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卷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 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瓦解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3.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这说明 A.统治者鼓励商业的发展 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4.《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时期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到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6.纵观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7.1866年,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它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造船厂与法国商定合同,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对福州船政局认识正确的是 A.便于西方对中国经济入侵 B.是中国第一家军事工业 C.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 D.是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 8.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 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 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太后生活简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9.上海发昌机器厂是中国较早兴办的民族企业之一,发展过程中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出现这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 B.清政府支持民族企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D.抢占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10.20世纪初,随着国货运动的日益深入,一批国货品牌迅速崛起,质量有很大提升, 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以与垄断中国市场的洋货相匹敌,被誉为“国货奇迹”。产生“国货奇迹”的客观因素是 A.实业救国思潮 B.抵制洋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巴黎和会 11.右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轻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B.轻重工业资本薄弱 C.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D.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 12.针对《上海新报》没有社会新闻的缺陷,《申报》注重社会新闻报道,并不惜代价对重大 的社会新闻进行连续报道,以此扩大报纸销路。这表明《申报》 A.适应社会市场需求 B.适应政治斗争需要 C.旨在引领社会潮流 D.干预司法案例审判 13.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 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 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C.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14.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说:“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A.照片是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 D.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 15.“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6.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 D.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17.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18.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的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 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19.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就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材料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 A.使人类加速向近代文明转变 B.导致美洲传统社会走向解体 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D.直接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20.有英国学者认为:“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 C.较高的工资水平促使英国采用机器生产 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 21.安德鲁·乌尔在1835年说:“工厂体系的原则……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这反映出工厂体系 A.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B.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有利于保障工人权利 D.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 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异常深远。”这主要表现在 A.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 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23.1892年,法国工业部部长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 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 D.交通进步打破各国之间的界限 24.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在法案通过后的10年里,工业垄断组织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国会力图维护美国的中小企业制度 C.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25.读下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A.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 B.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运输和通讯手段革新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其中第26题30分,第27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材料一: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了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 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 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况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的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12分)[来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的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一战”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二: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有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根据材料一的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8分)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C A B B C D C C C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C C A C A B A D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30分) (1)特点:协作性——互相合作,共同经营;血缘性、地域性色彩浓厚;商业动力不足;传统经营观念(义利观)、方式(家族式)阻碍其向近代契约、法律精神转变。(答对3点即给6分) 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导致中国缺乏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 固守传统农耕文明,导致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埋下近代挨打的隐患。 (6分) (2)差异原因: 中国: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封建统治渐趋腐朽; 思想上:传统的封建农本商末思想根深蒂固;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 法制观念。 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制约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答对3点即给6分) 英国: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重商主义政策促进资本积累; 政治上:君主立宪制建立并不断完善,逐渐由人治向法治社会过渡;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思想不断解放; 外交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大。(答对3点即给6分) (3)理解: 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要求保护合法私产,这就需要法律体系的成熟。而随着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标志着以法治为核心的社会逐渐建立,顺应这一时代潮流。(6分) 27.(20分) (1)特点: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较少; 分布不均衡:集中于沿江沿海城市,内陆较少。(6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提高民族资产阶级地位和积极性; 政府积极促进实业发展;群众性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答对3点给6分) (2)原因:外商直接投资。(2分) 历程:1984年南通、上海等城市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创办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长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正式开发开放,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