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 1.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 B.蜡烛熔化 C.火柴点燃 D.菜刀生锈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豆浆 B.空气 C.冰水共存物 D.白糖水 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白光 B.放出热量 C.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D.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 目前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严禁焚烧秸秆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欢庆创城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 B.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C.与乳化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D.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快 6. 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和吸附可以得到纯水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SO2等 C.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纯净物 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 7.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C 水结成冰 分子发生变化 D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分子间存在间隔 A.A B.B C.C D.D 8. 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下列能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9. 将河水净化为饮用水的主要步骤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B.步骤I可除去不溶性杂质 C.步骤II中X可以是活性炭 D.步骤III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10. 要使如图所示的气球变大,红墨水右移,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氯化钠和水 B.氢氧化钠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D.硝酸铵和水 11. 某化合物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44,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NO B.CO2 C.N2O D.NO2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12.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氧气验满 C. 倾倒液体 D. 过滤 13. 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不是化合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如果是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可能是氧化物 14. 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人体缺锶会出现各种不利于健康的症状.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锶属于金属元素 B.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5. T∘C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继续搅拌最终可使氯化钠溶解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二、解答题(共40分)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氯原子________ (2)两个氢分子___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___ (4)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________ (5)三个铁离子________ (6)食盐的主要成分________. 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用化学符号填空: 甲的单质________;丙的单质________;丁形成的离子________;乙和丁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并开展多领域的实验和应用. (1)为完成此次任务所做的各项准备中,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 B.制作太阳能帆板的材料 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 (2)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在室温、101kPa时,四氧化二氮是无色气体,一定条件下易分解为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NO2)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分解为二氧化氮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液态四氧化二氮和气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相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 (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________.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________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科学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水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图2是氧、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 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 (1)用甲装置电解水 ①a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开启b管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接近b管尖嘴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如图丁是水电解过程的微粒运动变化,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2)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原因是________. (3)用丙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现象是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实验时,如果没有预先在集气瓶底装少量水或细沙,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 如图是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应称蔗糖的质量是________g. (2)该实验中应取________mL水,量筒的规格应为________mL(10、50或100)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读书时应使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________保持水平. (3)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如果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制取并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请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分解或化合),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收集干燥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填写字母),用该装置验证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4)若锥形瓶中反应太剧烈,请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________(填字母)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 (5)将红热的木炭放入制备的氧气中,发现木炭燃烧更旺,结合图F,请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_. 四、计算题 现对80g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如下操作,请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加入20g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________; (2)加入20g20%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 在世界范围内,化肥对粮食增产的高效率已超过40%,如图是尿素标签的部分信息,请根据信息计算. (1)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 1. 【答案】 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柴点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 【答案】 C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 解:A、豆浆中含有水和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D、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 故选:C. 3.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 解:判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 故选D. 4. 【答案】 D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解析】 A、根据生活垃圾能污染环境分析; B、焚烧秸秆能产生大量的烟尘分析; C、根据工业废水能污染水体分析; D、根据燃放烟花爆竹能污染空气等分析. 【解答】 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防止环境污染,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严禁焚烧秸秆,能避免大量烟尘的产生,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能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 【答案】 C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 A、根据不知道溶液的量无法比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量解答; B、根据溶解得到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乳化得到的只是暂时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时间一长就会分层解答; C、根据溶解得到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乳化得到的只是暂时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时间一长就会分层解答; D、根据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速度和溶剂的运动速度无法比较解答. 【解答】 解:A、不知道溶液的量无法比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量,不正确; B、溶解得到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乳化得到的只是暂时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时间一长就会分层,不正确; C、溶解得到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乳化得到的只是暂时均匀稳定的混合物,时间一长就会分层,正确 D、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速度和溶剂的运动速度无法比较,不正确. 故选:C. 6. 【答案】 D 【考点】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水的净化 水资源状况 【解析】 A、根据净化后水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的种类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D、根据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B错误. C、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误; 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水是宝贵的资源,应节约使用.故D正确. 故选D. 7. 【答案】 A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更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8. 【答案】 D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解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解答】 解: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水分子能够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中的微粒表示水分子,能够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故选:D. 9. 【答案】 A 【考点】 水的净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B、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I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D、液氯能杀菌,故步骤III可杀菌、消毒,正确. 故选A. 10. 【答案】 D 【考点】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气球变大,则集气瓶中的压强必须减小.物理方法、化学方法都可以.可以是物质溶于水吸收热量,也可以是发生化学反应吸收气体. 【解答】 解: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气球体积保持不变.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不起来.故错误; C、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瓶内气压增大,气球鼓不起来.故错误; D、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温度降低能达到制冷的作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变大.故正确; 故选:D. 11. 【答案】 C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解析】 先设出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则可确定化学式. 【解答】 解: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 由氮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 (14×x):(16×y)=7:4,x:y=2:1 即化学式为N2O. 故选:C. 12. 【答案】 A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液体药品的取用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3. 【答案】 D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氧化物的概念与特性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如氧气、氢气、氮气等;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 【解答】 解: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如氧气、氢气、氮气等;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如氧气、氢气、氮气等;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不是氧化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 【答案】 B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 【答案】 C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习题中20∘C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结合图中所示来解答. 【解答】 解:A、盛有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则该烧杯内液体质量要少于盛有蔗糖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故错误; B、通过搅拌的方法不能改变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故错误; C、由图可知,氯化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则T∘C时,在50g水中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有剩余,则为饱和溶液,故正确; D、因在T∘C时,在50g的水中蔗糖固体没有剩余,则可能是恰好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也可能是还能继续溶解溶质,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共40分) 【答案】 2Cl 2H2 SO42− +2CuO 3Fe3+ NaCl 【考点】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6)根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氯原子可表示为:2Cl.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可表示为:+2CuO. (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 (6)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答案】 N2,Al,H+,H2O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则甲元素是氮元素;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乙是氧元素;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丙元素是铝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丁元素是氢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则甲元素是氮元素;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乙是氧元素;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丙元素是铝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丁元素是氢元素. 甲、丙的单质分别是氮气、铝,其化学式分别是N2、Al. 丁形成的离子是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 乙和丁形成的化合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N2;Al;H+;H2O(合理即可). 【答案】 B 化合物,化学变化,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 【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1)根据化学的研究对象来分析; (2)根据四氧化二氮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含义、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以及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飞船内电路系统的设计属于物理学的研究内容;B.制作太阳能帆板的材料属于新材料的研制,属于化学研究的内涵;C.航天员在地面进行多次对接操作模拟训练属于技能训练的范畴; (2)①四氧化二氮是由氮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②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属于化学变化;③气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四氧化二氮含有同种分子,因此二者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 肥皂水 煮沸 过滤,+4 【考点】 硬水与软水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 (1)根据硬水软水的区分方法解答; (2)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解答; (3)根据混合物分离方法解答;根据物质二氧化氯的化学式ClO2,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由化合物中氧为−2价,计算化合物中Cl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解:(1)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 (2)硬水软化可用加热煮沸,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会转化成沉淀,使硬水软化; (3)过滤可除去液体中不溶性杂质;设化合物ClO2中Cl元素化合价为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n+(−2)×2=0,解之得n=+4. 【答案】 原子,分子 A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7,质子数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的概念 【解析】 (1)根据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解答; (2)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B、根据氯化氢属于纯净物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3)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求x的数值. ②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 【解答】 解:(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2)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氯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3)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7=2+8+x,解得x=7;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答案: (1)①原子;②分子; (2)A; (3)①7;②质子数. 三、实验探究题 【答案】 O2,尖嘴口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A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烧杯中的氧气耗尽了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集气瓶炸裂 【考点】 电解水实验 氧气的化学性质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两极都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正极气体的二倍.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3)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水或铺一层细沙起到隔热的作用. 【解答】 解:(1)①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两极都有气泡产生;从电极看出a管产生的气体是b管产生气体体积的二分之一,所以a管中的气体是氧气,b管中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 ②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①②③④; (2)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可验证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水来证明;烧杯中蜡烛很快熄灭,是因为烧杯中的氧气耗尽了,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3)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答案】 6 94,100,最低处 搅拌,加速溶解 ①②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 (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 (2)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进行分析解答. (3)E操作是溶解操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应称量蔗糖的质量是:100g×6%=6g. (2)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6g=94g(合94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100mL水时,应选择100mL的量筒. (3)E操作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蔗糖溶解速率. (4)①B操作中砝码和蔗糖放错托盘,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D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F操作中溶液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 分液漏斗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分解,催化 B,E,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A 氧气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氧原子个数越多,与碳原子碰撞的几率越大,反应越剧烈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应物接触越充分、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答】 解:(1)①是分液漏斗.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如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 用该装置验证氧气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4)若锥形瓶中反应太剧烈,越高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而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加热锥形瓶时反应速率会更快. (5)将红热的木炭放入制备的氧气中,发现木炭燃烧更旺,是因为氧气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氧原子个数越多,与碳原子碰撞的几率越大,反应越剧烈. 四、计算题 【答案】 24% 8%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解析】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加入20g氯化钠,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g×5%+20g80g+20g×100%=24%. (2)加入20g20%的氯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g×5%+20g×20%80g+20g×100%=8%. 【答案】 尿素中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1:3:4. (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4+2)×2=60;故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60×100%≈46.7%; 答: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1)根据标签的内容及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标签的内容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1)根据标签可以看出,尿素中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4×2):(1×4):12:16=7:1:3:4; 答:尿素中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1:3:4. (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6+(14+2)×2=60;故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60×100%≈46.7%; 答:纯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