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五)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五)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11月28日上午10时(当地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召开,会议计划为期12天。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小题。 1.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 A. 28日18时 B. 28日4时 C. 28日16时 D. 27日23时 2. 图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会开幕那天,有关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以及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 A. E处,南半球 B. F处,南半球 C. E处,北半球 D. H处,南半球 3.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镇江正午太阳高度接近一年中最小值,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B. 德班正午的树木影子朝南 C. 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D. 南极处于极夜期间 4. 属于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的是( ) ①燃烧矿物燃料 ②太阳活动 ③毁林 ④焚烧秸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1. C 2. A 3. B 4. D 【解析】 【1题详解】 德班位于30°E经线附近,因此当地时间采用东二区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东二区早6小时。当德班b为11月28日10点时,北京时间为11月28日16时。故选C。 【2题详解】 右图为二分二至日图,A为夏至,B为春分,C为秋分,D为冬至。因此大会开幕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故选A。 【3题详解】 大会期间为11月28日至12月10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不断南移。因此北半球的镇江昼长继续变短,夜长继续变长。A错。德班位于30°S,正午太阳位于当地正北方位,正午树影全年朝南。B正确。此时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南极处于极昼时期。C、D错误。 【4题详解】 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和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煤、石油等,向大气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故D正确。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 温室效应 B. 热力环流 C. 海陆热力差异 D. 风的形成 6.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5. C 6. 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和水循环。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故选C。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7. 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向斜顶部岩层容易被侵蚀 B. 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C. 岩层长期受风力侵蚀作用 D.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8. 该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内、外力共同作用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可知库区所在谷地的地下岩层向上弯曲,判断出地质构造是背斜,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故B正确。 【8题详解】 该地区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是地层受挤压力作用形成的,断层是地层做升降运动,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向斜山,背斜谷、断层河谷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故地表形态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9. 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10. 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所有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9. C 10. D 【解析】该题考查水循环和水平衡。 【9题详解】 a表示水汽从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b表示地表水流入海洋的过程,为地表径流;c表示地表水成为地下水的过程,表示下渗;d表示地下水流入海洋的过程,为地下径流;e表示海洋水变为大气水的过程,为蒸发。 【10题详解】 水循环可以维持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更新,但是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①错误,④正确;水在循环过程中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目前人类只能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②正确,③错误。 下图为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坝工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针叶林 12. 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 )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北非北临地中海,北部沿海是地中海气候,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北非大部分地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热带沙漠气候广布;绿化工程建在地中海气候区与热带沙漠气候区间,适宜建耐旱树种-硬叶林;阔叶林适宜降水较多的地区,针叶林适宜气候寒冷的地区。选B正确。 【12题详解】 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东西延伸,南北较窄,遵循了当地的纬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主导。选A正确。 下图为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 图中五地数据相比,正确的判断是( ) A. 上海市的人口死亡率最低 B. 宁夏的人口死亡率最高 C. 江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最多 D. 西藏的老龄化现象最严重 14. 关于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藏、宁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 B. 北京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C.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呈正相关 D.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死亡率小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据图可计算得出上海市的人口死亡率最高,故A错,宁夏的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差值小,说明死亡率低,故B错,净增加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迁入率)x总人口数,江苏人口总数最多,自然增长率也比上海、北京高,所以年净增长人口数量最多,故C正确,西藏自然增长率最高,少儿比重大,没有出现老龄化。上海死亡率最高,老龄化现象最严重,故D错。所以选C。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西藏、宁夏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故A错,北京是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所以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故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呈负相关,故C错,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死亡率一般大于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故D错。所以选B。 15.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区域性 D. 周期性 【答案】B 【解析】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会使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B正确。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16. 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总人口增加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③④ B. ③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7. 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 市场 【答案】16. C 17. 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 【16题详解】 从Ⅰ到Ⅲ 阶段,耕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城市面积增加,由于林地对水源的涵养功能下降,同时城市中地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少,因此河流的丰水期水量增加。在图示区域乡村数量增加,城市从无到有,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增加,冬季流量减小。C正确. 【17题详解】 从Ⅲ到Ⅳ时期,城市规模扩大,城市需求(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强。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D正确。 18.影响图中四类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 ①——技术、②——市场、③——劳动力、④——原料 B. ①——技术、②——劳动力、③——市场、④——原料 C. ①——技术、②——劳动力、③——原料、④——市场 D. ①——劳动力、②——技术、③——原料、④——市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的指向型。飞机制造为技术指向型工业;电视机装配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印刷厂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水果罐头厂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9.现代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 ) A. 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B. 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大 C. 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 劳动力价格和产品要求下降 【答案】A 【解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减弱因素有原料(与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读1950~201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时间是(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1世纪初 21.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有必然联系的是( ) A.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B. 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C.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D. 造成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化,考查读图能力,结合图例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较。1970年之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所以选B。 【21题详解】 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故城市化必然造成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ABD是城市化问题,C正确。所以选C。 2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C.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影响 【答案】B 【解析】解题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界线,有明确的,如行政区;也有模糊的,如干湿区,故B项错误,所以选B。 23.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 A. GIS、RS B. GPS、GIS C. RS、GPS D. RS、GPRS 【答案】C 【解析】城市规划时,获取基本信息一般通过RS技术,而对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和表达等则采用GIS技术,故C正确。 下图表示某河流流域范围,读图完成下题。 24. 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植被 B. 气温 C. 降水 D. 地形 25. 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及其流域的优势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Ⅰ区河段宜开发水电 B. Ⅱ区河段宜引水灌溉 C. Ⅰ区域内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D. Ⅱ区域内宜发展耕作业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图中两区域最明显的差异是Ⅰ区域的河道较直,Ⅱ区域的河道弯曲很多。因为Ⅰ区域位于山区,水流快,泥沙沉积少,河道较直。Ⅱ区位于平原地区,水流慢,泥沙沉积多,导致河道弯曲。所以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25题详解】 开发Ⅰ区位于山区,河流侧重修建大型水库和发展生态旅游业,A正确。Ⅱ区位于平原,开发河流侧重于航运和灌溉,B正确。Ⅱ区河流落差小,不适宜发展水力发电,C不正确。Ⅱ区位于平原,Ⅱ区域内宜发展耕作业,D正确。选C。 二、综合题(5道大题,共50分) 26.图1是“某时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时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2中的 地点(填数字序号)。 (2)就气压状况看甲为 中心,此时被甲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 (3)就气流状况看乙天气系统名称为 ,其四周的气流方向如图3中的 图所示。 (4)图1所示时刻,上海市的风向为 。 (5)在图4中的直线上补画箭头,以表示图1所处季节的季风环流。 【答案】(1)① (2)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反气旋 B (4)东南风 (5)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图、地球运动、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 (1)读图可知,亚欧大陆为低压,太平洋上为高压,可以判读为北半球的夏季,所以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夏至日附近。最接近图2中的①。 (2)甲为低压中心(印度低压),切断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3)乙为高气压系统,从气流运动状况看为反气旋,北半球自中心流向外围,呈顺时针。其四周的气流方向如图3中的图B所示。 (4)按照风向的画法,上海市的风向高压指向低压,向右偏为东南风。 (5)夏季陆地上为低压,海洋上为高压,季风环流可以画出 27.读下面两图,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字母 所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图示结构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的 性。 (2)请参考图2,根据C区域特征,判断下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答案】(1)A;整体。 (2)①地势高;②高寒;③河谷。 【解析】 (1)图1中A所示的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图示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波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28.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影响该城市早期选址的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原因是________。 (2)M、P、Q三处高级住宅区应为______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 【答案】 (1)河流 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 P 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教育区 (3)甲 【解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城市区位,功能分区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1)据图可知,该城早期选址的主要条件是位于河流沿岸,取水方便、水运便利。 (2)据图可知,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团块状,图中M、P、Q三处中,P地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 (3)据图分析适合建石油化工城的应在甲处,因为石化厂对大气、水都会有一定的污染,甲位于河流下游、减少对下游城区的水污染,位于垂直于盛行风的郊外,减少对城区大气的污染,附近有河流、铁路、公路,水陆交通便利。 2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简述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 (3)简述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2)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 (3)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该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治理措施。 (1)读图,①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这是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 (3)防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起到涵养水源、降低风速,防风固沙的作用。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减少过度开垦、过度砍伐等现象。 30.读广东省地形示意图,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8~2004 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20 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蔗糖、10万公顷北运蔬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阅读材料,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 (2)阅读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依据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答案】(1)水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或粮食产量减少),农作物品种多元化(增加);农产品出现地域专营(或出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农业产品结构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 (2)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高索质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大;对交通网络的完善和运营能力要求增大;要求提高科技水平,完善通信网络。 (3)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居住、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 【解析】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城市化问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 (1)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快,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农业产品结构从以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所以水稻播种面积减少,为满足城市市场的需求,农作物品种更加多元化,为提高商品率,农产品出现地域专营和规模化生产的趋势;故农业产品结构从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化为以经济作物为主。 (2)据图可知,新兴产业占主导地位,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增长,传统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持续减少,潜力产业所占增加值比重呈增长趋势,所以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高索质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大;新兴产业对交通网络的完善和运营能力要求增大;要求提高科技水平,完善通信网络。 (3)城市化和工业化会占用大量土地,城市和工业高度密集,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会带来环境污染,同时产生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住房紧张、外来务工人员多,管理不好会产生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