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秋季2018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细菌和小鼠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C.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D.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2、Tay-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异常酶引起的。下表为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mRNA的原因是 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碱基A B.第6个密码子前UCU被删除 C.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 D.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UAC 3、以下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家族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 B.羊水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 C.先天愚型患者体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这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D.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一般高于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荷斯坦牛、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 B.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但可能有新基因产生 C.无子果实的获得均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5、下列关于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则该种群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物种的基因库 B.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同时存在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 6、许多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所发生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⑥表示不同的变异结果,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表示地理隔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B.b过程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c过程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 D.渐变式和爆发式的形成新物种,都需要d环节 7、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和纤维白蛋白等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8、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9、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0、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⑤ 11、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12、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调节微量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 B.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C.一种激素只选择作用某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D.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往往被灭活,从而保证机体调节适应多变的环境 13、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需要量增加 C.饥饿感增强 D.TSH分泌增加 1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均为神经-体液调节,并且都以体液调节为主 B.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C.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 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15、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⑤若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基本恒定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6、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粘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 B.污染物中的病原体吸入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 C.污染物中病原体一旦侵人人体细胞内,依靠细胞免疫才能将其清除 D.污染物中含有的病原体可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17、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表示吞噬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c与b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 18、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吲哚乙酸(IAA)能进行极性和非极性运输 B.α-萘乙酸(NAA)能从植物的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 C.赤霉素(GA)属于植物的内源激素,也只有植物能产生 D.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仅与脱落酸(ABA)的调节有关 19、某学科小组利用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的生长情况作研究时,发现在浓度为a时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浓度高于a时,抑制根生长,根生长速率为0 B.浓度等于a时,根生长速率与蒸馏水处理组一致 C.只要浓度低于a,对根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 D.生长素能够加速根部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促进生长 20、油料种子萌发至绿色幼苗的过程中,干物质的量按照“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变化,该过程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萌发早期干物质增多源于吸收的水参与了细胞呼吸 B.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都将不断减少 C.从种子到幼苗的过程中,代谢旺盛的细胞内不会有乙烯存在 D.种子在生根发芽时,根尖产生的激素中有的能促进细胞分裂 2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时,估算值相比实际值偏大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22、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 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 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 23、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研究内容之一如图所示(图中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鲫鱼种群在t3后表现为“J”型增长 B.鲫鱼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两种种群的K值 D.鲤鱼种群在t3时数量小于t2的数量 2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中有的是需氧型,有的是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不可缺少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2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采集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B.通过定期检测培养瓶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可以建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C.植物的生长素和人的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进行预实验作为对照 27、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般都会分为两部分流向分解者 B.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都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 C.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消费者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能量储存,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28、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 ”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9、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稻田群落在其垂直结构上不存在分层现象 B.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D.草原上兔子种群流向狼种群的能量占兔子种群同化量的10%-20% 30、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31、下图为二倍体生物(AaBbDd)中某精原细胞同源染色体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32、下图表示一项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具有多个不同的限制酶切点 C.构造重组DNA分子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33、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遗传病时,发现小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及时对小琳的家系进行了调查,构建的遗传系谱图如下,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能肯定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 B.小琳与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小琳的舅舅和舅母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D.图中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总是相同的 3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迁出和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80%、20%;种群2的A、a基因频率分别60%、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35、如图所示表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物质1都是由专门的器官产生的 36、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如图Ⅰ、Ⅱ曲线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宜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B.a~b时,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Na+由内流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37、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降低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 D.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的能力增强 38、右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均能完成H过程 39、下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是某种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与图示不符的是 A.若图示代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则①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 B.若甲乙丙分别表示二倍体植株、花药、单倍体苗,则丙只有一个染色体组,③可表示秋水仙素处理 C.若甲乙丙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则丙可发生Na+内流,③表示神经递质被运回上一个神经元 D.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抗原、B细胞、浆细胞,则①有糖蛋白参与,②表示细胞增殖分化,③是抗体 40、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41、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42、有一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A种植物→B种动物→C种动物,B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2000头。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当B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B.若C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较短时间内,A种植物的数量也增加 C.在A种植物→B种动物→C种动物食物链中,A的同化量是B的同化量的10~20倍 D.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种群数量为150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B种动物种群密度为3头/km2 43、图为生态系统食物网(箭头未标出),图中各食物链起点和终点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最高营养级为三级消费者,则a一定是生产者 B.若e为三级消费者,则c一定是生产者 C.若a属于第二营养级,则b一定是生产者 D.若e同化的能量最多,则e一定是生产者 44、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45、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其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变化如图三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丁,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③代表分解作用 B.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80kJ C.若图二中①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6% D.图三中乙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大题,共40分,除已标出的每空分值外,其余未标出的空均以1分计。) 46、2018年10月10日,在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4村,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海水稻”首茬开镰,进行实地收割测产,测产实际产量为549.63公斤,达到了预期产量的要求。对于水稻培育,我们国家从未停止。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⑥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请分析: (1) 图中①③⑤所示途径为 育种,图中最简便育种途径是 (用图中数字表示),④⑥的育种原理分别是 、 。 (2)图中哪些标号处需用秋水仙素处理? (填数字标号);处理部位有何区别? 。 (3)原核生物常选哪种育种方式 (文字),为什么? 。 47、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 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 等。乙烯与生长素的关系是 。 (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 。 图1 图2 图3 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 (填“相同”或“不相同”)。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显示,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中乙烯合成量变化趋势为 。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 。 4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 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 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 免疫导致的。 49、Ⅰ.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两种动物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 天敌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赤狐 40 30 艾虎 60 40 香鼬 100 0 (1)高原鼠兔感受到赤狐粪、尿的气味,会有躲到洞穴中的行为,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 作用。高原鼠兔和鼢鼠挖洞穴居,能够增加本地原生植物产量,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表中艾虎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同化量的一部分。已知赤狐以植食性动物为食,若赤狐体重增加10 kg,至少需要消耗 kg植物。据表推测,三种天敌动物中 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Ⅱ.科研人员将某一长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的茶园一分为二,对照组只种植原有单一品种茶树,实验组均匀种植多种茶树品种,茶树密度与对照组相同。一段时间后,对两组茶园进行相关生态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 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茶园游猎型蜘蛛分为地面游猎型和茶树上游猎型,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若要判断某种蜘蛛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除需要调查蜘蛛种群的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还需要调查 等数量特征。 (2) 实验组蜘蛛物种数比对照组要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据此推测,两组茶园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原因是 。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秋季2018级12月月考生物答案 1-5 ADBBD 6-10 BDAAA 11-15 DCCBD 16-20 DAABD 21-25 CBBDC 26-30 BDDCA 31-35 BCBCB 36-40 BBBAD 41-45 DCDDC 46、单倍体 ①②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⑤⑥ ⑤处理单倍体幼苗,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诱变育种 原核生物无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杂交育种,一般选诱变育种 47、信息 成熟 生长素浓度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依稀合成,乙烯含量增高又反过来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相同 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 48、甲状腺、肾上腺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神经-体液调节 细胞膜上 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9、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间接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 250 香鼬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 实验组茶树种类多,使害虫种类增多,蜘蛛食物种类更丰富 两组茶园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