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列解题方法高考真题
一、通向的求法: 1.定义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例.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设数列公差为 ∵成等比数列,∴, 即 ∵, ∴………………………………① ∵ ∴…………② 由①②得:, ∴ 2.公式法:已知(即)求,用作差法:。 例.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由 当时,有 ……, 经验证也满足上式,所以 3.作商法:已知求,用作商法:。 如数列中,对所有的都有,则______ ; 4.累加法: 若求:。 例. 已知数列满足,,求。 解:由条件知: 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 所以 , 例:已知数列,且a1=2,an+1=an+n,求an. 解: ∴,,,···,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又因为当n=1,成立, ∴ 5.累乘法:已知求,用累乘法:。 例. 已知数列满足,,求。 解:由条件知,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乘之,即 又, 例:已知,求通项an. 解:∵ ∴,,… , 把以上各项式子相乘得 ∴ 又当n=1时,成立 ∴ 6.已知递推关系求,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 (1)形如只需构造数列,消去带来的差异.其中有多种不同形式 ①为常数,即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 解法:转化为:,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例. 已知数列中,,,求. 解:设递推公式可以转化为即.故递推公式为,令,则,且.所以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所以. ②为一次多项式,即递推公式为 例.设数列:,求. 解:设,将代入递推式,得 …(1)则,又,故代入(1)得 备注:本题也可由 ,()两式相减得转化为求之. ③ 为的二次式,则可设; (2)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 (或,其中p,q, r均为常数) 解法:该类型复杂一些。一般地,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得: 引入辅助数列(其中),得:再应用类型(1)的方法解决。 例. 已知数列中,,,求。 解:在两边乘以得: 令,则,应用例7解法得: 所以 (3)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 解法: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s,t满足,再应用前面类型(2)的方法求解。 例. 已知数列中,,,,求。 解:由可转化为 即或 这里不妨选用(当然也可选用,大家可以试一试),则是以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应用类型1的方法,分别令,代入上式得个等式累加之,即 又,所以。 7. 形如或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 例: 解:取倒数: 是等差数列, 8、型 该类型是等式两边取对数后转化为前边的类型,然后再用递推法或待定系法构造等比数列求出通项。 两边取对数得 设 ∴原等式变为即变为基本型。 例.已知,求其通项公式。 解:由知且, 将等式两边取对数得, 即, ∴为等比数列,其首项为,公比为2 ∴, ∴。 通项公式为 二、求和方法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3、 4、 5、 [例1] 已知,求的前n项和. 解:由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利用常用公式) ===1- [例2] 设Sn=1+2+3+…+n,n∈N*,求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 (利用常用公式) ∴ = == ∴ 当 ,即n=8时,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 bn}的前n项和,其中{ an }、{ b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 求和:………………………① 解: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 设……………………….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 [例4] 求数列前n项的和. 解: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 设…………………………………①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错位相减) ∴ (三)、倒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 [例5] 求证: 证明: 设…………………………..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反序) 又由可得 …………..…….. ② ①+②得 (反序相加) ∴ [例6] 求的值 解:设…………. ① 将①式右边反序得 …………..② (反序) 又因为 ①+②得 (反序相加) =89 ∴ S=44.5 (四)、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7] 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设 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 (分组) 当a=1时,= (分组求和) 当时,= [例8] 求数列{n(n+1)(2n+1)}的前n项和. 解:设 ∴ = 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 Sn= (分组) = = (分组求和) = (五)、裂项法求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 (2) (3) (4) (5) (6) [例9] 求数列的前n项和. 解:设 (裂项) 则 (裂项求和) = = [例10] 在数列{an}中,,又,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 解: ∵ ∴ (裂项) ∴ 数列{bn}的前n项和 (裂项求和) = = [例11] 求证: 解:设 ∵ (裂项) ∴ (裂项求和) = === ∴ 原等式成立 (六)、合并法求和 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将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求数列的和时,可将这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n. [例12] 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 解:设Sn= 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 ∵ (找特殊性质项) ∴Sn= (cos1°+ cos179°)+( cos2°+ cos178°)+ (cos3°+ cos177°)+··· +(cos89°+ cos91°)+ cos90° (合并求和) = 0 [例13] 数列{an}:,求S2002. 解:设S2002= 由可得 …… ∵ (找特殊性质项) ∴ S2002= (合并求和) = = = =5 [例14]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的值. 解:设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 (找特殊性质项) 和对数的运算性质 得 (合并求和) = = =10 (七)、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 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项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例15] 求之和. 解:由于 (找通项及特征) ∴ = (分组求和) = = = [例16] 已知数列{an}:的值. 解:∵ (找通项及特征) = (设制分组) = (裂项) ∴ (分组、裂项求和) = = 三、常考题型 题型一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例1 设{an}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3=7,且a1+3,3a2,a3+4构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 (2)令bn=ln a3n+1,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解 (1)由已知得解得a2=2. 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a2=2,可得a1=,a3=2q, 又S3=7,可知+2+2q=7,即2q2-5q+2=0. 解得q1=2,q2=. ∵q>1,∴q=2,∴a1=1. 故数列{an}的通项为an=2n-1. (2)由于bn=ln a3n+1,n=1,2,…, 由(1)得a3n+1=23n, ∴bn=ln 23n=3nln 2. 又bn+1-bn=3ln 2,∴{bn}是等差数列, ∴Tn=b1+b2+…+bn= =·ln 2. 故Tn=ln 2. 思维升华 (1)正确区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其中公比等于1的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相互转化,若数列{bn}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则{abn}(a>0,a≠1)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公比q=ad;反之,若数列{bn}是一个公比为q(q>0)的正项等比数列,则{logabn}(a>0,a≠1)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公差d=logaq.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0,且第2项、第5项、第14项分别是等比数列{bn}的第2项、第3项、第4项. (1)求数列{an}与{b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cn}对n∈N*均有++…+=an+1成立,求c1+c2+c3+…+c2 013. 解 (1)由已知有a2=1+d,a5=1+4d,a14=1+13d, ∴(1+4d)2=(1+d)(1+13d),解得d=2 (因为d>0). ∴an=1+(n-1)·2=2n-1. 又b2=a2=3,b3=a5=9,∴数列{bn}的公比为3, ∴bn=3·3n-2=3n-1. (2)由++…+=an+1,得 当n≥2时,++…+=an. 两式相减得,=an+1-an=2. ∴cn=2bn=2·3n-1 (n≥2). 又当n=1时,=a2,∴c1=3. ∴cn= ∴c1+c2+c3+…+c2 013 =3+=3+(-3+32 013)=32 013. 题型二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例2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an+1=an.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2)求通项an与前n项的和Sn. (1)证明 因为a1=,an+1=an, 当n∈N*时,≠0. 又=,∶=(n∈N*)为常数, 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解 由{}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得=×()n-1, 所以an=n×()n. ∴Sn=1·()+2·()2+3·()3+…+n·()n, Sn=1·()2+2·()3+…+(n-1)()n+n·()n+1, ∴Sn=()+()2+()3+…+()n-n·()n+1 =-n·()n+1, ∴Sn=2-()n-1-n·()n =2-(n+2)·()n. 综上,an=n·()n,Sn=2-(n+2)·()n. 思维升华 (1)一般数列的通项往往要构造数列,此时要从证的结论出发,这是很重要的解题信息. (2) 根据数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求和方法,本题选用的错位相减法,常用的还有分组求和,裂项求和. 已知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项和为Sn,且Sn=,n∈N*. (1)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设bn=,Tn=b1+b2+…+bn,求Tn. (1)证明 ∵Sn=,n∈N*, ∴当n=1时,a1=S1= (an>0),∴a1=1. 当n≥2时,由 得2an=a+an-a-an-1. 即(an+an-1)(an-an-1-1)=0, ∵an+an-1>0,∴an-an-1=1(n≥2). ∴数列{an}是以1为首项,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解 由(1)可得an=n,Sn=, bn===-. ∴Tn=b1+b2+b3+…+bn =1-+-+…+- =1-=. 题型三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例3 (2013·广东)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an+1-n2-n-,n∈N*. (1)求a2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1)解 2S1=a2--1-,又S1=a1=1, 所以a2=4. (2)解 当n≥2时,2Sn=nan+1-n3-n2-n, 2Sn-1=(n-1)an-(n-1)3-(n-1)2-(n-1), 两式相减得2an=nan+1-(n-1)an-(3n2-3n+1)-(2n-1)-, 整理得(n+1)an=nan+1-n(n+1), 即-=1,又-=1, 故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1+(n-1)×1=n,所以an=n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n∈N*. (3)证明 当n=1时,=1<; 当n=2时,+=1+=<; 当n≥3时,=<=-, 此时+++…+=1++++…+<1++++…+ =1++++…+ =+-=-<, 所以对一切正整数n,有++…+<. 思维升华 (1)以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多与数列求和相联系,最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2)以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多与数列求和有关,有时利用放缩法证明.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6,a3+a6=27.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Tn=,若对于一切正整数n,总有Tn≤m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设公差为d,由题意得: 解得∴an=3n. (2)∵Sn=3(1+2+3+…+n)=n(n+1), ∴Tn=, ∴Tn+1-Tn=- =, ∴当n≥3时,Tn>Tn+1,且T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