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模块诊断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模块诊断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 高二10月模块诊断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有 A.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 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在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 ‎2.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堵塞则会导致乙的水肿 B. 所有细胞都生活在乙中 C. Na+在乙中的浓度远大于在丙中的浓度 D. 甲、丙、丁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甲堵塞则会导致丙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血细胞生活在丁血浆中,B错误;‎ C、Na+在乙中的浓度小于在丙中的浓度,C错误;‎ D、甲、丙、丁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⑥长期服用性激素的人可导致性腺萎缩 ‎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严重腹泻后,需补充水分和盐分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①错误;‎ ‎②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因此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②错误;‎ ‎③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③正确;‎ ‎④神经递质包括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其中兴奋型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而抑制型递质不会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④错误;‎ ‎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⑤错误;‎ ‎⑥由于性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服用性激素的人体内促性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因此长期服用会导致性腺萎缩,⑥正确;‎ ‎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缺少胰岛素,因此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减慢,⑦错误;‎ 综合以上可知,只有③和⑥正确。‎ 故选B。‎ ‎4.图所示为氧气从红细胞①中出来,经过血浆②,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③,再经过组织液④,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⑤中后进入线粒体⑥被需氧呼吸利用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氧气通过各生物膜的方式均为扩散 B. 根据氧气运动方向,氧气浓度最高处应为⑥的内部 C. 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 D. 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是不消耗生物体能量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正确;‎ B、⑥为线粒体,是利用氧气的场所,所以是氧气浓度最低的地方,错误;‎ C、氧气从红细胞出来经过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单细胞)经过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膜经过1层细胞膜,再进入线粒体(双膜)中穿过2层膜,共穿过1+2+1+2=6,一层生物膜具有两层磷脂分子,所以整个过程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正确;‎ D、氧气从①到⑥的整个过程通过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正确;‎ 故选B。‎ ‎5.下列液体中,不属于体液的是( )‎ ‎①消化液 ②细胞质基质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脑脊液 ⑦组织液 ⑧线粒体基质 ⑨细胞内液 ⑩汗液 A. ①⑤⑥⑩ B. ①⑤⑩‎ C. ②③④⑤⑦⑨⑩ D. ③④⑤⑦⑧⑩‎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消化液位于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连通,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①符合题意;‎ ‎②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属于体液,②不符合题意;‎ ‎③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血浆属于体液,③不符合题意;‎ ‎④淋巴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淋巴属于体液,④不符合题意;‎ ‎⑤‎ 原尿存在于肾小囊、肾小管里面,肾小囊、肾小管与膀胱、输尿管连通,与外界环境相通,原尿不是体液,⑤符合题意;‎ ‎⑥脑脊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脑脊液属于体液,⑥不符合题意;‎ ‎⑦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组织液属于体液,⑦不符合题意;‎ ‎⑧线粒体基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属于体液,⑧不符合题意;‎ ‎⑨细胞内液属于体液,⑨不符合题意;‎ ‎⑩汗液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不属于体液,⑩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③中可发生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H]‎ C. ②和③成分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盐含量不同 D. 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即由①②③组成,A错误;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C错误;O2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的,血浆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D正确。‎ ‎7.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只能从内环境进入细胞,而不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 B.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渗透压下降 C. Ⅲ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D. Ⅰ是产热的主要器官,Ⅳ是散热的主要器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当血糖浓度下降时,由肝糖原分解成的葡萄糖可从肝细胞中出来进入血液,即葡萄糖也能从细胞进入内环境,A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将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②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Ⅲ器官为肾脏,Ⅲ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细胞代谢终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进而造成内环境稳态被破坏,C正确;呼吸系统具有完成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其主要器官是Ⅰ所示的肺,而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肌肉,Ⅳ是皮肤,是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之一,D错误。‎ ‎8.下表对图示曲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条件 X Y A 寒冷环境下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机体的产热量 B 饱餐后半小时 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 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C 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尿液的量 D 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 乳酸的含量 血浆的pH值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机体的产热量增加,A错误;‎ 饱餐后半小时,因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髙血糖素的含量减少,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使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升高,B正确;‎ 失水过多和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C正确;‎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会增加,血浆的pH会下降,D正确。‎ ‎9.若下丘脑发生病变,则下列生命活动不会直接受到影响的是 A. 性腺的生长发育 B. 血糖的平衡调节 C. 血浆pH D. 产生的尿量 ‎【答案】C ‎【解析】‎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来间接地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血糖平衡调节的途径之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调节产生的尿量;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综上分析,若下丘脑发生病变,会直接影响到性腺的生长发育、血糖的平衡调节、产生的尿量,但不会直接影响到血浆pH,A、B、D均错误,C正确。‎ ‎10.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 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 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 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其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正确;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B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C正确;当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D正确。‎ ‎11.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D.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 B、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正确;‎ C、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C正确;‎ D、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错误;‎ 故选D。‎ ‎12.如图为神经与肌肉的连接示意图,f所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b、c为相邻的神经元,g的神经纤维搭在肌肉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刺激肌肉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d点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B. 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C. 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则c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 D. 某物质由f释放后被肌肉接受,可使肌肉收缩 ‎【答案】A ‎【解析】‎ ‎【详解】A、f与肌肉部位构成了突触结构,在突触结构处兴奋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具有单向性,因此d点处不可检测到电位变化,A错误;‎ B、刺激d点引起的兴奋,由于Na+内流,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正确;‎ C、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会传导到神经元b,神经元b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c产生兴奋,即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C正确;‎ D、f与肌肉部位构成了突触结构,某物质由f释放后被肌肉接受,可使肌肉收缩,D正确。‎ 故选A。‎ ‎1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 B. 闷热的环境中,人体失水多于失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就会増多 C.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D. 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A正确;闷热环境中,失水多于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B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能促进人体代谢,增加产热,D正确。 故选C。‎ ‎14.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〇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关于电流计偏转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 ②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③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④在f点刺激时,Ai不偏转,A2偏转两次⑤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⑥在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 A. ②⑤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①③错误、②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则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④⑥错误、⑤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②⑤,故选A。‎ ‎15.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mV D. 若神经纤维处于乙图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详解】兴奋传导到a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b,将兴奋传递给下一神经元,所以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由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所以若将该神经置于低Na+溶液中,则③的位点将会向下移,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mV ,C正确;②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Na+由浓度高的膜外通过Na+通道载体蛋白向浓度低的膜内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ATP,进入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C。‎ ‎16.如图表示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产生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在S5~S8时期,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 C. 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D. 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的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膜电位没有发生变化,A正确;在S5~S8时期,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大量钠离子内流,B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神经细胞膜电位没有发生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虽然刺激强度不断增强,但动作电位的强度不会增强,D错误。故选D。‎ ‎17.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实现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如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Na+内流,如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Cl﹣内流,B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被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质分开,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D正确。‎ ‎18.下图1和图2分别表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作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兴奋性突触传递兴奋时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 C. 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后膜上“外正内负”的膜电位的性质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特异性结合并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详解】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图中显示,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内流,从而出现内正外负的膜电位,B正确;当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内流,这样使得“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C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结合后即失活被分解,不会进入下一个神经元,D错误。‎ ‎19.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症。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TRH前 ‎<10mU/L ‎<10mU/L ‎<10mU/L ‎10~40mU/L 注射TRH后 ‎10~40mU/L ‎10~40mU/L ‎<10mU/L ‎>40mU/L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是( )‎ A. 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 B. 病人甲的下丘脑功能缺陷,应直接注射TRH进行治疗 C. 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 D. 病人乙、丙可能存在甲状腺肿大症状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病人丙的甲状腺功能缺陷,注射TRH或TSH都不能治愈,A正确;‎ B、病人甲患有下丘脑功能缺陷症,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相关数据恢复正常,B正确;‎ C、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抑制作用减弱,该类病人体内的TRH浓度较高,C正确;‎ D、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甲状腺不会肿大,D错误;‎ 故选D。‎ ‎20.下面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 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 某正常人处于温暖的室内,此时其血液中T4的含量将低于5.5ng/dL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参与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 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亢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高,甲状腺肿大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因此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A错误;‎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某正常人处于温暖的室内,此时其血液中T4的含量可能会处于正常范围内波动,不会低于5.5ng/dL,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影响其分泌TSH,C正确;‎ D. 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21.有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 B.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决定了神经递质释放的位置 C. 神经递质只作用于神经细胞,使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 D. 神经递质能在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间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取决于突触的数量,A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因此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决定了神经递质作用的位置,B错误;‎ 肌肉或腺体可以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因此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C错误;‎ 神经递质能在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间传递信息,D正确。‎ ‎22.如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8点吃早餐后血糖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B点慢 B. B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 早餐后2小时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低于B点 D. C点时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C点时体内胰岛素含量高于B点,胰岛素有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摄取的作用,因此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B点快,A错误;‎ B、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 C、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含量低,所以早餐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高于B点,C错误;‎ D、C点时由于血糖浓度高,所以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D正确;‎ 故选D。‎ ‎23.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 高血压会导致胰岛A细胞受损 B. 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 C. 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可能增强 D.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ACEI的调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因此受损的有可能是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A错误;‎ B、高血压会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并不一定低,B错误;‎ C、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C正确;‎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血糖浓度调节,D错误。‎ 故C。‎ ‎24.在下列①~③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 ‎①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 ‎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③A:皮肤血流量,B:体温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都可以 ‎【答案】A ‎【解析】‎ ‎【详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故①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②不符合题意;皮肤血流量增大将降低体温,体温升高会增大皮肤血流量,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表示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所作用的靶器官相同 B. 糖尿病人体内a激素的含量一定低于正常人 C. 胰腺内合成并分泌a、b两种激素的细胞相同 D. a激素和b激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 a、b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所作用的靶器官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糖尿病人体内a激素的含量不一定低于正常人,B错误;‎ C、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a,C错误;‎ D、a激素和b激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稳定,D正确;‎ 故选D。‎ ‎26.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h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实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约为75mg/dL B. 30min时,血糖浓度高达12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 C. 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D. 180min时,血糖浓度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为了避免饮食对血糖测定的影响,测定血糖含量时需要空腹进行,因此空腹时血糖的含量属于正常变动范围内,据此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 75mg/dL,A正确;饲喂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因糖类的吸收导致动物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所以食用糖后30min时,血糖浓度高达125mg/dL,主要是糖类的吸收所致,B错误;血糖浓度升高,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所以食用糖后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这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的结果,C正确;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因此食用糖后180min时,血糖浓度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的结果,D正确。‎ ‎27.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 当骨骼肌非自主战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 C. 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热量散失 D. 当处于炎热环境时,汗腺受到激素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增加散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的温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A错误;‎ B、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所以当骨骼肌非自主战栗,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B正确;‎ C、当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温度感受器通过神经中枢调节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C错误;‎ D、当处于炎热环境时,汗腺受到神经调节后开始分泌汗液,增加散热,D错误;‎ 故选B。‎ ‎28.如图是血液流经某一组织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若A是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b处乳酸的含量高于a处 B. 若A是肺泡细胞,呼吸急促时,b处氧气的含量高于a处 C. 若A是肝脏细胞,饥饿时,b处葡萄糖的含量高于a处 D. 若A是胰岛细胞,饭后一小时,b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于a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断进入血浆,所以b处乳酸的含量高于a处,A正确;‎ B、呼吸急促时,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浆进入肺泡,所以a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b处,b处氧气的含童高于a处,B正确;‎ C、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b处血糖浓度较a处高,C正确;‎ D、饭后一小时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b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b处胰岛素含量高于a处,D错误。‎ 故选D。‎ ‎29.如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调节,错误的说法是 A. 若激素Y是胰岛素,当机体产生的抗体破坏了该细胞与物质X结合的受体时,可使血糖浓度偏高 B. 若物质X是促甲状腺激素,则激素Y的作用具有提高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C. 若激素Y是肾上腺素,则物质X为神经递质 D. 若激素Y是抗利尿激素,当饮水过多,摄入食盐不足时,均可导致Y的量增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若破坏胰岛B细胞识别物质X的受体,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所以,可使血糖浓度偏高,A正确;‎ ‎ B、促甲状腺激素X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Y,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细胞。在寒冷条件下,其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B正确;‎ C、血糖浓度降低时,感受血糖浓度变化的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某区域,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将兴奋传至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故激素Y是肾上腺素,则物质X为神经递质,C正确;‎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Y增加,当饮水过多,摄入食盐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使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Y减少,D错误。‎ 故选D。‎ ‎30.根据图示坐标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若图表示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AB段可能与大量饮水或食物过淡等有关 B. 若图表示人体温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则BC段可能与骨骼肌战栗等有关 C. 若图表示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等分泌有关 D. 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应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图表示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AB段表示渗透压升高,可能与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等有关,A错误;若图表示人体温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则BC段表示体温下降,可能是散热增加,而骨骼肌战栗会使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B错误;若图表示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表示血流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时,机体产热增加,为了维持体温的稳定,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所以若图表示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等分泌有关,C正确;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是血糖降低时的调节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应上升,使血糖升高,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1.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其中A、B、C、D为体液:‎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______(只写字母),内环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器官),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结构)进行的。‎ ‎(4)葡萄糖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到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了____层生物膜。‎ ‎(5)过程c表示__________作用,受由___________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调节。‎ ‎【答案】 (1). 渗透(自由扩散) (2). A、B、D (3).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 皮肤 (5). 毛细血管壁 (6). 7 (7). 重吸收 (8). 下丘脑 ‎【解析】‎ ‎【详解】(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A、B、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皮肤,A血浆和B组织液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 ‎(4)葡萄糖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到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小肠绒毛壁2层膜+毛细胞血管壁2+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共7层生物膜。‎ ‎(5)过程c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受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调节。‎ ‎32.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乙、图丙分别表示图甲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字母)。图乙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填字母),其中突触后膜可能是____________的膜。‎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的过程,图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 ‎(3)兴奋在图乙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丁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戊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请回答:‎ ‎①‎ 图丁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戊中的____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则图丁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填向左、向右、不变)。‎ ‎②图戊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___区段的变化。‎ ‎【答案】 (1). B (2). a、b、c (3). 树突或细胞体 (4). 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 (5). h (6).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7). ①AB (8). 向左 (9). ②BC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乙中突触结构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乙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突触后膜可能是树突或细胞体的膜。‎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图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h。‎ ‎(3)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图乙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 ‎(4)图丁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戊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①图丁状态测得的电位是静息电位,相当于图戊中的AB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则静息电位变大,图丁的指针更向左。‎ ‎②图戊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产生的是动作电位,即BC区段的变化。‎ ‎33.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B是________;激素C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人在处于寒冷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_所致。‎ ‎(3)在激素的作用机理中,通常将激素的作用对象细胞称之为靶细胞。‎ ‎①激素A 能识别并精确作用于垂体细胞,是因为垂体细胞膜上有_________。‎ ‎②垂体细胞的分泌物作用的靶细胞除本图所示的甲状腺细胞以外,还可以是__________。‎ ‎③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__。‎ ‎(4)胰岛素由__________细胞分泌;在调节血糖浓度这个功能方面,与胰岛素作用起拮抗(功能相反,如促进和抑制)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 (2).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3). 增加 (4). 增加 (5). ①(特异性)受体 (6). ②生殖(性)腺 (7). ③能 (8). 胰岛B (9).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解析】‎ ‎【详解】(1)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2)人在处于寒冷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增加,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增加所致。‎ ‎(3)①激素A 能识别并精确作用于垂体细胞,是因为垂体细胞膜上有识别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 ‎②垂体细胞的分泌物作用的靶细胞除本图所示的甲状腺细胞以外,还可以是生殖(性)腺。‎ ‎③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 ‎(4)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有升血糖作用,因此在调节血糖浓度这个功能方面,胰岛素与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有拮抗作用。‎ ‎34.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可表示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调节。‎ ‎(2)血糖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也可通过图中________方式进行调节,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3)写出反射弧中具体的结构名称,以简要说明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对肾上腺素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_______。‎ ‎(4)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充当了神经中枢和________,又能分泌激素。‎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____,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级 (2). 丙 (3).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4). 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5). 感受器 (6). 环节 (7). 发育和功能 ‎【解析】‎ ‎【详解】(1)据题图和分析可知,图甲可表示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血糖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另外也有神经调节。当血糖升高时,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另外也可以通过下丘脑来间接控制胰岛素的分泌量,即图中的丙方式。‎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在皮肤,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又是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还是能分泌激素的效应器,即图中乙的模式。‎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