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定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38道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常常令人倍感困惑。但拥有“智慧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境界。这是因为: A. 哲学只是会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B.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 C. 哲学学习使我们获得成功人生 D. 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拥有“智慧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现了这一点,B符合题意。 A:哲学产生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A错误。 C:哲学有正误之分,在错误哲学指导下不可能获得成功人生,C错误。 D:哲学有正误之分,不一定是科学的世界观,D错误。 故本题选B。 2.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段话体现了 A. 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推动作用 C.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体现了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D项正确;A项中的“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 说法错误,排除;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哲学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推动作用,B项说法错误,排除;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柏拉图理念论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上述观点 ①体现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观点分歧 ②二者均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均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展开 ④两者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流溢说”是朴素唯物主义,理念论是客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观点分歧,都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展开,①③符合题意。 ②:柏拉图理念论是客观唯心主义,②说法错误。 ④: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是可知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 ) ①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②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③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④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的检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把实践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的检验,①④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在实践的基础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错误。 ③: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表现,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全党要深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具有正确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的功能 ②通过掌握群众,能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④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道路和模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对我国实践取得成就起了积极的作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正确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的功能,通过掌握群众,能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①②正确。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正确总结和升华,③错误。 ④: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由自身的客观情况和规律决定,不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时代的作用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3)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注意: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但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6.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授穆罕默德·可贝斯和他的同事经过科学实验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地方,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了一起,进而产生了思想、知觉和情感。这让我们对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②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机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教授穆罕默德·可贝斯和他的同事经过科学实验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这个发现让我们对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这佐证了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说明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说法错误,排除②。 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不是人脑的产物,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诗人借景抒情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依据题意,诗人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这说明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体现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④:“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8.我国科学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测定并分析了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古代小麦全基因组。该研究提出了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为中国种植的现存小麦地方品种的栽培起源、扩散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对现代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知识水平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意识才是正确的 ④现代测序技术推动了小麦基因组研究的突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取决于反映者的知识水平”的表述错误,①排除。 ②:该研究提出了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为中国种植的现存小麦地方品种的栽培起源、扩散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对现代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正确。 ③: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不是说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意识才是正确的,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③排除。 ④:题目中,我国科学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测定并分析了距今约3800年的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这说明了现代测序技术推动了小麦基因组研究的突破,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9.我国古代“相马”专家伯乐著有马经,书中说:“良马额头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予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捧着—癞蛤蟆兴冲冲回家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中了一匹马。这一事例启示我们 A. 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B. 要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C. 亲自实践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D. 书本知识往往是靠不住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伯乐的儿子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教条主义,没有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A正确且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排除;C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0.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并致辞。习近平在致词中指出,“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③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 ④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按照主观内在本性”的表述错误,排除①。 ②③:习近平在致词中指出,“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这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③正确。 ④:“适应性活动”的表述错误,排除④。 故本题选C。 11. 光线是目前已知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这种减速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而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对列理解正确的是 A.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B. 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有条件的 C.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D. 人们可认识和改造物质运动的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这说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B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 C不合题意,该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故不选; D错误,“改造规律”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A。 12.“树上结两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两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A. 客观规律可以被人们创造和改变 B. 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C.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战胜自然规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错误,“被人们创造和改变”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B错误,“无所不能”说法错误; C正确,材料所述的“树上结两瓜”的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错误,“战胜自然规律”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C。 13.钉子不是碰不得,而是要看你碰的角度。碰得不对,会扎伤自己;碰对了,钉子就折弯让路;碰好了,钉子则为你所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改造世界的实际效果 ②利用事物属性和规律造福人类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①项“决定”说法错误,夸大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发挥影响着改造世界的实际效果;依据题意对钉子的看法,说明利用事物属性和规律造福人类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前提,②④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③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4.未来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好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 ①本质上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②赋予了人工智能自觉选择性 ③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深化发展 ④使实践的主体更加丰富多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或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本质上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深化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只有人才具有意识,才有自觉选择性,②错误。 ④:人工智能不具有实践能力,实践是人所特有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不能把人脑说成大脑,动物也有大脑,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电脑也不能产生意识,“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电脑不能产生意识,思维、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 15.2019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公布,利用嫦娥四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这表明 A. 科技进步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 B. 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C. 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 科学探索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A:题目中,科学家利用嫦娥四号卫星探测到的数据证明了在月球背面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物质,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这表明科技进步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A正确。 B:实践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B错误。 C: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C错误。 D:“越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的表述错误,排除D。 故本题选A。 16.近几年,“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开展,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旅行不仅能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而且能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各学校 ①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精心组织,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多方筹措资金,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③坚持育人导向,纳入综合实践课程,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④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培养自理自立、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从材料信息可知,研学旅行意义重大,需要学校积极组织,科学管理,①③符合题意。 ②:“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夸大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②错误。 ④:题干要求的主体是学校,而不是学生,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2019年9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推测未来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④: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推测未来,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④正确。 ②: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8.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历史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任务艰巨,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①符合题意。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符合题意。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错误。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排除④。 故本题选B。 19.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体积不变的木桶,先放满小砾石,大石块很难再搁下;如果换个顺序,小砾石就能填满石块间的缝隙。实验有力地证明( ) ①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②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③从实际条件出发,有助于提高事物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④发挥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能使事物的性质和状态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积不变的木桶,放小砾石和大石块的顺序不同,效果就不同,这有力地证明了从事物存在的客观条件出发,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有助于提高事物的整体功能和效率,①③符合题意。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也是做好事情的前提,②错误。 ④:材料强调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没有体现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两者相互区别: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上述论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①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②系统具有客观性,乡村治理要发挥创新思维改造世界的作用 ③系统具有整体性,乡村治理要注重整体、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 ④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中乡村治理体系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系统具有整体性,乡村治理要注重整体、坚持综合的思维方式,①③符合题意。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为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并无“客观性”,②不合题意。 ④:“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说法错误,过于绝对,只有当部分有序、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21.在中间隔离栏可以移动的双向车道上,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移动隔离栏,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当晚高峰出城车辆多时,移动隔离栏,增加出城方向车道数,减少进城方向车道数。这种“潮汐车道”的设置启示我们 ①人们通过创造和利用事物的本质联系解决社会问题 ②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事物本质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①表述错误。 ②③:材料中的这种“潮汐车道”的设置启示我们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③符合题意。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22.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从衣橱里的喇叭裤到个性多元化的流行风格;从人手一只的BP机到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等等。有的已远离而去,有的却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些新鲜事物 ①只有符合规律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可成长起来 ②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但命运多舛 ③是前进和上升的,与旧事物相比有更多的优势 ④如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将会被社会淘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新事物的标准。①④: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从衣橱里的喇叭裤到个性多元化的流行风格;从人手一只的BP机到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等等。有的已远离而去,有的却成长为参天大树。这说明这些新鲜事物如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将会被社会淘汰,只有符合规律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可成长起来,①④正确。 ②③:这些新鲜事物不等于新事物,因此不能认为这些新鲜事物是前进和上升的,不能认为这些新鲜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上升和前进,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新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远大的前途。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3.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就开始进行了此项技术的研究,现阶段在可行性和实用性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推广目前依然面临着成本、技术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际交通复杂多变等问题的困扰亟待解决。由此可见 ①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要经历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无人驾驶汽车能否顺利发展取决于其外部矛盾能否解决 ③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推广需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④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问题说明其违背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推广目前依然面临着成本、技术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际交通复杂多变等问题的困扰亟待解决,这表明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要经历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推广需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无人驾驶汽车能否顺利发展取决于其内部矛盾能否解决,②错误;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新事物,必然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问题并不能说明其违背了发展的必然趋势,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4.“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主席这段话体现了(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矛盾无处不,矛盾无时不有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最终要引起质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①错误。 ②④:“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量变最终要引起质变。②④正确。 ③:材料所述没有涉及“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25.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一些人对中国经济走势不乏担忧和疑问,有的人甚至趁机弹起“看衰论”的调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保持乐观。下列诗句与习近平总书记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一致且能够积极回应对改革的质疑的是 ①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②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相关知识。停顿和倒退意味着曲折,坚定信心和决心,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保持乐观,这些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寓意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①不符合题意;成此景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出艰辛意味着曲折,②与习近平总书记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一致且能够积极回应对改革的质疑;“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寓意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只说出了“曲折”没有体现“光明”,③不符合题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意味着曲折,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与习近平总书记观点中蕴含的哲理一致且能够积极回应对改革的质疑。故本题选B。 2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近代以来,我们已经多次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擦肩而过。现在我们已经有资格与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这次我们不能再掉队。这一论述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A. 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 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C. 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做好准备 D. 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推动科技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从哲学上主要启示我们抓住机遇,促成质变,推动科技发展,D项符合题意;习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我们已经多次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擦肩而过。现在我们己经有资格与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这次我们不能再掉队。强调的是抓住机遇促成质变,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原理内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7.“黑暗里的缝隙,是光能照进来的地方。”下列与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是( ) A.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观点体现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选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哲理不符,排除;C选项体现的是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与题干哲理不符,排除;D选项的观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与题干寓意不符,排除;B选项体现的是静和动作为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入选。故选B。 【点睛】比较运动、变化和发展: 区别 联系 运动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 发展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8.莫拉维克悖论认为,人类觉得简单的事情,计算机却难做到,人类觉得难度大的事情,计算机却完成得很轻松。这表明 A.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 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C.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 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事物彼此区别的特殊本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特殊性。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A错误。 B: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B错误。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错误。 D:“人类觉得简单的事情,计算机却难做到,人类觉得难度大的事情,计算机却完成得很轻松。”这是因为计算机与人类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说明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事物彼此区别的特殊本质,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予以解答: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本题排除ABC;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29.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如今,中美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让中美合作更多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体现了中美两国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①入选。 ③:中美两国虽有分歧,但可以管控分歧,加强合作,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入选。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表述错误。 ④:材料主要强调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④强调的是两者的区别,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30.小时候渴望长大,长大后却时常怀念童年。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哪个阶段,可以彻底安逸舒适。我们总是在消除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之后,慢慢变强大。这告诉我们 ①人们总是在不断消除矛盾中实现一次次成长 ②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矛盾,人生才能扬帆起航 ③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④人生就是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超越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题中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哪个阶段,可以彻底安逸舒适,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矛盾,人生才能扬帆远航,题中我们总是在消除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之后,慢慢变强大告诉我们人生就是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超越的,②④符合题意。 ①:人们可以不断解决矛盾,而不是消除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无时不在,无事不在,不可能消除,①说法错误。 ③:人生态度对人生经历具有重大影响,但并不是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经历,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1.剪纸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山东剪纸豪放粗犷、浑厚纯朴;福建剪纸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浙江剪纸疏密流畅、精巧明快。这些千姿百态的剪纸,都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材料表明 A.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存 C.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相互影响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答案】D 【解析】 【详解】D:我国各地千姿百态的剪纸,都洋溢着浓郁醇厚的乡土气息,既有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这表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D符合题意。 A:材料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体现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A与题意不符。 BC:材料不体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存,也不体现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相互影响,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32.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社会对具备创新能力劳动者的需要将教育推向个性化发展道路,即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化要素,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与社会人才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决定,学生发展方向关键看社会需求 ②学生成长所遇到的不同矛盾,会将他与别人的人生区分开来 ③予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个性理念蕴含在通识教育之中 ④坚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①: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不是由主要矛盾决定,①错误。 ②④: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化要素,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与社会人才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说明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矛盾,且学生成长所遇到的不同矛盾,会将他与别人的人生区分开来,所以需要坚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②④正确。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错误。 故本题选C. 33.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地处煤炭矿区,过去靠挖煤为生,但“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地成为短板。当地干部群众认准“文化兴村”这条路.以文化引领精神文明,一走就是整整30年。该村的做法 ①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推确的把握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向 ②把握了主要矛盾,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的中心工作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用精神文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④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不懈地抓好该村农民的精神面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地成为短板”,体现的是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①不符合题意。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精神文明为中心,②表述错误。“当地干干部群众认准‘文化兴村’这条路,以文化引领精神文明”,体现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用精神文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③符合题意。该村的做法也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不懈地抓好该村农民的精神面貌,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1)深刻理解含义: 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再通俗地说,主矛是个完整的矛盾) 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再通俗地说,矛主是矛盾的其中一个方面) (2)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等。 ---如果材料中出现“中心”“重点”“关键”“重要”等词语,一般要用主、次矛盾的原理来分析;如果材料中出现“主要的”“次要的”“主体”“主导”“本质”“总的看”“利大于弊”等词语,则一般要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来分析。 (3)明确命题旨意:——方法论(★) 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处为区别两者的常用方法。 当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不是互不相干的,也有联系。 1.都是讲矛盾发展不平衡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2.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地主要方面所规定地。 3.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34.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其中,“第二种方式”指的是科技创新 A. 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 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C. 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D. 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B:“第二种方式”指的是科技创新作用于心灵,这表明科技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B符合题意。 ACD: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和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均与题意不符,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5.由国内自主研发的H操作系统于2019年8月9日正式对外发布。相比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系统,该操作系统更加安全和流畅,将率先应用于物联网开发。但也有部分网民质疑该系统对其他应用程序和设备的兼容性问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先导 ②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③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相比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系统,该操作系统更加安全和流畅,将率先应用于物联网开发。但也有部分网民质疑该系统对其他应用程序和设备的兼容性问题。这说明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可需要一个过程,②③符合题意。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6.“顽强拼搏是中国女排的名字,我们永不放弃。”这是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里约奥运会时说过的一句话。在这句话的引领下,2019年女排世界杯9月14日至29日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取得十一连胜的优异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举国沸腾,“女排精神”又一次响彻中国。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女排精神从一开始就超出了体育竞技范围,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 无论处在波峰还是在波谷,女排精神永在!这种筚路蓝缕的努力过程,其间有高低起伏,有质疑诘难……然而,这一切也砥砺着中国女排更加成熟。她们没有被挫折吓倒,在扎扎实实的拼搏奋斗中不断积蓄着取胜的实力。终于,她们用冠军证明了这种努力的价值,也证明了女排精神永在! 当前,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充满风险和祧战。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结合材料,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女排精神”的认识。 (2)作为髙中生就如何发扬女排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女排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现象,还能把握女排精神的实质和基本内涵。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弘扬女排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体现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过去女排精神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当前,使女排精神转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体现了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2)全面认识和领会团队合作、奋勇拼搏、不畏艰难的女排精神深刻内涵;立足自己的学习实际,重在行动,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学习和贯彻女排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解析】 【分析】 (1)该题属于认识类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解答时需做到“把握思维的奥妙”的哲学道理与材料中“女排精神”的信息有机对接。答案组织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阐释对中国“女排精神”的认识。 (2)试题相对开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问题的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女排精神”的认识。此为认识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把握思维的奥妙,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女排精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现象,还能把握女排精神的实质和基本内涵;弘扬女排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体现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过去女排精神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当前,使女排精神转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体现了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当前,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实践的发展。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回答作为高中生如何发扬“女排精神”提出两条建议。学生可回答发挥团队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决不抛弃决不放弃,青春无悔;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竭尽全力,尽志无悔等。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7.中共中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各地纷纷将学习研讨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同解决问题相结合,“一把手”带头讲党课,既讲党务,也讲业务,通过学习讨论、头脑风暴、形势政策分析……扩大党员干部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在学习教育中找到了更多行之有效的破解难题之道。 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有哪些突出问题?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与组织要求还有哪些差距?聚焦问题不跑偏、扭住问题不放松,有针对性地学习思考研讨,才能学得深、悟得透,搞业务才有方向和底气;业务抓得实、抓得细,才能检验学的成效、巩固学的成果,进而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也才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展主题教育,既不能为学而学,也不能以业务学习代替思想学习,搞工作和思想“两张皮”,而应是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学是为了用,用是更重要的学。”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效有针对性地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才能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动学习不断深人,加深对学习的理解;才能检验学习成效,不断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解析】 【分析】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故难度不大。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 对“学是为了用,用是更重要的学”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明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观点即“学是为了用,用是更重要的学”。根据知识限定,材料中的“党员干部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在学习教育中找到了更多行之有效的破解难题之道”,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开展主题教育,既不能为学而学,也不能以业务学习代替思想学习,搞工作和思想“两张皮”,而应是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如行合一、学以致用”,说明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点睛】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①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 再次,科学理论作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3)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意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 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分类,无疑是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从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有些居民很排斥,有些居民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阶段,还有些居民培训完了正式扔垃圾的时候对垃圾的分类又会搞混。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各城区深入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园区等地,开展《条例》宣教月活动,不断营造浓厚的依法分类的社会氛围。全市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如电视台、广播、大型LED电子屏、公交车站、地铁灯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融入到大街小巷。社区设立 “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式互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条例》实施初期,居委会在每个投放点安排1-2名志愿者值守,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同时通过先进表彰、社区红黑榜等公示方式,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居民每次投放完垃圾还可以通过扫描桶上安装的智能积分卡进行积分,积分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上海市推行的绿色账户来换油换米。 探索是艰难的,经验是宝贵的。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或正在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纳入立法。住建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上海出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政策上具有表率作用,可以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但他建议各地还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来制定分类标准和规则,不能简单模仿。 上海的经验对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具有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要求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上海结合本地区的实践,不断探索,收到了成效,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做法和成果对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可在全国推广。 ③全国各地有着与上海不一样的实际情况,在借鉴上海经验的基础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垃圾分类标准、宣教方式、奖惩规定等,才能有力有序地推动本地的垃圾分类工作。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垃圾分类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上海的经验具有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加以阐述。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属微观考查。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需要具备以下知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然后结合材料设问分析,上海的经验对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具有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做法和成果对全国垃圾分类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可在全国推广;全国各地有着与上海不一样的实际情况,在借鉴上海经验的基础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⑵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 方 法 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