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9)
2020届二轮复习 语言综合运用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双人从,三人众。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① 。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因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 ② ,因为很多的点聚在一起,就是长长的线,宽广的面。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 ③ ,进而连线成面,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而是大家的世界 ②你也不是一个寂寞的点 ③用爱将无数的点连缀成线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第①处前文有“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后文有“有大家的身影”,故此处应强调“而是大家的世界”;第②处要结合前文“你不是一个孤单的人”和后文“很多的点”来考虑;第③处要把握后文的“进而连线成面”来考虑。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 ① ?”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 ② 。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 ③ 。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生有什么意义 ②而在于怎样生活 ③试着做点有意义的事 解析 ①处需要和后面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衔接;②处需要和前面“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衔接,同时后面的“白昼做梦”“发愤振作”也有一定的提示;③处应与前面“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衔接照应。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曾经大学时期有人问我,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那时,我像一个未萌芽的种子,对爱情懵懵懂懂。现在,当我深切经历过后, ① 。做什么事都静不下心来,时时刻刻都想着他……过一会就要把手机拿起来看一下有没有他的信息, ② ,要是没有就怅然若失。 ③ ,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真爱一个人,内心深处愿意为对方着想,并且首先为对方着想,而不是为自己。对方快乐,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我才明白爱一个人的感觉 ②要是有就会欣喜若狂 ③对方快乐自己才快乐 解析 ①处与语段首句相照应,所以填“我才明白爱一个人的感觉”;②处与后面“要是没有就怅然若失”相对应,故填“要是有就会欣喜若狂”;③处根据语段最后一句话可知,应填“对方快乐自己才快乐”或意思相近的话。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柴爿饭,就是由铁镬用劈成片的木柴烧煮而成的米饭,松软有致,口感可人。过去 ① ,现在不多见了,难得能吃到。那天我盛了一大碗,大快朵颐。农家乐店主告诉我说,其实柴爿饭最好吃的还是镬底的饭焦,因铁镬散热慢,镬底不退火,经过闷煮, ② ,焦黄酥脆,嚼之喷香。如今 ③ ,而是用电饭煲之类的电器,哪来的饭焦。饭焦的香韵只能是美好记忆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家庭中常用这种方法煮饭 ②镬底饭粒烤成饭焦 ③家庭煮饭都不用铁镬 解析 第①处结合后文“现在”的状况,应该是强调其过去的普遍性;第②处主要联系前面的“煮”和后面的“焦”;第③处根据后面“而是用电饭煲之类的电器”,可知应是说“如今”煮饭不用铁镬的情况。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 ① 。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其次, ② 。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 ③ ,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筷子的摆放和使用要有讲究 ②要会使用筷子 ③但也不可取位过低 解析 解答本题,应该关注语段的主要内容和空格前后的内容。语段主要介绍我国有关筷子的习俗。第①个空格前表述的内容是“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流传到现在”,空格后的内容表述的是有关“筷子的摆放及使用问题”,因此,空格处的内容应该是“筷子的摆放和使用要有讲究”;第②个空格,从空格后的内容分析,可知空格处应填“要会使用筷子”;第③个空格,从前文的“取位过高”及后文的“容易被认为笨拙”分析,可知空格处应填“但也不能取位过低”。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声调是指发音时贯穿于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不同的声调分别具有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特点, ① 。同一个人的不同的音高变化, ② 。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声带先松后紧,声音就由低变高;声带先紧后松, ③ 。控制声带的松紧可以形成不同的音高,从而构成不同的声调。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音高(或:这种变化主要是看音高的变化) ②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或:和控制声带的松紧有关) ③声音就由高变低 解析 根据空格前面的关键词“变化”和空格后面“音高”一词以及文段最后一句所总述的三者关系“从而构成”的提示,第①处可填“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音高”或“这种变化主要是看音高的变化”;根据空格后“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的规律,第②处可填“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或“和控制声带的松紧有关”;根据空格前“声带先松后紧,声音就由低变高”句式,根据照应关系,第③处可填“声音就由高变低”。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 ①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 ② 。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 ③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②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③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解析 回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1)通读文句,确定写作对象与中心。(2)上下联系,大致判断上下句逻辑关系。(3)精选关键词,尽量用原文词汇。根据“息息相连”及“庙堂中”“房宇外”这样的地点,可知①处应填“处处张挂灯笼”一类的句子;根据“灯”与“丁”谐音,“讨个口彩”,再结合古人对于人丁的重视,可知②处应填“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一类句子;根据“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及后面对元宵花灯的介绍,可知③处应填“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一类句子。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季玫瑰又称紫枝玫瑰、无刺玫瑰,它花香浓郁,花色瑰丽,花期也长,可夏季赏花,秋季观果,冬春看枝, ① ;其鲜花可食用、酿酒、入药、提取玫瑰精油, ② 。四季玫瑰的根部分蘖萌生能力强, ③ ,如果不分株会使营养分散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开花少或不开花。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适合作为观赏植物 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③栽培时应注意及时分株 解析 第①处结合前文的“赏”“观”“看”,应该强调“观赏”的特性;第②处从“食用、酿酒、入药……”来看,主要强调其经济价值;第③处要紧扣前文“分蘖萌生能力强”和后文“如果不分株”来分析。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 ① 。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②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 ③ ,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语言的形式美也是语言的音乐美 ②也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③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①处注意前文“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②处注意前面的“有所谓‘音乐的语言’”,③处注意后文“声音和谐了就美”。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 ① ,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 ② ,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 ③ ,“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 ②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的出现 ③惊蛰并不一定都有雷声/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根据后面“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可以得出;②处结合后面原因分析,此处是对为什么惊蛰前后有雷声的解释;③处结合“南北跨度大”“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分析,可知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