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全国通用)(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全国通用)(1)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本专题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此类题目主要以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化学知识为考查方向,在备考中应注意这方面的知识。‎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K (课前)‎ ‎1.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解析] 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B )‎ A.氨水   B. 硝酸  ‎ C.醋   D.卤水 ‎[解析] 根据所给四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 ‎3.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 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 C )‎ A.CuSO4 B.FeSO4·7H2O C.KAl(SO4)2 D.Fe2(SO4)3·9H2O ‎[解析] 提取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2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经过信息提取及答案对比,C项正确。‎ ‎4.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 C.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解析] 水是纯净物,双氧水是H2O2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二者均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石墨和C60互称为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磷酸钙是难溶性强电解质,C项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R (课堂)‎ ‎1.常在概念辨析上出错,如盘查T4(B),对同位素的定义认识不准与同素异形体混淆。‎ ‎2.对一些物质成分掌握不牢而出现失误,如盘查T3,不能明确白矾的成分。‎ ‎1.警惕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四大误区”‎ ‎(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2.拓展延伸 高中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可设题的角度还有:‎ ‎(1)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 ‎(2)物质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胶体和浊液,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和盐,羧酸、醇和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 ‎(3)理论概念: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原电池、电解池、精炼池、电镀池,燃烧热、中和热和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 对于以上概念必须弄清本质,通过同类对比法学习,在辨析和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3.辨析比较 ‎“四同”辨析 四同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研究对象 核素(原子)‎ 单质 有机物 化合物 相同或相似 质子数 元素 结构 分子式 不同 中子数 结构 分子式相差n (n≠0)个CH2‎ 结构 化学性质 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 相似 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 实例 ‎1H、D(2H)、T(3H);‎12C、‎13C、‎‎14C O2与O3;白磷与红磷;金刚石与石墨、C60‎ CH4与C2H6;CH3OH与CH3CH2OH 乙醇与二甲醚;正丁烷与异丁烷 ‎4.防范物质组成、分类中的易错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3)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4)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5)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6)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7)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B项,漂白粉为混合物,错误;C项,次氯酸为弱电解质,错误;D项,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2.运用有关概念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1 mol 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B.Na2SO3与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和互为同系物 D.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解析] A项,应该指出生成液态的水,错误;B项,H2O2能将Na2SO3氧化,正确;C项,前者含酚羟基,后者含醇羟基,二者不属于同系物,错误;D项,电解质的强弱不能根据溶液导电性来判断,BaSO4为盐,属于强电解质,错误。‎ ‎3.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 B )‎ A B C D 小苏打 食用油 淀粉 ‎84消毒液 盐 高分子化合物 糖类 混合物 ‎[解析]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NaH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A不选;B.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B选;C.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故C不选;D.“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选。‎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 K (课前)‎ ‎1.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D )‎ A.孔明灯 B.用树皮、棉、麻造纸 C.烧制彩陶 D.淘黄金 ‎[解析] ‎ 孔明灯是利用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将灯放入高空,无论燃料是什么,都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造纸的过程经过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机物逐渐被除去,无机氧化物之间进行反应生成硅酸盐类物质。生成物以晶粒的形式存在,其生长过程为形核和晶粒合并长大。C项不符合题意。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用淘盘将淤泥洗去,可以得到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项符合题意。‎ ‎2.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C.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中的磁性 D.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解析]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低温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更低而析出,A项正确;黑火药在使用中的反应原理为2KNO3+S+‎3C===K2S+N2↑+3CO2↑,反应物按一定的比例参加化学反应,B项正确;磁性不是化学性质,C项错误;胆水炼钢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D项正确。‎ ‎3.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C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解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该题中A、B、D选项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4.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 )‎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解析] ‎ 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项正确;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R (课堂)‎ ‎1.不熟悉反应原理及工艺过程,如盘查T1,T2,T3,不能从原型中分析。‎ ‎2.对反应实质的辨析欠缺,如盘查T4,不能得出正确的化学反应。‎ ‎1.归类记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 十四化 熔化、汽化、液化、酸化 氧化、氢化、水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硝化、裂化 ‎2.两法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3.突破物质变化中的易错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只要有化学键断裂,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3)只要有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 ‎(5)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 ‎(6)节日燃放烟花只涉及物理变化 (×)‎ ‎1.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B )‎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角度解释 A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焰色反应 B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发生了分解反应 C 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微观粒子不停运动 D 一场雷雨一场肥 自然固氮 ‎[解析] “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焰火在化学学科中涉及的是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分别描述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从类型上都不属于分解反应,B项符合题意。不用风吹,麝香的香味就会感受得到,从化学角度解释是分子在不停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一场雷雨一场肥是指下雨时,氮气在打雷闪电的情况下和氧气发生两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雨水相遇生成硝酸,硝酸随雨水进入土壤并和土壤中的盐类生成硝酸盐,给土壤补充氮元素,这一过程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变成了化合态的氮,所以属于氮的固定,D项不符合题意。‎ ‎2.东晋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里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这句话里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 B )‎ A.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解析] 硫化汞变成汞和硫,属于分解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硫和汞反应生成硫化汞,属于化合反应,所以没有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3.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C )‎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 ‎[解析] A.荔枝酿酒是糖转化成酒精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酸雨侵蚀建筑物,是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是物理变化;D.生石灰遇水变成熟石灰,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三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K (课前)‎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古剑“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解析] 糖类不一定均有甜味,如多糖淀粉或纤维素无甜味,故A错误;B.铁活泼性强于铜,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C.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D.铁中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含碳量越少,韧性越强,剂钢是铁与碳的合金,故D正确;故答案为A。‎ ‎2.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Li是最轻的金属,也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 D.水泥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根据胶体带电这个性质而设计的 ‎[解析]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具有净水作用,A项正确;鸡蛋清水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Li密度小,位于周期表第ⅠA族,较活泼,且单位质量提供的电能较大,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C项正确;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D项错误。‎ ‎3.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D )‎ 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盐酸均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 D.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 ‎[解析] MgCl2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只有溶液中的离子及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而Fe(OH)3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B项错误;向MgCl2溶液中加盐酸无沉淀现象,C项错误;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D项正确。‎ ‎4.向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加入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解析]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该分散系的分散质应为Fe3O4,通电时阴极附近黑色变深,说明Fe3O4胶粒带正电荷而不是分散系带正电荷,将Fe3O4与含Na+的溶液分开应用渗析的方法,故A、B、D均不正确。‎ R (课堂)‎ ‎1.丁达尔效应的相关考查,只要是胶体,均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性质,如盘查T1(C)、T2(B).‎ ‎2.忽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如盘查T3,T4。‎ 记住5个关键点就能不失分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2)胶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固体,如烟、云、雾、有色玻璃等均属于胶体。‎ ‎(3)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4)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可作净水剂。‎ ‎(5)①溶液、②胶体、③悬浊液、④乳浊液是四种常见的分散系,静置,分散质和分散剂很快分离,其中产生沉淀的是③;分散系分层的是④;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出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②;能通过半透膜的是①。‎ ‎1.下列叙述与胶体无关的是 ( D )‎ A.鸡蛋白溶液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可观察到一束光线 C.明矾[KAl(SO4)2·12H2O]可用作净水剂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 由A项可知鸡蛋白溶液属于胶体;由B项可知暗室里的空气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明矾电离出的Al3+水解产生Al(OH)3胶体,Al(OH)3胶体粒子吸附水中悬浮物、异味及色素后形成沉淀而净水;D项发生反应:Fe3++3OH-===Fe(OH)3↓,形成悬浊液,与胶体无关。‎ ‎2.我国科学家首次将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较稳定 C.“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D.此项研究可广泛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解析] “钴酞菁”分子的直径为1.3 n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对;胶体属于较稳定体系,B项对;“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项错;由高中理、化、生知识可知,磁性可联系物理中的光电知识,与血红素及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相似可联系生物中的生物技术知识,D项对。‎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用NaHCO3和Al2(SO4)3溶液可以制作泡沫灭火剂 B.为了防止蛋白质盐析,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 C.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可用作胶片感光剂 D.硅胶多孔,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 A.NaHCO3水解显碱性,Al2(SO4)3水解显酸性,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B.为了防止蛋白质变性,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保藏,故B错误;C.溴化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可用作胶片感光剂,故C正确;D.硅胶多孔,易吸收水分,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D正确;答案为B。‎ ‎2.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D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糖类、油脂、蛋白质均能水解 供给人体营养 B 铁能被浓硫酸钝化 铁制器皿用作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容器 C 碳单质的还原性强于硅单质 碳与石英反应冶炼粗硅 D 常温下,氨气能与氯气反应 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泄漏 ‎[解析] 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能供给人体营养不是因为它们能水解,单糖不能水解也属于营养物质,很多能水解的物质不属于营养物质如卤代烃,所以A不正确;B.铁能在常温下被浓硫酸钝化,但它不能用于制作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器,因为这个反应要加热,所以B不正确;C.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所以碳的还原性比硅弱,碳之所以能把硅从二氧化硅中置换出来,是因为在高温下碳转化为CO气体,是一个熵增的反应,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看,CO逸出对硅的生成是有利的,所以C不正确;D.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能看到冒白烟,所以可以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D正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生铁、不锈钢和黄铜都属于合金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水泥、玻璃和陶瓷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烃类 ‎[解析] A.生铁、不锈钢和黄铜均为合金,故A正确;B.淀粉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水泥、玻璃和陶瓷均为硅酸盐材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正确;D.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低碳烷烃,均属于烃类,故D正确,答案为B。‎ ‎4.古代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 C )‎ A.食盐 B.火碱 C.草木灰 D.胆矾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呈碱性,为强碱弱酸盐。A.食盐中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错误;B.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错误;C.草木灰中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正确;D.胆矾是硫酸铜晶体,是强酸弱碱盐,错误。‎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解析] 人呼出的CO2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故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A项正确;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项错误;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原因是其导光性能好,与硬度无对应关系,C项错误;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是其作制冷剂的原因,D项错误。‎ ‎6.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D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 A项,胆矾炼铜就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将胆矾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反应。B项,铁矿石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加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铁单质,是化学反应。C项,黏土烧结制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D项,四氧化三铁常称作“磁性氧化铁”,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磁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加明矾使河水变澄清 B.光线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在实验中不慎被玻璃划破手指,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 D.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解析] A项,加明矾使河水变澄清,利用了胶体的吸附作用,正确;B项,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一种常用方法,正确;C项,血液是胶体,FeCl3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血液中的胶粒聚沉而止血,正确;D项,Fe(OH)3胶体的颜色为红褐色,错误。‎ ‎8.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B.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 C.氧与钠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D.O2变成O3以及16O变成18O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 同位素是原子之间的关系,A错误;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H2O、H2O2均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Na2O和Na2O2(其阴离子为O)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C正确;O2变成O3属于化学变化,16O变成18O不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9.《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 ( B )‎ A.氢氟酸、食盐水 B.氨水、碘酒 C.石灰水、硝酸 D.稀硫酸、食醋 ‎[解析] 根据题述“鼻冲水”的性质可知其易挥发且有刺激性气味,根据题述“刀创水”的性质可知其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只有B项符合题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HD、CuSO4·5H2O都是化合物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NaHSO4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所以NaHSO4是酸 D.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解析] HD为氢元素组成的单质,A项错误;O2、O3的混合气体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NaHSO4在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为Na+、H+,所以NaHSO4不属于酸,属于酸式盐,C项错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溶液,D项正确。‎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B )‎ A.16O→18O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B.冰醋酸、消石灰、明矾、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 C.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D.少量Cu将足量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NO2和NO,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3‎ ‎[解析] 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冰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消石灰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明矾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铝离子、钾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硫酸根离子,属于盐,生石灰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B项正确;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不是生成盐和水,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只是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少量Cu将足量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NO2和NO,电子转移的量都是金属铜的物质的量的2倍,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D项错误。‎ ‎12.下列有关酸性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均不能与酸反应 B.均能与水直接化合生成酸 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不可能是金属氧化物 ‎[解析]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SO2生成硫酸,A项错误;难溶的酸性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iO2,B项错误;酸性氧化物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D项错误。‎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B.食品包装中常放入有硅胶和铁粉的小袋,防止食物受潮和氧化变质 C.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应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解析] “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的渗析,A项正确;食品包装袋中的硅胶用于吸水防潮,铁粉为脱氧剂,防止食品氧化变质,B项正确;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C项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高纯度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D项错误。‎ ‎14.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B )‎ 实际应用 化学原因 A.‎ ‎“‎84”‎消毒液和洁厕剂不能混合使用 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 B.‎ 炒菜时加碘食盐最好最后放 碘单质受热易分解 C.‎ 植物油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 植物油会发生氧化反应 D.‎ 用食醋清洗水壶里的水垢 食醋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 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氢(HCl),“‎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二者结合,产生有毒的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NaCl+Cl2↑+H2O,A项正确;加碘食盐中的碘不是指碘单质,而是碘酸钾,其受热易分解,B项错误;植物油里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项正确;食醋的主要成分CH3COOH可与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发生反应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达到清洗水壶的目的,D项正确。‎ ‎1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D )‎ A.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B.鲜花店的老板用浸泡了高锰酸钾的硅土延长鲜花的保存期 C.用双氧水漂洗衣服上的污渍 D.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 ‎[解析] ‎ 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是抗氧化、防腐、杀菌,利用于它的化学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的植物会产生乙烯气体,高锰酸钾会和乙烯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可以起到鲜花保鲜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C项不符合题意;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受热后直接气化,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所以这种做法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D项符合题意。‎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均可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用来制取肥皂 ‎[解析] 食盐可调节食物的味道,也可用于食物的防腐,A项正确;二氧化硫应用到葡萄酒中起到增酸、溶解、抗氧化等作用,B项正确;生石灰不与氧气反应,不能用作脱氧剂,C项错误;“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取肥皂,D项正确。‎ ‎17.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A.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B.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铝遇到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 ‎[解析] 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这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铝遇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实质是铝与浓硝酸反应,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1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据悉中国在建的第二艘航母中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的骨骼”之称的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屠呦呦女士用乙醚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技术应用了萃取原理 D.酸碱指示剂变色、煤的液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海水提取溴、焰色反应都涉及化学变化 ‎[解析] 碳纤维是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错误;氯碱工业使用的是阳离子交换膜,B项错误;乙醚作为萃取剂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利用的是相似相溶原理,C项正确;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19.下列古代发明与所给化学变化对应错误的是 ( A )‎ 选项 古代发明 化学变化 A 生产陶瓷 SiO2+CaCO3CaSiO3+CO2↑‎ B 黑火药爆炸 S+2KNO3+‎3CK2S+N2↑+3CO2↑‎ C 湿法炼铜 CuSO4+Fe===Cu+FeSO4‎ D 用谷物酿酒 ‎(C6H10O5)n→C6H12O6→CH3CH2OH ‎[解析] A.该反应是在制备水泥和玻璃中发生的,A错误;B.黑火药爆炸的方程式正确,B正确;C.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得到铜单质,属于湿法炼铜,C正确;D.谷物中含有淀粉,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D正确。答案选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