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二第6讲 民国后期的中国(1927_1949年)(学案)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二 第6讲 民国后期的中国(1927~1949年) (学案) 总述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新中国成立(1927~1949年),主要处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也是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阶段 政治 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谋求民族独立的任务 经济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思想文化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 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2.红军长征 (1)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2)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三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3)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侵华日军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3.全民族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2)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国共合作典范,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3)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远征军赴缅作战:救出被困英军七千多人。 (4)抗战胜利: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4.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内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 5.胜利保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意义:近代中国一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2)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4)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5)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①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从工人运动的失败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①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 ②1923年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③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从国民革命的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 ②惨痛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 点拨:中共成熟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不断纠正自身错误的过程。中共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 [真题例证1] 中共成长历程中革命道路的选择 (2013·课标全国卷Ⅰ,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六大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属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选B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可排除。易错选C项,中共六大的决议强调的是城市暴动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考向预测1] 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 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 B.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 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 D.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 材料是宪法大纲的规定,而不是党的会议,因此其不涉及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故A项错误;此时间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不存在巩固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故B项错误;国家宪法不可能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变迁 (1)国民革命时期 ①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土地革命时期 ①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 ②依据: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 (3)抗日战争时期 ①政策:联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4)解放战争时期 ①政策:自卫反蒋。 ②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点拨: [真题例证2] 抗战相持阶段的国共关系 (2016·课标全国卷Ⅰ,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 D 解析 国民党禁止刊载的“谬误名词”都涉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史实,这些“谬误名词”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严重冲击了国民政府的执政能力,为了维护“一党专制”,国民党不得不把这些名词进行封杀,故选D。 [考向预测2] 中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让步与坚守 中国共产党曾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 A.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释放出诚意 B.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以民族大义为重 D.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 答案 C 解析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当时中共没有建立苏维埃政府,故A项错误;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与材料中“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共中央取消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对立的行动,体现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由对立转向合作,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为抗击日本侵略努力争取国共合作,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做出了让步是抗战胜利后中共的行动,故D项错误。 短板16 历史时空意识不足 例题 (2016·课标全国卷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查短 历史时空观念模糊,联系基础知识不当,就会误选错误答案。例如本题中时间是“1930年”,地点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应联系的史实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红军奋战是根据地粮食产量增加的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有的考生误选此项,是基础知识联系不当所致。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共的主要斗争是军事斗争,故排除C项。有的考生误选D项,是没有弄清这一时期“打破经济封锁”不会直接促进粮食产量提高,只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补短 利用史料中时间空间信息可准确定位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从而降低解题难度。例如本题中红色根据地粮食之所以价格那么低,主要原因是进行了土地革命,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选A项。 答案 A [针对练1] (2017·山东日照高三模拟)蒋介石在1939年的一份批示中说:“今后再有人借汪精卫事来谈与日本和谈之问题,以叛国罪论处,杀无赦。”从这份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 ) A.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对日宣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蒋介石抗日态度较为坚决 D.国共矛盾已根本解决 答案 C 解析 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故B项错误;蒋介石抗日态度较为坚决与材料“今后再有人借汪精卫事来谈与日本和谈之问题,以叛国罪论处,杀无赦”相符,故C项正确;由于国共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共之间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故D项错误。 20世纪20~3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概况: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增加;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各行业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20世纪40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日益萎缩 (1)原因: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许多企业毁于战争中 (2)概况:抗战时期,遭受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遭受美国商品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陷入绝境 综合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三个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3)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和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民党统治前期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 (5)四个阶段:“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点拨:民国后期,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有所发展,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使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直至陷入困境。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为稳定财政,增加收入,曾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如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要客观地评价这些措施,要看到这些措施在当时确实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也有显著发展)。 [真题例证3] 南京国民政府经济主导地位的加强 (2016·课标全国卷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由国民政府合并的日伪纺织企业,事实上仍需政府予以维持,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故D项正确。 [考向预测3] 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 答案 C 解析 1931年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正在全面展开,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正是试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 短板17 对“时间”概念在解题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例题 (2016·课标全国卷Ⅲ,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查短 忽视题干史料中的时间信息,联系知识不当,误选错误答案。例如本题中考生误选B项和C项均是忽视时间信息所致。辛亥革命以来的提倡国货运动就已经采用了这种营销方式,因此不是新的营销方式,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图案上也没有火柴工业举步维艰的信息,故A项错误。 补短 以时间限定确定题眼,紧扣题干中明显或隐含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时间范围内排除或肯定与史料时间无关的备选项。根据材料时间“1932年”“十九路军”可知此时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已经发生,再结合图中“抗敌”“挽回利权”等文字可知是反对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和袭击上海,因而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 答案 D [针对练2] (2017·湖北孝感一模)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曾就中国是走“统制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走“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产生争论。产生上述争论的主要背景是因为当时( ) A.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艰难 C.南京政府大力倡导 D.日本法西斯对华侵略加剧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统制经济发展模式”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艰难,故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并未提倡该种争论,故C项错误;日本法西斯对华侵略加剧是1937年后,对该争论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1.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主张: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3)影响: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著作:《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主张:工农武装割据 (3)影响:指导开辟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2)主张: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的科学概念 (3)影响:描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 (2)主张:指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总任务 (3)影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的结果,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革命道路探索与自身建设 (1)革命道路探索 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但在革命道路上照搬了苏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模式。 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经受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考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党的自身建设 ①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运动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逐步走向成熟。 ③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做指导。 点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是围绕着革命道路的选择展开,经历了一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共自身的建设是不断克服“左”倾和右倾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真题例证4] 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法治建设 (2014·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把握题干的隐性时间信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成立,而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排除A项;B项错在“全面贯彻”;D项错在“消除”。故C项正确。 [考向预测4] 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下图是《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 )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B.激发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 C.为解放战争赢得广大农民支持 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执照时间可判断为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主要任务为取得内战胜利和维护民主,故A项错误;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故B项错误;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土地,调动农民支持解放战争,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故D项错误。 短板18 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欠缺 例题 (2014·课标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查短 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例如本题中,有的考生盲目联系抗战时期的史实回答,就是因为做题时乱了手脚,不知从何答起。究其原因还是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欠缺所致。 补短 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要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如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删除“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还可以删除“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可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 答案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增加,才能反映抗战全面貌。 [针对练3] (2017·安徽淮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结合所学史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 结论 1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 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4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义和团运动扑朔迷离,难以洞察真相。 答案 示例: 组别 不当之处 历史事实 原因分析 1 否定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及制约战争的因素大大增强。 政治民主化(联合国)、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对材料的理解绝对化、教条化。 2 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美国的群众运动等同看待是错误的。 美国的群众运动是反战和平运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3 但丁“反对宗教”这个论断不合理。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神权至上的主张,主张改造基督教会,追求人性解放,并不是反对宗教。 把材料中的“教会”等同于“宗教”,概念不清;没有把但丁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文明、文化背景中解读。(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 “ 义和团运动扑朔迷离,难以洞察真相”这个说法欠妥。 两位教授的结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持的史观不同。张海鹏教授从革命史观出发,认为它是反抗侵略的手段,应该给予肯定;袁伟时教授从现代化史观出发,认为它是排斥工业文明,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应予以否定。随着大量史料的出现,人们是能够洞悉历史事件的真相的。 解读材料时忽视了历史理解会因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 解析 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以上内容中的“材料”部分进行分析,找出“材料”与相应的结论具有怎样的缺陷,分别从“不当之处”“历史事实”“原因分析”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具有怎样的不当之处,需要哪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具体的原因分析是怎样的,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证明。 1.多视角看近代中国梦的内涵——近代追求独立、民主、富强的历程 (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 (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反动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争取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点拨:近代中国人民有两大任务,一是追求民族独立,二是实现国家富强。要实现这两大任务,必须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必须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进代化)。 [真题例证5] 抗战胜利后国共力量的消长 (2017·课标全国卷Ⅱ,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力量及群众组织的巨大发展,相较于抗战初期,反映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共革命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统一战线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考向预测5] 民族矛盾上升背景下的“反蒋抗日” 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 ) A.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 B.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 C.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 C 解析 A项是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指华北事变,故B项错误;中共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继续反蒋抗日,坚持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故C项正确;中共坚持反蒋抗日,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D项错误。 2.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 政治 列强侵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 中国革命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联(俄)式革命道路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 国际地位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 经济 民族工业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但经济危机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 新民主主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人民,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这就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控制中国经济 思想 思想解放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 思想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对社会各领域影响深远;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 点拨:民国时期的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际地位在反帝斗争中逐渐提高;民族工业一度发展后陷入绝境;思想多元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真题例证6] 南京国民政府争取外部援助的外交努力 (2014·课标全国卷Ⅱ,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37年11月”进行分析。1937年11月正处于中国淞沪会战晚期。日本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并逼近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故本题选择A项。B、D两项并不是当时顾维钧的主要想法,而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向预测6] 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中国抗战的关注 如图是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的封面,标题是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文字内容:(为了抗日)付出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这表明( ) A.国民政府努力争取国际势力的支持 B.中国战场的抗战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C.美国舆论正面关注中国政府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合抗击日本 答案 C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争取外部势力支持抗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38年1月”,尚处于日攻中守时期,故B项错误;美国《时代》周刊刊登蒋介石夫妇,“(为了抗日)付出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表明美媒正面评价国民政府的抗日,故C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本时段考情分析 时段 备考关注点 全国卷考情 民国后期(1927~1949年)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革命道路探索,如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共历史上重要会议、“左”倾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的内容、性质等。二是抗战时期中共方针政策的变动与地位作用等。 (2)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重点是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包括专制统治、经济政策和抗日策略及行动等;其次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国共合作与斗争等。 (3)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处境及原因。 (1)题目集中出现在30题,偶尔出现在29题。 (2)主要考查政治及经济问题。一般通过描述历史现象或引用史料,考查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问题的能力,以文字史料为主,也有图片或实物史料。 (3)注重考查学生从材料出发,摒弃成见,准确分析历史细节,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素质和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