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1

‎ ‎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归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⑴背景⑵标志⑶内容⑷评价 ‎2.谈谈《临时约法》的内容和作用。‎ ‎3.归纳新三民主义提出的⑴背景⑵标志⑶内容⑷评价 ‎4.三个比较:新旧三民主义之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导入课文 方案一 材料一 资料刊载: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材料二 2005年,对某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排序结果(部分)如下: 序号 人物 比例% 1 孙中山 76.5 2 毛泽东 75.8 3 林则徐 64.5 4 邓小平 55.7 5 鲁迅 55.1‎ 探究: 材料一、二两个统计时隔90年,学生都把孙中山排列于前,你怎样评价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贡献?他的什么精神使我们敬仰?‎ 方案二 ‎1.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2.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教材分析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理论)‎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评价 ‎ ‎1.背景 ‎①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良救国方案屡屡失败。‎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团体建立。‎ ‎③理论基础: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深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 11‎ ‎ ‎ 思想的启迪。‎ ‎④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典型例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⑴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⑵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 ‎⑴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⑵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历史纵横】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 ‎①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是遭到了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 ‎③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后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他“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这就形成了三民主义的雏形。 ‎ ‎2.提出 ‎ ‎⑴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⑵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典型例题】‎ 11‎ ‎ ‎ 下列文献中,能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 A.《时务报》 B.《天朝田亩制度》 C.《新青年》 D.《民报》‎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武昌起义时期 D.兴中会时期 ‎3.内容 ‎⑴三民主义的理论 ‎①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 ‎②民权主义: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之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做到“家给人足”。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 ‎⑵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⑶理解评价:‎ ‎①积极方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它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它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②局限性: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种革命说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具体含义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相互关系 前提 核心 补充与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并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1‎ ‎ ‎ ‎【典型例题】‎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但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解析:从“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孙中山被不是要夺地主的土地,而只是想核定全国的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4.评价 ‎ ‎⑴性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⑶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典型例题】‎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 ‎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②它反映了中国人们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③它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 ‎1.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 2.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 ‎ ‎1.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 ‎ ‎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 11‎ ‎ ‎ 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 ‎⑵孙中山领导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历史纵横】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同盟会成立和三民主义提出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站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成了保皇派,对革命进行恶毒的攻击,双方展开论战。‎ 提问:论战的双方是谁?资产阶级和革命派和保皇派。‎ 提问:论战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了一场论战。‎ 提问:论战的影响是什么?这场论战促进了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由此终结。‎ ‎【历史纵横】《临时约法》‎ ‎1912年春,由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⑴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⑵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⑶意义:《临时约法》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 ‎【典型例题】‎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2.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 ‎ ‎⑴原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 ‎⑵措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相继失败。辛亥革命的余波 ‎⑶启示:旧民主革命山穷水尽;新民主革命柳暗花明。 ‎ ‎【历史纵横】辛亥革命的余波 时间 地点 目标 依靠力量 结果 辛亥革命 ‎1911‎ 湖北 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 会党新军 11‎ ‎ ‎ 虽然取得部分成果,但总体上失败了(两个没有)。‎ 二次革命 ‎1913‎ 江西 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军阀 护国运动 ‎1915‎ 云南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军阀 护法运动 ‎1917‎ 广东 反对段祺瑞 军阀 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 教训 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将旧三民主义进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新的力量)‎ 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 教训: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将旧三民主义进行新发展成为必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新的力量 ‎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三十年中,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败于敌人。此役者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迥明,且其阴毒凶狠,凡敌人所不忍者,皆为之而无恤(顾虑之意)。‎ ‎——1922年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⑴“三十年”和“十三年”各指什么?“此役”指什么?‎ ‎⑵孙中山为什么会提出新三民主义?‎ ‎⑴“三十年”指辛亥革命及其余波;“十三年”指中华民国成立至此;“此役”指第二次护法运动。‎ ‎⑵原因: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受到十月革命影响,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探寻新的救国救民之路,与时俱进。‎ 三.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4.评价 ‎ ‎1.背景 ‎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失败。‎ ‎⑵孙中山思想的转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改组国民党。‎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吸收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1‎ ‎ ‎ ‎2.提出 ‎⑴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 ‎⑵新三民主义最大特点就是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 ‎ ‎【学思之窗】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3.内容:‎ ‎⑴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 ‎①民族主义方面,突出民族自求解放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中,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即一是给反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 ‎③民生主义中,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并提出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⑵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关于民族主义,旧的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主要是反对满清统治。新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关于民权主义,旧的民权主义以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国民政府为目标,只提出了国民一律"平等"的空口号。辛亥革命成功地实现了建立国民政府的目标,但"民权"却成了泡影。新的民权主义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关于民生主义,旧的民生主义只空洞地提出"平均地权",新的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项原则为最要,并具体地提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后来,孙中山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样,民生主义就和扶助农工的政策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不明确反帝到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 11‎ ‎ ‎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帝联俄 民权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联共 民生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 ‎【典型例题】‎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民族压迫 C.主张民族平等 D.反对满洲民族 ‎4.评价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 ‎⑴进步性: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⑵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P81【学习延伸】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⑴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⑵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部分;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 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革命彻底性不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阶级本质:分别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 ‎【历史纵横】1922年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民主革命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高纲领 ‎【典型例题】‎ ‎1.下列对1 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的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中,最准确的是( )‎ 11‎ ‎ ‎ A.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B.各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D.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斗争纲领 ‎2.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 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3.新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之比较 材料一 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一大宣言》‎ ‎⑴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⑴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旧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反对帝制的国民。因为当时革命主要对象是清政府;新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中国国民中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因为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材料三 统一中国东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工人、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制定关于工人、农民以及妇女法律;(1)改良工人待遇(2)废除包工制(3)设工人医院(4)工人保险(5)保护妇女童工(6)保护失业工人。‎ ‎——《中共二大宣言》‎ ‎⑵据材料三分析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与新三民主义有何原则区别?‎ ‎⑵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抽象,缺乏具体内容;中共“二大”有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工人福利待遇、保护女工、童工等项内容。‎ 本课小结 ‎1.孙中山一生的三次转变 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走向革命,提出三民主义;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第三次发表北上宣言,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2.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 ‎ 11‎ ‎ ‎ ‎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毛泽东一直是以十分尊敬的态度,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作出崇高评价的。如果以时间为序,毛泽东对孙中山的称谓先后有:伟大领袖、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伟大革命家、中国民族革命的领袖、中国最早的革命民主派、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或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等。‎ 你同意哪种称谓?说说你的理由,或结合有关知识说说你看法。‎ 思路:这些称谓,均是在伟大人物这个层面上评价孙中山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称谓,最能足以反映孙中山开创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历史功绩。只要结合具体史实具体说明了孙中山的“伟大”之所在。毛泽东曾提出: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民主义纲领与统一战线政策”,是孙中山“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同时他又能把革命的主义和政策与革命的毅力和精神相结合,使主义和政策得到贯彻。他始终坚持了三民主义,并且发展了三民主义。不但坚持了而且发展了统一战线”。‎ ‎【典型例题】‎ 据台湾2004年11月13日《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 )‎ 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探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转变 材料一 (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 11‎ ‎ ‎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 ‎⑵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 ‎ ‎⑶根据以上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什么变化?从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⑴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光复汉民族国家。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失误:把国内的民族矛盾、民族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混淆,把满族排挤到“中国”之外。‎ ‎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 ‎⑶早期只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望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后来发展到较明确地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等反帝斗争的纲领。孙中山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与时俱进,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合肥四中历史组李安朝搜集整理 电子邮箱icegreen01@sina.com 欢迎光临http://icegreen.bb.iyaya.com/‎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