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了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 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究“宁穿破,不穿错”,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另一面则是随意和粗糙,有些作品或现象甚至被讥为“辣眼睛”。此外,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各种取向:有的强调要严格尊重传统形制,有的只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两方面推向极端都有偏颇之处。 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该看到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式再一次迸发活力,文史专业研究者或可深入进来,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新之举。全面审视和整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跨度既大,歧路纷杂,经典也往往正是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淬炼出来的。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我们有底气和耐心静候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 (摘编自《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尚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今古风的源头是宫室、车马、衣冠等古代礼乐文化,而古风的创意资源中有宋词和元曲的意象。 B. 激发古风的触煤具有鲜明的新媒体特点,这导致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相通之处。 C. 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或严守传统或力求创新这两种取向,因而对创新尺度的理解不同。 D. 只要我们去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古风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前景就一定会光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具体阐述了古风是以活跃于当代年轻人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文化现象。 B. 第二段是从社会背景的角度,论述年轻人喜爱古风是因为古风能满足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与生活仪式感。 C. 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将古风与一般流行文化进行比较,突出了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D. 文章先提出问题,再对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最后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总结论述了古风流行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为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于是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古风”就形成了。 B. 形式因素在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而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带有古风元素的设计一般要考虑声音、颜色等的效果。 C. “宁穿破,不穿错”说明了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的古代文化符号只要考虑规范性,就不会“辣眼睛”。 D. 古风是以时尚的方式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将古风从兴趣爱好发展为创新之举,还有赖于文史专业研究者的帮助。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A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 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两种取向”。 D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我们有底气和耐心静候这一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C项,“各自的”错,只突出了“古风”的优点与不足。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项,“只要”过于绝对化,原文是“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 故选C。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好日子还有多久?最为悲观的论调认为,或许不到一年。“等补贴取消,拥有足够技术储备的合资车、进口车就要来割韭菜了。”在一次新能源汽车交流论坛上,有从业者这样表示。这样的论调得到大批新能源汽车从业者的认同。 当然,这样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按照目前的政策指向,如果不出意外,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财政补贴将全部取消。与此同时,特斯拉等外资、合资品牌已磨刀霍霍,开始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排兵布阵。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大家担心补贴的政策会调整,实际上这个调整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都堆到2020年底一次性调整,还不如分段释放调整的压力。”事实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工作一直在有序推进。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开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长期执行补贴政策导致一些企业形成“补贴依赖症”,产业竞争力不强;地方保护仍然存在,不利于形或统一、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利于推动产业做大做强;随着保有量快速增长及车辆使用频率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风险增大,亟须加强安全监管,确保产业安全发展。 2016年以来,财政部等四部委建立了浙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为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过渡,采取分段释放调整压力的做法:2019年的补贴标准在2018年的基础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 正如刚刚降生的婴儿需要摇篮,蹒跚学步的幼儿需要扶持,财政补贴政策对推动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但摇篮和扶持随着成长都将退出,翩翩少年将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健步前行。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技术门槛,并加大财政补贴退坡力度,直至2020年补贴将完全退出。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数据显示,2011-2016年,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内,产销率是随着财政补贴的提高而降低的。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扩张后,国家给予过多的财政补贴反而使产销率下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享受国家的全方位财政支持后,规模和产能都迅速扩张,可是,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价值、评判标准等缺乏深层次的认识,特別是其性能和价格相对于传统能源产品又存在劣势,由此影响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所以需求基础较为薄弱,囚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能迅速扩张后,因需求不足,导致了产能过刺,即产销率下降。国家也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近几年开始减少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同时开始扶持需求端,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摘编自《大经贸·创业圈》) 材料四: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前两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4.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3.5%和98.9%。在今年1-2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构成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77%,依然是引销售的主力军。这些数据昱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在加速推进。目前,探索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主要维度有两个:一是如何稳抓消费升级机遇,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通过政策和市场引导增加消费者购买的信心指数,双向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二是解决用户对续航里程的担忧,叠加解决充电难题的双重利好。从2019年开始,如果能发挥这两个方面的助力作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率将会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所担忧的,也恰恰是行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还涉及汽车下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问题,仍需要国家加大产业引导力度。此外,关于新能源旧车的使用,近日,国家发改委也提出,正在草拟旧汽车的回收政策,以推动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良妤环境。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很多从业者悲观地认为,一旦国家全面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合资车、进口车等就会凭借它们足够的技术储备占据市场绝对优势。 B. 我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这固然迅速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却引发了产业发展、产品运行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C. 自2011年起的6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与国家财政补贴成反比,所以只要财政补贴逐渐减少,用不了多久,就会促进相关消费,提高产销率。 D. 我国2019年前两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都处于同期增长状态,且纯电动车领跑新能源汽车销量,这些都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在加速推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不得不启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分段释放调整压力,这是因为特斯拉等外资、合资品牌正在准备进军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B. 人们目前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不大,一是因为人们对新能源产品的价值、评判标准的认识浮于浅层,二是因为新能源产品不如传统能源产品的性价比高。 C. 要想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担忧,二是解决充电方面的难题。 D.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所担忧的问题,也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新能源旧车的使用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出台旧汽车的回收政策。 6. 要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A 6. ①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工作,直到2020年补贴完全退出为止。②增强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强化市场需求基础。③加大产业引导力度,为生产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只要…….就……”太绝对,根据材料三可知,“减少……财政补贴”并非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唯一因素。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外资、合资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是我国实行这一机制原因之一,故选项中“这是因为……”不严密。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2019年的补贴标准在2018年的基础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技术门槛,并加大财政补贴退坡力度,直至2020年补贴将完全退出”分析,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工作,直到2020年补贴完全退出为止。结合“如何稳抓消费升级机遇,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通过政策和市场引导增加消费者购买的信心指数,双向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分析,增强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强化市场需求基础。结合“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还涉及汽车下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问题,仍需要国家加大产业引导力度。此外,关于新能源旧车的使用,近日,国家发改委也提出,正在草拟旧汽车的回收政策,以推动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良妤环境”分析,加大产业引导力度,为生产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 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波 鲁迅 七斤嫂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因徒……” 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啊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糊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价汉的小寡妇!” 噗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八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果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确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地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打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常说“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一九二零年十月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不只是显示她的不满情绪,而且表现了她陈旧腐朽的观念,从中也可看出农民的狭隘性。 B. 七斤的“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在小说中几次写到,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同时也是人物身份的象征。 C. 七斤因为撑船进城被人剪去了辫子而垂头丧气,对七斤嫂的责骂隐忍、无可奈何,小说刻画了七斤麻木、愚昧、落后的形象。 D. 小说“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一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时代的变革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景象,写出赵七爷“辫子”对村中人的影响。 8. 七斤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 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泼辣粗俗。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子骂他,言语粗俗。②伶牙俐齿。七斤嫂反驳八一嫂,言语犀利。③麻木愚昧。七斤嫂在对待剪辫子以及“皇帝坐龙庭”等问题的态度都可以看出她的麻木愚昧。 9. ①最后一段写七斤、九斤老太、六斤等的情况,与前文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②最后一段描写辫子风波过后的平静景象,启发人们思考,若不唤醒民众,就无法改变其悲剧命运,取得民主革命的真正胜利,深化了作品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答案。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本题中,B项,“是小说的行文线索”错,只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了两次,跟小说的行文关系不大,不是小说的线索。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这活死尸的囚徒”体现她的泼辣粗俗;“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啊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糊涂话么……’”体现她的伶牙俐齿;“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体现她的麻木愚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可知,深化了若不唤醒民众,就无法改变其悲剧命运,取得民主革命的真正胜利的主题;在结构上“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常说“一代不如血代”,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与前文照应。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恺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其得民和。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① 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大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大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 [注]①纪纲:仆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B. 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C. 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D. 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C. 建康:六朝古都南京。三国吴时南京称为建业,晋时称为建邺或建康。 D. 高帝:谥号名。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带褒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宪之断案如神,获得赞赏。担任建康令,以前官吏不能判决的案件,他轻松解决;只有他管辖的衡阳无诉讼案件,让刺史王奂大加赞赏。 B. 顾宪之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对于权贵的请托、官吏的贪婪凶残,他不偏祖不纵容;他格尽职守,清廉节俭,深受百姓爱戴。 C. 顾宪之摒弃迷信,擅长教化。衡阳当地有旧俗,百姓一旦患病就认为是先人所为,他晓之以理,从而去除了“除祟”的恶习。 D. 顾宪之刚正不阿,敢作敢当。他上章拆除了宠臣吕文度在余姚营建的豪宅;吕文度回乡葬母,其他郡县官员争相凭吊,而他却不理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 (2)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当时有盗窃耕牛的人,牛被主人认出,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和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不能判决。 (2)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中风病逐渐加重,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得到翻译是:于是下令把牵牛的绳索解开,任随牛走往何处。牛径直走回到原来主人的宅室,偷窃者才伏地认罪。顾宪之揭发奸邪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方法,当时的人称他为“神明”。“牛”作“解”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其辜”的意思是“他的罪”,作“伏”的宾语,应该断在前句,排除B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D项,“带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分美谥 、平谥、恶谥,只有美谥是“带褒扬意义的称号”。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D项,“上章拆除了”错,文中“即表除之”说明顾宪之只是上章要求拆除。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辞证,讼词和证据;等,一样;决,判决。(2)比至,等到;受禅,继承帝位;、笃,加重;固,坚决。 【点睛】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具体方法有一、读文段,通文意。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四、明语法,辨句式。 参考译文: 顾宪之字士思,是吴郡吴地人,祖父顾恺之,曾任南朝宋的镇军将军、湘州刺史。顾宪之还未满二十岁,就被州府征召为议曹从事,考中秀才,接连升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宋元徽年间,任建康县令。当时有盗窃耕牛的人,牛被主人认出,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和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后,审核案件的材料,对两家说:“用不着多说,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于是下令把牵牛的绳索解开,任随牛走往何处。牛径直走回到原来主人的宅室,偷窃者才伏地认罪。顾宪之揭发奸邪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方法,当时的人称他为“神明”。对于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婪凶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从不偏袒和放纵,品性又清廉节俭,尽力治政,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以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过半的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特别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包裹尸首,丢在路旁。顾宪之到任后,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的亲属和朋友,命令他们把死者埋葬。如果是全无亲属的逝者,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营办埋葬事宜。当地有风俗,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开墓棺,用头冲洗枯骨,说是“除祟”。顾宪之向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不相因袭,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如果全国都这样做,我还需督察什么呢!”不久顾宪之担任太尉从事中郎。后又外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气派。顾宪之到任后,立即上章要求拆除。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先恐后去吊唁,而顾宪之却不理睬。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 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中风病逐渐加重,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天监二年,在家中被授予太中大夫。顾宪之虽多次担任郡的长官,但并没有什么财物,回家时,唯有四面土墙,不免陷于饥寒。天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准海对雪赠傅 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梅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则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注]①傅霭,李白的友人。②溟渤,此处指东海。③剡溪,《世说新语·任诞》云: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④郢中歌,指《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的诗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北方席卷而来的大雪铺盖着江南的天地,气势雄浑,奠定了全诗豪放的基调。 B. 颔联写梅树在阳春时节开放,斗寒争艳;明亮的月光照在洁白的沙滩上,天地澄澈。 C. 颔联红白色彩相间,景象妙不可言,营造了幽静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D. 颈联上句运用了王子猷访戴的典故,下句写到果园,点出自已思念远在梁园的朋友。 15.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作者遥寄一曲《阳春白雪》,却无人欣赏,表达了对友人傅需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知音难得的苦闷、失落。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虽然本诗前两联写的景象雄浑美丽,但从“曲罢心断绝”看,表达的却是作者思念友人的深深的忧伤,故选项中“全诗豪放的基调”表述不正确。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为你唱一曲阳春白雪吧,可是不见你的踪迹,你听到了吗?连我自己听了都心酸,谁是知音?一首很好的思念友人的诗,状景抒情都很到位。表达了对友人傅霭的深深思念之情,抒发了知音难得的苦闷。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几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作歌明志,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 夏虫也为我沉默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直接填写上下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翔、笙、箫、萧、兮”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观众多怀有这样的心态:既希望“慢综艺”多一些,又不希望它过多地呈现,( )。一方面,“慢综艺”的内容要扩宽一些,别只是围着造房子、开民宿转,生活是________的,“慢综艺”节目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另一方面,相对来说,以“快”为理念的综艺节目已经发展成熟,“慢综艺”想要与之抗衡,首先要提升原创能力,进行更新升级,丰富节目模式,才能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避免“________”。“慢综艺”不能被过度开发,观众喜欢它,是因为可以远离喧嚣的世界,用心去感受生活,聆听内心深处的自己。 “慢综艺”________了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今天的人们开始渴望慢节奏、慢生活,而这种期待会反映到电视综艺的审美取向上,“慢综艺”就是营造观众逃离都市,肉身安置于短暂田园生活之中,营造出“生活在别处”的幻觉。如何让观众在观看后产生共鸣,________,引发他们对工作、生活、情感的深入思考,“慢综艺”要回归生活,让观众从尘世的纷扰中解脱出来,看到缓缓流淌的生活本真,这才是“慢综艺”节目获得更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环节。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舍不得浮躁跟风去破坏这份精神纯净 B. 因为这份精神的纯净会被浮躁跟风破坏 C. 因为舍不得浮躁跟风去破坏这份精神的纯净 D. 更是舍不得浮躁跟风去破坏这份精神的纯净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多姿多彩 稍纵即逝 配合 敞开心扉 B. 琳琅满目 昙花一现 配合 扣人心弦 C. 琳琅满目 稍纵即逝 迎合 扣人心弦 D. 多姿多彩 昙花一现 迎合 敞开心扉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慢综艺”就是带领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将肉身短暂安置于田园生活之中 B. “慢综艺”就是营造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将肉身短暂安置于田园生活之中 C. “慢综艺”就是带领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肉身短暂安置于田园生活之中 D. “慢综艺”就是营造观众逃离都市的喧嚣,肉身短暂安置于田园生活之中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分析本题,由于括号前面说的是观众的心态,括号中的文字是要解释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所以排除A,D两项;B项“因为”后转换了主语,与前面两个分句不衔接,排除B。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 多姿多彩: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语境是说生活,所以选“多姿多彩”。 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流逝。语境是“慢综艺”节目的周期,故选“昙花一现”。 迎合:有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配合: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根据语境,选“迎合”。 敞开心扉:在一个人面前把自己的心毫无隐瞒地表现出来,也指分享自己的心情。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语境是说让观众在观后说出内心感受,故选“敞开心扉”。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B项,搭配不当“营造”改成“带领”。 C项,成分残缺,“肉身”前加“将” D项,搭配不当,“营造”改成“带领”;成分残缺,“肉身”前加“将”。 故选A。 20.下面是几副对联,请按要求把对联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 ①书山难攀以勤为伴 学海苦渡唯舟为乐 ②瓢盆碗碟三餐乐 酱醋油盐五味鲜 ③寸心别有天 竹海留客处 ④春满芙蓉帐 香浓翡翠床 ⑤门前梅花月色 室内琴韵书声 大门________;客厅________;书房________;厨房________;卧室________。 【答案】 (1). 大门⑤; (2). 客厅③; (3). 书房①; (4). 厨房②; (5). 卧室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及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考生要注意从内容、词性、平仄等方面去判断。①中“书山”“学海”,应该在书房;②中“瓢盆碗碟”“酱醋油盐”应该在厨房;③中“留客处”,应该放在客厅;④中“芙蓉帐”“翡翠床”,应该放在卧室;⑤中“门前”,应该放在大门。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本报那不勒斯7月3日电(记者李硕、季芳)第三十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当地时间3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开幕。当日上午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那不勒斯海港升旗广场举行了升旗仪式,正式开启了本次大运会的征程。参加本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共343人,其中运动员198人,将参加本届大运会14个大项、144个小项的角逐。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的旗手是来自北京大学男子篮球队的队员王少杰,他在刚刚落幕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中当选最有价值球员。 【答案】①当地时间7月3日;②第三十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开幕;③中国代表团将参加14个大项、144个小项的角逐;④旗手是王少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消息类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述类文体,可以使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组成一句话新闻。本段材料共4句话,根据字数的要求,考生应从4句话中分别筛选信息。从第1句中筛选出时间和主要事件;从第三句话筛选出“中国代表团将参加14个大项、144个小项的角逐”;从点滴4句话筛选出“旗手是王少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首经典老歌《读你》中写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喜悦的经典/美丽的句点/唔/你的眉目之间/锁着我的爱怜/你的唇齿之间/留着我的誓言/你的一切移动/左右我的视线/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是啊,生活中总有一些事物让你难以忘怀,或是经典文化,或是美妙歌曲,或是榜样人物,或是家长朋友,抑或是陌生人……他们也许给了你前行的力量,也许给了你最好的安慰,也许给了你无穷的关爱…… 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读你 浑浊的眼里藏着一个明澈的世界,我曾经看不懂,读不透…… ——题记 时间的齿轮依旧不紧不慢地转动不息,阳光透过老旧不堪的窗框,照在了楼梯间那辆满是记忆的灰尘的三轮车上。 每每这时,我都会想起那已离去的你与车,想起我拥有的温暖童年,想起你仿佛历经沧桑阅遍世间百态的眼,想起那些有你陪伴的时光…… 自我出生起,车库里就一直停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听父母说那是你的自行车。幼时的我对它印象不深,只记得你曾骑着它送我去上学。那自行车骑起来“吱吱呀呀”地响,边边角角总有些破碎处,生锈的零件时不时会在衣服上蹭上些铁锈,破旧、甚至可以说是丑陋。你小心翼翼地把儿时我的抱上后座,我看着你略有些弯曲消瘦的后背,心里却满足地好像拥有了全世界。那时我的从你的眼里看到了爱与愉快。 后来的某一天,不知怎的,车架的某一尖锐处划伤了我的腿,本没有大碍,你却慌里慌张地从家里寻了布条,匆匆赶往车库。跟在你身后的我看见你推出自行车,细心地用布条包裹着那些尖锐破碎的地方,我私下里,觉得是多此一举,不必如此麻烦。你的手并不灵巧,或有些笨拙,再仔细端详着你,皱着眉,微眯着眼,拿着布条在自行车上来回比划着长度与大小。那浑浊的眼中,分明透着认真和浅浅的温柔。 后来你病重住院,我进入重症监护室看你,见是我,你慈祥地冲我笑,苍老的脸上满是皱纹,竟是虚弱到不能说话。我不知你的癌症已到了晚期,无药可救,只是一个劲地说:“你要等我长大呀!等我上初中,高中,大学……不是说好的吗?”你只笑着,轻轻点头,眼里似乎有些光亮,不知是泪光,还是希冀的光。 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你的眼。 你终究还是走了,那天,我在沉重的木棺前痛哭失声,长跪不起……整个世界仿佛都成了灰色,你没遵守诺言,那双浑浊的却充满爱的眼睛再也不能看着我长大了。 很遗憾呀,自行车没了,到最后也没能读懂你眼里的光。 大概是爱吧,深沉的爱与盼望我成才的殷切希冀。 你的眼里仿佛有一个小小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有阳光;有蓝天;有你;有我;有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具体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审题是关键。首先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考虑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争使语言活起来。 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首先弄懂“读”的意思,“读”既可指“阅读”,也可以理解为“思考,领悟,观察,咀嚼,探究、欣赏”等。而“你”既可指人,如现实中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或者是古人、书中的人物……也可指“物”如书籍、歌曲、自然,家乡……因此,本道题所写范围广泛。再分析写作引导语,它为我们提供了写作对象和写作方向,因此你可以写通过“读”而得出的感悟:或启迪,或思念,或力量……结合歌词材料来看,在写作过程中,应体现出自己对“你”的真情,真心,真义,表现出自己对“你”的依恋,痴迷等。要注意描绘细致,情感真切饱满,从而以情动人。 参考立意:1、读你,感受亲情的温馨与美好2、读你,与书籍交友,领略文学的魅力3、读你,培养生活的对勇气,向时代的标杆致敬。 参考素材: 1、我曾经翻越高山和大海,穿越那人山人海,领略世间美好。我曾经读过许多精彩富有哲理的书,却唯独没有读过你——我的奶奶。你是这世间最美的书,让我在这阳光灿烂的夏日,细细读你。 2、时光牵着岁月的衣角,转眼正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春日了。庭外阳光灿烂,庭内红紫烂漫。那株桃树是你最喜欢的,你常常在春日明媚的下午,浇水剪叶,忙碌的身影让我一抬头便可瞧见。你像照顾女儿般,为它送出你真诚的心。于是,在那阳春三月,它终于开出了春日的第一树花。粉红剔透的花瓣缀满枝头,风一吹似乎要掉落,满树摇曳生姿,风华绝代。你一身素衣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而它烨然若神人。随即,满屋子都被花香浸得满满的,就这样浸润了我年少时光。 翻开这一页,细细读你,写满了你对生活的热爱,你的乐观从容。 3、走过白天黑夜,转眼便到粽子飘香的季节。夏日的夜晚,满天星斗,月色如华,清风相伴,满地斑斓。我与你坐在庭院里纳凉,地上被月亮铺得亮堂堂的,耳边传绕的是青蛙与知了合奏的交响乐。我十分惬意地闭上了眼。忽然你将一粽子塞进我嘴里,香甜糯滑的味道让我三下五除二便吃掉了。你笑着问道:“好吃吗?”“嗯。”我快乐地答道。我不由自主地说出了最喜欢的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闭上眼,交响乐渐趋平缓,我似乎感受到了海边的清风阵阵。睁开眼眸,映入眼帘的是璀璨繁星。却看见了你手持蒲扇为我送来了如海风般的清凉,而你鼻尖却挂满汗珠。我鼻尖一酸,眼眶湿润,只记得那晚月亮十分皎洁,风十分清凉。 又翻开这一页,细细读你,上面全是你满满的柔情和对我的浓浓爱意。 4、春夏过后,便是金风送爽的金秋。我与你走在金桂飘香的古城街道,享受着秋天赠与我们的安详。青瓦白墙,幽幽深巷,一切都如此的宁静致远。路过一个麦芽糖的铺子,你便替我买了两个。我惊异你为何买那么多,你说:“我记得你是喜欢吃的呀,就多买了一个。”我尝了尝那麦芽糖,里面似乎充斥着一种名叫爱的甜味,醉了我的味蕾。 翻开这一页,细细读你,写满了你对我无处不在的关心。 结构示例:“读你”,文体:记叙文。开篇设题记,以“三轮车”引发回忆,选取了生活中亲人关爱自己的一些小事,以及临终前的细节描写,表现挚爱的亲情。至情言语,感人至深。文尾以“那个世界里,有阳光;有蓝天;有你;有我;有爱”收束,耐人寻味。 【点睛】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这个题目可以是一个概念,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如“季节”“诗意地生活”“我能”等等。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其存在的价值。首先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考生写作时偏向一方面;其次,有利于考生的思想迅速集中,能在较短的考试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写作。命题作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限制性,命题作文给出的作文题目,要求所有考生用同一个题目写作,这是文章标题的限定。实际上,在限定标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和文章的立意方向。因此考生作文就多了一些比较点,就评卷而言,便于比较,容易分出优劣;二是富于启发性,命题作文只给一个概念或者短语让考生写作,要考生根据这个概念或短语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想象未来的生活情景,再对此做理性的思考后进行写作。不管哪咱类型的写作,主要是从审题、立意、选材、安排结构以及语言表达五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