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介打破了传统文本的线性生产、传播和评价过程,进一步改变了写作、评论和阅读的经典形态,文艺活动全面打破精英话语垄断。从网络文学作品批评现状来看,批评主体实际上由职业批评家、网站编辑和独立评论人三部分构成。同时,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重建也离不开技术更新的作用,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筛配和人工智能辅助的评价模式势必将发展成为网络文艺批评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职业批评家接受的是传统经典文学鉴赏和评价的正统络文艺诞生之初即对其持有雅俗之辨的先验偏见。新世纪以来,尽管不少学院派批评家开始转向网络文艺评论,却也难免精英化的批评立场。学院派批评家关注文学批评的学理探讨,在长期浸淫学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与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着龃龉寡合的先天窒碍。此外,职业批评家也包括传统文学期刊的编辑,尽管这一群体普遍认可文学批评需要与时俱进,并推出了包括兼收并取网络文学与主流文络文学专刊等一系列举措,却收效甚微。他们短时间内也很难及时做出调整来应对网络文学批评阵地缩水的挑战。 网站编辑是网络文学批评流程之中最为前端的把关人。文络文学作品发布和流播的第一渠道,专职的网站编辑负有对上传的作品进行审核、建议修改以及筛选推荐等职责。其在角色上类似于传统出版机构的专业编辑,但出发点和工作重心与后者大相径庭。在网络文学通行的审查制度规约之下,网站编辑的筛查重点在于剔除触犯法律或道德底线的作品,并且时刻以大众读者这一服务对象为优先,对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容褒贬则在其次,把关作品的专业素养也难与出版编辑同日而语。 - 25 - 独立评论人的出现受网络文学的技术发展影响较大。受惠于移动技术和社交媒介的蓬勃发展,文学批评的发声平台和渠道更为多元,以自媒体和大众媒体为主要阵地的独立评论人不断崭露头角,激活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但是,独立评论人受点击率、转发率乃至植入广告等经济利益驱动不在少数,或为迎合读者发表低级趣味及媚俗内容,其评论亦多蜻蜓点水,在“去中心化”的同时容易导致扁平化的评论倾向,甚至是流于炒作和恶性竞争,遑论对网络文学创作起到积极引导的推动影响。 媒介技术更新了作者和评论者的联结方式,并深刻介入到网络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网络作品现存的规模和发展的趋势来看,纯粹依赖人工的文学批评已是难以为继。以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中文网为例,单部作品字数超过千万的完结小说已有近10部,字数超过500万的完结小说则多达150部,且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借助智能检索和数据匹配等技术手段是大势所趋。同时,警惕以纯粹技术为尺度对文学作品的拣选以及技术带来的人文科学异化问题,优化作品评价机制,提升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和公信力,是下一阶段网络文学批评机制构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史霄鸿《新媒体书评人与网络文学批评机制的有效构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借助于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筛配和人工智能辅助的评价模式,网络文艺批评就能得以实现。 B. 网络编辑时刻优先服务于大众读者对象,故网络文学作品艺术水准和思想内容泥沙俱下。 C. 与职业批评家不同,网络编辑与独立评论人的网络文艺批评更易受制于特定读者的影响。 D. 鉴于技术带来的人文科学异化问题,作者批判了以技术为尺度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挑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基于网络文学作品三大批评主体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网络文学批评机制重建的必要。 B. 文章自始至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详细阐释了当下网络文学作品批评的现实状况。 C. 全文论述时首先立足过去,同时紧密结合当下,最后指向未来,逐层将论述推向深入。 D. 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概括,继而展幵横向论述,并在每个论述过程中做到辩证客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媒介改变了文学作品评论的传统形态,导致网络文学作品批评主体呈现多元化形态。 B. 精英化评价方式与网络作品通俗形式间的矛盾,意味着职业批评家不能占据批评主阵地。 C. 传统出版机构的专业编辑对作品进行审核、推荐,并把关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容。 D. - 25 - 独立评论人借助多种网络媒介与渠道激活互联网文艺评论的生态环境,实现“去中心化”。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网络文艺批评就能得以实现”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筛配和人工智能辅助的评价模式势必将发展成为网络文艺批评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 B项,强加因果,结合“故网络文学作品艺术水准和思想内容泥沙俱下”,原文只是说“对作品的艺术水准和思想内容褒贬则在其次”,之间并无必然因果关系。 D项,“批判了以技术为尺度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挑选”错误,原文表述为“警惕以纯粹技术为尺度对文学作品的拣选以及技术带来的人文科学异化问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文章自始至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错误,文章在论述职业批评家、独立评论人的的网络文学作品批评时没有采用对比论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B项,“意味着职业批评家不能占据批评主阵地”错误,原文只是说“他们短时间内也很难及时做出调整来应对网络文学批评阵地缩水的挑战”。 故选B。 - 25 -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如今,北斗系统闪耀浩瀚星空,织就天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 北斗交通应用。600余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让交通监管部门有迹可循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危险驾驶、疲劳驾驶。据统计,有了北斗之后,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同时,国内有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北斗渔业应用。7万余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北斗成为“海上保护神”,渔民说:“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突出作用,累计救助1万余人。 四点五万台北斗减灾终端得以推广,建成部、省、市(县)3级平台,实现6级业务应用,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摘编自2019年09月30日北斗网《波澜壮阔七十载,经天纬地铸北斗》) 材料二: - 25 - 材料三: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同时,为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我国还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捐赠了北斗系统有关设备,用以监测和评估相应地区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共同推动兼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服务亚太地区。以上这些合作,都为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北斗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摘编自201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网《2019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09年的390亿到2018年的3016亿,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九年间增长了七倍多,尽管2015年略有回落,但总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 B. 就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增速来说,2010—2011年呈增长态势,2015—2018年增速放缓,2010—2015年波动较大,行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C. 2011年的增速约为40%,之后快速降低,到2012年跌至谷底,这表明2012年经济走势下滑,2013年则快速反弹,同比增速为33%,两年呈“V”型发展。 D. 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己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其当前颇具实力,但从增速已放缓的趋势来看,该产业进一步发展须注入新动能。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5 - A. 我国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无需进口。 B. 国内有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己应用北斗系统,北斗系统民用优先。 C. 北斗系统己经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持续融合,更多的应用形式己经被创造出来,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D. 北斗系统己经成为中国一张名片,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其经济社会发展。 6. 北斗卫星系统研制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①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形成产业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②带动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③北斗卫星系统助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表明2012年经济走势下滑”错误。表格中线条为“增速”。根据材料二的图可知,2012年增速降低只是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增长速度放慢,实际上仍在逐年增长当中,不能表明经济走势下滑。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无中生有。材料一第2自然段,“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并不能说明我国就无需进口了。 B项,于文无据。北斗导航先军用后民用。从文中也推测不出“北斗系统民用优先”。 C - 25 - 项,未然当已然。材料一最后一句话“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这些美好的憧憬都在奋斗过程中。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材料一介绍了北斗卫星系统的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根据“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可以概括出第一点。材料二的图表为“2009-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及增速”,总产值的持续增长,北斗系统功不可没,概括出第二点。材料三主要介绍北斗系统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应用,可以得出第三点。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麦穗的故事 常辰哲 初夏的乡村,只见一片片黄金色的麦浪。村子东头的一户人家人头攒动。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就在同村人的叫好声中出生了。 孩子的奶奶从地里往回跑。听着大家的贺喜,老太太望着地里丰收的麦子,给孙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麦穗。 麦穗和地里的麦子一样,茁壮成长。一晃,麦穗18岁了。村里同龄的男孩子都已经外出打工了,有的人盖了房子,娶了媳妇。麦穗的娘却一次次婉拒上门提亲的媒人,坚持让麦穗念完高中。 - 25 - “当兵去,出门长长见识!”有一天,麦穗的娘望着一身虎气的儿子,想把他送到部队。麦穗听后,直接去人武部报了名。 人武部政委看着麦穗,很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叫麦穗!部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 麦穗听了,憨憨地笑了。 麦穗戴着红花,踏上西去的火车,成了一名西藏士兵。雪域高原的广阔和神秘,是他闻所未闻的。这里没有家乡常见的麦子,农田里生长的是一种叫作青稞的作物,麦穗感到很新奇。 麦穗所在的汽车连在山脚下,营区外是一片戈壁滩,只有一条公路通往最近的县城。当兵的第一年,麦穗刻苦训练,进步明显。在夜里,他经常梦见家乡的麦子。 麦穗和副连长谈心次数最多,有时会说起自己的梦。副连长是陕西人,个子不高,说话也少。每天都可以看见他在检查营房、车场;晚上熄灯后,他认真地查铺,还在营区来回转。 第二年春天,副连长找到麦穗说:“考军校去。”麦穗不懂,副连长又说,“那里有另一片天地,可以实现很多梦想,军校也需要你这样的好小伙子。”麦穗听后,又想到人武部政委的话,开心地笑了。 营长得知连队有战士报考军校,高兴地说:“好好学,加把劲,咱们营有好多年都‘剃光头’了。” 连队车场后面有一座单独的小房,为了方便麦穗复习文化课,连里让他单独搬进去住,连里的战士经常给他送来好吃的。在复习文化课的日子里,麦穗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开始了长跑。 在高原上练长跑是需要勇气的。他敲开连部的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连里的干部。过了一会儿,副连长开口说:“去吧,注意安全。” 于是,每天熄灯前这段时间,麦穗就自己在营区前的戈壁滩跑步,那真是寂寞的长跑。 跑步时,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麦穗低下头,一块块麦田整整齐齐,像士兵站成的方阵。 戈壁滩多风,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 麦穗原以为不会有人听见,有一次一回头,吓了一跳。原来,副连长一动不动地站在身后看着他跑步,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 副连长也是汽车连走出来的兵。当年,他考上了军校,四年后又回到戈壁滩的汽车连。 - 25 - 麦穗渐渐从副连长身上看到了一种戈壁滩的精神。每天长跑后,麦穗就回到小房,看书到深夜。 又是一年麦收时节。雪域高原冰消雪融,道路解冻。汽车连又全连出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全连将在野外穿梭,他们要赶在大雪封山前,给在一线哨所坚守的官兵送去亟需的生活物资。 麦穗因为要参加全军统一考试,没有随连队一起出发,而是作为留守人员看守营房。空荡荡的营区十分安静,麦穗继续坚持长跑,更加用功地准备考试。 不久,成绩公布了,麦穗如愿考上军校。 从干部科领到通知书以后,麦穗给在外执行任务的连队写了一封信。又过了一个月,麦穗却没有收到回音。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麦穗准备去报到了。在车站准备登上火车前,连队的回信才被车站主任急匆匆地交到他手里。信是副连长写的,上面写道:连队得知麦穗的喜讯都很高兴,全连加了餐。营长还说,咱们营终于不再是“光头”了。 看到这儿,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 火车飞驰,穿过一片片希望的田野。麦穗知道,此时的娘一定在田野中劳作。在火车上,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火车奔向远方,麦穗还在甜甜地做着梦,梦中的麦子依然金黄。 (选自《人民陆军》长城文艺版2018年1月26日,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题目为“麦穗的故事”,一方面概括了文章关于士兵麦穗的成长这一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对应文中多处关于麦子的梦,意蕴丰富,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 小说写了一个憨厚的乡村男孩,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军人的过程,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坚韧、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军人的形象。 C. 小说塑造了以主人公麦穗为代表的边疆战士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在风中站成了一个‘沙人'”的副连长,不断鼓励麦穗的营长。 D. 复习时,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麦穗开始了长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他边唱边流泪,最终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战友们的鼓励助他顺利考上军校。 8. 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写到“麦穗睡着梦见了麦子,梦里的麦子谦逊地低下头,站得整整齐齐,像一个个当兵的好小伙子”,改为“麦穗梦见青稞己然灌浆,泛着淡淡的金黄,迎着雪域高原的寒风” 好不好,为什么? - 25 - 【答案】7. D 8. ①采用顺叙,按照“麦穗”成长的时间顺序自然展开,以“麦子梦”为线索,虚实结合不蔓不枝,清晰地展现了主人公由一个普通的山村娃成长为一个优秀戍边战士的过程。②采取全知视角,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麦穗”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③巧妙采用片断组合手法(或蒙太奇手法),将出生起名、人武部报名、长跑唱歌哭泣、梦境等情景描写与叙事相结合,叙事简洁明快,集中紧凑。④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叙事中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塑造“麦穗”积极进取、富有责任感的形象。 9. (1)改成“梦见青稞”不好。因为:①破坏结构情节的完整性,如果改成了青稞,麦穗变青稞,结构和线索都会不完整,失去了首尾呼应以及点题的效果;②人物形象变单薄,改成青稞,人物身上的思念故乡情怀,思念亲人的人性的温柔就没有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立体;③影响小说主题的表达,改成青稞,不利于坚守理想、不忘初心与重视亲情、奉献边防的家国情怀主题的表达。 (2)改成“梦见青稞”好。因为:①在情节结构上,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暗合“我”“一定要学成归来”心理,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更可以直接从形式上表现一位内地青年成长为坚定的戍边战士的心理变化过程;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能突出成熟军人先国后家的奉献精神;③在主题表达上,可以突出戍边将士不畏艰难险阻扎根边疆的情怀。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D项,“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原因不够全面,也不是主要原因。麦穗长跑时边唱歌边流泪,不仅因为生活艰苦、单调寂寞,更因为思念家乡与追梦路上的不易。 故选D。 【8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运用叙述相关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修养。解答叙述方法特征可从叙述人称、视角、顺序、线索、手法等方面入手,如第三人称叙事,选择全知视角,按时间发展顺序叙事,脉络清晰,以线索贯穿全文,节奏舒缓等。解答此题,首先指出叙事特点,再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本文写了一个憨厚的乡村男孩如何成长为一个现代军人,还写了默默守护的副连长,细节动人,笔画简洁,体现了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叙事上采用第三人称“他”,以“时间”为顺序,以“麦子梦”为线索,叙述了出生起名、人武部报名、长跑唱歌哭泣、梦境等几个事件,串联起“麦穗”的成长之路。叙述中兼用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如“麦穗想了很多,想起了娘,想起了地里的麦子,也想到自己的梦”“麦穗顶着风跑,有时边唱歌边跑。在风中,他对着旷野大声地唱,有时会唱到自己泪流满面”“麦穗哭了。他紧握着信,心想:一定要学成归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本题主要探究小说结尾的情节构思。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思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三、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本题可以认为改成“梦见青稞”不好,也可以认为改成“梦见青稞”好。无论认为好还是不好,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①对内容结构的影响;②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③对主题表达的影响;④对作品感染力的影响等。无论答“好”还是“不好”,都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 【点睛】小说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哲宗立,(苏轼)复朝奉郎、七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轼曰:“昔林希同在馆中,年且长。”确曰:“希固当先公耶?”卒不许。二年,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开导,觊有所启悟。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尝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轼历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之使东;复人入镇戎,杀掠数万人,帅臣不以闻。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乱之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 25 -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B.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C.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D.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有主持,执掌意;知州,地方行政机构州之长官。元祐年间,苏轼知登州,写下了“西北望,射天狼”的词句。 B. 古代多以右为上,为贵,为高。文中的“朝中无出公右者”与“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的意思是相同的。 C.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称。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烽火扬州路”的意思是相同的。 D. 牒,文书;度牒,官府发给出家僧道的凭证,宋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苏轼易米救饥,即卖度牒之利。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侍帝读经,冀有启悟。每次在皇帝面前诵读到治乱兴衰及朝政得失的时候,都反复开导,希望皇帝能有所启发。哲宗虽沉默不言,却常常赞成。 B. 苏轼主掌贡举,关怀士子。苏轼主持礼部考试,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约束,使他们能展其能。 - 25 - C. 苏轼密疏进言,秉持忠诚。听到谏官对蔡确的处置,苏轼上疏密奏,提出自己的建议,太后接受了苏轼的建议,在他外任之时,给予优厚的慰劳。 D. 苏轼担任知州,德泽生民。杭州饥疫并发,苏轼请求减免赋税,用度牒换米以救饥者;扬州船家因禁私载而生活困苦,苏轼请求恢复旧制得到允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2)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苏轼从忧患中被起用,不想骤然间登上要职,向宰相蔡确推辞。蔡确说:“你徘徊不进已经很久了,朝廷中没有比你更合适的。”“起于忧患”意思是从忧患中被起用,状中关系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矣”句末语气词,“朝中”与“无出公右者”是主谓关系,应在“矣”后停顿,排除B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西北望,射天狼”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此词作于密州知州任上。 故选A。 【1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C项,“太后接受了苏轼的建议”不合文意。原文是说,苏轼上疏密奏提建议,太后认为他的建议很好(心善其言),但是没有采用(而不能用)。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摧辱,侮辱;单词,个别辞语;诬,诬陷。(2)弊,破旧;公私,公家私人;病,受害。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 25 - 哲宗即位,(苏轼被)授朝奉郎、登州知州,召他做礼部郎中。升为起居舍人。苏轼从忧患中被起用,不想骤然间登上要职,向宰相蔡确推辞。蔡确说:“你徘徊不进已经很久了,朝廷中没有比你更合适的。”苏轼说:“从前林希和我同在馆里,而且他年纪大。”蔡确说:“林希真应当比你先起用吗?”终于没有答应。元祐二年,兼侍读。每次在皇帝面前诵读到治乱兴衰、奸邪正直及朝政得失的时候,未曾不反复开导,希望对皇帝有所启发。哲宗虽然恭敬沉默不说话,常常很赞成。曾经读到祖宗的《宝训》,因而讲到时事,苏轼一一地诉说:“现在赏赐处罚不分明,善没有勉励恶没有禁止;又黄河正向北流,而硬要它向东流;西夏攻入镇戎军,杀掠几万人,统帅不奏报。每每出现这类事情,恐怕渐渐会成为衰亡和动乱的开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杭州知州。尚未动身,谏官说前任宰相蔡确任安州知州,作诗借郝处俊的事讥讽太皇太后。大臣们建议把他流放岭南。苏轼上密奏说:“朝廷如果处分蔡确轻了,那对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对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认为应由皇帝下敕书立案逮捕治罪,太皇太后就下手诏宽赦他,那就仁和孝两方面都得当了。”宣仁后心里认为苏轼的话好而不能实行。苏轼出行外任时,朝廷使用过去执政大臣的旧例,派宦官赏赐他龙茶、银盒,慰劳很优厚。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元祐七年,移扬州。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运法,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所以驾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还救济船夫们的困乏,所以所载货物都很快到达而且没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苏轼请求恢复旧制,朝廷允准。不满一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高适 人曰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②,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杜二拾遗:即杜甫。②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此时,高适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 14. 以下对于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思故乡”是说杜甫,也是说诗人,一个“思”字将二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结起来。 B. 梅花开满枝条,让人空自断肠,这“断肠”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同。 C. 诗人身在南蕃,想参预朝政却不能,难免心中百忧又千虑,其忧国情怀于此可见。 D.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闲散自适,而今携书佩剑奔走宦途,慷慨豪迈。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25 - 【答案】14. D 15. 诗句含意: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思想感情: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身居高位却匡时无计的孤愤与羞愧;对友人四处奔走、漂泊流离处境的深挚关切。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慷慨豪迈”错误, “岂知书剑老风尘”意为“哪里料到书剑飘零终老风尘”,有无奈又愤激。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解答本题,应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所以考生首先要逐句理解诗句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此诗是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怀杜甫之作,全诗旨在慰故人思乡之情,发世事难料之叹,抒无所作为之憾。最后两句意思是,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愧”字直抒胸臆,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点睛】解答情感题要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而内容是主要的,把握内容需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非常重视反省。比如《论语•学而》中曾子“_____” 一句强调要经常反省自身,荀子在《劝学》中还用“________”一句强调反省的重要作用。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写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以抒发情感。 - 25 - (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答案】 (1). 吾日三省吾身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往往取酒还独倾 (4). 一尊还酹江月 (5). 塞下秋来风景异 (6). 衡阳雁去无留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省吾身、知明、独倾、尊、酹江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锦鲤”是一种高档的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的美称。追溯锦鲤的历史,中国自古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喻人官运亨通。而锦鲤真正“跃上龙门”是在日本。锦鲤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 ),备受皇族的 ;人们赋予其吉祥、幸福的文化内涵,甚至视锦鲤为日本“国鱼”。除了现实中养殖的锦鲤,网络虚拟空间中的锦鲤符号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 的特点,五月鲤鱼旗、日式庭院中的大和锦与昭和三色锦鲤都成了“锦鲤祈福”微博的主要配图。 如今,兜兜转转的锦鲤又回到了中国当起“网红”,变成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从2018年国庆期间如火如荼的抽奖活动“寻找中国锦鲤”,到当下考前考后风靡的“转发锦鲤求通过”,网友的行为都像极了生活里的求神拜佛。但需要强调的是,转发“锦鲤”不是对日常生活中祈愿仪式的简单移植,大多数人只是通过这样的网络祈愿行为温和地表达着对现实压力的 ,转发“锦鲤”隐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当然,迷信不可取,只转发“锦鲤”而空想不劳而获必然无益。我们不能真的将愿望、理想全都交给“锦鲤”,人生不可能处处 ,奋斗才是真正的人生“锦鲤”。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青睐 融合 对抗 顺风顺水 B. 青睐 契合 反抗 左右逢源 C. 推崇 契合 对抗 顺风顺水 - 25 - D. 推崇 融合 反抗 左右逢源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 B. 得到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才更绚丽多彩 C. 后来在日本经过了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 D.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更加绚丽多彩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又兜兜转转当起“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B. 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兜兜转转又当起“网红”,成为新晋大热网络用语,吸粉无数。 C. 如今,锦鲤又兜兜转转回到中国,当起了 “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D. 如今,锦鲤兜兜转转又回到中国,当起了 “网红”,成为新晋大热网络用语,吸粉无数。 【答案】17. A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青睐,用正眼相看,指喜爱或重视;推崇,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此处指喜爱,应选“青睐”。 融合,融为一体;契合,意气相投。此处两种文化融为一体,应选“融合”。 对抗,抵抗;反抗,反对并抵抗。此处指抵抗,应选“对抗”。 顺风顺水,比喻运气好,做事顺利,没有阻碍;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常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此处指顺利,应选“顺风顺水”。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句式上,前一句“由中国”是介词结构,排除BC;逻辑上,锦鲤本来就绚丽,所以第二个分句要用“更加”引导,排除A。 故选D。 【19题详解】 - 25 -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句“如今,兜兜转转的锦鲤回到了中国又当起‘网红’,变成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有三个问题。根据语段内容,锦鲤重新回到中国,在中国成为网红,没有“又成为网红”的意思,第一个分句中状语“又”应该作为“回到”的修饰语前置;第二个分句的动宾结构“变成现象”不搭配;且“现象”的主语是“转发锦鲤”,但整个句子的主语是“锦鲤”,主谓不一致,要修改宾语。四个选项中,A、B两项,“兜兜转转”“又”作为“当‘网红’”的状语不符合语段内容,排除AB;C项,“成为现象”缺少主语,排除C;D项“成为用语”的主语是“锦鲤”,正确。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黑”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火所熏之色也”,即①________。然而,生活中的“黑”,由熏黑引申为非法秘密、或狠毒邪恶之意。我们用“黑作坊”称呼那些非法隐蔽的小工厂,②________,用“黑粉”指称那些故意诋毁公众人物的网友。物理学中也常常用“黑”③________,如“黑洞” “黑箱”等等。 【答案】 (1). ①火焰熏烤后留下的颜色 (2). ②用“黑心肠”形容人歹毒 (3). ③形容一些难以观察或理解的事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1) “即”的意思是解释,根据“火所熏之色也”推知应填“火焰熏烤后留下的颜色”;(2)根据“引申为非法秘密、或狠毒邪恶之意”推知应列举“黑”的一种引申义即可;(3)根据“物理学中”“黑洞”“黑箱”等提示推知应填“形容一些难以观察或理解的事物”。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九条,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有功者给予表彰和奖励。下图展示的是某地路边一块宣传牌。请指出宣传牌的问题并从语言、阅读习惯的角度,简要分析原因。 - 25 - 问题: 原因:(1) (2) 【答案】问题:宣传语有歧义 原因:(1)因为宣传语排列方式造成强制性断句 (2)受对联阅读习惯的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情境题,解答此题,基本方法是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根据题干信息“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对举报有功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宣传牌的语言“举报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奖”可以理解为“举报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举报有奖”两种含义,因此产生歧义。分析原因,从语言上看,宣传语上下排列形成习惯性、强制性停顿,从而造成歧义;从阅读习惯上看,宣传语的排列形式类似对联,造成上下句的阅读印象,从而造成歧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次亲友聚会,大学生李华与亲友们聊起了“信息检索与筛选”的话题。 在一家企业做管理的表姐说,自己曾因为开启了“垃圾短信屏蔽”而险些遗漏了几条重要的工作信息。 刚退休的大伯感慨现在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觉得还是过去好,虽然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但人们做事心里感觉踏实,效率反而更高。 自主创业的堂兄认为,信息检索与筛选是现代社会人们一项重要的素养,谁的“搜商”高,谁就更有可能抓住机遇。 假设你是李华,请你就亲友们的观点或困惑,围绕“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即兴发言,分享你的理解与思考,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5 - 【答案】例文: 乱云飞渡也从容 亲友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乱云飞渡也从容”。 社会飞速发展,潮流不断变化,这就是现在每天都在改变的信息时代。面对信息的大批量呈现,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理性的头脑正确处理信息,具备了这样的媒介素养,新时代的我们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也从容”。 正确处理信息,辨别信息真伪。对于信息时代,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信息量之庞大,每天各时各地都发生着不同的是事情,这也就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信息。但不论是娱乐、健康、体育、时政等哪些方面的信息,究其根,溯其本都离不开其价值所在,所以对于我们这些不是创造与制造信息的人来说,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辨别信息真伪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找寻其真正的价值,挖掘其本质呢?将我们得到的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联系、整合,再静下心来思考,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与见识,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完整的人。 正确处理信息,用理性的头脑面对。这理性,其实是我们接传信息的防火墙,防止我们冲动与盲目。它的冷静、全面、精密、严谨,将使我们接传信息时,合情合理合法,而不会悖情悖理悖法。反思这些年的“板蓝根事件”、“碘盐事件”、“秦火火事件”、电信诈骗事件以及“蓝瘦香菇”、“吃瓜群众”、“标题党”、“键盘党”等,我们确实需要培养一种理性接传信息的基本素养。它将使我们超越感性的低级阶段,而走向基于理性判断的成熟的互联网+生命形态。 而要做到理性接传信息,归根到底,需构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理性精神。中国古来便是一个诗的国度、散文的国度、人文的国度,但如此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比之于欧美,我们确实弱于基于科学知识与严谨求证的理性精神。很难想象,现代欧美会发生“大跃进”、“文革”式的荒谬;也很难想象,欧美民众会相信“板蓝根治非典”“碘盐防核辐射”的谣言。所以,要做到理性接传信息,除了需公检法部门强力干涉,抑治不实、非法信息外;更需要我们个人的理性自觉,以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科学知识、理性思维的倡导与普及。 孔子有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以哉”。长时间浸在充满分散而无逻辑的碎片信息的网络环境中,会让我们失去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也许还会让我们失去准确的表达能力。只有养成辨别筛选信息,用理性的头脑处理信息的媒介素养,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也从容”。 - 25 - 李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一)、材料分析 材料预设了“亲友聚会”语境,并明确指出中心话题。材料主体部分叙述了李华的三位亲属——表姐、大伯、堂兄——对“信息检索与筛选”的一些言行、看法。三位亲属的身份差异和态度差异是重要的写作切入点。表姐代表社会各行业的从业者,引导考生从信息的具体处理方式上作文。管理者每日要处理比一般员工更多的信息,单纯地“拦截短信”,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垃圾信息的骚扰,但仍可能有遗漏,更严重的是有些非垃圾信息反而被拦截在外。面对海量的信息,拦截软件能帮我们做“粗加工”,但具体的筛选还要靠人来完成。大伯已经退休,可以不被工作中的各种信息的轰炸,但在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无法游离信息之外。可以安享退休生活的大伯,从信息的“质”和“量”两个方面,为考生提供了“过去与现在”的思考角度,引导考生调动自己熟悉的素材进行对比论证自己的观点。堂兄的言论则为每个时代洪流中的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即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搜商”,以免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人”,引导考生从人生规划的角度作文。当然,考生完全可以将三个角度综合起来作文。 (二)、任务分析 材料的提示语部分明确了考生的身份——为李华代言;突出写作的对象感和针对性——帮助他们(表姐、大伯、堂兄);明确任务指令——提高(他们)的认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强化立意倾向的引导——“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注重写作的应用功能——即兴发言。 (三)、写作指导 首先考生要进入“家庭聚会”的情境,思考“信息检索与筛选”这一话题和亲属们的言谈。其次,材料中的话题是考生思考的起点,任务提示中的“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是作文展开的路线。阐释“理解与思考”,是考生立论的基础;“提高认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考生可以是帮助某位亲属深入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提高自己的“搜商”;也可以是考生建议某位亲属如何从过去中获取智慧、更好地紧跟时代等等。 参考立意: - 25 - (1)理性对待,辨别真伪信息,勿盲从,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网络时代消息纷繁复杂,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不做虚假消息的“扩音器”。 (2)如今是一个信息过量的时代,筛选有用信息,与信息愉快相处,是我们要学会的一项技能。 (3)不盲从“传闻”,但要从“传闻”中捕捉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春江水暖鸭先知”,“走得快、好世界”等俗语,印证了有时候要化“传闻”为有效信息的导向作用。 参考素材: 1、首先,要选择性的汲取信息。以鱼龙混杂的网络为例,我们既可以利用它将自己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可能因它坠入无尽深渊。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分辨它们的性质,并规避对自己身心发展不利的部分,转而汲取那些有利信息。同样一个搜索网站,有人用它查找资料、开阔视野,有些人则利用其庞大的信息量满足自己的不良嗜好或因沉溺其中而荒废了自己真正的生活。面对丰富的信息,我们应当紧握选择权,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驾驶好自己那一叶扁舟。 2、其次,要理性对待这些信息。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容易迷失于其中而丧失自己的观点,随波逐流。这时我们需要铭记——信息是支持我们主见的附加品,而不是我们的全部。看似严谨的科学结论如今也可能一天一变,更不用说流言的走向。同一件事的叙述方式只要稍加改动,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只有发自内心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哪怕它最终被证明是错的——才不会在当今社会迷失自我。 3、最后,要学会将其化为己用。如前文所言,信息是支持我们主见的附加品,而这并不代表它任何时候都万分廉价。一旦我们具备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就可以将它们化作自身观点的一部分,赋予其真正的价值。现代丰富的信息如同千军万马,群反叛乱可能覆没一段历史,指挥得当可能成就一个王朝。 4、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曾在它的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出:“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我们现在也许就正在被我们热爱的碎片化信息摧毁着;短小有趣的科普故事,让我们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又感觉自己络上的只言片语便让我们敢于对不了解的事发表评论……学习和了解看似变轻松的东西,然而实际上却是我们把信息当作了知识,把阅读当作了思考,把存储当作了掌握。这样看似简单的“学习”却只是让我们习惯于快餐化。碎片化的信息,而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或者是静下心来阅读长篇著作的能力,让我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成为了无法深入思考的“信息储存器”。 - 25 - 5、理性基于严肃的逻辑推断,它所体现的冷静、全面、精密、严谨,恰与情绪、片面、粗疏、随意的感性对立。感性也许富于烂漫的诗意,但理性更接近严肃的真理。而成熟的生命形态,总是不断消磨感性、提炼理性而走近真理的。观察一个人、一样事物、一个国家是否属于成熟形态,往往可以由它的理性度来判断。譬如我们如此关注那位著名球星,不断在互联网上接传他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多属无稽、轻率与捏造。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这是非理性、非成熟的互联网+生命形态。 结构示例:“乱云飞渡也从容”,议论文文体。开篇从信息时代说起,引出观点: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用自己理性的头脑正确处理信息,具备了这样的媒介素养,新时代的我们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也从容”。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地论述:正确处理信息,辨别信息真伪;正确处理信息,用理性的头脑面对;理性接传信息,需构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理性精神。结尾引用孔子名言,重申观点:只有养成辨别筛选信息,用理性的头脑处理信息的媒介素养,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也从容”。扣题结束。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