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金华市方格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9-2020方格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政治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共10分)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是我国当前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依据之一。 【答案】正确 【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这是自然属性,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是社会属性,商品特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也无价值,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不可能成为商品,故题目观点正确。 2.“日方中方貌,物方生方死这一观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故本题观点正确。 3.“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说明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这说明天命这种客观精神主宰世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而不是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故题中命题错误。 4.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较易题。意识不仅能改造客观世界,也能改造主观世界,即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正确。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来推进,充分重视了量的积累。 【答案】正确 【解析】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本题判断正确。 6.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故题目观点正确。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7.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也就把握了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答案】错误 【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因此,题中观点错误。 8.辩证的否定是由事物自身和外部相互作用的否定。 【答案】错误 【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包括外部的否定。 9.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是个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个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因此,本题判断为正确。 10.以身许国的奋斗让人觉得精彩,一心只为民的人生更难能可贵。因为人生价值只在于奉献社会和他人。 【答案】错误 【解析】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故题目观点错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一题3分,共66分) 11.某二手车平台在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五季巅峰之夜”钻石广告位的竞标中,最终用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黄金时段60秒的广告播放权。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了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支付手段职能 D. 世界货币职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标价、值多少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题中货币执行是流通手段职能。 B符合题意,最终支付是一手较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材料中“最终用3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黄金时段60秒的广告播放权”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体现。 C不合题意,支付手段是在赊账买卖的过程中产生的,多用于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题中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D不合题意,货币越出国内市场,执行的是世界货币职能,题中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故选B。 【点睛】如何判断货币在执行哪一个职能: (1)从是否需要现实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而其他职能均需要现实的货币。 (2)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商品”、“国际收支”等词汇。 12.2018年1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2850,而去年5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902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变化会使( ) A. 我国居民减少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 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到美国旅游 C. 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 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美元汇率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我国居民选择到美国旅游的费用会降低,B项符合题意;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国居民会增加对美国商品的需求,A项说法错误;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C项说法错误;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我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人民币贬值,意味着美元升值,同样的美元可以兑换的人民币增加,美国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增加;人民币升值,意味着美元贬值,用美元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提高,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到美国。 13.给陀螺施加一个外力,使陀螺快速旋转,陀螺就不会倒。高速旋转的陀螺可以保持转轴的方向不变,具有定轴性,是因为 A. 运动是绝对的 B. 静止是相对的 C. 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 D. 运动与静止是同一的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高速旋转的陀螺可以保持转轴的方向不变,有定轴性,是因为动中含静、动和静具有同一性,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4.《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因为 ①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③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改造世界 ④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指遵循规律在合适的季节播种就有粮食吃,在合适的季节到山里去就有木材用。表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故①④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自然规律,并未涉及社会规律,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根据主观需要改造世界。故本题答案为B。 15.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是 A. 错误的,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正确的,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错误的,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 正确的,肯定了意识活动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种想象,进行各种反映,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A项与题意不符;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根源于过去、现在的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关系全局,对党和国家式作提出了 新的要求。这告诉我们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发展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正确;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不选;“这一变化关系全局,对党和国家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告诉我们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发展,③正确;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7.习近平指出“西藏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这给“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激励西藏人民鼓足干劲,以百倍的信心,调动一切力量,不遗余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说明 A. 精神对实践起推动作用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B. 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 宝贵的精神可以超越地理环境条件的束缚 D. 宝贵的精神是沟通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答案】B 【解析】 精神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A项错误;“老西藏精神”激励西藏人民鼓足干劲,不遗余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说明精神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项正确;精神并不可以超越地理环境条件的束缚,C项错误;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和客观世界的桥梁,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不能说意识也具有直接现实性。 18.下边漫画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东西,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他们的错误是 A. 崇尚空谈,不了解客观实际 B. 想入非非,不具备创新思维 C. 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D. 不考虑理想与现实的实际差距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项与漫画主旨与寓意不符,故排除。 B:想入非非,不等于不具备创新思维,B错误。 C:根据漫画中提示语“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东西,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C符合题意。 D:漫画主旨不体现“理想与现实的实际差距”问题,故排除,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因为 A.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高于理论,具有自觉选择性 D. 实践是处于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是处于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因此,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故D正确;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对题干的重复,故B不符合题意;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故C错误。故选D。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20.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A.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C. 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D. 真理都是具体的 【答案】A 【解析】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21.正如宝玉没有雕琢难以成器,火石不受摩擦不能产生火花,人生如果不经历一番艰辛、不挑战一次苦难,也难以燃旺生命的火炬。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是有条件的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曲折的 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势 ④事物发展总有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题意强调事物发展总要经历艰辛,总是有条件的,据此可判断出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直接关系,应排除;④错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是复杂的,不能说总有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 22.海洋潮流能是最理想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联合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历经艰辛,研发了 世界首台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成功实现从机组发电,到稳定发电,到并入国家电网的三级飞 跃,使人类向大海要清洁能源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这一事例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超越客观条件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中“超越客观条件”的表述错误。③选项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题目中,联合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工作证明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①④入选。选B。 23.一直以来,政策制定者在面对互联网新兴业态的监管规则的制定上,通常都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给予新兴业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一做法的依据在于 ①新型业态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②新兴业态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 ③对新出现的业态都要给予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 ④传统产业的既得利益者力量往往都是比较强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政策制定者在面对互联网新兴业态的监管规则的制定上,之所以给予新兴业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一做法的依据在于:新型业态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新兴业态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 ③说法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对新出现的业态都要给予热情支持和细心保护”的说法过于绝对; ④不合题意,“传统产业的既得利益者力量往往都是比较强大”不是上述做法的依据。 故选:A。 【点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4.下图漫面《别人家的孩子》,与下列哪句名言寓意相悖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 和实生物,同则不能 D.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不合题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均没有体现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排除; D符合题意,漫画反映了很多家长们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优势与自己的孩子相比较,而不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多考虑自家孩子的优点与优势,这是一种片面看问题的观点,与之相悖的观点就应该是用全面观点看问题的观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反映了考虑问题要全面,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与漫画中家长们的观点相悖。 故选:D。 25.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的古语,来深入阐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重大问题。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②对立双方存在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大意是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①正确;材料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没体现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故②不符合题意;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抓主流,可见,材料没体现,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区别 外延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不同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意义不同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做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实践的方面不同 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要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等 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 联系 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26.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赋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内涵,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不断变革和创新。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依据是 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归宿 B. 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C. 发展的实质是不断变化 D.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答案】D 【解析】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赋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新内涵,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不断变革和创新。这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D适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归宿,A是错误的;量的积累到一定的度才引起质变,B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是错误的。 【点睛】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即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27.非遗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在《国家宝藏》中介绍了颜料从深山开采,再到捣、筛、精洗、除杂一系列消磨耐心与体力的工序。可见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付出不懈努力的匠人们。材料说明 ①创新要敢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 ②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民群众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付出不懈努力的匠人们,说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源泉,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③④项符合题意;①②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 【点睛】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8.近年来,简政放权一直是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头戏”,政府通过推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简政放权是 ①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政府通过推进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发展的活力,简政放权是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当选;①不选,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③不选,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重要而非根本途径;④当选,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社会基本矛盾 【名师点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及解决 (1)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9.十集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报道。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 ) A. 我国已经没有了阶级斗争 B.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 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B 【解析】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B适合题意,D是错误的;A、C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30.只有以群众为镜、拜群众为师,党员干部才能明为官之道、成发展之业、解“赶考”之惑,向时代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这因为 ①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②群众观点是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 ④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只有以群众为镜、拜群众为师,党员干部才能明为官之道、成发展之业、解“赶考”之惑,向时代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这是因为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①④项符合题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改革的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1.为“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的袁承业曾说:没有兴趣是做不好研究的,但个人兴趣必须服从国家的需要。袁老为国家重大项目付出很多心血,却连名字都坚持不出现在项目书中,不计名利,一心为国。这告诉我们( ) 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价值的实现全靠自身的兴趣 ④坚持正确价值观指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价值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题意反映袁承业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创造了价值,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不合题意,排除;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实践是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条件是基础)。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3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下列选项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该诗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是一切的根源,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和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①②符合题意。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与题意不符。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3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先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紧接着又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A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对我国所处的阶段的判断和对我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的判断,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上述材料。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要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 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当前的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对我国所处的阶段的判断和对我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34.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春,但基础产业薄弱,科技和教育事业都比较落后。根据这种状况,该地政府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并突出文化塑造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提振人民精气神,经过几年努力,当地风景依旧,但经济发展了,文化普及了,人们也过上小康生活,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该地区是如何实现从贫穷到富裕转变的。 【答案】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根据当地实际,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并突出文化塑造功能。 ③实现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地经济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该地区是如何实现从贫穷到富裕转变的,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指向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材料中根据这种状况,该地政府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建立了绿色经济产业带、民族文化特色区,并突出文化塑造功能,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材料中经过几年努力,当地风景依旧,但经济发展了,文化普及了,人们也过上小康生活,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转变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35.“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的中国之学,具有中国的文化与艺术特征,它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以其深厚的国学积淀,运用与时俱进的“和”文化理念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人类文明,他认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他认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从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角度,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并促进世界文明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中变得更加美好。 【答案】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要认识到每一种文明存在的价值并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③矛盾双方又具有同一性,要认识到每一种独特的文明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要在互相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让世界文明变得更加美好。 ④我们要在对立统一中将本国文明和其他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角度,设问指向如何正确认识并促进世界文明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中变得更加美好。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构成: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又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促进世界文明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中变得更加美好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