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 下图为某河流域局部图。一业余科考队从①地出发,沿该河主河道沿岸,对①、②、③、④地进行科学考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1. 科考队走过的①、②、③、④地所在的省区依次是(  )‎ A. 内蒙古、陕、晋、鲁 B. 晋、鲁、内蒙古、秦 C. 内蒙古、晋、秦、鲁 D. 晋、陕、鲁、内蒙古 ‎2. 科考队经过对四地的粗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科考队对哪一个地方的考察结论与事实不符(  )‎ ‎①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 ‎②地所在的省份已经根治了水土流失;‎ ‎③地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 ‎④地“地上悬河”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①位于黄河“几”字弯北部,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②③所在省区以黄河为界,东侧的②为山西省,简称“晋”,西侧的③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④所在的省为黄河入海口所在省,为山东省,简称“鲁”。故选C。‎ ‎【2题详解】‎ ‎①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由于降水较少,加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A与事实相符;②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虽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未得到根治,B与事实不符;③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依然严重,C与事实相符;④位于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夏季黄河出现汛期,水位高,容易冲垮堤坝,造成洪涝灾害,给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D与事实相符。故选B。‎ 传统民居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我国地域辽阔,传统民居呈现诸多不同。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①②③④四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  )‎ A. 内蒙古 秦 藏 滇 B. 秦 内蒙古 滇 藏 C. 滇 内蒙古 秦 藏 D. 秦 内蒙古 藏 滇 ‎4. 与①②③④四省区对应的传统民居分别为 (  )‎ A. “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 B. “地下的家”“竹木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 C. “石头的家”“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 D. “游动的家”“地下的家”“石头的家”“竹木的家”‎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①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②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③是西藏自治区,简称藏;④是云南省,简称云或滇。选A正确。‎ ‎【4题详解】‎ 图中①内蒙古以牧业为主,住帐篷,便于迁徙,为“游动的家”;②陕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具直立性,形成特色民居窑洞,是“地下的家”;③是西藏东部地区,地处山区,高寒气候区,利用当地原料建成传统民居石头屋,形成“石头的家”;④云南南部气候湿热,建成高架的竹木楼通风,形成“竹木的家”。选D正确。‎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下图示意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等值线分布。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气温剧烈下降并伴有雨雪冰冻),给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造成较大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时段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  )‎ A. 藏南 B. 青海 ‎ C. 川西 D. 滇东 ‎6. 据图推测,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甲行政区此时段(  )‎ A. 积雪量大,大气反射量多 B. 积雪量大,地面吸收量多 C. 积雪量少,大气吸收量少 D. 积雪量少,地面反射量少 ‎【答案】5. D 6. D ‎【解析】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5题详解】‎ 图示为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该时段内,图示区域滇东气温距平值为-3,气温降低最多,故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滇东,所以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甲行政区此时段气温距平为正值,说明气温较平均值高,积雪量减少,地面反射量少,D正确。故选D。‎ 初雪是指入冬后下的第一场雪。如图为某年小雪(11月22或23日)前后我国初雪时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我国东部地区初雪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 ‎ C. 海陆位置 D. 洋流 ‎8. 新疆南部(南疆)比新疆北部(北疆)初雪时间晚的原因是(  )‎ ‎①南疆地区河流较少,蒸发量小,水汽缺乏 ②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 ‎③天山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 ④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 此时(11月20~23日)的天气(  )‎ A. 有利于①地小麦生长 B. 加大了②地生产生活的用水压力 C. 可缓解③地的雾霾 D. 增加了④地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答案】7. B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差异表现为南晚北早,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而北方纬度较高(中纬度),气温较低,即纬度位置的差异造成的,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且北部天山山脉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而天山山脉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这导致新疆南部(南疆)比北部(北疆)初雪时间晚,②③④正确;南疆地区较北疆冬温高,蒸发量大,①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11月20-11月23,天气寒冷,①地小麦生命活动微弱,A错误;②地用水压力大主要是春季,且此时降雪可缓解旱情,B错误;④地森林火灾的发生与降雪无关,D错误;但风雪天气可缓解③地雾霾天气,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山脉为秦岭。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0. 下列符合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是(  )‎ ‎①西安冬季最冷月均温>0℃  ②汉中多年平均降水量>800 mm ‎ ‎③山脉南侧粮食生产以小麦为主  ④山脉北侧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1.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对渭河平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加剧生态恶化 B. 减轻土壤盐碱化 C. 地下水位下降 D. 缓解水资源短缺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西安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位于一月0°C等温线以北,冬季最冷月均温<0℃,①错误。秦岭淮河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汉中位于该线以南,多年平均降水量>800 mm,②正确。秦岭山脉南侧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山脉以北以小麦为主,山脉北侧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使渭河水量增加,改善了渭河平原生态环境,A错误。渭河平原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会加剧土壤盐碱化,BC错误。渭河平原水量增加,缓解水资源短缺,D正确。故选D。‎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河流水位较高的月份是(  )‎ A. 3月 B. 5月 C. 7月 D. 9月 ‎13. 关于图示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径流量大 ‎ ‎③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④多为内流河 ‎ ‎⑤水量向下游逐渐增大 A. ②③ B. ③⑤‎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河流,河流发源于南部山地,消失于沙漠。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一般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位较高,因此7月份是最可能的月份,3、5月为春季,气温较低,9月份西北降温较快,气温较低,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河流,河流发源于南部山地,消失于沙漠。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径流量小;一般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据以上分析,③④正确,①②⑤错误。C正确。故选C。‎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国一中学地理小组欲研究其面积的变化情况。以下为该小组查找的部分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4. 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资料,确定了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的几个原因,其中最合理的有(  )‎ ‎①泥沙淤积  ②南水北调 ‎ ‎③气候变暖  ④围湖造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5. 该研究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改变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小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重点在四水流域进行水土保持  ②在长江下游植树造林 ‎ ‎③退耕还湖  ④疏浚河道 A. ①② B. ①④ ‎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表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的演变可以看出洞庭湖面积和容积都在减小。由洞庭湖年输沙量表可以看出湖内沉积量远高于出湖总沙量,占到73.7%,所以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小的原因是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可以加快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①④正确。气候变暖、南水北调会对湖泊的水量有一定影响,但洞庭湖面临主要的问题并非来水量不足,而是湖泊面积的减小,②③错。所以B项正确。‎ ‎【15题详解】‎ 对于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小问题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长江下游植树造林与中游的洞庭湖面积减小没有关联,且四水来沙量较小(长江中游地区),所以针对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小的原因重点应该是退耕还湖和疏浚河道。③④正确。D正确。‎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16. 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 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 受沿岸暖流影响 ‎ C.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 受沿岸寒流影响 ‎17. 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 纬度位置较低 B. 受西风影响较弱 ‎ C. 地势相对较高 D. 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里斯本气温低于雅典,这是由于里斯本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因而气温低于同纬度的雅典。故选D。‎ ‎【17题详解】‎ 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雅典降水量低于里斯本,这是由于雅典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影响较弱,从大西洋上带来的水汽较少,所以雅典年降水量小。故选B。‎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 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9.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均耕地减少 ‎20. 该现象会(  )‎ A.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 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答案】18. A 19. C 20.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 ‎【18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比2000年有大幅度增加,说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A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人口迁移现象,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人口数量在增加,B错误;我国人口分布东西差异较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C错误;材料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反映的是人口迁移增长,并不是自然增长率,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出现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因素往往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C正确。故选C。‎ ‎【20题详解】‎ 材料中反映的是人口迁移现象,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利于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就业率,利于产业发展,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项正确。故选B。‎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21. 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 B. 气温 C. 降水 D. 河流 ‎22. 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秋季晴朗少雨 D. 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可知,开封发生干旱的次数较多,为35-40次之间,大于武汉30次左右。读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开封全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特别是4-5月份最明显,说明降水稳定程度较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大。故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 7~8 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 7~8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故选B。‎ 流域内各点的雨水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下图为“某河流等流时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 划分该流域范围的界线为(  )‎ A. 等流时线 B. 山谷线 ‎ C. 山脊线 D. 等流速线 ‎24. 图中流域的地势为(  )‎ A. 西南高,东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东北高,西南低 D. 东南高,西北低 ‎25. 图所示地区河流侵蚀作用最显著的地段为(  )‎ A. S1 B. S2 ‎ C. S3 D. S4‎ ‎【答案】23. C 24. D 25. A ‎【解析】考查河流流域范围,分水线与集水线,地势特征判断。‎ ‎【23题详解】‎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是划分河流流域范围的界线,C对。等流时线是表示汇流时间相同,不表示范围,A错。山谷线又叫集水线,不能划分流域范围,B错。等流速线表示速度快慢,不表示范围,D错。故选C。‎ ‎【24题详解】‎ 读图,图中等流时线数值最小的,表示汇流到河道中用时最少,离河流河口最近,根据水向低处流,说明等流时线数值小表示流域的地势低;等流时线数值最大,表示汇流到河道中河口用时最多,地势最高。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D对。A、B、C错。故选D。‎ ‎【25题详解】‎ 根据等流时线的疏密变化,稀疏单位时间流过的距离远,表示流速快,坡度大,图中S1段最稀疏;密集表示单位时间流过的距离短,流速慢,表示地形平坦,所以图示地区地形最陡地段为S1,A对。B、C、D错。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共4题,总分50分)‎ ‎26.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的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_____,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___。‎ ‎(3)若甲图中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该河流的水文特征会产生哪些变化?‎ ‎【答案】(1)降水。‎ ‎(2)冰川(雪)融水补给;大 ;小。‎ ‎(3)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与湖泊,学生要熟悉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关系,结合图中的信息确定河流的水文特征。‎ ‎(1)根据材料,甲河注入太平洋,该河是外流河,向东流入太平洋,所以流经季风区,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 ‎(2)图中乙河源头位于高山区,消失于沙漠,应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河, 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夏季水量多,冬季断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每年的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冰川融化量也就变化不大,径流年际变化小。‎ ‎(3)若甲图中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河流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快,流速快,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流速快,侵蚀加强,河流含沙量增大。‎ ‎27.读伊朗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德黑兰气候资料。‎ ‎(1)归纳德黑兰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说明伊朗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特征:全年降水少,夏季更为干燥,冬季较湿润;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及经过里海的南下冷气流的影响,降水稍多。‎ ‎(2)伊朗夏季炎热干燥,光热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但干燥缺水需要灌溉水源,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冬季温和湿润有利于农作物越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气候、降水、农业等相关知识,结合表中数据及地形图,提取有用信息不难解答。‎ ‎(1)降水特征要从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布来描述,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地全年降水少,夏季更为干燥,冬季较湿润。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同时又是高原地形,水汽难以到达,所以夏季降水较少。但是,冬季受西风及经过里海的南下冷气流的影响,所以降水较多。‎ ‎(2)分析伊朗的农业生产的时候,要从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入手。伊朗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但夏季干燥缺水,正值作物需水量大的季节,需要灌溉水源,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湿润,没有低温冻害有利于农作物越冬。‎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余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的河流发源地和河流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下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形区的影响。‎ ‎(3)说明植树造林改善山地西侧地形区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理由。‎ ‎【答案】(1)东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 ‎(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较多;水土流失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 ‎(3)植树造林能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避免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并积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或植物根系和枯树落叶减缓地表径流,泥沙沉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风、旱、涝等灾害,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 ‎【解析】考查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区域东侧等高线稀疏,等高线数值少于200m, 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图中区域西侧等高线数值大于1000m,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中间区域等高线密集,等高线数值从200m升到1000m,为太行山区。‎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图中山地为太行山,太行山冬季阻挡了西北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时,太行山东坡为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 ‎(3)山地西侧是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涵养水源,滞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可以降低风速,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减轻风、旱、涝等灾害。‎ ‎29.读“我国某地区干燥度分布图”(提示:干燥度是指长有植物地段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值),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干燥度的分布规律及最主要的形成原因。‎ ‎(2)A所在闭合曲线的干燥度为________,分析A所在区域与B所在区域干燥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3)说出图中河流C段的水文特征。‎ ‎【答案】(1)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原因: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16.0 ;A远远大于B;A为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B为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 ‎(3)水流流速快;流量大;含沙量小;有结冰期等。‎ ‎【解析】本题以我国某地区干燥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干燥度是指长有植物地段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值,干燥度与蒸发量成正比,与降水量成反比。我国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所以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据图中经纬度判断,A地形成闭合等值线,应该是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海拔高,降水少,干燥度应该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规律,A所在闭合曲线的干燥度为16。图中A干燥度远远大于B干燥度;A为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因此干燥度高;B为四川盆地,夏季多云雾阴雨天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流量、水位大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河流C段位于第一、第二阶梯的交界处,且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河流水流湍急,流量大,含沙量小。纬度较高,河流有结冰期。‎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