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利用化学知识降低污染、治理污染,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是化学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开发清洁能源 B. 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C. 研制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D. 对废电池做深埋处理 【答案】D 【解析】A. 开发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B. 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C. 研制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可以减少农药的残留,保护了环境; D. 对废电池做深埋处理,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本题选D。 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下列有关描述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用胆矾湿法炼铜 B. 用铁矿石高炉炼铁 C.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胆矾炼铜,Cu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所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不选; B.用铁矿石炼铁,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铁矿石被还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选; C.“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黑火药的使用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C、S、N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选; D.铁杵磨成针,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选; 答案选D。 3.食用低钠高钾盐能够预防高血压,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这里的钠钾指的是( )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D. 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里的钠钾指的是元素,与具体操作的形态无关,个合理选项是C。 4.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蔗糖 B. C. 铜 D. 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发生电离,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导电,因此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KNO3在水中电离成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 C.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将20mL 5 mol/L NaCl溶液加水稀释至10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01 mol/L B. 0.02 mol/L C. 0.1 mol/L D. 0.2 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溶液稀释原则,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解得c=0.1 mol∙L-1,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试液最终变为红色 B. 试液不变色 C. 试液直接褪为无色 D. 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以此来解答。 【详解】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HCl,使溶液成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为红色,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褪色,即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选D。 7.下列物质见光会分解的是( ) A. H2SO4 B. NaCl C. SO2 D. HClO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SO4稳定,光照不分解,A错误; BNaCl稳定,光照不分解,B错误; C.SO2遇光不能发生反应,C错误; D.HClO不稳定,光照分解产生HCl、O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8.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CaCl2属于(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CaCl2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钙离子和氯离子。 A.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故A不符合; B.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故B不符合; C.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故C符合; D.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D不符合; 答案选C。 9.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 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 是否能通过滤纸 C.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 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大于100nm的是浊液,10nm~1nm之间为胶体,小于1nm为溶液。 10.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的是( ) A Fe2(SO4)3→FeSO4 B. CO→CO2 C. C1-→KC1 D. Na→Na2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Fe元素由+3价降为+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A项正确; B. C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化合价生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B项错误; C. 由C1-变为KC1,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需加入还原剂实现,C项错误; D Na元素由0价升高到+1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D项错误; 答案选A。 11.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可做光导纤维 B. 玻璃、水泥、陶瓷都是硅酸盐产品 C. SiO2可与水反应制备硅胶 D. SiO2可做计算机芯片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硅可做光导纤维,晶体硅常做半导体材料,A项错误; B.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灰石,陶瓷主要原料是黏土,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黏土属于硅酸盐,故都属于硅酸盐产品,故D正确;B项正确; C. SiO2可与水不反应,C项错误; D. 半导体硅能够导电,可做计算机芯片,D项错误; 答案选B。 12.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表现的性质 B. 焰色反应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产生的 C. 焰色反应中用到的铂丝可用铁丝代替 D. 焰色反应若显黄色,能确定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根据定义知,无论某元素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在灼烧时都呈现相同的特殊颜色,所以是元素的性质,故A错误; B.焰色是因为金属原子或离子外围电子发生跃迁,然后回落到原来的能级时放出的能量。因为电子回落过程放出能量的频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光,故B错误; C. 铁元素灼烧时焰色反应为无色,可用洁净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故C正确; D.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易被黄光遮住。某物质灼烧时,若焰色反应为黄色,则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K元素,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3.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A. 全部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正确; ②Al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正确; ③Al(OH)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正确; ④Al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正确;因此NaHCO3、Al2O3、Al(OH)3和Al四种物质均能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选A。 14. 铝制品不宜长期盛放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是因为铝制品表层物质属于( ) A. 金属铝 B. 碱性氧化物 C. 酸性氧化物 D. 两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起保护作用,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既不能长期盛装酸性食物,也不能长期盛装碱性食物,故D正确。 15.实验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 A. 1000mL,212.0g B. 950mL,543.4g C. 任意规格,572g D. 500mL,286g 【答案】A 【解析】 【详解】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选择体积相近的1000mL容量瓶,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1L×2mol/L=2mol,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2mol×106g/mol=212g,故选A。 16.下列试剂贮存方法错误的是( ) A. 钠应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B. 氢氟酸保存在玻璃瓶中 C. 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D. 烧碱溶液可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暂时保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性质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由于钠密度大于煤油和石蜡,所以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和石蜡中,故A正确; B.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保存氢氟酸时不能使用玻璃瓶,可以使用塑料瓶,故B错误; C.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所以氯水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使瓶塞不易打开,所以保存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使用玻璃塞,可以使用橡胶塞,故D正确。 故选B。 17.下列物质的变化,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 A. Al→Al(OH)3 B. Fe→FeCl2 C. SiO2→Na2SiO3 D. SiO2→H2SiO3 【答案】BC 【解析】 【详解】A. 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通过两个步骤才能完成,A项错误; B. 铁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亚铁,一步可完成,B项正确; C. 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直接生成Na2SiO3,一步可完成,C项正确; D. 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与盐酸反应可生成H2SiO3,通过两个步骤才能完成,D项错误; 答案选BC。 18.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Mg2+、SO42-、K +、Cl- B. Na+ 、NH4+ 、NO3-、MnO4- C. K + 、Cu2+ 、Cl-、Br- D. Mg2+ 、Na+ 、OH-、H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可大量共存,否则不能共存。 【详解】A.溶液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MnO4-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B错误; C.Cu2+有颜色,与题目无色不符,故C错误; D.OH-与Mg2+、HCO3-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9.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2SO4、AlCl3、FeCl2、MgSO4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 HCl B. NaOH C. BaCl2 D. AgNO3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一种试剂区别多种溶液,加入试剂后溶液中呈现的现象不同时才能区别。 【详解】将NaOH溶液滴加到Na2SO4、AlCl3、FeCl2、MgSO4四种溶液中,Na2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AlCl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当加入过量的NaOH时,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Fe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但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MgSO4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四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现象不同,因此可用NaOH溶液来区别Na2SO4、AlCl3、FeCl2、MgSO4四种溶液; 答案选B。 20.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 NaHCO3溶液与HCl溶液反应:H++HCO3-=CO2↑+H2O C 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项错误; B. NaHCO3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CO2,离子方程式为:H++HCO3-=CO2↑+H2O,B项正确; C. 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C项错误; 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Al(OH)3↓+3NH4+,D项错误; 答案选B。 21.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 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盐酸 B. NaOH溶液 C. 硝酸 D. 食盐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Al与NaOH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 3H2↑),而Mg不能,则溶于足量NaOH反应后过滤可分离,以此来解答。 【详解】A.Mg、Al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杂,故A不选; B.Al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则溶于足量NaOH反应后过滤可分离,故B选; C.二者均与硝酸反应,不能除杂,故C不选; D.二者均与食盐水不反应,不能除杂,故D不选; 故选:B。 22.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B. 含1mol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C. 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标准状况下,11.2L蔗糖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标况下22.4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分子个数N=nNA=NA个,即约为6.02×1023个,故A正确; B、氦气分子为单原子分子,故1mo氦原子的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故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C错误; D、标况下蔗糖为固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答案选A。 23.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化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碱性 D. 酸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空气中,氧气能够把Fe2+氧化成Fe3+,加入维生素C能防止这种氧化,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把Fe3+还原为Fe2+,故选B。 24.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 A. 2KClO32KCl+3O2↑ B. 2P+5Cl22PCl5 C.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D. H2+Cl22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2KClO32KCl+3O2↑,该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B. 2P+5Cl22PCl5,该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C.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该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 D. H2+Cl22HCl,该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综上所述,A、B、D项中氯元素均被还原,C项氯元素的价态升高被氧化,故选C。 25.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B. 有气体生成 C. 有红色物质析出 D. 钠熔成小球浮游在液面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液面上,反应放热使金属钠熔化,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不能看到红色物质析出,故选C。 第II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26.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分子数之比为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_。 【答案】(1). 1:1 (2). 1:1 (3). 5:3 【解析】 【详解】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目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分子数之比为1:1,甲烷的分子式为CH4,1个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2,1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原子数之比为5:3。 故答案为1:1;1:1;5:3; 27.钠、铝、铁是三种重要的金属。请回答: (1)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铝___(填“强”或“弱”)。三种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填序号)。 A.钠沉到水底 B.钠熔成小球 C.小球四处游动 D.钠无变化 (3)Fe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请回答: ①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___色。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供氧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答案】(1). 强 (2). Al(OH)3 (3). 2Na+2H2O=2Na++2OH-+H2↑ (4). BC (5). FeCl3 (6). 红 (7). Fe3++3OH-=Fe(OH)3↓ (8).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9). 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消失 【解析】 【分析】(1)金属钠与铝处于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2)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因此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放出气体,因此钠四处游动;最终金属钠完全溶解; (3)Fe在Cl2燃烧,生成FeCl3,将FeCl3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3+,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血红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可与CO2和H2O反应;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OH)3,当NaOH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 【详解】(1)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强;钠、铝、铁三种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物质是Al(OH)3; (2)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因此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放出气体,因此钠四处游动;最终金属钠完全溶解,因此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熔成小球、小球四处游动,答案选BC; (3)Fe在Cl2燃烧,生成FeCl3,将FeCl3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3+,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血红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可与CO2和H2O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OH)3,当NaOH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 三、推断题 28.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只含Cl-、CO32-、SO42-、Na+、K+、Mg2+、Cu2+离子中的某几种。经实验: 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取少量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 ③取少量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 (2)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说明理由__。 (3)写出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答案】(1). Cl-、Mg2+ (2). CO32-、SO42-、Cu2+ (3). Na+、K+ (4). 是 (5). 因溶液显电中性,故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CO32-、SO42-不存在,则必须含有Cl- (6). Mg2++2OH-= Mg(OH)2↓ 【解析】 【分析】无色透明溶液中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因此溶液中不存在Cu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g2+;取少量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存在CO32-和SO42-;取少量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存在Cl-;Na+和K+的存在还需要利用焰色反应进行判断,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l-、Mg2+;一定不含有CO32-、SO42-、Cu2+;可能含有Na+、K+; (2)实验③可以省略,由实验②和①可确定,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SO42-、Cu2+,由于溶液显中性,即溶液中有阳离子必须要有阴离子,CO32-和SO42-不存在,那么溶液中一定有Cl-; (3)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发生的离子反应为Mg2++2OH-=Mg(OH)2↓。 四、实验题 2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并验证氯气性质的装置。其中E瓶放有干燥红色布条;F中为红色的铜网,其右端出气管口放有脱脂棉。 (1)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表现还原性和酸性的盐酸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2)装置C中盛装的溶液是___,D中试剂的作用是___。 (3)E中的红色布条是否退色?___,F中的反应现象为____。 (4)新制氯水呈黄绿色说明其中含有____,(填化学式,下同),将AgNO3溶液滴入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____。 (5)H中的试剂为___,用来吸收多余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1).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2). 1:1 (3). 饱和食盐水 (4). 干燥氯气 (5). 否 (6). 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7). Cl2 (8). Cl- (9). 氢氧化钠溶液 (10). 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 【分析】由题干及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B为制备氯气的装置,装置C中盛装的是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装置D中盛装的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E中放有干燥的红色布条,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F中为红色的铜网,氯气与红色的铜反应生成棕黄色的烟,主要成分为CuCl2,H为尾气吸收装置,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反应中盐酸作还原剂,同时还体现酸性,二氧化锰作氧化剂,表现还原性和酸性的盐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装置C用于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因此盛装的溶液是饱和的氯化钠溶液;D中盛装的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 (3)E中放置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此E中的红色布条不褪色;F中为红色的铜网,氯气与红色的铜反应生成棕黄色的烟,主要成分为CuCl2; (4)新制氯水呈黄绿色说明其中含有Cl2;将AgNO3溶液滴入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新制的氯水中存在Cl-; (5)装置H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