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备考资料库
抢分必背一 化学基础知识 一、初中化学必背元素及其符号 1. 前二十号元素 2. 补充其他常见的11种元素 1. 易错符号 (1)大小写易书写错误 Cl· Al· Mg· Cu· Mn· CO· CO·2 MgCl·2 CuCl· 2 Mg· O Mn· O2 Al· Cl· 3 备注: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2)角码易书写错误 CO2 Na2CO3 NaHCO3 P2O5 KClO3 FeO Fe2O3 Fe3O4 FeCl2 FeCl3 FeSO4 Fe2(SO4)3 KMnO4 K2MnO4 MnO2 CuCl2 CuSO4 Al2O3 AlCl3 Al2(SO4)3 AgNO3 SO3 SO2 CaCO3 Ca(OH)2 ZnSO4 2. 易错汉字 (1)仪器名称 酒精灯 试管 集气瓶 铁架台 长颈漏斗 锥形瓶 分液漏斗 量筒 蒸发皿 试管夹 药匙 橡皮塞 砝码 镊子 坩埚钳 (2)物质名称 木炭 甲烷 活性炭 蒸馏水 水蒸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锰 石墨 氢气 碳酸 氨气 氯化铵 天然纤维 合成橡胶 二氧化氮 乙醇 天然气 石蕊 酚酞 金刚石 汞 维生素 澄清石灰水 (3)其他 混合物 化合物 化学反应 蒸发 溶解 置换反应 融化 熔化 熔点 熔融 蓝色 吸附 冶炼 沉淀 煅烧 原子 元素 干燥剂 制冷剂 饱和溶液 自燃 爆炸 腐蚀性 第 45 页 共 45 页 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口诀记忆) 一价 钾 钠 氯 银 氢 K+1 Na+1 Cl-1 Ag+1 H+1 二价 氧 钙 钡 镁 锌 O-2 Ca+2 Ba+2 Mg+2 Zn+2 三铝 四硅 五价磷 二三铁 二四碳 Al+3 Si+4 P+5 Fe+2 Fe+3 C+2 C+4 二 四 六硫都齐全 莫忘单质都为零 S-2 S+4 S+6 1. 常见的离子 名称 锂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钙离子 镁离子 钡离子 符号 Li+ K+ Na+ Ca2+ Mg2+ Ba2+ 名称 铝离子 锌离子 亚铁离子 铁离子 铜离子 银离子 符号 Al3+ Zn2+ Fe2+ Fe3+ Cu2+ Ag+ 名称 氢离子 氯离子 溴离子 碘离子 硫离子 氧离子 符号 H+ Cl- Br- I- S2- O2- 2. 常见的原子团 名称 碳酸根 硫酸根 硝酸根 氢氧根 氯酸根 符号 CO SO NO OH- ClO 名称 磷酸根 碳酸氢根 高锰酸根 锰酸根 铵根 符号 PO HCO MnO MnO NH 备注:化合价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 数字和正负号所标的位置不同,化合价标在正上方,离子符号标在右上角。 ② 数字和正负号所标的顺序不同,离子符号先标数字,后标正负号;而化合价先标正负号,后标数字。 ③“1”的用法不同,化合价为“1”时,“1”必须写;而离子符号所带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 联系:常见的离子符号所带的电荷数与对应元素或者原子团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数字相同。 五、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 1.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第 45 页 共 45 页 单质 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利用交叉法) 硫酸铝 氧化钙 氢氧化钾 分析名称, 找出组成成分 铝离子 硫酸根 钙离子 氧离子 钾离子 氢氧根 写出组成成分的符号 Al3+ SO Ca2+ O2- K+ OH- 标上化合价 - 化合价绝对值交叉 即为原子(或原子团) 个数(若有公约数,先 约简后交叉) 理论依据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口诀 氧化物,酸碱盐,结构微粒符号现,负排后,正排前,标价态,交叉看,数有公约应约简,得出数字写在右下边 六、化学符号的意义及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 元素符号的含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这种物质。 例如: 2. 离子符号的含义 表示该离子及其带多少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例如:Mg2+表示一个镁离子,还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3. 化学式的含义 化学式的含义 以SO2为例 宏观 意义 第 45 页 共 45 页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表示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 意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又叫分子式) 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 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量的 意义 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表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表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4.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2)右上角 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如: (3)正上方 表示元素或原子团在化合物中所显的化合价,如: (4)右下角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如: 七、粒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 1. 粒子结构示意图 例:如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第 45 页 共 45 页 图A中,核电荷数为11,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1,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1。 图A~F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与D。 【元素种类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微粒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F。 【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属于原子的是A、B、C、F;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属于阳离子的是D;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属于阴离子的是E。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是A、F,易得到电子的是B。化学性质稳定的是C、D、E。 【8电子稳定结构】 A的原子符号为Na,B的原子符号为Cl,C的原子符号为Ne,D的离子符号为Na+,E的离子符号为F-,F的原子符号为Li。 【在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根据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相对原子质量,因为根据示意图无法确定中子数。 2. 元素周期表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一格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a. 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碘的偏旁为“”,属于非金属元素;偏旁若为“钅”,则属于金属元素(汞除外)】 b. 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c.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核内质子数 = 原子序数】 d.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相对原子质量是质量的比值,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e. 碘的元素符号是I。 f. 碘的中子数约为74。 【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2)下列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 名称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元素 符号 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 结构 a.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质子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第 45 页 共 45 页 b. 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铍。 【对原子而言,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氢、氦除外)】 c. 表中的规律:核电荷数(质子数):从左向右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依次增加;元素种类:从左到右依次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第一层除外)由1逐渐递增至8,且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d. 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14。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的总数就是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总和,即6+8=14】 八、化学与人体健康、环境 1. 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 (供能)动物蛋白——鱼、蛋、肉;植物蛋白——大豆、花生 糖类 (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淀粉——米、面;葡萄糖——人体能直接吸收;蔗糖 油脂 (供能与储能)动物脂肪——牛油、奶油;植物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维生素 (不供能)蔬菜、水果。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无机盐 (不供能)微量元素缺乏:铁——贫血;锌——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硒——表皮角质化、癌症;碘——甲状腺肿大;氟——龋齿。常量元素缺乏:钙——佝偻病、骨质疏松,易骨折 水 (不供能)占人体体重的60%~70% 2. 化学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来源 酸雨(pH<5.6) SO2、氮的氧化物 温室效应 CO2 白色污染 废弃塑料 抢分必背二 化学物质 1. 空气和水 空气 水 物质 类别 混合物 纯净物 物质 组成 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宏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组成 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电解水实验: 第 45 页 共 45 页 实验 ①原理:4P+5O2 2P2O5 ②装置: ③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面约上升 ④结论: a.氧气占空气体积的 b.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原理:2H2O 2H2↑+O2↑ ②装置: ③现象: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④结论: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⑤检验: a.正极: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b.负极:点燃时有轻微爆鸣声 污染与 防治 污染物→来源→防治措施 污染物→来源→防治措施 工业“三废”→工业污染→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化肥、农药→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生活污水的排放→生活污染→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2. O2、CO2、H2、CO的比较 O2 CO2 H2 CO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为淡蓝色,固态为淡蓝色雪花状 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加压、冷却变成无色液体或雪花状固体—干冰 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还原性、可燃性、毒性 第 45 页 共 45 页 能与非金属、金属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 可以与水、碱等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 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制 法 工业 实 验 室 原 理 及 装 置 收集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高温煅烧石灰石(化学变化) 电解水(化学变化) 双氧水分解(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加热型装置)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型装置)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检验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火焰呈淡蓝色,有轻微爆鸣声 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灭火剂、制冷剂、人工降雨、化工原料等 填充气球、作高能燃料、生产盐酸、冶炼金属等 作还原剂、冶炼金属、气体燃料等 第 45 页 共 45 页 3. H2、CO、C的比较 H2 CO C 可 燃 性 化学 方程 式 2H2+O2 2H2O 2CO+O2 2CO2 C+O2 CO2 反应 现象 淡蓝色火焰,放热,火焰上罩干冷烧杯有水雾生成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还 原 性 化学 方程 式 H2+CuO Cu+H2O CO+CuO Cu+CO2 C+2CuO 2Cu+ CO2↑ 反应 现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 金属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共性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特性 铝、铁等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但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状态 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汞为液体 (2)化学性质 ①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 反应 铝 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不易察觉 4Al+3O2=== 2Al2O3 点燃或 加热反 应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Fe3O4 铜 生成黑色固体 2Cu+O22CuO 不反应 金 很稳定, 第 45 页 共 45 页 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特别提醒】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薄膜覆盖在铝表面,保护内部的铝不再被腐蚀,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②某些金属与酸反应(金属+酸→盐+氢气)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 Mg+2HCl=== MgCl2+H2↑ (Mg+H2SO4=== MgSO4+H2↑) 锌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 Zn+2HCl=== ZnCl2+H2↑ (Zn+H2SO4=== ZnSO4+H2↑) 铁 反应缓慢,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③金属与某些盐的反应(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物质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与硫 酸铜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Fe+CuSO4=== Cu+FeSO4 铜与硝 酸银 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AgNO3=== 2Ag+Cu(NO3)2 铝与硫 酸铜 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Al+3CuSO4=== 3Cu+Al2(SO4)3 5. 盐酸和硫酸 (1)浓盐酸与浓硫酸 名称 浓盐酸 浓硫酸 化学式 HCl H2SO4 色、态、 味 无色透明、液体(工业盐酸略带黄色)、有刺激性气味 无色透明、粘稠、油状液体、无刺激性气味 沸点、 挥发性 沸点低,易挥发(形成白雾),敞口放置质量、浓度均减小 高沸点,不易挥发 吸水性 无 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脱水性 无 能使纸张、木材碳化 (2)稀盐酸与稀硫酸 名称 稀盐酸 稀硫酸 化学式 HCl H2SO4 与指示 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与金属 反应 Zn+2HCl=== ZnCl2+H2↑ Zn+H2SO4=== ZnSO4+H2↑ 与金属 CuO+2HCl=== CuCl2+H2O CuO+H2SO4=== CuSO4+H2O 第 45 页 共 45 页 氧化物 反应 与碱 反应 NaOH+HCl=== NaCl+H2O Mg(OH)2+2HCl=== MgCl2+2H2O 2NaOH+H2SO4=== Na2SO4+2H2O↑ Mg(OH)2 +H2SO4===MgSO4+2H2O 与盐 反应 2HCl+Na2CO3=== 2NaCl+H2O+CO2↑ 2HCl+CaCO3=== CaCl2+H2O+CO2↑ H2SO4+Na2CO3=== Na2SO4+H2O+CO2↑ H2SO4+CaCO3=== CaSO4+H2O+CO2↑ 鉴别的 方法 加入硝酸银,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加入硝酸钡,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除锈、制造药物等,另外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3)酸的通性(简记:酸五条)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或酸溶液中都含有H+) 酸的5条通性归纳如下: ①酸+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酸+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碱―→盐+H2O ③酸+某些金属―→盐+H2↑ ④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H2O ⑤酸+盐―→新酸+新盐 6.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NaOH Ca(OH)2 俗称 苛性钠、烧碱、火碱 熟石灰、消石灰(水 溶液俗称石灰水) 物 理 性 质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并 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吸水性 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无 第 45 页 共 45 页 腐蚀性 强烈的腐蚀性 腐蚀性较强 化 学 性 质 与酸碱 指示剂 作用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简记:“蕊”蓝“酚”红) 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OH+CO2=== Na2CO3+H2O(此反应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Ca(OH)2+CO2=== CaCO3↓+H2O (此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与酸 反应 2NaOH+H2SO4=== Na2SO4+H2O NaOH+HCl=== NaCl+H2O Ca(OH)2+2HCl === CaCl2+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与某些 盐反应 2NaOH+CuSO4=== Cu(OH)2↓+Na2SO4 Ca(OH)2+Na2CO3=== CaCO3↓+2NaOH 保存方法 及原因 密封保存。原因:不仅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而且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 密封保存。原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 制法 Ca(OH)2+Na2CO3 === CaCO3↓+2NaOH CaO+H2O === Ca(OH)2 用途 ①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②重要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③用来去除油污 ①用作建筑材料(砌砖、粉刷墙壁);②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③改良酸性土壤 【特别提醒】①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②氢氧化钠必须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a.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 ③氢氧化钠可以用来干燥氢气、氧气等气体,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④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会增加。 (2)碱的通性(简记:碱四条)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或碱溶液中都含有OH-) 碱的4条通性归纳如下: 第 45 页 共 45 页 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简记:“蕊”蓝“酚”红) ②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③与酸反应(碱+酸→盐+水) ④与某些盐反应(碱+盐→新碱+新盐) 7.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1)常见的盐 物质 氯化钠 (NaCl) 碳酸钠 (Na2CO3) 碳酸氢钠 (NaHCO3) 碳酸钙 (CaCO3) 俗称 (或主要 成分) 食盐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石灰石、 大理石 物理 性质 白色粉末, 有咸味 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 白色晶体, 能溶于水 白色固体, 不溶于水 化学 性质 NaCl+AgNO3=== AgCl↓+NaNO3 2HCl+Na2CO3=== 2NaCl+H2O+CO2↑Ca(OH)2+Na2CO3=== CaCO3↓+2NaOH HCl+NaHCO3=== NaCl+H2O+CO2↑2NaHCO3 Na2CO3+H2O+CO2↑ CaCO3 CaO+CO2↑ 2HCl+CaCO3=== CaCl2+H2O+CO2↑ 主要 用途 重要的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第 45 页 共 45 页 作调味品、医药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化工原料、融雪剂等 用于玻璃、纺织、造纸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等 (2)盐的通性(简记:盐四条) 盐的通性归纳如下: ①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②盐+酸―→新盐+新酸 ③盐+碱―→新盐+新碱 ④盐+盐―→新盐+新盐二、有关物质反应的相关规律 1. 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记忆口诀】 (2)规律 ①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②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应用 ① 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② 判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 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 2. 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作复分解反应。表示如下: AB+CD=== AD+CB。 (2)类型 类型 条件 举例 ①酸+碱→盐+水 反应物至少有一种可溶 NaOH+HCl=== NaCl+H2O ②酸+盐→新酸+新盐 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CaCO3+2HCl=== CaCl2+H2O+CO2↑ ③碱+盐→新碱+新盐 反应物中的碱和盐必须都可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 Ca(OH)2+Na2CO3=== CaCO3↓+2NaOH 第 45 页 共 45 页 ④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中的两种盐必须都可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NaCl+AgNO3=== NaNO3+AgCl↓ ⑤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3. 初中化学质量增加或减轻的问题 (1)质量增加: ①由于吸水而质量增加: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②由于与水反应而质量增加:氧化钙、硫酸铜。 ③由于与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2)质量减轻: ①由于挥发而质量减小: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②由于风化而质量减小:碳酸钠晶体。 (3)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后,金属质量减轻,溶液质量增大(因为金属被消耗,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Mg+H2SO4=== MgSO4+H2↑ 98 120 Fe+H2SO4=== FeSO4+H2↑ 98 152 (4)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 凡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比较反应金属与生成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系数乘积的大小。即“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 如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铁片”的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减轻(反应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铁片上)。 Fe+CuSO4=== FeSO4+Cu 56 160 152 64 4. 初中化学5个优先反应原则 (1)当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时,较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如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铁优先置换出银,若银完全置换出来后,铁粉有剩余,才能置换出铜。 化学方程式: 先 Fe+2AgNO3=== 2Ag+Fe(NO3)2 后 Fe+Cu(NO3)2=== Cu+Fe(NO3)2 (2)酸与碱的反应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应。如将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完全反应之后稀盐酸才与碳酸钠反应,冒出气泡。 化学方程式: 先 HCl+NaOH=== NaCl+H2O 后 2HCl+Na2CO3=== 2NaCl+H2O+CO2↑ (3)金属与酸反应时,较活泼金属优先反应。如将锌铁合金投入稀盐酸中,锌优先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先 Zn+2HCl=== ZnCl2+H2↑ 第 45 页 共 45 页 后 Fe+2HCl=== FeCl2+H2↑ (4)欲检验某混合物溶液中同时含有CO、SO、Cl-,应先检验CO,然后再检验SO,最后检验Cl-。具体方法为:取混合溶液少量,先加入少量稀硝酸,若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含有CO(注意:此步不能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然后加入少量的硝酸钡溶液,若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注意此步不能加入氯化钡溶液);最后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若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Cl-。 化学方程式: Na2CO3+2HNO3=== 2NaNO3+H2O+CO2↑ Ba(NO3)2+Na2SO4=== BaSO4↓+2NaNO3 AgNO3+NaCl=== AgCl↓+NaNO3 (5)金属氧化物优先于金属单质与酸反应。如将稀硫酸逐滴滴加到氧化铜和铁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优先与稀硫酸反应,当氧化铜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硫酸铜反应,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过量的铁才会与稀硫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先 CuO+H2SO4=== CuSO4+H2O(溶液变蓝) 后 CuSO4+Fe=== Cu+FeSO4 (析出紫红色固体) Fe+H2SO4=== FeSO4+H2↑ (有气泡冒出) 抢分必背三 化学实验 一、实验基本操作 1. 液体药品的取用 2. 稀释浓硫酸 3. 给液体加热 4. 酒精灯的使用 5. 闻药品的气味 6. 测定溶液的pH 第 45 页 共 45 页 7. 量筒的读数 8. 过滤 9.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0. 蒸发 11. 少量液体的滴加 12. 给固体加热 13. 固体药品的取用 14. 固体药品的称量 第 45 页 共 45 页 二、常见实验现象 1. 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物质 燃烧时的现象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反应化学方程式 红磷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4P+5O2 2P2O5 铁丝 红热,离火后变冷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Fe3O4 硫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SO2 木炭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 CO2 (氧气充足) 2C+O2 2CO (氧气不足 ) 镁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Mg+O2 2MgO 铜丝 铜丝变黑 2Cu+O2 2CuO 氢气 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 2H2O 一氧 化碳 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O2 2CO2 甲烷 发出蓝色火焰,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H4+2O2 CO2+2H2O 【温馨提示】①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 a. 发出……色的光(火焰),放出热量; b. 产生大量的白烟; c. 生成……色(味)气体; d. 生成……色固体。 ②描述物质燃烧现象的常见误区 第 45 页 共 45 页 a. “烟”和“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现象;而“雾”是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现象。 b.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实验现象”是指我们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到的,故不能描述生成物的名称;“实验结论”是指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c. “光”和“火焰”的区别 气体或沸点低的固、液体的蒸气燃烧时,产生火焰;高沸点的固体燃烧时,只是发光(或冒火星)。 2. 物质发生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序 号 化学反应 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1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H2O 2 向碳酸钙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CaCO3+2HCl=== CaCl2+H2O+CO2↑ 3 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a2CO3+Ca(OH)2=== CaCO3↓+2NaOH 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3CO 2Fe+3CO2 5 洁净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CuSO4=== FeSO4+Cu 6 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2AgNO3=== Cu(NO3)2+2Ag 7 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H2+CuO H2O+Cu 8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aCl+AgNO3=== AgCl↓+NaNO3 9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2H2O 2H2↑+O2↑ 10 加热试管中的碳酸氢铵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NH4HCO3 NH3↑+CO2↑+H2O 11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 碳酸氢钠由透明晶体变成白色粉末,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2NaHCO3 Na2CO3+H2O+CO2↑ 第 45 页 共 45 页 12 将一生锈铁钉投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 铁钉逐渐溶解,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黄色,之后,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Fe+H2SO4=== FeSO4 +H2↑ 13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CuSO4=== Cu(OH)2↓+Na2SO4 14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 Fe(OH)3↓+3NaCl 15 研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NH4Cl+Ca(OH)2 CaCl2+2NH3↑ +2H2O 16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FeSO4+2NaOH=== Fe(OH)2↓+ Na2SO4 4Fe(OH)2+O2+2H2O === 4Fe(OH)3 17 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a2SO4+BaCl2=== BaSO4↓+2NaCl 18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镁条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在集气瓶内壁 2Mg+CO2 2MgO+C 19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瓶口有白雾 H2+Cl2 2HCl 20 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试管中有液滴生成 CuSO4·5H2O CuSO4+5H2O 2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碳酸钾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K2CO3+2HCl=== 2KCl+H2O+CO2↑ 【温馨提示】物质发生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描述 ①有关溶液的现象描述 a. 颜色由……变成……; b. 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c. 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颜色沉淀; d. 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e.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②有关固体物质的现象描述 a. ……(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b. ……(固体)逐渐溶解; c. ……(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d. ……(固体)颜色由……变成……等; e. ……(固体)表面覆盖了一层……(颜色)的固体。 ③有关气体的现象描述 a. 生成……色(味)气体; 第 45 页 共 45 页 b. 气体由……色变成……色; c. 气体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3. 其他实验现象 序号 化学反应 现象 1 紫色石蕊滴入稀盐酸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 紫色石蕊滴入氢氧化钠 溶液 溶液由无色 变成蓝色 3 无色酚酞滴入氢氧化钠 溶液 溶液由无 色变成红色 4 硝酸铵溶于水 溶液温度降低 5 淀粉中加入碘单质 溶液变蓝 三、常见气体的制取(O2、CO2) 气体 O2 CO2 药品 氯酸钾、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大理石或石 灰石、稀盐酸 反 应 原 理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CaCO3+2HCl === CaCl2+ H2O+CO2↑ 发 生 装 置 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取合适的发生装置 供选择的装置: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发生装置是A 发生装置是BC 收 集 第 45 页 共 45 页 装 置 选择依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取合适的收集装置 A. 排水法:适 用于收集不易 溶于水或难溶 于水,且不与 水发生反应的 气体 B. 向上排空 气法:适用于 收集不与空气 成分发生反应, 且密度比空气 大的气体 C. 向下排空 气法:适用于 收集不与空气 成分发生反应, 且密度比空气 小的气体 收集装置是AB 收集装置是B 操 作 步 骤 针对固固加热型装置: ①查—连接好仪器后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将药品装入试管; ③定—从下向上,从左向右固定发生和收集装置; ④点—点燃酒精灯; ⑤收—收集气体; ⑥离—把导管撤离水槽; ⑦ 针对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①连接仪器;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加入药品; ④收集气体 第 45 页 共 45 页 熄—熄灭酒精灯 检 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 满 ①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复燃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火焰熄灭 注 意 事 项 制取时: 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②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③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收集时: 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尽量靠近集气瓶底部;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开始收集的最佳时间为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 三不代: ①不能用碳酸钾、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或大理石; ②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③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多功能瓶的使用: 装 置 目的 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排水法收集气体 洗气或干燥 第 45 页 共 45 页 方法 a进b出 (长进短出) b进a出 (短进长出) b进a出 (短进长出) a进b出 (长进短出) 四、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与除杂 1. 气体的检验 气体 鉴别方法 现象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气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纯净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一氧化碳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无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氨气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瓶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水蒸气 通过无水CuSO4 CuSO4粉末变蓝 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再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木条火焰熄灭,石灰水不变浑浊 氯化氢 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 离子的检验 离子 名称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H+ ①取少量试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红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剂滴在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③取少量试剂加入Zn粒 有气体生成 OH- ①取少量试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石蕊溶液变蓝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剂滴在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③取少量试剂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④取少量试剂加入可溶性铜盐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Cl-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SO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 取少量试剂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物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u2+ 第 45 页 共 45 页 观察颜色 溶液呈蓝色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碱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Fe3+ 观察颜色 溶液呈黄色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碱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 观察颜色 溶液呈浅绿色 NH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碱,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g+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NaCl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Na2SO4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2+ 取少量试剂滴加碳酸盐溶液,再加入稀HCl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3. 常见物质的鉴别 (1)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取两种纤维,依次灼烧,其中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天然纤维,如羊毛;无烧焦羽毛气味,且燃烧产物凝固成球状、捏不碎的为合成纤维,如涤纶。 (2)黄铜和金的鉴别 取等量的两种金属,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为黄铜,无现象的为金。 (3)合金和纯金属的鉴别 合金的硬度通常比纯金属的硬度大,可用相互刻划的方法鉴别,如硬铝和纯铝。 (4)化肥的鉴别:a.看外观: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b.加水:氮肥、钾肥都能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c.加熟石灰研磨:铵态氮肥(铵盐)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鉴别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钙,无明显现象的为氢氧化钠。 (6)硝酸铵和氢氧化钠的鉴别 分别取适量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为硝酸铵,溶液温度升高的为氢氧化钠。 (7)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则为硬水。 4.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分离与除杂的原则 (1)气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 CO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浓H2SO4 H2 HCl气体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或碱石灰 CO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第 45 页 共 45 页 CO2 HCl 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N2 CO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 O2 CO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O2 水蒸气 通过氧化钙或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H2 水蒸气 通过氧化钙或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 (2)固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uO Cu 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灼烧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u Zn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uO C 点燃 C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aO CaCO3 高温煅烧 MnO2 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Fe Zn 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Ag Cu 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aCO3 CaCl2 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3)液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 NaCl NaOH 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 NaCl Na2SO4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NaCl HCl 加热蒸发 NaCl CuSO4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NaCl KNO3 蒸发结晶 NaCl NaH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恰 好完全反应,蒸发 NaOH Na2CO3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NaOH Ca(OH)2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NaNO3 NaCl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NaNO3 AgNO3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过滤 KNO3 NaCl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CuSO4 H2SO4 加入适量的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粉末 Cu(NO3)2 AgNO3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FeSO4 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ZnSO4 CuSO4 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NaNO3 Na2CO3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或硝酸钙,过滤 KCl K2CO3 加入适量盐酸,蒸发 KCl K2SO4 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 第 45 页 共 45 页 CaCl2 HCl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粉末,过滤 HCl H2SO4 加适量氯化钡,过滤 KNO3 K2SO4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MgCl2 HCl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镁固体,过滤 Na2SO4 Na2CO3 加入适量的硫酸,蒸发 抢分必背四 推断题题眼 题眼一 物质的俗名、主要成分 1. 物质的俗名 俗名 化学名 化学式 —— 石墨、金刚石 C 硫黄 硫 S 水银 汞 Hg 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CO2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双氧水 过氧化氢 H2O2 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苛性钠、火碱、烧碱 氢氧化钠 NaOH 纯碱、苏打、碱面 碳酸钠 Na2CO3 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酒精 乙醇 C2H5OH 醋酸、冰醋酸 乙酸 CH3COOH 胆矾、蓝矾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2. 物质的主要成分 物质 主要成分 化学式 天然气、沼气、瓦斯 甲烷 CH4 铁锈、赤铁矿 氧化铁 Fe2O3 磁铁矿 四氧化三铁 Fe3O4 石英沙 二氧化硅 SiO2 胃舒平 氢氧化铝 Al(OH)3 食盐 氯化钠 NaCl 石灰石、大理石 碳酸钙 CaCO3 硝铵 硝酸铵 NH4NO3 草木灰 碳酸钾 K2CO3 碳铵 碳酸氢铵 NH4HCO3 漂白粉 次氯酸钙 Ca(ClO)2 孔雀石(铜绿)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题眼二 物质的用途 ※熟记物质的特有用途,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即可直接确定具体物质 1. 以气体的用途为题眼 第 45 页 共 45 页 (1)支持燃烧、供给呼吸、医疗急救、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 (2)灭火、(固体时)用于人工降雨、光合作用的原料、气体肥料——二氧化碳 (3)可用作燃料,冶金—— 一氧化碳 (4)最简单的有机物,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常用作燃料——甲烷 (5)作保护气、食品袋内的填充气(防腐)——氮气 (6)最轻的气体,理想的燃料——氢气 (7)制造氮肥——氨气 (8)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闪光灯、霓虹灯)——稀有气体 2. 以液体的用途为题眼 (1)最常用的溶剂——水 (2)常用于除铁锈,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盐酸 (3)汽车铅蓄电池,浓溶液可用于干燥气体——硫酸 (4)调味品、除水垢——食醋 (5)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6)用于制作动物标本——甲醛溶液 (7)实验室的常用燃料,消毒剂——酒精 3. 以固体的用途为题眼 (1)常见的干燥剂、碱石灰的成分之一——生石灰 (2)改良酸性土壤、处理含酸量超标的污水——氢氧化钙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焙制糕点,可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 (4)重要的建筑材料,补钙剂——碳酸钙 (5)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金刚石 (6)制作铅笔芯、电刷、电极——石墨 (7)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木炭 (8)配制波尔多液、杀菌消毒——硫酸铜 (9)消除公路上的积雪、调味品、生理盐水——氯化钠 (10)厨房清洗剂的主要成分,碱性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 (11)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碳酸钠 (12)中性干燥剂——氯化钙 (13)炉具、炊具、机床底座等——生铁 (14)用作导线——铜丝 (15)用于制造人造骨——钛合金 (16)用作灯丝——钨丝 (17)焊接金属——焊锡 (18)用作钡餐——硫酸钡 (19)为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 题眼三 物质的颜色 1. 常见固体的颜色 (1)白色固体(14种):P(白磷)、P2O5、CaO、MgO、Ca(OH)2、NaOH、KCl、NaCl、CaCO3、Na2CO3、KClO3、BaSO4、无水硫酸铜、NaHCO3 (2)黑色固体(6种):C粉、CuO、MnO2、FeO、Fe3O4、铁粉 (3)银白色固体(5种):Fe、Al、Mg、Zn、Ag (4)红色固体(3种):Cu、P(红磷)、Fe2O3 第 45 页 共 45 页 (5)蓝色晶体(1种):CuSO4·5H2O (6)绿色固体(1种):Cu2(OH)2CO3(铜绿) (7)暗紫色(1种):KMnO4 (8)深灰色(1种):C(石墨) (9)淡黄色(1种):S 2. 常见液体的颜色 (1)蓝色溶液:CuSO4、CuCl2等含Cu2+的溶液 (2)棕黄色溶液:FeCl3、Fe(NO3)3等含Fe3+的溶液 (3)浅绿色溶液:FeCl2、FeSO4等含Fe2+的溶液 (4)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5)紫色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3. 常见沉淀的颜色 (1)蓝色沉淀:Cu(OH)2 (2)红褐色沉淀:Fe(OH)3 (3)白色沉淀(6种):BaSO4、AgCl、CaCO3、BaCO3、Mg(OH)2、Al(OH)3 其中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2种):BaSO4、AgCl 溶于酸并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2种):CaCO3、BaCO3 溶于酸但没有气体放出的白色沉淀(2种):Mg(OH)2、Al(OH)3 题眼四 反应条件 1. 点燃:有氧气参加的反应 2. 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包括三类: (1)CaCO3 CaO + CO2↑ (2)碳作还原剂的反应: C+CO2 2CO C+2CuO 2Cu+CO2↑ 3C+2Fe2O3 4Fe+3CO2↑ (3)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成铁: 3H2+Fe2O3 2Fe+3H2O 3CO+Fe2O3 2Fe+3CO2 3. 加热 (1)高锰酸钾分解:2KMnO4 K2MnO4+MnO2+O2↑ (2)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 4. 通电 第 45 页 共 45 页 水的电解:2H2O 2H2↑+O2↑ (氧化铝的电解:2Al2O3 4Al+3O2↑) 5. 催化剂 (1)KClO3分解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2)H2O2分解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题眼五 反应现象 1. 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氢氧化钡溶液) 3.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4. 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5. 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6. 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 7. 常温下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 题眼六 元素或物质之最 1. 化学元素篇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Al)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氢元素(H) (4)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碳元素(C)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元素(Ca) (6)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O)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N) 2. 化学物质篇 (1)空气中体积分数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N2)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最轻的气体、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氢气(H2) (3)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最常用的溶剂:水(H2O) (5)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CH4) (6)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7)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Fe) (8)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Fe) (9)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Cu) (10)熔点最低的金属:汞(Hg) (11)最富延展性的金属:金(Au),其次是银(Ag) (12)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银(Ag),其次为铜(Cu)、金(Au)、铝(Al) 题眼七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若推断题中出现“两物质组成元素相同”字眼时,可尝试用以下物质进行推导: 第 45 页 共 45 页 氧化物 盐 题眼八 常见物质的特征描述 1. 若题干中出现某物质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则首选代入水进行推导 2. 若题干中出现某物质是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则首选代入Fe2O3或CuO进行推导 3. 若题干中出现某物质是常见的酸,则首选代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进行推导 4. 若题干中出现某物质是常见的碱,则首选代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进行推导 5. 若题干中出现某物质是常见的盐,则首选代入碳酸钠或碳酸钙或氯化钠进行推导 抢分必背五 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 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和。 如: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16×6=180 2. 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注意: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 如:C6H12O6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12×6)∶(1×12)∶(16×6)=6∶1∶8 3.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如:C6H12O6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53.3% 二、有关溶液配制和稀释的计算 1.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 2. 溶液稀释的计算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1·a1%=m2·a2%(m1为浓溶液的质量,a1%为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m2为加水稀释后稀溶液的质量,a2%为加水稀释后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有关不纯物质的计算 纯净物的质量分数=×100%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以求6.8 g H2O2分解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例。 设、写、找、列、求、答,即: 【答题模板】 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找:找出已知量、未知量的关系 解:设6.8 g H2O2分解可以得到O2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第 45 页 共 45 页 列:列出比例式 求:求出未知数 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68 32 6.8 g x = x=3.2 g 答:6.8 g H2O2分解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3.2 g。 抢分必背六 推断题题眼突破讲解 导语:分析全国各地市中考推断题,推断题题眼总体可以归纳为八种,分别为物质的俗名及主要成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颜色、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元素或物质之最、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常见物质的特征描述,我们选取以各个题眼为代表的典型例题做讲解,然后以类型划分放中考真题去练习,让学生从小点去理解,然后综合解决实际的考题。 推断题四步:第一步:突破题眼;第二步:“顺藤摸瓜”即根据题眼推断出的物质以及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推断出其他物质;第三步:“代入验证”将推出的物质一一代入框图中可得出推断正确,第四步:根据推断出的物质解答题目。 题眼 物质的俗名、主要成分 【例1】(2015陕西) 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能与下列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化学反应。 A. 水 B. 盐酸 C. 二氧化碳 (2)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检验上述工艺中的烧碱溶液里是否含有纯碱,甲同学选择了一种酸溶液,乙同学选择了一种碱溶液,丙同学也选择了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与甲、乙同学所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类别不同,他们都能达到检验目的。你认为丙同学所选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59 【方法指导】 熟记初中常见物质的俗名及主要成分,达到对常见物质很敏感的程度。如再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及之间的相关转化,此类题便会迎刃而解。 更多常见物质的俗名、主要成分详见:抢分必背手册P14题眼一 题眼 物质的用途 第 45 页 共 45 页 【例2】(2015汕尾)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1]。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2],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3]。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6333题 其他常见物质的用途详见:抢分必背手册P14题眼二 题眼 物质的颜色 【例3】(2015自贡)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白色固体,E为黑色固体(一种金属氧化物),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59 分析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 A B+C推知A可能为CaCO3、KClO3 E C推知E可能为CuO、Fe3O4 ☆注意也可在问题中提取信息,如B与水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根据以上提示完成本题 想了解更多根据颜色归类的物质,详见抢分必背手册P15题眼三 题眼 反应条件 【例4】(2015德阳) 第 45 页 共 45 页 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铝土矿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液体,C、D、H、I为气体,H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G为黑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H+单质碳→I,其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A 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F(气体) H+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59 1. 通电(即电解):水电解,氧化铝电解 2. 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包括三类: (1)CaCO3 CaO+CO2↑ (2)碳作还原剂的反应:C+CO2 2CO C+2CuO 2Cu+CO2↑ 3C+2Fe2O3 4Fe+3CO2↑ (3)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成铁: 3H2+Fe2O3 2Fe+3H2O 3CO+Fe2O3 2Fe+3CO2 3. 加热 (1)高锰酸钾分解:2KMnO4 K2MnO4+MnO2+O2↑ (2)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 4. 催化剂 (1)KClO3分解制取氧气:2KClO3 2KCl+3O2↑ (2)H2O2分解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5. 点燃:有氧气参加的反应 分析题干中其他题眼,确定物质 如:[1]→H为二氧化碳 G为CuO 根据以上提示完成本题 第 45 页 共 45 页 题眼 元素或物质之最 【例5】 A、B、C、D、E、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A、B含有相同的元素,D是最轻的气体,F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根据如图的相互转化关系推断: (1)A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59 ☆注意:以之最为题眼推断物质时,更多的还是需要同学们去记忆,记住便会第一时间推出物质,以便提高做题效率 更多元素或物质之最详见:抢分必背手册P15题眼六 题眼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例6】(2015云南)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C为可燃性气体化合物,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分别为NaCl、NaNO3、Na2SO4三种溶液中的一种,则C是________溶液。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60 分析题给其他信息,配合题眼提示完成本题 ☆可代入,利用验证法推导 题眼 反应现象、常见物质的特征描述 【例7】 第 45 页 共 45 页 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C是一种钠盐;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60 反应现象: 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E为CO2 根据提示完成本题 了解更多反应现象及常见物质的特征描述详见:抢分必背手册P15题眼五、P16题眼八 抢分必背七 探究性试题能力点突破讲解 导语:分析全国各地市中考实验探究题发现,其考查能力点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点:1.化学方程式书写,2.作出猜想,3.实验方案(步骤)设计,4.实验现象,5.实验结论,6.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与改进,7.纯知识考查。每个探究题都是其中部分点的综合体,因此解答探究题时学会分解,会让你更容易解题,更容易得分。对此我们针对前六个能力点特选例题做以下讲解,让学生从单点开始理解与掌握。而后按类型划分放中考真题去练习,让学习的单点分析方法综合起来解决实际的考题。 能力点1 化学方程式书写 【例】(2015株洲)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1.3],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2.1]。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探究题中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有以下三类: 1.分析题干信息得反应物或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如解答【结论与反思】(3),可做如下分析: 第一步:找对应实验,根据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提取信息 如乙同学所做实验 [1.1]―→反应有HCl参与 [1.2]―→反应后有CO2生成,证明有一种反应物中含C元素 第二步:(信息不足时)分析题干得信息,如 [1.3]―→样品中可能含有CaCO3 综上知:反应物为CaCO3和HCl,故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第 45 页 共 45 页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1],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2]。 【结论与反思】(1)猜想________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________,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7016题 总结:书写此类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时多根据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物质和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2.文字表述特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示例:【总结与提升】(3)要求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可根据[2.1]的描述直接写出: CaCO3 CaO+CO2↑ 提示:更多特定反应的文字表述有工业冶铁,实验室制O2(或CO2),盐酸除锈,侯氏制碱法,氢氧化钠变质、电解水等 3.给出反应物直接书写化学方程式 (此类型的反应物可能在设问中直接给出,还可能在图中直接读取) 能力点2 作出猜想 (1)结合题给材料作出猜想 【例1】(2015乌鲁木齐节选) 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1]。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此反应很感兴趣,在小组集体协作下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也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下列探究: 第 45 页 共 45 页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能否与盐酸反应 能 能 能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和Fe3O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 示例:要解答(3)中的【猜想与假设】,作如下分析: ①由[1]可得到剩余固体中肯定含有铁的氧化物 ②结合【初步验证】和【查阅资料】可排除FeO、Fe2O3在固体中的存在性 根据①②得,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Fe3O4 ☆特别注意:反应物铁粉也符合【初步验证】的要求,所以剩余固体中不排除铁粉存在的可能性 综上知剩余固体成分有两种可能性:Fe3O4和Fe或Fe3O4 解答此类问题需围绕提出的问题,结合题给材料判断,注意考虑反应物存在性,利用排除法,确定肯定的和不定的信息,然后做出猜想(可借助已有的猜想验证)。 (2)反应后溶质成分的猜想 【例2】(2015滨州节选)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 第 45 页 共 45 页 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了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稀硫酸加入到NaOH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 H2SO4+NaOH=== Na2SO4+H2O 当不知道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时可做一下假设: 假设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 完全反应 Na2SO4 H2SO4过量 Na2SO4和H2SO4 NaOH过量 Na2SO4和NaOH 故:可以做以上三种猜想 对反应后溶液溶质的猜想,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确定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 第三步:作出猜想 ☆特别注意:在溶液中物质间的共存问题。 (3)变质类的猜想 【例3】(2015河池节选) 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塞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变为碳酸氢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猜想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________。 示例:变质的实质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题中涉及氢氧化钠的变质 2NaOH+CO2=== Na2CO3+H2O 猜想中:小红的猜想是没有变质, 第 45 页 共 45 页 小明的猜想是部分变质,则还有一种猜想为全部变质,即白色物质全部为碳酸钠 做变质的猜想,无外乎以下三种: 1. 没有变质 成分:原样品 2. 部分变质 成分:原样品和变质后物质 3. 全部变质 成分:变质后物质 (4)性质类的猜想 【例4】 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震荡 ________ 溶液显碱性 猜想二:____________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 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___________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 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四: 能与BaCl2 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产生白 色沉淀 Na2CO3+BaCl2=== BaCO3↓+2NaCl,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67 示例:本实验是对纯碱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分析以下猜想: 猜想一判断了Na2CO3溶液显碱性; 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冒出,可推知猜想二为能与酸反应; Na2CO3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可推知猜想三为能与Ca(OH)2反应;猜想四判断了Na2CO3能与BaCl2(即盐)反应 作性质类猜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形成溶液的酸碱性具有3种可能性:酸性、中性、碱性 (2)物质本身性质:特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第 45 页 共 45 页 (如和酸性氧化物、碱性化合物、酸、碱、盐等的反应) 第 45 页 共 45 页 能力点3 实验方案(步骤)设计 【例】(2015安徽节选) 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难点,设计时可按如下分析思考: 第一步:明确探究的目的,如验证黄色固体为Mg3N2 第二步:找出设计实验的理论依据,如本题中【查阅资料】③ 第三步:根据理论依据设计步骤,注意: ①试剂选择,要求反应后现象明显、具有唯一性 ②反应操作,要求简单、具有可执行性 第四步:根据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现象及结论 能力点4 实验现象 【例】(2015漳州节选) 复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小东、小南两位同学取同一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东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对照比色卡并读出pH pH试纸变色 pH________7(填“>”或“<”) 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小南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经打磨过的铝条 有气泡产生 该溶液是稀硫酸 第 45 页 共 45 页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取相同溶液而实验结论却不同呢? 【解决问题】小东、小南讨论后决定再用硫酸铜溶液进行验证,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一致认为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小南加入铝条会有气泡产生呢?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初中常见金属中只有铝能与酸、碱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 2NaAlO2+3H2↑。 实验伴随着现象的发生,完成实验现象时可以从以下思路考虑: 第一步:明确所做实验,如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步:分析实验步骤,如通过测pH进行溶液鉴别;如加入硫酸铜溶液进行验证 第三步:确定实验结论,如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第四步:结合实验步骤和结论完善现象,则有pH试纸变色,pH>7;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写反应现象时注意现象描述的完整性和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能力点5 实验结论 【例】(2014青海节选) 在生活中经常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学生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怎样确实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实验结论分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在实验方案中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如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钯的活动性比银弱 【实验探究】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测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钯的活动性比银________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________ 钯的活动性比铂强 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①明确探究的问题, 第 45 页 共 45 页 如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②了解探究内容,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钯与银铂之间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综合考虑得出结论,如在实验中得到钯的活动性比银弱,比铂强,故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g>Pd>Pt 能力点6 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与改进 【例】(2015广东改编) 如图为某家长带着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Ⅰ)含可燃性气体CO; (Ⅱ)含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______________,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________的洗气瓶 / 目的是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目的是除去________ (3)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 ①无水硫酸铜________; ②烧杯内壁变浑浊 ①证明有H2O生成; ②证明有____________生成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________(填“严谨”或“不严谨”)。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________的存在,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 第 45 页 共 45 页 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参考答案及解析》P67 示例:对于此能力点就本题分析 评价:甲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猜想Ⅲ正确,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 分析:分析实验,检测的是燃烧后生成的水和CO2,CH4燃烧生成H2O和CO2,但猜想Ⅱ和Ⅲ中都含CH4,故可得出甲同学的判断不严谨 改进:由于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导致不能完全确定燃气的成分,可做进一步的改进,探究CO是否存在,可将燃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探测是否有CO2生成 对实验方案评价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严密性; (2)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操作上是否简单易行 (3)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4)从经济角度评价,是否节约试剂、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实验方案的分析: 根据评价,首先确定是实验方案的那个方面出现的问题,其次分析题干、猜想、实验方案、结论等等,最后为评价找出证据(即相应的例子) 实验方案的改进: 对实验方案已经做出了评价及分析,即可了解到实验方案存在的本质问题所在,然后可通过对理论或装置进行改进以达到目的(注意改进时遵循科学合理性、严密性、易操作、重环保) 第 45 页 共 45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