;④是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⑤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这两个地点都在赤道附近,由于海拔不同,形成的气候也不同,故B错误;图中的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两个地点都在大陆的东侧,是季风气候,但是由于纬度的不同,形成的季风类型也不同,所以自然带也不同,故C正确;⑤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⑥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两个地点的纬度不同,大气环流也不同,形成的气候也不同,所以自然带也不同,故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地位于中国的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⑦地位于欧洲的西海岸,位于板块内部;①位于华北地区,农业商品率低;⑥位于地中海沿岸,盛产柑桔、葡萄、油橄榄。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A.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B.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D. 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7. 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 A. 3~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2~2月 ‎【答案】6. A 7. 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形特征和独特旅游资源的欣赏时机知识。‎ ‎【6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可知,这些小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为喀斯特地貌,表面土层过薄,树木难以长,A对;由材料可知,这里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小山高度不超过120米,热量条件好,B错;由图文信息可知,这里森林茂密,且不存在石漠化现象,C错;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这里的山坡较为平缓,D错。故选A。‎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约在每5~10月期间。对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来临之前为热季,在每年热季,当地草木干枯,“巧克力山”的草堆呈现褐色,所以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应在雨季来临前,结合选项可知3~5月较为合适,故选A。‎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9. 若该山地山麓年平均气温为12 ℃,则该山地海拔不超过( )‎ A. 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 ‎10. 该山地所在地区( )‎ A. 冬季受信风影响 B. 夏季受季风影响 C. 终年受西风影响 D. 受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答案】8. C 9. B 10. C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由图可知,该山地自然带的山麓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推断该山位于温带;由图可知,同一自然带在北坡的分布高度相对较高,因此该山的北坡是阳坡,故该山地位于南半球。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根据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减率可知,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由图可知,该山地的山顶上没有出现积雪带,说明山顶上的气温高于0℃,山麓温带为12℃,山顶与山麓气温相差不大于12℃,因此该山的海拔高度不高于2000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山的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或者是温带季风气候。但是该山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因此该山的基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该城市人口最多的年份是( )‎ A. 1998年 B. 2004年 C. 2010年 D. 2013年 ‎12. 该城市2010-2013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 B.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大幅度变化 C. 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 D. 主城区污染严重,重工业向卫星城迁移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影响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二者之和大于0说明城市人口在增长,等于0时人口最多,小于0时说明人口在减少。题目中所给四个年份中二者之和均大于0,因此人口总数一直处于增长之中,故D正确。‎ ‎【12题详解】‎ ‎2010-2013年人口净迁入率明显降低,城市人口嵌入率减低最有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故C正确。‎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4. 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 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 D. 蕴藏的资源数量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资源越丰富,则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故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①正确;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错误;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错误;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到该区域能利用的其它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故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④正确。①④正确,A正确。‎ ‎【14题详解】‎ 根据资料中前后对比可知,清朝与今天的中国所供养的人口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范围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人口容量。C正确。‎ 下图为四国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5. 图中四国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丁丙乙甲 D. 丁乙丙甲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 乙国自然增长率高,属于发达国家 C. 丙国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 丁国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 ‎17. 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是( )‎ A. 甲国、乙国 B. 甲国、丙国 C. 丙国、丁国 D. 乙国、丙国 ‎【答案】15. D 16. D 17. 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学生对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人口统计图分析人口构成。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甲国少年儿童占中人囗比例约为16%,自然增长率较大;乙国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人口增长增长率为零;丙国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约为25%,自然增长率大;丁国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其最小,其次是乙国。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构成。由图可知丁国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所以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比较严重,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等现象可能会接纳移民改善人口结构。故D正确。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乙国自然增长率为0,属于发达国家;丙国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可能大于人口合理容量。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构成。就业压力大,代表该国家劳动力充足。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国、丙国自然增长率较大,人口增长较快,青壮年人口比重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我国某城市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 ‎18. 新建石油化工城应选在( )‎ A. 甲—位于主导风上风向 B. 乙—离飞机场较近 C. 甲—水陆交通便利 D. 乙—距城市近市场广阔 ‎19. 图中( )‎ A. M比P的住宅环境差 B. Q地噪声污染最小 C. 文化教育区地价最高 D. 重工业区布局不合理 ‎【答案】18. C 19. 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判断:石油化工厂会造成大气污染,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位于城市外围,根据图中风向判断,甲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乙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A错误,D错误;石油化工产品不适合采用航空运输,B错误,石油化工厂建立在甲地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水陆交通便利,C正确。故选C。‎ ‎【19题详解】‎ P靠近旅游观光区,环境优美,M靠近工业区,所以M比P的住宅环境差,A正确;Q地靠近飞机场,噪声污染严重,B错误;中心商务区地价最高,C错误;重工业区布局在河流下游,与盛行风垂直的城市郊外,布局合理,D错误。故选A。‎ 河北省临界北京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北京,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 东部、南部边界成密集的带状铺开,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文章,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此居住,两地通勤。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河北省周边县区区域发展策略定位 为北京 “睡城”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优越 B. 吸引人才集聚 C. 分担北京压力 D. 离北京距离近 ‎21. 环北京周边县区新建城区的快速发展将导致河北( )‎ A. 空气污染减轻 B. 农用土地规模减少 C. 人口规模缩小 D. 高新产业迅猛发展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睁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居民点、市县,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仅是晚上回到这睡觉,白天开车或者乘车到市中心或中心城市上班。河北省周边县区与北京距离相近,因此会成为北京市的“睡城”,故本题选D。‎ ‎【21题详解】‎ 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环北京周边县区,人口规模扩大,这里的城市规模势必也会扩大,从而导致新建城区迅速扩大,新建城区的快速发展将导致河北空气污染加重,农用土地规模减少;这里主要是北京的“睡城”,不会导致高新产业迅猛发展,故本题选B。‎ 下图为某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22. 图示时间段内该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增多的时间约有( )‎ A. 2小时 B. 4小时 C. 6小时 D. 8小时 ‎23. 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市的( )‎ A. 风景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仓储区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还车数量大于借车数量的时间内,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增多。该时段有两个,一是中午前后11时至14时,一是下午17点至20点,共计6小时。C正确。‎ ‎【23题详解】‎ 该服务点借车数量迅速增长的时间主要在8时到9时,12时至13时两个时段,与游人外出游玩时间吻合。A正确。‎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 B. 武汉比南昌提供的服务种类多 C. 成都和拉萨的城市规模相同 D. 上海和杭州的城市等级相同 ‎25. 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 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 大力开发下游地区水能资源 C. 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上海市服务功能强,辐射全国,武汉和南昌城市等级相同,提供的服务种类一样,成都城市规模比拉萨大,上海城市等级比杭州高,所以A正确。‎ ‎【25题详解】‎ 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下游地区水能资源少,B符合题意。‎ 下图是“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D. 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27. 关于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农业地域类型单产高,商品率高 B. 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劳动力投入量大 C. 乙农业地域类型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 D. 丙农业地域类型的产品运输最方便 ‎【答案】26. A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亚季风区、南亚季风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乙地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丙地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由上题可知,甲为季风水田农业、乙为商品谷物农业、丙为大牧场放牧业,据此进行判断,甲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低,A错误;丙为大牧场放牧业,劳动力投入少,B错误;乙处位于美国中部,是商品谷物农业,故乙农业地域类型机械化水平高,规模大,C正确;结合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对比,乙地交通运输最为便利,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三个平原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比较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 光照丰富,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地广人稀 C. 主要农作物都有春小麦 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9. 河流流经B平原时,水量不增反而锐减的原因是(  )‎ A. 大量引黄河水灌溉,用水增多 B. 山地冰雪融水量大量减少 C.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 ‎30. A、B、C三地(  )‎ A. A地近年来荒漠化现象最为严重 B. B地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 C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D. 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毁林开垦 ‎【答案】28. A 29. A 30. 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农业发展条件。根据经纬度位置和轮廓特征可知,图中A为三江平原,B为宁夏平原,C为黄淮海平原。其中三江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是季风气候,宁夏平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都是夏季降水多,即雨热同期,三地降水总量都较少而光照丰富,故A项正确。只有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且黑土广布,故B项、D项错误。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且非甜菜主产区,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河流水量变化的原因分析。读图根据上题可知,B位于宁夏平原,农业发达,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由于农业灌溉用水过多,导致河流流量减少;根据题意河流流经B平原时水量不增加反而减少,说明水量的减少的原因在B平原内部,与上游冰雪融水量和降水量、蒸发量关系不大,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于黄河的中游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据上题分析可知,A地为三江平原,由于过度开垦,近年来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故A错误;图中B地为宁夏平原,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风力侵蚀严重,故B正确;图中C地为黄淮海平原,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盐碱化严重,故C错误;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开垦现象,但毁林现象不是三地共有的特点,尤其黄淮海平原,毁林现象较少,故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我国的“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20年的春运时间为1月10日~2月18日,为期40天。‎ ‎(1)指出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流向。‎ ‎(2)说出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人口流入和流出地区分别产生的可能影响。‎ ‎【答案】(1)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中、西部向东部。‎ ‎(2)经济因素。‎ ‎(3)对于流入区:有利: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流出区:有利: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不利:造成劳动力流失。‎ ‎【解析】(1)通过读图分析和所学人口流动知识,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方向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东部沿海),由农村向城市。其原因是主要是经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比较显著,而导致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差异较大。‎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的迁移的因素,从材料中箭头可以观察到,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流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比较显著,而导致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的差异较大,人们为了寻求和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获得更好的生活待遇,改善个人家庭和生活,因而引发人口迁移,因此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 ‎(3)人口流动的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方面。从劳动力、经济收入、城市发展、交通压力、环境压力等角度分析。对于流入区的有利影响为能够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会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流出区的有利影响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联系。不利影响:会造成劳动力流失。‎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局部区域图。‎ ‎(1)说明地形因素对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3)描述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对该地区水循环的影响。‎ ‎【答案】(1)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平原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农副产品;地形开阔,便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地处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有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海洋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达,产业基础好。‎ ‎(3)变化: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但城镇、滩涂比重上升,水田、旱地等其他用地比重下降。影响:城镇用地增大,地表径流增大;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 ‎【解析】(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征主要是地形平坦开阔,从而分析该种地形特征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模、施工难度和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从地形因素的影响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技术难度小。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人口集聚,劳动力丰富。地形开阔,便于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平原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农副产品,农业基础好。‎ ‎(2)影响区位优势的因素主要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和经济等。可根据舟山群岛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地理位置优越、海路交通便利、海洋资源丰富等。舟山群岛地处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有优良港湾,海运便利。海洋资源丰富,如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丰富。有国家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发达,产业基础好。‎ ‎(3)由表可得,城镇、滩涂比重上升,水田和旱地等其他比重下降。然后分析城镇规模扩大对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表格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占比重最大。但城镇、滩涂比重上升,水田、旱地等其它用地比重在减少。这种利用结构的变化,导致城镇用地大幅增加,地面硬化面积增大,地表径流增大,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 ‎33.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稻米种植,包含了超多的技术活儿:选种、育秧、移植、生长期管理、储藏、脱壳加工成精米,最后是做成米饭。这个复杂的生产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口感。拥有7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是世界栽培稻米起源地之一。众所周知的日本越光米,本身也是东北大米的改良品种。‎ 有媒体报道称,“继电饭煲和马桶盖后,日本大米正成为中国游客下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500元人民币买5公斤的日本大米”。一些人猜测,中国人在日本抢购的日本大米可能就是在东北种植的。图一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二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药。‎ ‎(1)描述图示水稻主产区的共同特点。‎ ‎(2)分析日本水稻产区对比其他水稻主产区的优势。‎ ‎(3)对比东北与日本的气候、地形、土壤、人口等地理知识,你是否认同“中国人在日本抢购的日本大米可能就是在东北种植的”这一说法?说明理由。‎ ‎(4)中国人抢购日本大米对我国水稻生产有什么启示。‎ ‎【答案】(1)①同为湿润的近海地区,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②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③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2)纬度高,水稻生长期长,品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 ‎(3)可信,东北地区气候与日本相近,光热条件相同,形成相同的地带性土壤;东北地区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广,日本以山地为主,人口稠密,人均耕地狭窄;东北的水稻种植环境优于日本,日本人口稠密,稻米需求量大;日本劳动力价格高于东北地区;日本粮商通过商业运作,赚取高额利差。‎ ‎(4)我国水稻生产要加强科技投入,特别是在生产链条上种植之外的环节领域;要注重环境保护,优良的环境才能种植出放心粮食;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品种,适应市场需求;改进营销方法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等。‎ ‎【解析】(1)水稻主产区的共同特点应该从水稻种植业的自然、社会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来看,两地都靠近海洋,同为湿润的近海地区,处于季风气候的控制,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社会经济因素:两地人口众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两地一直以来种植历史时间长,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2)由图和材料可知,日本水稻产区和其他水稻主产区相比,在纬度和技术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日本是发达国家,其他产区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因此,日本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纬度高,平均温度较低,水稻生长周期较长,品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 ‎(3)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从气候来看,中国东北与日本相比具有相似的气候,光热条件相似,会形成相似的土壤,为水稻生长提供相似的元素;从地形来看,东北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日本以山地为主,且人口众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环境优于日本,而日本人口众多,对稻米的需求量增加;从劳动力来看,日本的劳动力成本高东北地区;因此日本的粮商通过购买东北地区大米,进而赚取利润,因此“中国人在日本抢购的日本大米可能就是在东北种植的”这一说法可信。‎ ‎(4)中国人抢购日本大米说明国人对国产大米的不放心及对日本大米的信任。这就启示我国应该从中国稻米的生产质量、销售等方面大力改进。比如:我国水稻生产要加大科技投入,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品种,适应市场需要; 要注重环境保护,优良的环境才能种植出放心粮食;改进营销方式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