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所作的“宇宙起源”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这个过程不需要上帝帮助。”上述论断说明(  )‎ ‎①神创论对世界本质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  ‎ ‎②世界上的任何物质具体形态都是永恒的 ‎ ‎③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中产生,这个过程不需要上帝帮助。”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①④正确;物质是永恒的,但物质的具体形态却是有生有灭的,②说法错误;③与题意无关。故选D。‎ ‎2.习近平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②可以给我们提供具体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④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①项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给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非具体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答案】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内容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3.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 ‎②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 ‎③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太极拳将动静平衡结合的如此完美,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的趋向,说明了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两者是有区别的; ③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体现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故选:C。‎ ‎【点睛】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 别 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征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 ‎4.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材料表明(  )‎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反物质是人类意识的产物 C. 物质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这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表述错误,反物质是客观的,不是意识的产物; C表述错误,物质是客观的; D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故选:A。‎ ‎5.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移动用户编辑短信到,联通用户编辑短信到,小灵通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及今生命运”这种广告 A. 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B. 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 坚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 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广告的观点是在说人的前世与今生命运是注定的,是由神明、天意决定的,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2016年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该总基调体现了 A. 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 B.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我国2016年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一总基调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适合题意;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定位】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名师点睛】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7.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为善待沙漠,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模式”。“鄂尔多斯模式”表明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 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 C. 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识 D.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鄂尔多斯发展模式”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A符合题意。‎ B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C说法错误。‎ D:人类活动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造福人类,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排除D项。‎ 故本题选A。‎ ‎【点睛】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主动能动性能否正确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客观规律的程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不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 ‎8.由于过度放牧、毁林垦荒等人为因素,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近20年来,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的次数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环境质量。这说明(  )‎ A.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 有些自然规律人类是无法掌握的 C.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由于过度放牧、毁林垦荒等人为因素,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迅速扩大,同时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的次数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环境质量。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受惩罚。故D选项入选。A选项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B选项表述错误,人类可以掌握规律。C选项错误,与题意无关。‎ 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着。‎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9.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 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 A. 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 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 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 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答案】D ‎【解析】‎ 略 ‎10.为什么有人唱歌不着调?研究表明,音调的处理一般由大脑右颞控制的,正常的次级听觉皮层会处理音调的变化并操控正确的语音语调。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缺乏是致使“不着调”的重要原因。这说明 ‎①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该项;‎ ‎②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意识的生理基础问题,而不是强调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③④符合题意,最近的研究显示,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缺乏是致使“不着调”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故选:D。‎ ‎【点睛】易错点提醒 ‎[误区警示]‎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该观点错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2.正确的意识反映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不反映客观存在 该观点错误。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对客观存在反映,只是错误意识的反映是歪曲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 ‎11.俗话说“眼见为实”,但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感知,使得“眼见不一定为实”。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因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错误的判断和感知,使得“眼见不一定为实”。这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②③项符合题意;①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C。‎ ‎【点睛】自觉选择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除了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等,还能自己创造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 ‎12.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该研究生说,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群体的关注。这表明 A. 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 B. 意识对客观事物能够产生重要响 C. 认识的获得需要主体的亲力亲为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某大学一研究生设计“醒目药瓶”,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群体的关注。这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A符合题意。‎ B:本题不是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不合题意。‎ C: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C错误。‎ D: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如葡萄糖、维生素),但病人有时候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这一现象表明 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 物质世界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D. 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安慰剂效应”讲的四意识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选项B正确。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人能够认识世界,故排除。选项D说法㼻,物质是本原的,精神是派生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4. 于丹教授在“构建心灵”的讲座中强调,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而人自身的和谐关键是心灵的和谐。这说明(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 ‎④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人自身的和谐关键是心灵的和谐”,心灵的和谐的重要性说明了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是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的一个方面的表现,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都说明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意识的重要作用,所有,①②都不合题意。‎ 考点:物质决定意识 ‎15.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讲究表演程式,如用虚拟手法以鞭当马、并运用许多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骑马飞跑等情景。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法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只有正确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①说法错误;题目未体现意识的产生,③与题意无关。故选C。‎ 考点:意识 点评:本题考查了意识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6.在今天,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自然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 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 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D:由于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这体现了自然的客观性,表明了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D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解决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A不选。‎ B:说法错误,向污染宣战,不是要从根本上变革生产方式,而是要改变我们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B不选。‎ C:说法错误,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性无法消除,C不选。‎ 故本题选D。‎ ‎17.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B.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 静止就是不运动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关系知识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本题选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8.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 客观物质性 B. 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目的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涉及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本题材料中“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表明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体现了社会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由此可见,本题答案选C项。‎ ‎1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于“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 一切具体物质形态总和 D. 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世界是物质的。这里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符合题意。‎ AC:物质概括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这些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是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AC错误。‎ D:人脑也属于物质,D错误。 ‎ 故选B。‎ ‎20. 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④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略 ‎21.爱因斯坦曾说:“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对此举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无法真正掌握真理 ‎ ‎②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④提醒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错误,人可以掌握真理,排除;②错误,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强调在真理面前不论身份地位,人人平等,提醒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识记、理解、运用。近年的考试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很少看到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了理解和运用中。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可见,选择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技巧始终是技巧,不能代替基本功。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内容,否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和做题经验。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夯实基础,注重培养能力,善于总结和灵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高考中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的 ‎22. 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 ( )‎ A.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B. 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 C.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D.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体现此观点。B不符合题意,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不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D符合题意,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考点:真理与谬误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真理与谬误的相关知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3.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①④适合题意,③是错误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24.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客观性 B. 条件性 C. 反复性 D. 主观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由此可见,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最基本属性。‎ ‎25. 下列对“联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C.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选项。A选项表述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故入选。B、C、D三项表述均是对联系的正确的理解,但与题意不符。‎ 点睛:准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 ‎(3)联系具有普遍性并非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两个具体的事物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26.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诗人汪国真的名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强调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要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下面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①“生命原本全是空格,需要你一样样填满。”‎ ‎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③“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④“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选项①强调了需要去做、奋斗,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主旨一致,故①正确;选项②君子致力于事物的根本,根本建立了,大道也就有了,可见,没体现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主旨不一致,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选项的意思是既然心中有目标,也就是”选择了远方”,就不要总去想能不能成功,或者未来平坦与否,只要”风雨兼程”,也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主旨一致,故③正确;④选项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重要性(或者意识对物质的作用),与题意主旨不一致,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时代,创意为王不假,但创意之王,不是出位低俗、投机取巧,而是做到极致的产品。在创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还会被真正有责任、有远见的企业请上头等舱。走捷径会取得暂时成功,但只有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才能获得长久而更巨大的成功。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利用工匠精神促进互联网创意的发展。‎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工匠精神是依据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就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通过工匠精神使其转化为强大精神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承工匠精神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利用工匠精神促进互联网创意的发展。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进行解读,进而利用相关的哲学原理来进行说明。‎ 材料中,“在创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不断钻研的工匠精神,不仅不会过时,还会被真正有责任、有远见的企业请上头等舱。”说明了工匠精神是依据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就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这体现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其次,材料中明确指出了“只有秉承工匠精神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才能获得长久而更巨大的成功。”说明了拥有工匠精神的国家可以转化为强大精神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体现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点睛】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10月20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水路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完成了水上首飞。AG600是中国为满足深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AG600从立项以来,研制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完成了百余项大型试验,先后攻克了气水动布局设计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AG600水上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取得成功。AG600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急需的航空装备,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AG600成功完成水上首飞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谈谈对AG600水上首飞成功的认识。‎ ‎【答案】(1)实践是认识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G600的研制是为了满足深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而开展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研制团队通过反复试验,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G600水上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取得成功。‎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G600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急需的航空装备,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AG600成功完成了水上首飞为背景,考查学生认识论的相关知识。本题两问既要求学生从试题中获取有关信息,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获取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用书本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详解】(1)首先,明确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其次,结合材料分析设问。“AG600成功完成水上首飞”,这是一次实践,通过实践获得了认识,即实践决定认识。‎ ‎(2)做好本题首先要明确对AG600水上首飞成功的认识是什么:实践决定认识。‎ 其次,分析材料。要从材料中找出能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相应的信息:AG600是为满足深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需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研制团队攻克了气水动布局设计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G600水上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取得成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G600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急需的航空装备,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理解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网谈”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官员纷纷“触网”,直接在网上了解社情民意,回应民间诉求。同时,这也激发了普通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网络日益成为民众参政议政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新平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网络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网络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网络发展拓宽了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搭建起政府与公民沟通的新平台。③联系具有多样性。网络发展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有利条件,但用之不当,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应引导网络健康发展,趋利避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网谈”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做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家大事,关注时事政治。‎ ‎【详解】首先,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观点。关于联系的知识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等。‎ 其次,结合材料分析网络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网络成为民众参政议政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新平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回应民间诉求,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要络,如果利用不好,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结合材料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