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模块三专题十二第26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江苏专版)
第26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 ②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③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②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思想路线上: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选择上: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统一战线上: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理论品质。 ③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1.孙中山认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制具体表现在,中日‘二十一条’所载,几乎国家尽归其掌握。此显系民族主义未达目的所致。”此后,孙中山将“民族主义”发展为(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二十一条”可知,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故B项正确。 2.1924年,孙中山认为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是“全民政治”(即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政府、官员等工作),方可矫正选举制度之弊端。由此可知他主张( ) A.直接选举方可创立民主政体 B.直接民权是实现新三民主义核心 C.应实行直接普遍平等的民权 D.民权主义应当与民生主义相结合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信息“直接民权”“全民政治”说明孙中山主张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故C项正确。 3.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向地主征收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将其田地拿来充公,以实现“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 A.反映农民平分土地的根本愿望 B.可以动员农民拥护苏维埃政权 C.推动了辛亥革命走向胜利 D.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根据材料中“可以照地价向地主征收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将其田地拿来充公,以实现‘耕者有其田’”可知实行的是土地国有政策,仍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D项正确。 4.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上述材料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解析:选C 根据“苏联方面暴露……缺点和错误”“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及所学可知是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提出处理好农、轻、重发展比例问题,故C项正确; A、B、D三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与经济建设不符,故排除。 5.1979年1月,邓小平头像第二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写着:“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主要是因为( ) A.邓小平主导启动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B.邓小平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乱局 C.邓小平成为中国国家元首 D.邓小平一手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选A 邓小平的重要贡献就是领导了改革开放,而且1978年底改革开放的提出与题干时间相符,故A项正确。 6.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理论前提”主要是指( ) 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解析:选A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两者都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 史料一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①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选集》 [教你读史] 史料一体现了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划线部分①说明革命者推翻清政府,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史料二说明孙中山关注民生问题。由②可知孙中山提出核定地价的解决方法。 史料三反映了孙中山组建国家机构的设想,体现了三民主义以人民利益为主、以民为本的思想。由③可知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为人民谋福利。 [史论形成]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1)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 (2)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是基础。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国家的富强问题,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是三民主义的基础。 史料二 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②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史料三 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作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作治权;治权就可以说是政府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③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主题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史料一 [教你读史]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泽民 史料一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表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史料二中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侧面表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史论形成]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史料二 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史料] 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作了《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指出通过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李时岳《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原因。 [提示] 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宣言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国民党吸收了新鲜血液,顺利实现了改组。 2.《论十大关系》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史料]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论十大关系》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 (1)核心观点:提出了正确处理工业、农业、轻工业等方面的关系。 (2)意义:这是毛泽东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有利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史料]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探究] 如何认识史料中的观点? [提示] 史料说明邓小平理论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一、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推动民主革命发展的表现 1.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的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2.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也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双方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收回了部分国家权益。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题组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2018·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可知,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因此孙中山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只是从俄国革命中获取经验,不可能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及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故A、B两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 2.(2014·全国卷Ⅱ)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析:选C 材料中所宣扬的各个主义明显不同,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由材料中的“三民主义”“标榜三爱”“主张三权”可知C项正确;材料中各军阀标榜的主义多与三民主义无关,谈不上是对三民主义理解的差异,D项错误。 3.(2014·海南高考)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析:选C 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借鉴代议制度” ,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题组二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4.(2015·江苏高考)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解析:选A 依据材料信息“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可知邓小平的这一讲话是让人们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据此判断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排除B项。“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改革开放,故排除C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的,故D项错误。 5.(2018·海南高考)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解析:选B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D项错误。 6.(2017·天津高考)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选D 由材料关键信息“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可知,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而《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排除A、B两项;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等可知,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应在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而《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6月,排除C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符合题意,故选D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