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共性化练习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共性化练习历史试题

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中2018级期末联考 历史学科共性化巩固练习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始建于北魏后期的恒山悬空寺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释迎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构成。这反映出当时 A. 恒山寺是三教圣地 B. 佛教更兴盛 C. 出现三教合流的现象 D. 三教合归儒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太乙殿、关帝庙……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音殿……三教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乙属于道教,关帝属于儒教,观音属于佛教,这反映出当时出现三教合流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恒山寺有三教合流的现象,不能说明恒山寺是三教圣地,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将北魏后期的恒山悬空寺与其它时期寺院进行比较,无法体现佛教更兴盛,故B项错误;三教合归儒是在唐宋时期,材料也没有充分信息说明三教合归儒,故D项错误。故选C。‎ ‎2.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 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 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 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 “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可知体现的是近代前期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托古改制的思想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弱小的表现,D排除。‎ ‎3.在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走上反核运动的时候,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毅然回国参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发。这反映了 A. 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强烈的家国情怀 B. 科技工作者态度决定了科学的走向 C. 中国知识分子识破了美国的核垄断阴谋 D.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服务于国家为终极目的 ‎【答案】A ‎【解析】‎ 新中国初期,要维护国家独立,打破美苏的核垄断,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毅然回国参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发,故选A;科技工作者的态度影响科学的走向,排除B;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服务于人类社会为终极目的,不应该只服务于某些国家,排除D。‎ ‎4.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到:“在文艺复兴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用理智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B. 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C. 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知当时的艺术作品仍然采用的是宗教题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强调人文精神,因此可知当时文人“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项正确。强调理性和抨击封建专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典型特征,不是文艺复兴,排除AD。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的价值,而宗教改革的特点才是彻底否定教皇权威,排除B。‎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结合文艺复兴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5.下列不属于卢梭浪漫主义思想是( )‎ A. 尊重自然 B. 人生而自由 C. 凸显个人情感 D.‎ ‎ 对不同文明的宽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生而自由的思想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之一,不属于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故B符合题意;ACD均是卢梭浪漫主义思想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6.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国家权力 传统思想 启蒙思想 权力来源 君权神授 ‎①‎ 权力构建 集权、专制 ‎②‎ 权力归属 主权在君 ‎③‎ A. 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③自然权利 B. 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 ‎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③为主权在民 C. 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 ‎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 ‎③为社会契约 D. ①社会契约,天赋人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权力来源上,启蒙思想主张自然权利和天赋人权;在权力构建上,启蒙思想主张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和社会契约;在权利归属上,启蒙思想主张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所以①为自然权利和天赋人权,②为三权分立,社会契约,③为主权在民。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7.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革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和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应运而生。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新思潮代表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红与黑》‎ C. 《第六(悲怆)交响曲》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描述的文学流派属于浪漫主义,选项A中的《巴黎圣母院》属于这一流派,为正确选项;选项B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排除;选项C创作时间是189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是现实主义,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题干描述的是浪漫主义,同时结合题干时间解答本题。‎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信息一:孙中山地位上升,成为被崇拜者的第一人;(2分)‎ 说明:孙中山为保卫革命果实,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宣扬民主共和思想,社会影响力提升。(4分)‎ 信息二:崇拜孔子、孟子的人数减少。(2分)‎ 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尊孔复古”,提倡民主科学,儒学的权威被打倒,孔孟思想被全盘否定。(4分)‎ 信息三:梁启超、苏格拉底、华盛顿、培根、牛顿、卢梭等人的崇拜者人数大大增加;(2分)‎ 说明: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积极引进和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牛顿、培根、卢梭等西方科学家、思想家的影响在扩大。(4分)‎ 信息四:马克思、列宁和李大钊榜上有名。‎ 说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和列宁得到了当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崇拜,李大钊因宣传马克思主义知名度提升。(4分)‎ 说明:考生若提取出其他信息,且说明得当,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依据表格提供的材料信息,从中任意选取两组同一被崇拜者前后两次调查结果的数据变化,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相关信息;至于说明,可从1919年调查的背景入手,提取与变化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信息(如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并加以分析说明即可。例如,孙中山地位上升,成为被崇拜者的第一人;孙中山为保卫革命果实,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宣扬民主共和思想,社会影响力提升。‎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孙中山;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近代中国思想名人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的重点知识之一,在备考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孟子承仲尼之志,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两者都主张仁、德;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胜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号,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提倡民主科学;后期则宣传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找到了一个可以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答案】(1)“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对德国的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 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对德国的掠夺、主张世俗王权统治等方面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中“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结合所学从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