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十第2讲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十第2讲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作业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冲刺模拟)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 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解析:选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故B项正确;据材料“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解放作用,而未涉及党内主观主义,故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故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项错误。‎ ‎2.(2019·亳州期末)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国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解析:选A。改革开放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故A项正确。‎ ‎3.(2019·北京朝阳区期中)下表反映了(  )‎ 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油料产量(万吨)‎ ‎1978年 ‎304.77‎ ‎5.21‎ ‎1980年 ‎320.56‎ ‎7.69‎ ‎1984年 ‎407.31‎ ‎11.91‎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市场经济已取代了计划经济 D.加入WTO使农产品出口激增 解析:‎ 选B。1978年后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的增加反映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出现在1950~1952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 C项出现在1992年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WTO,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4.(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在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吹响了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建设之路,它以川皖为试点进而推广全国,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 D.鼓励个体、独资和“三资”经济发展 解析:选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既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又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但是不符合“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故A项错误;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是在2005年,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个体、独资和“三资”经济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 ‎5.(2019·洛阳模拟)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说明(  )‎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 C.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D.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 解析:选D。材料中“敞开供应猪肉”“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说明引入市场调节,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故D项正确;1984年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家关注民生幸福,但不能推断是开始,故B项错误;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初步确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 ‎6.(2019·南京模拟)《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  )‎ 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 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可知,这有利于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1956年就已确立,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国有企业与材料中“特区企业”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实行按劳分配等措施,不能体现激发工人积极性,故D项错误。‎ ‎7.(2019·银川质检)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了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赠给客人,这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轰动。此举实则体现了(  )‎ A.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B.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C.两极格局解体推动中美交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选B。题干中“邓小平……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赠给客人,这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轰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故B项正确。‎ ‎8.(2019·日照校际联考)1984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登陆中国大陆,但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中美关系起伏制约文化交流 B.思想解放影响对外开放步伐 C.国人对西方文化持警惕态度 D.中国人对科幻文化认识不一 解析:选B。根据材料“1984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结合所学可知,极可能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保守思想,导致影片放映的反复,故B项正确。‎ ‎9.(2019·福州适应性测试)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万通创业主要得益于(  )‎ A.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 B.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 C.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解析:选C。据材料“十万人才下海南”“在海南开始了创业”“万通集团”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 ‎10.(2019·重庆学业质量调研)‎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 序号 资料 序号 资料 ‎①‎ ‎《论十大关系》‎ ‎②‎ 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 ‎③‎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④‎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 A.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 C.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 解析:选D。《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的起点,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姓“资”姓“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都涉及理论建设,故D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序号①、②冲突,故A项错误;表格中四项资料都与经济有关,与民主政治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故C项错误。‎ ‎11.(2019·渭南韩城质检)1977 年左右,以《班主任》《伤痕》为代表,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这一创作潮流被命名为“伤痕文学”。这种现象反映出(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文艺领域开始清算极“左”路线 C.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解析:选B。“伤痕文学”是展示“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的文学思潮,这是清算文艺上“左”的错误的表现,故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掀起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清算文艺上的“左”的错误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 ‎12.(2019·淮南模拟)新中国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读是(  )‎ A.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B。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困难,所以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所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资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竖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据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 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1年3月,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十四万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中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工业化建设的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两者的发展速度、工业结构、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家统一,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 ‎(2)根据材料和所学从城市化进程加快、国际地位提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①发展速度,世界领先。②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③产品质量和档次显著提高。④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原因:①国家统一,建立了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民族自信心增强。②科技创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③企业制度不断创新。‎ ‎(2)影响:①从农业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②国家经济实力上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③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促进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德国成为帝国主义强国,加入殖民扩张行列,重新分割世界。中国的崛起,加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 ‎14.(2019·上饶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曾经给中国带来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中国在这三次机遇面前的表现是不同的,因而给自己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有条件抓住却没有觉察而错过,结果开始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第二次是强烈意识到了机遇,并进行相当的努力,但终因没有把握关键重点而再次错失,其结果是中国在“千古变局”之下,不但进一步落后于西方,而且还被近邻日本甩到后头;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中国最初的意识并不清晰,最终可谓把握了一半,仍然没有实现中国复兴的梦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中国把握了一半。(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必须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即20世纪中期;其次,阐述近现代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瞩目成就;再次,论述新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挫折;最后,分别分析这些成就以及挫折出现的原因。‎ 答案: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开始时,中国处于半殖半封社会,列强长期侵略;旧中国统治阶级腐朽无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想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经常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表现: 中国在冷战时期,较好地利用了美苏对峙这一重大的机会。中苏结盟,进行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初步建成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利用美苏对峙的机会,成功发展了自己的核力量并发射人造卫星;在20世纪70年代又与美国改善关系,开始利用美国和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来发展中国的力量。到冷战结束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