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普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玻璃纤维生产属于资金、能源、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巨石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发达地区。欧美对我国玻璃纤维企业大幅提升关税,税率高达24.8%,而对非洲的企业则是零关税。2012年,巨石集团在埃及投资办厂,建立继浙江桐乡、江西九江、四川成都之后的第4个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国内生产基地相比,巨石集团在埃及办厂的优势是( )‎ A. 能源廉价 B. 技术发达 ‎ C. 市场广阔 D. 交通便利 ‎2. 巨石集团选择在埃及办厂,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运输费用 B. 避开贸易壁垒 ‎ C. 靠近消费市场 D. 增加当地就业 ‎3. 据材料推测,巨石集团在埃及建厂初期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出现在( )‎ A. 原料供给环节 B. 产品销售环节 C. 产品运输环节 D. 员工培训环节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属于高耗能企业,埃及石油资源丰富,能源价格比我国低廉,在该国办厂企业能源成本会大幅下降,A正确。技术、市场、交通均不是在埃及办厂的优势,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我国巨石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发达地区。欧美对我国玻璃纤维企业大幅提升关税,税率高达24.%,而对非洲的企业则是零关税。由材料分析可知,巨石集团在埃及办厂最主要的原因是避免欧美高昂的关税,即避开贸易壁垒,B正确。降低运输费用、靠近消费市场、增加当地就业均不是选择在埃及办厂的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比较高。埃及玻璃纤维生产基础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在埃及建厂初期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出现在员工培训环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 A. 工资水平 B. 房价 C 空间距离 D. 教育资源 ‎5. 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区是 A. 北京 B. 上海 C. 广东 D. 安徽 ‎6. 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 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 ‎ ‎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 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 A. ②③ B. ③④ ‎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4. B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越多,工人的工资水平越高,所受教育的条件就越高,因此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且人口在迁移时多选择距离较近的发达城市,由此可以判断ACD都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大,所以排除。而相应城市的房价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故本题选择B。‎ ‎【5题详解】‎ 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的在一线城市的务工人员,包括农民工、城市白领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流家乡的情况。由图示分析可知,广东经济发达,而且主要是劳动密集产业为主,人口迁入量大,随着该地产业发展优势条件的丧失,会出现大量人口的回流现象。故答案选择C。‎ ‎【6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城市,一方面是由于青藏铁路的修建,加强了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该地独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因此人文发展空间和机遇逐渐转好,从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①②正确。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和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是当地的不利条件,是阻碍人口迁入的因素,排除③④。故本题选择D。‎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我国某湖泊扇三角洲前缘地带(其形成受河流与湖泊的共同作用)的地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若河流搬运作用较稳定,则K1-K4期间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 A. 地壳升降 B. 湖泊水位 C 流域内植被 D. 河流输沙量 ‎8. 与K3时期相比,K2时期 A. 沉积物颗粒均匀度差 B. 湖泊面积更小 C. 沉积体坡面更加和缓 D. 沉积时间更长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地壳升降会影响地形,从而改变流速,使得河流的搬运能力发生改变,故A选项不正确。湖泊水位变化,会改变湖水对河流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影响泥沙的输送距离与厚度,故B选项正确。流域内植被可以影响含沙量,但对于泥沙输送的距离影响较小,故C选项错误。河流搬运作用稳定说明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输沙量变化不大,故D选项不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与K3时期相比,K2时期泥沙输送的距离短,说明该时期湖水的顶托作用强,河流流速下降快(泥沙沉积速度快)分选性较差,沉积物颗粒均匀度差,故A选项正确。湖泊面积缩小,会使湖水顶托作用减小,泥沙输送距离加长,故B选项错误。据图可知K2沉积体坡面更陡,故C选项错误。从题中所给的信息无法判断沉积时间的长短,故D选项不正确。故选A。‎ 每年夏季是澳大利亚的“丛林野火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林火灾区分布。11月起,林火形成的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与澳大利亚林火发生密切相关的洋流异常主要是 A. 洋流①异常减弱 B. 洋流②异常减弱 C. 洋流①异常增强 D. 洋流②异常增强 ‎10. 与澳大利亚相比,新西兰没有“丛林野火季”的主要原因是 A. 岛国面积小,空气湿度大 B. 纬度较高,夏季气温较低 C. 植被覆盖率低,不易着火 D. 西风较强,冬季降水较多 ‎11. 与往年相比,2019年11~12月新西兰 A. 风力增强 B. 降水增多 C. 气温升高 D. 光照增强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澳大利亚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和南部,说明与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相关,东澳大利亚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湿度大,不易发生火灾,但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减弱,降水減少,气候干热,易发生火灾,图中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B正确,ACD错误。‎ ‎【10题详解】‎ 新西兰属于岛国,面积较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湿度大,不易发生火灾,故A正确;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故BD错误;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覆盖率高,但是因为湿度大,不易着火,C错误,该题选A。‎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说明风力较弱,如果风力增强,烟雾易吹散,故A错误;火灾形成的烟尘以及热空气飘向新西兰,会使其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降水可能减少,故B错C对;由于烟尘笼罩,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照减弱,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克兰位于东欧平原,境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多年平均气温1月为‎-7.4℃‎,7月为‎19.6℃‎;降水多集中在6、7月份。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之称,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下图示意乌克兰地理位置及黑土分布。‎ ‎(1)推测乌克兰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乌克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3)简述乌克兰发展粮食出口经济的优势条件 ‎(4)分析乌克兰扩大粮食生产可能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答案】(1)空间分布特点:西北多,东南少。理由:乌克兰降水主要是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西北部地势较高,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丰富;东南部处于背风坡,地势低平,水汽输送较少,降水少。‎ ‎(2)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适宜草类植物生长,冬季低温,有机质不易分解;纬度高,气温较低,大量生物死亡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其有机质被保留在土壤中;地势低平,侵蚀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沉积。‎ ‎(3)水热条件适宜粮食生产;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大;有大面积的黑土分布,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农业水平高;距离欧洲广阔的粮食市场近;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粮食出口。‎ ‎(4)过度开垦土地,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和风力侵蚀;可能加剧土地荒漠化,导致黑土肥力下降。‎ ‎【解析】本大题以乌克兰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材料信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形成土壤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态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乌克兰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应从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测。读图可知,乌克兰位于40°~60°N之间,属于西风带影响地区,因此乌克兰降水主要是盛行西风带来,乌克兰西北部离西风源地相对较近,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较多,因此降水较多;图中显示,乌克兰西北部地势较高,西风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明显,因此降水较较;乌克兰东南部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且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水汽少,上升气流较弱,因此降水较少。综上所述,乌克兰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2)乌克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应从有机质积累和保存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乌克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温暖,适宜草类植物生长,有机质丰富;材料信息表明,多年平均气温1月为‎-7.4℃‎ ‎,当地低温时间长,大量生物死亡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其有机质容易在土壤中积累,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乌克兰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沉积并保存,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3)乌克兰发展粮食出口经济的优势条件应从粮食产量、商品率、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叙述说明。乌克兰夏季温暖、水分条件较好,因此水热条件适宜粮食生产;乌克兰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适合耕作;图中显示,乌克兰一半以上国土分布着黑土,土壤肥沃,耕地质量好,粮食产量高;乌克兰粮食生产历史悠久,粮食生产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材料信息表明,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之称;国际上对粮食需求量大,乌克兰位于东欧地区,距离欧盟广阔的粮食市场近;乌克兰临近黑海、陆上铁路、公路与欧洲许多国家相连,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粮食出口。‎ ‎(4)乌克兰扩大粮食生产可能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应从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乌克兰扩大粮食生产可能导致过度开垦土地,从而破坏地表植被,降低植被覆盖率,破坏生态平衡,加剧水土流失和风力侵蚀,可能加剧土地荒漠化,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开拓于唐代的茶马古道南路.从滇南的思茅(现为普洱)经大理过丽江直达西藏拉萨(如下图所示)。束河古鎮是丽江坝子(山间小盆地)中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释站,她是“世界文化遺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地茶是毀林开垦种植的茶树.林下茶是在林间种植的茶树,目前普洱茶产区中,林下茶正逐步被台地茶所取代。‎ ‎(1)推测束河古镇成为茶马古道驿站的主要原因。‎ ‎(2)与林下茶相比.分析台地茶在种植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为实现"茶马古道”云南段沿线地区脱贫致富,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处茶马古道的中间位置,(或者云南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往来客商较多;位于丽江坝子,地形平坦,耕地面积比较大,农业发达(或食物供应充足),能够为往来的客商提供食宿条件。‎ ‎(2)台地茶种植过程毁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茶树品种单一,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并破坏土壤结构。‎ ‎(3)增加农业的投入,提高茶叶及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发展茶叶等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发展贸易和旅游等第三产业;建设和推广“茶马古道”文化品牌。‎ ‎【解析】本题考查茶马古道驿站形成的区位条件、发展农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脱贫致富的措施等相关知识。‎ ‎(1)读茶马古道南路路线图可以看出,从滇南的思茅经大理过丽江直达西藏拉萨,束河古鎮(位于丽江)地处茶马古道的中间位置,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往来客商较多;读文字材料可知,束河古鎮位于丽江坝子(山间小盆地),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农业发达,能够为往来的客商提供食宿条件。所以束河古镇成为茶马古道驿站。‎ ‎(2)读材料可知“台地茶是毀林开垦种植的茶树,林下茶是在林间种植的茶树。”当地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地形坡度大,毀林开垦种植的茶树,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毀林开垦种植单一的茶树,破坏了原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种植和管理茶树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还会破坏土壤结构等,对自然环境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3)为实现"茶马古道”云南段沿线地区脱贫致富,可以从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培育品牌、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考虑。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加大农业的资金、技术投入,提高茶叶及其他特色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培育品牌:建设和推广“茶马古道”文化品牌。增加附加值:大力发展茶叶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逐步减轻,全国各地旅游景区部分对游客开放。据文化部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0年5月1日至5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各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充足,市场平稳有序。‎ 请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后旅游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答案】提高旅游景点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对游客、车辆进出的报备排查和跟踪管理,将旅游与病情监控、防控措施的宣传相结合;加强旅游景点必要医疗设施配置,利用游客服务中心或咨询点提供疫病初步检测和筛查;建立旅游景点与医疗信息交流机制;完善公共旅游安全规划,出台应急预案;推广绿色旅游;营造更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解析】新冠肺炎疫情后旅游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应从游客管理、应急预案、服务、旅游方式等方面进行提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应完善公共旅游安全规划,出台应急预案,提高旅游景点应急管理水平;按照防疫要求,实现对游客、车辆进出的报备排查和跟踪管理,限制旅游景点的人数,保持旅游人群之间的”社交距离“,将旅游与病情监控、防控措施的宣传相结合,保证在不扩散疫情的前提下,恢复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加强旅游景点必要医疗设施配置,利用游客服务中心或咨询点提供疫病初步检测和筛查,建立旅游景点与医疗信息交流机制,增强服务水平,确保游客的安全;引导游客多去亲近大自然的旅游景点进行绿色旅游;营造更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珊瑚生长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海区。珊湖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近年来出现珊瑚礁大面积死亡或者退化的现象,估计全球有60%的珊瑚礁受到威胁,尤其在东南亚遭受威胁特别严重。‎ 说明东南亚珊瑚礁遭受严重威胁的原因。‎ ‎【答案】对珊瑚礁直接破坏:台风(飓风)和海啸;海底火山和地震;滨海开发(包括工农业和旅游业);过渡捕鱼(拖网、炸药以及药物等);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开采和贩卖珊瑚礁。影响珊瑚生长:陆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全球变暖或者海洋酸化。‎ ‎【解析】东南亚珊瑚礁遭受严重威胁的原因应从直接破坏和形成环境破坏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从对珊瑚礁直接破坏方面来看,东南亚受台风(飓风)和海啸影响大,海水侵蚀对珊瑚礁造成破坏;东南亚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海底火山和地震对珊瑚礁破坏严重;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滨海地区工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域渔业发展会直接破坏珊瑚礁;海底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会破坏珊瑚礁;市场上对珊瑚制品的需求,导致大量开采珊瑚礁,导致珊瑚礁破坏。从形成环境破坏方面来看,珊瑚礁是珊瑚生长过程中产生,材料信息显示,珊瑚生长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此沿海地区人们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洋,影响珊瑚生长的水质;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改变水温,都会生长东南亚珊瑚礁的形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