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1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训练(全国)(15)

‎2018届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 训练(全国)‎ ‎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武生 张国平 剧团解散时,大家都心情沉重,女演员们掩面哭泣,男演员也多半躲在墙角抽闷烟,眼窝湿湿的。可侯三没哭,也不能哭。侯三演的是武生,都是铁打的角色。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英雄豪杰。‎ 就不信,茄秧上也能吊死人?侯三发出一声感慨。侯三出门时拿走了一把刀,那把道具刀已陪伴他多年,每次提刀登台侯三便豪气满怀。侯三舍不下那把刀。‎ 枝头的枯叶半死不活,秋天的气息已很浓了。侯三看渐渐远离了剧团,心里顿然虚了,虚得如团棉。其实侯三对未来也没底儿。‎ 剧团虽属三流,演员们待遇也不高,但有它在毕竟是个寄托,现在突然散了,便仿佛一座靠山蓦然坍塌了。‎ 侯三的老婆是一家超市的财务主管,自从她从收银员升为财务主管后,她的脸顿然肿得不行,对侯三指桑骂槐,剧团解散的事让她知道了,准又一阵狗血喷头。家不能回,侯三来到濮水河岸的草地上一躺,捧着刀唉声叹气。‎ 太阳少气无力斜到西天,侯三挥刀砍了一阵树枝才慢慢把气消了。解散的事女人迟早会知道,得尽快找份工作,这样才能堵住她的嘴。理清了思路,侯三提刀回家。‎ 哟,长出息了?想杀人呀?老婆看到侯三手里那把明闪闪的刀,口气里满是不屑。‎ 我的祖奶奶,借八个胆我也不敢动你一指头啊。侯三说,刚接了一个新角色,拿回家练练。‎ 练个屁!你看看你,有蹬三轮的挣钱多不?侯三被老婆一下噎住了。每提到钱,侯三便像撒气的皮球,再没舞台上那份豪情了。‎ 去招聘市场,侯三看到一块牌子,顿时兴奋了,牌子上写:招聘保安。可人家不要侯三,说是专解决下岗职工的。侯三的剧团虽不算草班儿,但也未正式纳编,侯三没有下岗证。这时被人拍了一掌,侯三回头看到一个很阔的人正对他微笑。那人问,找工作?侯三点头。那人说,除了跟头你还会什么?侯三说,会武功。那人说,耍一套看看。侯三便打了一套拳,虎虎生风。‎ 那人便说,就跟我干吧。不过是试用,试用期内这个数。那人伸两个指头。那人见侯三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就说,过了试用期,就是这个数。那人伸出一个巴掌。侯三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优厚的待遇,笑得嘴角咧到了耳朵上。于是那人便成了侯三的老板。‎ 老板让侯三当保镖,只站在门外,屁事没有。侯三见进出的人都很神秘,插嘴问,咱公司做啥生意?老板脸一沉说,别不懂规矩,在这里要有眼也无眼,有嘴也无嘴。该看的看,不该看的不看。该问的问,不该问的别问。‎ 侯三忙闭嘴说,老板,我记住了。‎ 有天老板让侯三坐他的车办事,还没到地方便被人截住,侯三迷迷糊糊被几个彪形大汉绑架了。侯三虽有些功夫,但恶虎难抵群狼,侯三被推进黑乎乎的地窖。‎ 说,你们老板住哪里?怎么联系?侯三被打得遍体鳞伤,遭人盘问。侯三的嘴上像沾了封条,一个字也不说。反复多次,侯三死去活来,愣是没吐一个字。那帮人恼羞成怒,将侯三关在地窖里,一连三天不给饭吃也不给水喝。地窖里阴冷潮湿,侯三昏死过去。‎ 侯三看到地窖口闪进一道亮光,朦胧中下来一个人。侯三吃惊,下来的是老板。侯三胆怯地说,你也被抓了?不是我说出去的。老板笑了,说,你小子够意思,安心养伤吧。侯三问,你怎么知道我被藏在这儿?老板说,以后你就明白了。‎ 侯三几天便好了。那天侯三突然看到一个绑架他的人,才明白,原来是老板考验他。妈的!侯三咽了口吐沫。‎ 这天侯三陪老板出门,老板一脚踏坏了一卖艺瞎子的二胡。瞎子死抱老板的腿不放,非让老板赔。老板很没面子,对侯三吼,踢翻他!侯三见瞎子可怜,便掏钱,却被老板打在地上。老板说,我是随便赔钱的人?踢翻他!一分钱也不给。侯三犹豫着不肯动手。‎ 老板失望地过来拍侯三的肩膀,又掏出一沓钱说,你可以走了。为什么?侯三吃惊。老板说,你考试不合格。‎ 妈的。侯三接过钱朝瞎子走去。侯三把钱塞在瞎子衣兜里,拍他肩膀说,伙计,拿着。‎ 侯三转身离去,头仰的老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枝头的枯叶半死不活,秋天的气息已很浓了”这一环境描写烘托出侯三离别剧团的伤感之情及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B.文中写道“妈的!侯三咽了口唾沫”,意在说明侯三此时的胆怯,明知自己受到老板非人的考验后丝毫不敢反抗。‎ C.“别不懂规矩,在这里要有眼也无眼,有嘴也无嘴”既传达出了老板希望侯三不要自惹麻烦之意,也表达了他对属下的关爱之情。‎ D.小说结尾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侯三与老板对盲人的态度进行对比,衬托了老板的冷酷无情,使读者增添了对盲人不幸的同情。‎ ‎8.请简要分析侯三的形象特点。‎ ‎9.小说叙写了侯三回家受到媳妇的奚落这一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A8.①坚强,刚毅,当他下岗时,当他面对绑架者的殴打时,他都独自承受。②忍辱负重:面对媳妇的无理奚落。面对老板不合情理的考验,他选择了忍让。③善良,有正义感。他不顾自身处境,拒绝了老板的要求,并将钱给了盲人。 ‎ ‎9.①将无钱受到媳妇的奚落时的忍耐与结尾将钱给了盲人后,头仰得老高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侯三的形象,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受到媳妇的奚落,侯三急忙出外寻找工作,才使得下文的老板考验的情节合乎情理。‎ ‎【解析】‎ 正义感有同情心善良的人。‎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考查小说主人公侯三的形象特点,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找出有关侯三言行的内容,然后分条概括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像飞一样 立夏 ‎“对了,岛上有汽车吗?”说这话的时候,我和阿龙正坐在一艘晃晃悠悠的小木船上。去蜈蚣岛的客船每周仅一班,我等不及,让阿龙花钱雇了一条小船。‎ ‎“哪有!”阿龙哈哈笑了,“本来就没有,现在更不会有了。”‎ 毕业后这些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从学生时代就无比向往的海岛。公司欲开发大型荒岛求生项目,需要一个岛,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同学阿龙。‎ 阿龙来自舟山群岛,是我们班唯一来自海边的同学。在他的描述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玉米粒似地随意撒在大海上,而他小时候居住的蜈蚣岛,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类、固定在礁石上的贝类、沙滩上爬得飞快的螃蟹、滩涂泥洞里探头探脑的跳跳鱼,还有岛上高高低低的石屋,渔船拢洋时码头上遍地白花花的鱼……这些场景从善于讲故事的阿龙口中讲出来,在我的脑中构筑了一个如梦境一般神奇的世界。‎ 阿龙接到我的电话就说:“你们可以去蜈蚣岛啊。”‎ ‎ “拜托,我找的是荒岛,蜈蚣岛人丁兴旺,放百八十个人进去活100年都不成问题,还搞什么求生训练啊。”我笑着说。‎ 阿龙说:“唉,如今的蜈蚣岛,就一荒岛,你去了就知道了。”‎ 船一靠岸,果然看到一片错落有致的石屋建在山上,却不见人烟。阿龙说,岛上的人基本上都迁到陆地或者大岛上去了,现在只剩下几个老人不愿离开,还住在老屋里,他们的家人每周用客船送些吃的用的过来。‎ 环岛一周,我欣喜异常,这正是我想要的岛。可是走得人都快虚脱了。阿龙说,我带你找个地方喝口茶坐一会儿。就这样,我见到了阿优婆,老人70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我夸她屋子里的那些旧家具、院子里的大瓦缸……我确实从内心里喜欢这些老东西,怀旧又精致。她很健谈。一只小黑狗乖巧地伏在她脚边打瞌睡。阿龙告诉我,阿优婆的儿子在大岛上买了房子,但她死活不肯搬。阿龙指了指脑袋,说阿婆一辈子没出过岛,有点固执,是个老脑筋。儿子带来的新玩意儿全被她扔在一边。媳妇有一次烫了头发来看她,也被她狠狠骂了一顿。所以现在儿子媳妇也不大愿意来了。我很惊讶,一辈子没出过岛,是我无法想象。是的,虽然阿优婆颇为热情,但我感觉得到,她不喜欢我的时装、我的卷发、我的眼影、我的口红。我也不喜欢她,不喜欢她的封闭,以及言语中对岛外世界的抵触。‎ 紧张的汇报、考察之后,老板最后拍了板,我们的荒岛求生营地终于可以规划建设了。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联系好登陆艇运了一辆越野车和一辆卡车到岛上。‎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突然发现前面有个蹒跚的背影,是阿优婆。我下车,让她坐上我的车,想送她回家,然而她并不搭理我,漠然地转头便走。我开车继续前行,突然有个小黑点从路边冲出来,我一个急刹,吓出了一身冷汗。是阿优婆的小黑狗,冲着汽车吠叫。‎ 我从梦中惊醒了。没有海,没有阿优婆,我躺在宾馆的床上,远处传来几声狗叫。我再也无法入睡,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但那个蹒跚的背影让我久久难忘。我想,若我带着一大帮时尚的男男女女,打破这个岛的平静,对于阿优婆这样的老人会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我和阿龙来到阿优婆家。把我们在这个岛上想做的事,说给阿优婆听。我想,即使阿优婆不能理解,让她狠狠地骂我一顿,也能让我的心里好受一些。‎ 然而,阿优婆对我们说的似乎挺有兴趣。她说,这个活动好啊,海里全是宝,以前最苦的时候,我们岛上也没饿死过人。海里可以钓鱼,海边可以捡海螺,泥涂里有跳跳鱼、小螃蟹。人是饿不死的,就怕你们城里人吃不起苦。我得寸进尺,邀请阿优婆坐车去参观我们的求生基地。阿龙在一旁摇着头说,阿优婆从来没出过岛,也没见过汽车,她不敢坐的吧。但是阿优婆竟然同意了。她走到汽车前,小心地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车身,脸上带着孩童般的好奇。‎ 我驾驶越野车在海边疾驶,放下车窗,打开音乐,海风扑面而来。副驾驶座坐着阿优婆,满脸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她说:“真的很快啊,像飞一样。”‎ ‎(选自《小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中的“我”是线索人物,由于“我”寻找和考察,才引出阿优婆这一人物,情节才得以发展;同时,小说还用“我”的时尚来衬托阿优婆的传统。‎ B.阿龙在小说中 不可或缺,没有他,“我”找不到蜈蚣岛并且不会决定把荒岛求生的项目建在岛上;没有他,我见不到阿优婆。总之,没有他,故事无法发展。‎ C.阿优婆生活在一个原本热闹但已日渐冷清的荒岛,尽管外部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她仍固执地想重复原来的生活方式。然而变化是趋势,谁也得面对。‎ D.我邀请阿优婆坐我的车回家,但她不搭理我,漠然地走了,连她家平日里看起来乖巧的爱打瞌睡的小狗都对我不友好,冲着我的汽车吠叫,吓出了我一身冷汗。‎ E.阿优婆生活的蜈蚣岛是处在飞速发展环境中的很多海岛的缩影。它们曾经人丁兴旺,但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改变着它们的曾经和未来,小说的主题令人深思。‎ ‎5.小说的第四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 ‎6.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4.BD5.①(内容)写出了蜈蚣岛曾经的特点:景象神奇,人丁兴旺。②(情节)与下文蜈蚣岛成为荒岛形成对比,使行文有波澜,故事有起伏。③(结构)与阿优婆介绍“海里全是宝”在结构上相呼应,可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④(主题)有利于突出主题,让人深思曾经的古渔村在飞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如何走向未来。 ‎ ‎6.①(手法与内容)这句话通过人物的神态 描写与语言描写,写出了阿优婆坐上越野车心情的兴奋与舒适的体验。②(人物)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刻画了阿优婆的另一面:内心深处对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很好奇,愿意接受。面对必然的变化,虽然她对新事物、对外部世界有抵触,但她已开始面对和接受新事物了。③(主题 )以此结尾,让人想到像阿优婆这样的老人都能开始体验和接受这变化的世界,看来坦然面对和接受新变化是新时代人应有的态度,同时,也让人深思曾经的古渔村在飞速变化的时代大潮中如何走向 未来,深化了主题。‎ ‎【解析】‎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内容、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解答本题,考生要紧密结合文本,抓住文章中细节,判断选项对错。‎ ‎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第四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答题关键词 “第四段”“作用”。答题应该从人物、情节、主题、表达效果等角度答题。‎ 点睛: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6.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题关键 “文中划线句的理解”,联系文章内容和社会实际从“手法与内容”“人物”“主题 ”三个角度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马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里出事了?”“是、是菜园子,菜、菜出事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他们这个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家过节了,只有自己跑一趟了。‎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莱,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老马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马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离这里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 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马面前。‎ 老马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老马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马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马的眼睛湿润了。‎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并暗示了小说的主旨。‎ B.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马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等动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马对种菜的熟练。‎ C.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小说先写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菜。‎ D.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马预算的百八十块到最终的三百多块,说明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马和扎西的菜园子。‎ E.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马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 ‎8.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BE8.(1)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扎西”,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菜园子”;(2)文章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扎西对“菜园子”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通过“扎西”与“菜园子”的故事,反映了援藏干部的无私助人,藏区的落后封闭以及藏民的淳朴、善良,从而凸显小说主体。 ‎ ‎9.(1)从扎西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可以看出,藏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加大力度。(2)从扎西卖菜不用称可以看出,藏民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虽然体现了他们淳朴的品格,但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藏民也要多与外界接触,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 ‎【解析】‎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题中错误的选项主要是对小说情节、主题的考查。‎ ‎8.试题分析:本题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题干问的是“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一般从情节、形象、情感、主旨以及艺术特色角度分析作答。“蚕儿”是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且所讲故事皆与蚕相关,故从情节上来看,它是文章的线索;文中因“蚕儿”让蒋老师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睦,表现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从主旨上来看,用“蚕儿”来比喻教师,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 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本题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及故事主人公的身份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点睛: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