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网上周考测试政治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网上周考测试政治试卷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3分,共计84分)‎ ‎1.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  )‎ ‎①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 ②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寻找寻找寻找一千遍一万遍地寻找寻找源头寻找根脉寻找回家的小路寻找我的魂牵梦绕;守望守望守望一千年一万年地守望守望初衷守望未来守望精神的家园守望一个民族的骄傲。”这是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节歌《寻找与守望》中的歌词。我们透过这歌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寻找的主要是 ‎①中华文化的根基 ②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③中华文化从未中断的原因 ④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4.文言文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简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用古诗词为“为什么要学古文”作出注解: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中华经典古文因其源远流长而应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汉字与生俱来带有历史的温度。甲骨文的发现使人们有机会认识殷商时期汉字的基本面貌,带动了对西周青铜器的研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魏晋碑刻,为梳理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提供着可靠的信息。这说明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B.汉字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成果 C.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D.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6.随着文化传播的发展,中国文化越走越远。今年夏天的热播剧《延禧攻略》不仅荣登全球热搜电视剧排行榜榜首,而且还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播出后,深受国外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这说明 A.民族文化得到他国的认同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D.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发展中国特色 ‎7.“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主要反映出 ‎①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④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8年10月8日至19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节目采取形象化方法,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人以教诲、感悟和升华。习总书记所用的典言典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酝酿,内化于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这一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是基于 ‎①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以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②发挥大众传媒强大功能,彰显典言典语的民族纽带作用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④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和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近日,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从网上调查的图表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从哪里出发。”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相对稳定,具体内涵从未改变 ‎③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 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C.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D. 否定传统,独树一帜 ‎11.“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④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围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对竞技的渴望。一千多年前,围棋开始沿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如今,围棋爱好者遍布世界各地。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各民族之间有共通的文化价值追求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民族文化的差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表达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特有的文化魅力而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 ‎③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④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中国的水墨画虽无过多色彩,但通过“焦、浓、重、淡、清”的运用,就能使画面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可谓妙不可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中国水墨画的内敛、含蓄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C.水墨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水墨画是中华文化力量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17.‎ 没有元宵的喧闹,没有端午的红火,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日子。它需要沉下心来,倾心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本溯源。中国人不是把生命看作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祭祖祭宗,感念的不只是血脉的接续,更是精神的传承。清明节所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①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根基 ‎③涌动着对祖国和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18年初,祖国大陆发布惠台“31条措施”,吸引了众多台胞申领大陆“居住证”,一百多家台企踊跃于名参加首届进口博览会;7月,以“更亲更近更强”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体育交流运动会成功举办;8月,历经20余年磨难由两岸合力推进的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两岸一家亲、同饮一江水”从愿景变为现实。两岸融合发展的加深 ‎①体现了两岸人民携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引发了“更亲更近更强”这个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 ‎③彰显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 ‎④促进了商贸互通,使得两岸文化统一从愿景变为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要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我们必须弘扬伟大的 A.团结精神 B.梦想精神 C.创造精神 D.奋斗精神 ‎20.“天眼之父”南仁东扎根贵州铜仁山区几十年,从“天眼”选址、立项到可行性研究,把国际同行认为的“痴人说梦”变成了现实。由此可见,南仁东身上折射出中国人民具有 ‎①伟大的创造精神 ②伟大的奋斗精神 ③伟大的团结精神 ④伟大的梦想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永远铭记的日子。一个不屈的民族,在那样一个饱经风霜的年代,以血肉筑起钢铁长城;一个伟大的国家,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仍凝聚着人民对胜利的执着与信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有利于我们 ‎①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凝魂聚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缅怀先烈,将爱国主义由抽象转为具体 ④与时俱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这一活动 ‎①提高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③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不一致的是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③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④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等蕴含的民族精神相吻合的是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③传吴越同舟、众志成城 ④上下同欲者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 ‎①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遵循古训 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8.(题文)涵括“四种伟大精神”的中华民族精神已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A.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B.有强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C.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二、材料题(共1题,16分)‎ ‎29.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理解。(16分)‎ 参考答案:‎ ‎ DCCBB BDBCA BDBDC CABCD ABBCD DCC ‎【29.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人民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民有信仰,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使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4分)‎ ‎  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人民有信仰,才能发挥其作用,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使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4分)‎ ‎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有信仰,才能为民族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