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作业

专题跟踪检测(十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至公元前208年),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采纳,不久改任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还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摘编自尚景熙《李斯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历史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斯取得重大贡献的原因。(8分)‎ 解析:(1)根据材料“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采纳,不久改任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等概括即可。(2)主要从阶段特征、李斯与秦王嬴政的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1)贡献:反对逐客,为秦留人才;帮助嬴政统一天下;协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参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2)原因: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士社会地位上升;嬴政的信任与重用;李斯尚法符合时代需求;李斯本人努力进取。‎ ‎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元振( 655-713),名震,唐代名将。701年,郭元振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当时凉州北接突厥,南临吐蕃,二族常来攻袭,百姓深受其苦。郭元振到任后,南筑和戎城,北置白亭军,开拓州境1 500多里,使吐蕃、突厥不敢再来进犯。他还下令屯田,开水利,种稻植粟,数年丰稔,“牛羊被野,路不拾遗”‎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凉州成为京城通往西域的重镇。706年,郭元振任安西大都督。安西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郭元振到达安西后主动拜谒一些部落酋长,对内附少数民族“循其情,为之制”,同时以“国家大计”为重,帮助西突厥消除部落间的纠纷。后来,郭元振任满奉命还朝时,“安西酋长有剺面哭送者,旌节下玉门关,去凉州犹八百里,城中争具壶浆欢迎,都督嗟叹以闻。”‎ ‎——摘编自季成家《丝绸之路珍藏版——贤者足迹》‎ ‎(1)根据材料,指出郭元振深受凉州及安西民众爱戴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元振在西北治理的意义。(9分)‎ 解析:(1)由材料“百姓深受其苦”“使吐蕃、突厥不敢再来进犯”可知,郭元振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后加强军事防御,使民众免受吐蕃、突厥来犯之苦;由材料“下令屯田,开水利,种稻植粟,数年丰稔”得出发展经济,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由材料“主动拜谒一些部落酋长,对内附少数民族‘循其情,为之制’”“帮助西突厥消除部落间的纠纷”得出正确对待西北各民族,恰当地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和谐相处。(2)由材料“当时凉州北接突厥,南临吐蕃”“使吐蕃、突厥不敢再来进犯”得出有利于西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由材料“开拓州境1 500多里”“安西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帮助西突厥消除部落间的纠纷”得出:开疆拓土,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由材料“凉州成为京城通往西域的重镇”得出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 答案:(1)原因:加强军事防御,使民众免受吐蕃、突厥来犯之苦;发展经济,人们生活水平改善;正确对待西北各民族,恰当地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和谐相处。‎ ‎(2)意义:有利于西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开疆拓土,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 ‎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 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 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 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帝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 ‎——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 和“保台”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9分)‎ 解析:(1)可以从台湾的战略地位、巩固海防和施琅“雪父弟子侄仇恨”等信息回答。(2)从材料中施琅在“复台”中的活动入手概括其在“复台”中的贡献;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台湾经济发展和海峡两岸交流等方面回答“保台”的贡献。‎ 答案:(1)目的:巩固东南边防;防止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报郑氏杀父兄之仇。‎ ‎(2)复台:积极争取康熙帝与朝中大臣的支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郑氏投降后,区分公义私恩,稳定了台湾局势;推动康熙帝对台湾实行行政管辖。‎ 保台: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巩固了祖国统一;推动了台湾地区开发;加强了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宋美龄,一位外交家,频频游历于南京—华盛顿—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 ‎——摘编自陈廷一《宋氏三姐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6分)‎ 解析:(1)根据材料“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等概括回答。(2)根据材料及所学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等史实进行回答即可。‎ 答案:(1)活动:参与“围剿”红军;斡旋西安事变救出蒋介石;开展外交活动,为抗战募集军资;领导飞虎队抗日;镇压爱国学生;间接杀害杨虎城。‎ ‎(2)简评: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战赢得国际支援与同情,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对革命力量和势力进行镇压。‎ ‎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十几年过去了,撒切尔夫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2002年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她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丘吉尔、黛安娜和莎士比亚。仅仅一年后,英国电视台Channel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现任首相布莱尔和著名的艳星乔丹。‎ ‎——摘编自李晔《回忆:我们记得撒切尔主义 忘记撒切尔夫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撒切尔夫人推行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夫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分裂形象依然存在”的原因。(6分)‎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79年上台的)”“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回答当时经济危机的表现即可;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所学,结合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回答即可。(2)撒切尔夫人通过改革使英国“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民意调查中撒切尔夫人排名靠前,说明撒切尔夫人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等措施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损害了工人的利益,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答案:(1)背景:20世纪7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特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2)一方面,撒切尔夫人通过改革,实现了英国经济形势好转,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等措施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损害了工人的利益,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钱学森(1911-2009),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1935年赴美留学并任教。他认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经过中国政府与美国外交谈判,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奖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授予颁奖词:“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摘编自奚启新《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领导“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7分)‎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1)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政策以及钱学森团队的努力和科技革命的影响等方面,总结钱学森领导“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2)结合钱学森个人经历和人格魅力,概括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答案:(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钱学森团队的努力与奉献;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计划经济体制的保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精神财富:爱国主义,创新精神,严谨治学,勤奋敬业,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