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6分)‎ ‎1.“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是( )‎ A. 植树造林,抑尘防沙 B. 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C. 加大石油、煤炭的使用 D. 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树造林,抑尘防沙,做法合理,A正确;‎ B、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做法合理,B正确;‎ C、加大石油、煤炭的使用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做法不合理,C错误;‎ D、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做法合理,D正确;‎ 故选C。‎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河水 B. 液氯 C. 氯水 D.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河水属于混合物,A错误;‎ B、液氯属于单质,也属于纯净物,B正确;‎ C、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错误;‎ D、空气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3.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化学对我们很重要,对此,国家2017年提出了化学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下列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是 (  )‎ A. 化学家哈伯用催化法合成氨后,德国就能生产硝酸 B. 科学家们合成碳纳米管,用作分子导线和超小型的电子器件 C. 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成了炸药,并用于工业生产 D.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家哈伯用催化法合成氨后,氨气氧化生成NO,NO生成二氧化氮,最终能生成硝酸铵,硝酸铵用作化肥,制造炸药,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A不选; ‎ B.碳纳米管,用作分子导线和超小型电子器件,能用于制造超小型的电子产品,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B不选; ‎ C.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成了炸药,炸药可用与采矿、制造武器等,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C不选;‎ D.元素周期律研究元素的性质和发现新元素,主要用于化学的理论研究,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D选。 故选:D。‎ ‎4.《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中国古代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下列古诗词涉及的知识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 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可选;‎ B、蜡炬成灰的过程中发生了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选;‎ C、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可燃物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选;‎ D、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A。‎ ‎5.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钠是固体,密度比水的小比煤油大 B. 自然界中无单质钠存在 C.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D. 实验后剩余的少量的钠丢入废液缸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常情况下钠是固体,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大,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 B、钠的金属性很强,容易和氧气等反应,自然界中无单质钠存在,B正确;‎ 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C正确;‎ 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剩余的金属Na应放回原瓶,不能丢入废液缸中,D错误;‎ 故选D。‎ ‎6.下列反应中,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C与O2 B. Na 与H2O C. Ca(OH)2与CO2 D. Na与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的产物为一氧化碳,当氧气充足时,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Na 与H2O均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少量时,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钙,C不符合题意;‎ D、Na与O2自然氧化时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生成过氧化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氯气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下风地区转移 B. 氯气、氯水和液氯是同一种物质 C. 氯气不能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 D. 用管子把氯气通入老鼠洞中可以灭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气有毒,若氯气发生泄漏,应立即向上风地区转移,A不正确;‎ B、氯气是单质,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液氯是液态的氯气,所以是不同物质,B不正确;‎ C、氯气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不正确;‎ D、氯气有毒,用管子把氯气通入老鼠洞中可以灭鼠,D正确;‎ 故选D。‎ ‎8.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4.8L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2NA B. NA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 C. 22g CO2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5NA D. 含0.1molC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1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没有给定气体的状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错误;‎ B、NA个Cl2分子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但题干中没有说明气体的存在状态,不能确定体积的大小,B错误;‎ C、22g CO2为0.5mol,CO2为三原子分子,所以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5NA,C正确;‎ D、根据氯化钙的化学式可知:含0.1molC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2NA,D错误;‎ 故选C。‎ ‎9.下列各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5L 0.4mol·L-1 NaCl溶液 B. 4L 0.5mol·L-1 MgCl2溶液 C. 1L 0.3mol·L-1 AlCl3溶液 D. 10L 0.5mol·L-1 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5L 0.4mol·L-1 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 B、4L 0.5mol·L-1 MgCl2溶液Cl-物质的量浓度:1mol·L-1;‎ C. 1L 0.3mol·L-1 AlCl3溶液Cl-物质的量浓度:0.9mol·L-1;‎ D. 10L 0.5mol·L-1 NaCl溶液Cl-物质的量浓度:0.5mol·L-1;‎ 故选B。‎ ‎10.某容器真空时,称量其质量为60.4g,此容器充满N2‎ 时总质量为66.0g,在相同状况下,充满另一气体时,总质量为70g,那么该气体可能是( )‎ A. Cl2 B. O3 C. SO2 D. HCl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阿伏伽德罗推论可知:同温同压同体积,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66-60.4):(70-60.4)=28:M,解之得M=48g/mol。‎ A、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mol,不符合条件;‎ B、臭氧的摩尔质量为48g/mol,符合条件;‎ C、二氧化硫摩尔质量为64g/mol,不符合条件;‎ D、氯化氢的摩尔质量为35.5g/mol,不符合条件;‎ 故选B。‎ ‎11.将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含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的水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 B. 钠跟食盐水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 C. 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 D. 食盐水出现浑浊现象 ‎【答案】B ‎【解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液呈碱性,酚酞再碱性条件下呈红色,故A正确;B.钠跟食盐水反应实质是钠与水反应,与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相同,故B错误;C.钠的熔点较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化为小球,各方向产生的氢气不同,小球四处游动,故C正确;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剂水的质量减少,有氯化钠析出,食盐水出现浑浊,故D正确;故答案为B。‎ ‎12.将一小块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既能生成气体,又能生成蓝色沉淀的是( )‎ A. 氯化铜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 C. 硫酸镁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投入到氯化铜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Cu2++2H2O==Cu(OH)2↓+H2↑+2Na+,所以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符合题意;‎ B、钠投入到澄清石灰水的现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现象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沉淀产生,B不符合题意;‎ C、钠投入到硫酸镁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Mg2++2H2O==Mg(OH)2↓+H2↑+2Na+,所以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不符合题意;‎ D、钠投入到氯化钡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所以现象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 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 C.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 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氯气性质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火焰呈黄色,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钠在氯气中燃烧能生成氯化钠固体小颗粒,所以能看到白烟,A项正确; B. 氯气排放到空气中是有害的,因其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B项正确; C. 含钠或钠元素的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的颜色为黄色,C项错误; D. 石蕊溶液为紫色,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掉氯气,则过量的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氯水会使石蕊溶液先变红会褪色,若吸收完全,则石蕊溶液不变色,因此叙述正确,D项正确;‎ 答案选C。‎ ‎14. 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CuCl2 B. FeCl2 C. FeCl3 D. AlCl3‎ ‎【答案】D ‎【解析】A 铜和盐酸不反应。‎ B 铁和氯气反应得到的是FeCl3,而不是FeCl2‎ C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D 铝和盐酸反应能生成AlCl3,铝和氯气反应也能生成AlCl3。‎ 故选D ‎15.在标准状况下,与16g O2的体积相等的N2为( )‎ A. 体积为22.4L B. 分子数为6.02×1024‎ C. 质量为14g D. 物质的量为1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标准状况下,与16g O2的体积为11.2L,物质的量为0.5mol,如果N2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则N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A、体积为22.4L,物质的量为1mol,不符合条件;‎ B、分子数为6.02×1024,物质的量为10mol,不符合条件;‎ C、质量为14g,则物质的量为0.5mol,符合条件;‎ D、物质的量为1mol,不符合条件;‎ 故选C ‎16.在同温同压下,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CO2气体,另一个盛有O2和N2的混和气体,则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 密度 B. 原子数 C. 质量 D. 分子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ρ=、m=nM、N=nNA及分子构成分析解答。‎ ‎【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 ‎ A.根据ρ=‎ 知,两个容器中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密度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两个容器中每个分子所含原子个数不等,所以相同分子数的这两个容器中原子个数不等,故B错误; ‎ C.两个容器中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根据m=nM知其质量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 D.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或锥形瓶时,需垫石棉网 B. 闻气时,将少量的气体用手轻轻扇入鼻孔中 C. 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药品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或锥形瓶时,需垫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A合理;‎ B、实验室中,有一些气体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在闻气时,应将少量的气体用手轻轻扇入鼻孔中,B合理;‎ C、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稀释药品,应该在烧杯中溶解,故C不合理;‎ D、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合理;‎ 故选C。‎ ‎18.已知两瓶气体,分别是HCl和Cl2,可以区别它们的方法或试剂是( )‎ ‎①观察颜色 ②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 ③硝酸银溶液 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⑤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①观察颜色:无色气体为氯化氢,黄绿色气体为氯气,可以区别;②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产生白雾的为氯化氢,不产生白雾的为氯气,可以区别;③硝酸银溶液:两种气体溶于水后都会产生氯离子,氯离子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区别;④‎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能使试纸变红的是氯化氢气体,能使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氯气,可以区别;⑤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能使试纸变红的是氯化氢,能使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氯气,可以区别;答案选C。‎ ‎19.非金属单质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 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 观察溴的外观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 预测溴的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观察溴的外观性质 D. 观察溴的外观性质→预测溴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答案】D ‎【解析】‎ ‎【分析】探究物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外观→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做实验并观察现→分析现象,并用相应的化学知识解释-→得出结论。‎ ‎【详解】非金属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所以可以根据氯气的性质预测溴的性质,则探究溴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是:先从色、态方面观察溴的外观,然后根据氯气的性质预测溴可能具有的性质,再做实验验证预测,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再分析实验现象并用已知化学知识解释现象,最后得出结论。‎ 故选D。‎ ‎20.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 )‎ A. 将1L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 B. 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 C. 将10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250ml D. 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1L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L,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于1mol/L;‎ B、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L,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于1mol/L;‎ C、将10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D.、没有说明气体状态,计算不出HCl的物质的量,所以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于1mol/L;‎ 故选C。‎ ‎21.在反应A+3B=2C中,若14 g A和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17 g C,则A、B、C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 A. 14∶3∶17 B. 1∶3∶2 C. 28∶2∶17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定值,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4克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17克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B的质量为:17g-14g=3g, 设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y、z,‎ A+3B=2C x 3y 2z ‎14g 3g 17g ‎,x:y=14:1,,y:z=2:17,所以x:y:z=28∶2∶17‎ 故选C。‎ ‎2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X2(g)跟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M(g),则化合物M化学式是(  )‎ A. XY3 B. X2Y3 C. X3Y D. XY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阿伏伽德罗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X2(g)跟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M(g),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mol体积X2(g)跟3mol体积Y2(g)化合生成2mol体积化合物M(g),所以化合物M的化学式是X2Y3,‎ 故选B。‎ ‎23.将5mol·L-1盐酸10mL稀释到200mL,再取出5mL,这5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0.05mol·L-1 B. 0.25mol·L-1 ‎ C. 0.1mol·L-1 D. 0.5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稀释到200mL的盐酸的浓度为c,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得如下关系式5mol•L-1×10mL=200mL×c,解得c=0.25mol/L,因溶液是均匀的,从稀释后的盐酸中取出5mL,这5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稀释后盐酸的浓度相同,也为0.25mol/L,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4.0.5molCO2中含有_______个CO2分子,_______mol氧原子, ______个碳原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 g,标况下体积为_________ L。11.1g的ACl2中含有0.2molCl-,ACl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ACl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答案】(1). 0.5NA或3.01X1023 (2). 1 (3). 0.5NA或3.01X1023 (4). 22 (5). 11.2 (6). 0.1mol (7). 111g /mol (8). 40‎ ‎【解析】‎ ‎【详解】根据公式:可知:0.5molCO2中含有0.5NA个CO2分子,1mol氧原子,0.5NA个碳原子,CO2的质量为22g,标况下体积为11.2L。11.1g的ACl2中含有0.2molCl-,ACl2的物质的量是0.1mol,ACl2的摩尔质量是111g /mol,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 故答案为: 0.5NA或3.01×1023;1; 0.5NA或3.01×1023;22;11.2; 0.1mol;111g /mol ;40。‎ ‎25.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之一:熔化成光亮小球其原因为:__________,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2). 2Na+2H2O=2NaOH+H2↑‎ ‎【解析】‎ ‎【详解】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为:浮、熔、游、响、红;其中熔是指钠熔化为光亮的小球,其原因为: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2Na+2H2O=2NaOH+H2↑。‎ ‎26.工业上常用氯气生产漂白粉漂其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新制氯水中现象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Ca(ClO)2 (2). 2Cl2 +2Ca(OH)2 =CaCl2+Ca(ClO)2+2H2O (3). 先变红后褪色 (4). 新制氯水含有H+和HClO ‎【解析】‎ ‎【详解】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反应方程式为:2Cl2 +2Ca(OH)2 =CaCl2+Ca(ClO)2+2H2O,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呈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新制氯水中现象为:先变红后褪色;‎ 故答案为:Ca(ClO)2 ; 2Cl2 +2Ca(OH)2 =CaCl2+Ca(ClO)2+2H2O ;先变红后褪色;新制氯水含有H+和HClO。‎ ‎27.A、B、C、D、E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五种物质,单质A在单质B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产物溶于水得到常见的强酸。化合物C、D是刚学过的两种有重要用途的物质,化合物C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是单质B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化合物D是淡黄色物质,可用于呼吸面具,可由E与氧气燃烧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式A: 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单质A与单质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3)E与氧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4)D用于呼吸面具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答案】(1). H2 (2). Cl2 (3). HClO (4). Na2O2 (5). Na (6). H2+ Cl22HCl (7). 2Na+O2 Na2O2 (8). 2Na2O2+2CO2=2Na2CO3+O2或2Na2O2+2H2O=4NaOH+O2↑‎ ‎【解析】‎ ‎【分析】单质A在单质B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产物溶于水得到常见的强酸,则A为H2, B为Cl2,Cl2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则C为HClO;化合物D是淡黄色物质,可用于呼吸面具,则D为Na2O2,Na2O2可由活泼金属E (Na)在氧气中燃烧得到,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单质A在单质B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产物溶于水得到常见的强酸,则A为H2, B为Cl2,Cl2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则C为HClO;化合物D是淡黄色物质,可用于呼吸面具,则D为Na2O2,Na2O2可由活泼金属E (Na)在氧气中燃烧得到,‎ ‎(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B、C、D、E分别为:H2、Cl2、HClO、Na2O2、Na;‎ 故答案为:H2;Cl2;HClO;Na2O2; Na;‎ ‎(2)单质A与单质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为H2在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2+ Cl22HCl ;故答案为:H2+ Cl22HCl;‎ ‎(3)E与氧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为钠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2Na+O2 Na2O2;故答案为:2Na+O2 Na2O2;‎ ‎(4)D用于呼吸面具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为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或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或2Na2O2+2H2O=4NaOH+O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28.某实验需要480mL 0.5mol/L的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称取NaOH的质量______g,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是_______mL。‎ ‎(2)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及玻璃棒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能用一次)________。‎ A 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B 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的NaOH质量,倒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溶解(必要时可加热)‎ C 用适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荡 D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E 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F 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 处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没有进行C操作________;配制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________;容量瓶未干燥________。‎ ‎【答案】(1). 10.0 (2). 500 (3). 烧杯 (4). 胶头滴管 (5). B、E、C、F、D、A (6). 偏低 (7). 偏低 (8). 无影响 ‎【解析】‎ ‎【分析】(1)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容量瓶规格,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一般步骤选择需要仪器;‎ ‎(2)根据实验步骤所需仪器解答;‎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据此排序;‎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配制480mL 0.5mol/L的NaOH溶液,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 0.5mol/L×40g/mol×0.5L= 10.0g;‎ 故答案为:10.0, 500mL容量瓶;‎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需要的玻璃仪器:烧杯、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烧杯;胶头滴管;‎ ‎(3)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所以正确的顺序为:B、E、C、F、D、A;‎ 故答案为:B、E、C、F、D、A;‎ ‎(4)没有进行C操作导致溶质为完全转移到容量瓶,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根据可知,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配制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根据可知,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配制溶液时,洗涤后需要加入蒸馏水,所以容量瓶未干燥无影响;‎ 故答案为:偏低;偏低;无影响。‎ ‎29.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验证氯气性质的装置(其中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装置C中Ⅰ、Ⅱ、Ⅲ处依次应放入的物质是: 湿润的有色布条、 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请你推测Ⅰ、Ⅲ处的现象依次为: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则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答案】(1). 除去Cl2中的HCl,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 (2). 监测实验进行时装置C中是否发生堵塞 (3). 有色布条褪色 (4). 无变化 (5).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6). 浓NaOH溶液(合理即可) (7). 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 ‎【分析】(1)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大,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据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来分析;‎ ‎(2)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3) 据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用碱吸收来分析。‎ ‎【详解】(1)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大,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可以用B中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气体将溶液压入长颈漏斗B中,形成水柱;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监测实验进行时装置C中是否发生堵塞;‎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为C中I、II、III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故答案:有色布条褪色;无变化;‎ ‎(3)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氯气是酸性气体,故用碱液NaOH溶液吸收,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浓NaOH溶液(合理即可);Cl2+2NaOH=NaCl+NaClO+H2O。‎ 四、计算题(6分)(要求按解题格式作答)‎ ‎30.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8.96L溶于水形成100ml溶液,然后与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计算:‎ ‎(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 ‎(2)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_______‎ ‎【答案】(1). c(HCl ) =4 mol/L (2). 4.48L ‎【解析】‎ 分析】(1)根据V=nVm及c= 可以计算出盐酸的浓度;‎ ‎(2)根据方程式Fe+2HCl=FeCl2+H2↑可知,2HCl- H2↑,据此计算出氢气的量和标况下体积。‎ ‎【详解】(1)标准状况下HCl气体体积为8.96L,则物质的量为,溶于水形成100ml溶液时浓度为:;故答案为:c(HCl ) =4 mol/L;‎ ‎(2)、根据方程式Fe+2HCl=FeCl2+H2↑可知:与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4mol,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其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故答案为:4.48L。‎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