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情概览 · 备考定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趋势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012 课标卷, 43(1) 题, 6 分 综合题 内容探究: 多 选用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反映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的图像为载体,从“某区域 / 某类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链条中选取某些节点设置问题,包含“分布特点 / 变化规律→形成原因”的因果关系问题,强调“地”与“理”的融合。其中自然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015 课标 Ⅰ , 43 题, 10 分 2015 课标 Ⅱ , 43 题, 10 分 2014 课标 Ⅰ , 43 题, 10 分 2014 课标 Ⅱ , 43 题, 10 分 2013 课标 Ⅰ , 43 题, 6 分 2011 课标, 43 题, 10 分 综合题 形式探究: 综 合题为主,分值多在 10 分,难度系数为 0.7 左右。 自然灾害与环境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013 课标 Ⅱ , 43 题, 10 分 综合题 热点探究: 中 国多地陷入严重雾霾,新疆于田 7.3 级地震、云南鲁甸 6.5 级地震、四川康定 6.3 级地震,智利 8.2 级地震引发 2 米高海啸,阿富汗东北部发生山体滑坡造成至少 2 100 人遇难,印度洪水和“哈德哈德”飓风,日本的热带风暴“玲玲”和“剑鱼”。 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013 课标 Ⅰ , 43 题, 4 分 2012 课标, 43(2) 题, 4 分 综合题 考点一 地质灾害与防治   [ 知 识 精 析 ] 1 . 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 火山喷发 滑坡 泥石流 原因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重力作用、人类活动破坏 表现 岩层突然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表震动 岩浆沿地表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 饱含泥沙、石块、巨大砾石的特殊洪流 破坏性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 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分布 规律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 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覆盖差、多暴雨的山区 我国 分布 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藏、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目前我国活火山分布较少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多发 原因 多为构造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地壳不稳定,岩层活动频繁。也有陷落地震和人为诱发地震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剧烈 自然因素:多高原、山地,地形起伏大;多地震;暴雨集中 人为因素:对植被破坏严重;不当的工程建设 防御 措施 ①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 地震 ) ; ④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 滑坡、泥石流 ) 2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1) 地 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2)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分析: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是该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如下所示: 3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 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相关自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地质灾害的成因 1 . (2014· 课标 Ⅰ , 43,10 分 )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 年 4 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 7.0 级强烈地震。 2013 年 4 月 21 日夜至 24 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10 分 ) 【 审题突破 】 1 .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 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 “ 断裂带 ”“ 强烈地震 ”“ 多次 ① ” 等。 (2) 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 “ 说明 ”“ 地震后 ”“ ② 灾 害严重 ”“ 原因 ” 等。 降雨 次生地质 2 . 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答案  图 示区域 ( 地处断裂带 ) 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命题角度二 地质灾害的危害 2 . (2013· 山东文综, 33,10 分 ) 下 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 分 ) (2) 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 分 ) 解析  第 (1) 题,从地形和降水量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密集,坡度比乙地大。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 太行山脉 ) ,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甲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第 (2) 题,题意要求是 “ 据图说明 ” ,丙地位于山谷中,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如果丙地发生泥石流,主要会对铁路、河流造成影响。 答案  (1) 甲 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 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考点二 气象灾害及防治   [ 知 识 精 析 ] 1 . 主要气象灾害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热带气旋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① 广阔的暖洋面 ( 热带、副热带 ) ; ② 充足的水汽; ③ 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 狂风、暴雨、风暴潮 干旱 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 水分极度缺乏 寒潮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 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等,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 2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狂风暴雨 寒潮 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 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春秋季节危害最大 春旱 华北 3 ~ 5 月 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 7 月 梅雨过后,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风沙 天气 东北、华北、西北 冬春两季,以春季最严重 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 倒春 寒 东部季风 区 3 ~ 5 月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风雪天气 3 . 主要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灾害种类 防灾减灾措施 台风 a. 加强监测、预报; b. 植树造林; c. 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 d. 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寒潮 a. 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 b. 做好防寒准备 干旱 a. 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 b. 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c. 跨流域调水; d. 循环用水,节约用水; e. 改进耕作制度等 暴雨 洪涝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 a. 监测、预报; b. 洪泛区土地管理; c. 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d.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e. 实行防洪保险等 4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1) 时 间分布规律 (2) 空间分布规律 5 .气象灾害的相关性 (1) 我 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 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气象灾害的危害 1 . ( 2013· 课标全国 Ⅱ , 43,10 分 ) 阅 读资料,完成下题。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 年 4 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 7 ~ 10 天。 分析 4 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 审题突破 】 1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 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 “ 相对固定 ”“ 影响 ”“ 产量和质量 ”“ 东北地区 ”“ 持续 ① ”“ 春播时间 ”“ 推迟 ” 等。 (2) 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 “ 分析 ”“ 持续低温 ”“ 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 影响 ” 等。 2 . 知识迁移应用 持续低温,农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或播种后影响发芽、生长,导致农作物生长延缓和生长缓慢,缩短了农作物 ② 的时间,使其 合成的有机物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农作物的 ③ 和 质量。 低温 生长 产量 答案  东 北 ( 农作物春播秋收,一年一熟 ) 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春播推迟 7 ~ 10 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 7 ~ 10 天;错过适宜的播种期,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 命题角度二 气象灾害的成因与防御 2 . (2015· 福建文综, 40B,15 分 )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 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 分 ) (2) 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 分 ) 解析  第 (1)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时间主要是 7 、 8 、 9 、 10 月,属于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此外风暴潮的形成还与河流流量的大小、天文大潮的叠加有关。第 (2) 题,风暴潮的防御措施可以从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  (1) 季 节:主要集中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 ( 或与天文大潮相逢 ) ,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 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 ( 红树林、珊瑚礁 ) 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 其它言之有理,酌情即可 ) 考点三 水文灾害及防治   [ 知 识 精 析 ] 1 . 我国的水文灾害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影响 洪水 灾害 暴雨洪水 4 ~ 9 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 ① 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 ② 易导致涝灾发生 融雪洪水 4 ~ 5 月融雪洪水, 7 ~ 8 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较严重 洪水 灾害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对交通影响较严重 风 暴 潮 灾 害 台风风暴潮 7 ~ 10 月 (8 、 9 月最为集中 ) ;东南沿海 台风 ( 热带气旋 ) 引起 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 温带风暴潮 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 温带气旋 2 .中国的洪涝灾害 (1) 分 布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 多发的原因 ① 气候: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 ② 地貌: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③ 水文:河流众多。 3 .洪涝灾害治理措施的分析 可 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 上游 —— 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中游 —— 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 下游 —— 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3) 洪水中的救助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 水文灾害的原因 1 . (2015· 课标全国 Ⅱ , 43,10 分 ) 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 M 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 审题突破 】 1 .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 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 “ 沿海地区城市 ”“ 严重 ① ”“ 时有发生 ” 等。 (2) 设问中的核心词语有: “ 分析 ”“ M 市 ”“ 重度涝灾 ” “ ② 原因 ” 等。 涝灾 自然 2 . 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答案  地 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2 . (2015· 课标全国 Ⅰ , 43,10 分 ) 图 a 示意某地区地形及 M 城位置,图 b 示意 M 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2011 年,该地区 9 、 10 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 M 城被水淹 80 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 M 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洪水灾害的自然原因。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 ( 地势低平、海水顶托 ) 、气候 ( 降水多且集中 ) 、河流 ( 水系发达 ) 等方面回答。读图文材料可知 M 城地处河流下游 (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集水面积广,海水顶托 )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答案  M 城 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 M 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 题 型 解 读 ] 自然灾害在新课标高考试题命题中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般设置一问或两问,问题多以自然灾害的类型判断、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为考查重点。 [ 答 题 模 板 ]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灾害分布 时间 ( 季节 ) 、空间 ( 地区 ) 主要发生在 ×× 季节; ×× 季节多发 ( 较少 ) 。集中分布在 ×× 地区;由 ×× 向 ×× 减少 ( 增加 ) 自然 灾害 成因 自然 原因 气候、地形地势、土质、土质构造、生态环境 久旱无雨 ( 持续性降水 ) 导致干旱 ( 洪涝、滑坡、泥石流 ) ;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加剧了旱涝灾害;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 断层发育 ) ;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人为 原因 经济活动、经济水平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围湖造田导致泄洪能力减弱;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防灾措施 人工工程、监测预报、防范意识、应急机制 工程措施:修建 ×× 减灾防灾工程;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 [ 典 题 示 例 ] (2014· 课标 Ⅱ , 43,10 分 )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 1990 ~ 2006 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 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 6 月、 7 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10 分 ) 【 阅卷抽样 】 【 阅卷点评 】 (1) 回答不全面,在分析图文信息时只是看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月份,忽视了每个月都存在地质灾害的现象和地质灾害发生最多的月份。由于回答不全面,此问得 2 分。 (2) 不能够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原因分析。该题虽然从地震的角度回答,但是由于考生对 6 、 7 月份灾害次数的差异缺少正确的判断,特别是地震发生的规律性不具备统计图所示的规律,因此该回答错误,得 0 分。 【 自我纠错 规范答题 】 答案  特 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 ( 夏季多,冬季少 )5 ~ 8 月相对集中,其中 6 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6 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 7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 模 板 应 用 ] [2014· 福建文综, 40(B) , 15 分 ] 下 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 9 分 ) (2) 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 6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第 (1) 题,当鄱阳湖的水位低于与之相连的长江水位时,长江水倒灌进入鄱阳湖,鄱阳湖的水难以流入长江,因此滨湖地区会积水成涝,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时间为 6 ~ 9 月。其原因包括滨湖地区地势低洼,此季节降水多,河水水位高于湖水水位等。第 (2) 题,防治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 ( 如修建水利工程 ) 和非工程措施 ( 如退田还湖、调整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灾害的预报等 ) 。 答案  (1) 可 能发生在 6 ~ 9 月 ( 夏秋季节 ) 。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6 ~ 9 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 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 答三点即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