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 ‎(1)我们的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2)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让道德腐败驻扎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3)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是超越了狭隘理智的信仰!‎ ‎(4)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太太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5)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捡到几千元钱后上交了,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答应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是“有毛病”。‎ ‎(6)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好行为也很难。‎ ‎(7)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 25 -‎ ‎(8)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9)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淡薄的环境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10)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的”最流行的通称。‎ ‎(11)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12)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学校,便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13)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1. 第(6)段中说“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我们的心太长时间片面地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很难。‎ B. 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 C. 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 D. 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2. 关于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解说,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 B. 这种信仰超越了狭隘理智——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 C. 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 D. 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 - 25 -‎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 “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 B. 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这是产生道德腐败的根源。‎ C. 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要求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人们通过信仰达到道德境界。‎ D. 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遍地垃圾的地方”、“坚持不扔垃圾”、“很难”,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A项,“由于……偏向广义的理性”表述错误,原文是说“我们的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可见是“狭义的理性”;‎ B项,“只要……就”说法绝对;‎ C项,“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说法过于肯定,原文是“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好行为也很难”,是“很难”,不是“良知、正义和爱心会被误解”。‎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D项,不属于中国人需要的“信仰”。‎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 25 -‎ C项,偷换概念。原文第(7)段说的是“道德的最低要求”与法律连接,“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选项中换成了“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境界”。‎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望峡谷 周涛 ‎①这里就是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在峡谷的大拐弯处,怒江水像一大群正在参加世界杯赛的摩托车选手似的,优美而惊险地作弯道侧压,把箭一般直射的速度拧弯——而且拧得这样漂亮,大概只有怒江。‎ ‎②可是这里有什么呢?傈僳族山寨所坐落的这段山腰,打个比方吧,就像一个住高楼的人家一打开门,前面就是一个没有栏杆的阳台。不比阳台宽,只需两步就会滚下山腰跌进大峡谷,而怒江,就日夜不停地汹涌地在下面等着。鸡和小孩正在这没栏杆的“阳台”上跑来跑去,狗待在更安全的地方叫着。黑黝黝的木楼,一楼住着猪和牛以及他们的粪便和臭气;二楼住着傈僳族的人们。远处更高的山坡上,就势辟出一块块种包谷的地,大的有半个篮球场,小的也就是个三秒区,你很难相信这些巴掌大的陡坡,就养活着傈僳人的身家性命。‎ ‎③居高而临下,傈傈人世世代代正是这样生活的,生活在数百米的陡坡上,悬在空中,守望着这座巨大的空寂的仅次于科罗拉多的大峡谷。‎ ‎④这就像是一座空剧场,剧中人坐在包厢里,看着本该自己去演出的剧目,没有观众。演出者观看一出不可能开场的戏,那么他(她)们守望和等待的究竟是什么呢?‎ ‎⑤这时,大美人出现了——她的狗正狂吠时,木楼的一角处出现了她。她仅仅用手势便制止了那凶猛的狗,然后对我们歉意地嫣然一笑。她衣衫褴褛,而且还带了一顶旧式布军帽。她的身上几乎是布满了孩子——手里牵着一个,胸前奶着一个,背后系着一个。但是正是在这样一个被贫困、落后、蒙昧紧紧围困着的女体上,掩饰不住的光芒似的闪出了美的力量。‎ - 25 -‎ ‎⑥只需一眼,你便可以认定她是美的。‎ ‎⑦然后当你坐进她一贫如洗的家里,面对唯一的木床和火塘里的灰烬,你望着她和她的孩子,语言不通,眼睛黑亮。她非常自然和安详,仿佛这一切都属于她而其实并不属于她,他似乎属于别一世界,这些都是借来的,暂时的。‎ ‎⑧她很少说话,只是有时微微一笑。但是你能感到她对一切都是理解的,完全懂得,因为从她美丽的眼睛里,流露出坦然的端庄和自然。她那最大的小女孩只有五岁,躲在她身后,小女孩好奇而害怕,她轻声地对她耳语,鼓励她。‎ ‎⑨我们既不是出于怜悯也不是降低标准,应该承认,她的确是天生丽质。关于这一点,我们同行的三位分别来自广州、北京、成都的年轻女作家都承认,虽然她们也各具风采,而且穿戴得光彩照人,但是她们说“思蜜纽才是天生丽质。”‎ ‎⑩思蜜纽就是她的名字,她二十三岁已经生了三个孩子。‎ ‎⑪最大的那个女孩叫胡蜜花,五岁,睁着一双新奇略带恐慌的大眼睛。那眼睛,即使在最昏暗的角落里也能发出光亮!这小姑娘正是她母亲的原型,对照着一看,你就明白血统中的美丽是怎么承袭的,美这种价值连城而又无法购买的品质是怎样对一些人高度吝啬却在另一些不太需要它的地方默默浪费着……胡蜜花真是可爱得令人辛酸呀。‎ ‎⑫我想开玩笑,但是我知道我开的玩笑是真的愿望。我说,把这个小姑娘带走吧,我们给她一个全新的世界!用最好的文化教育她,让她隔两年换一座城市,领略整个中国的风土和文明,像栽培一棵好树苗那样,像科学家进行某种试验那样,胡蜜花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⑬我们就这么作着“解救”胡蜜花的白日梦,完全不着边际,一厢情愿,但却兴高采烈跟真的一样,胡蜜花呢?睁着一双大眼睛惊奇地望着我们,有时也跟着笑起来,笑得很好看。她不知道我们在说些什么,但她知道我们说的事情跟她似乎有关,她专注地听着,但不明白。‎ ‎⑭不知谁说了一句“她妈妈才不会让人把她从身边带走呢,别说北京,华盛顿也不行!”这是一句老实话,我们看思蜜纽,思蜜纽浅浅地笑着。她懂,但她乐意让我们高兴一会儿,什么也不说。‎ ‎⑮但我想,这仅仅是一群异想天开的作家们开玩笑吗?‎ ‎⑯这里面难道没有含着人们对命运如此残酷的不公所抱的不平和妄图改变这些而激起的幻想么?当肥胖的痴呆儿在北京街上撒娇,聪明可爱的胡蜜花正用她天然纯洁的眼睛——守望峡谷。她注定将守望一生,面对这空茫寂静的一座大屏障。‎ - 25 -‎ ‎⑰更深刻的疑问恰恰在这里:难道我们的遐想一旦可以成立,小姑娘胡蜜花的一生就会是幸福的么?这一切是我们可以给予和保证的吗?‎ ‎⑱那么,我们本身是幸福的吗?‎ ‎⑲我们面面相觑,胆寒彻骨。‎ ‎4. 文章开头两段写傈傈族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5. 品味第④节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6. 思蜜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7. 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探究作者为什么认为“她们”是美丽的?‎ ‎【答案】4. 开篇渲染了苍凉雄壮的氛围,为下文张本,暗示了傈僳族人们的性格和情怀。 ‎ ‎5.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傈僳族人们比喻为演员,他们的生活比作演出,生存环境——峡谷比作空剧场,形象地道出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引出了对他们生活状况的思考和“我们”是否“幸福”的深思。 ‎ ‎6. (1)美丽端庄,有天生丽质的容貌,端庄的举止。(2)安详执着,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能够不为所动,坚守着自已的生活。(3)善解人意,对“我们”提出的不可能实现的提议不加反驳,反而微笑地听着,乐意让我们“高兴”一会儿。 ‎ ‎7. (1)她们本身就很美丽,在这么险要的环境中就更唯美了;(2)较之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她们能够坚守住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是非常美丽的;(3)此时的他们已经不是名叫胡蜜花的女人和她的母亲思蜜纽,而是整个居住在这个艰险地方的民族,歌颂了他们坚守民族文化和性格的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 第一段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怒江峡谷的景色,用比喻的修辞,将怒江水比喻成“摩托车选手优美而惊险地作弯道侧压,把箭一般直射的速度拧弯”,写出了怒江的景色;第二段是社会环境描写,将傈僳族山寨所坐落的这段山腰比喻成“没有栏杆的阳台”,“黑黝黝的木楼”“粪便和臭气”“一块块种包谷的地,大的有半个篮球场,小的也就是个三秒区”等句子写出傈僳族的生活环境——贫穷、艰难,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并借苍凉雄壮的氛围暗示傈僳族人们的性格和情怀。‎ ‎【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句中关键词“不可能开场的戏”、“守望和等待”等词,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第③写“傈傈人世世代代正是这样生活的,生活在数百米的陡坡上,悬在空中,守望着这座巨大的空寂的仅次于科罗拉多的大峡谷”,第④段“这就像”表明该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将“怒江峡谷”比作“空剧场”;将“傈傈人世世代代的人”比作“剧中人”;将“傈僳族人们的生活”比作“在剧场演出”。只是,这场演出没有观众,不可能开场,傈僳族人却世代守望和等待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写出傈僳族人的生活状况——贫穷、落后、坚守,这一状况也引发了“我”的思考——“那么,我们本身是幸福的吗?”‎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 外貌举止美丽端庄:“她仅仅用手势便制止了那凶猛狗,然后对我们歉意地嫣然一笑”“因为从她美丽的眼睛里,流露出坦然的端庄和自然”“应该承认,她的确是天生丽质。关于这一点,我们同行的三位分别来自广州、北京、成都的年轻女作家都承认,虽然她们也各具风采,而且穿戴得光彩照人,但是她们说‘思蜜纽才是天生丽质’”;‎ 内在性格安详执着,善解人意:“她非常自然和安详,仿佛这一切都属于她而其实并不属于她,他似乎属于别一世界,这些都是借来的,暂时的”“这是一句老实话,我们看思蜜纽,思蜜纽浅浅地笑着。她懂,但她乐意让我们高兴一会儿,什么也不说”。‎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 ‎“我们既不是出于怜悯也不是降低标准,应该承认,她的确是天生丽质”写出他们天生丽质,本身就美;“但是正是在这样一个被贫困、落后、蒙昧紧紧围困着的女体上,掩饰不住的光芒似的闪出了美的力量”写出生活在贫困险要的环境中,更显示了她们的美;“当肥胖的痴呆儿在北京街上撒娇,聪明可爱的胡蜜花正用她天然纯洁的眼睛——守望峡谷”写出她们坚守着自己的生活,坚守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乐观、执着;作者通过文中人物形象歌颂了他们坚守民族文化和性格的精神。‎ ‎【点睛】环境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 25 -‎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 C推动情节发展。‎ 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社会历史图画。‎ 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北京市将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庆祝新年。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下面是详细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将有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将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80项。‎ 节日期间,北京市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将照常向广大市民开放。写春联、送福到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类充满年味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动也将在各区文化中心和街道上演。各区图书馆、文化馆紧扣区域文化特色,营造节日氛围,推出180项活动。北京市政府还将向首都市民免费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市民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 ‎(摘编自林维《北京市春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冰雪庙会与传统文化齐争鸣》)‎ 材料二:‎ - 25 -‎ ‎(《2018春节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 材料三:‎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传统年俗正在式微,新年俗逐渐成为主流。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视频拜年、春晚“摇一摇”抢红包、网络年夜饭……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为百姓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传统年俗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更新换代”,虽然其仪式活动在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在适应新时代年俗变革的过程中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醇厚的年味,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全家人齐聚一堂,于亲情的浸润之中尽情交融,就是最有滋味儿地过年。当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春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得到承袭。‎ ‎(摘编自刘鑫《不同的“年味”,同样的“情怀”》)‎ 材料四:‎ - 25 -‎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们对物欲的需求和向往,消解了传统节日的社会期望;西方节日较传统节日而言,开放性和娱乐性更强,民众对西方节日更有参与热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的敬畏之心大大降低,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大缩减;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节日节俗活动形成理念冲突,传统节俗向现代生活方式让步。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差异,应该根据现实需要加以调整,为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和发展提供路径。传统节日发展的理想情况应该是其能融入当代社会,其节日内涵和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舆论助推、家庭实践,群策群力,为传统节日的当代发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王凤美《传统节日的当代适应性研究——以陕西关中春节为例》)‎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2018年春节期间,文化活动有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B. 根据“春节旅游消费力指数走势图”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力指数逐年上升,这说明居民观念发生变化,春节旅游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C. 年俗是一种行为文化,它的更新换代更多体现在仪式活动的变化上,我们要做的是丰富年俗活动的形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内涵。‎ D. 材料三认为,相较于某一种特定的节日表现形式,全家人的欢聚、亲情的浸润才是更重要的。‎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398场演出、480项活动的举办,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的免费发放,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以增加北京的年节气氛。‎ B. 如今的春节文化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文化展览、抢红包、视频拜年、出门旅游等活动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而且备受人们青睐。‎ C. 根据“分城市线旅游消费力指数”图,我们能够得出一线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力指数领先,其余各线城市依次降低的结论。‎ D. 经济水平的提高、西方节日更强的开放性和娱乐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使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为缩减。‎ ‎10.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应如何传承和发展年俗文化。‎ ‎【答案】8. A 9. C ‎ ‎10. ①开展包含中国年俗文化元素的多元文化活动;②利用互联网给传统年俗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变革中延续传统年俗的内涵;③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④不拘泥于特定表现形式,注重情怀;⑤加强政府引导,发挥舆论助推功能,调动家庭实践的积极性。‎ ‎【解析】‎ ‎【8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不正确,根据材料一“这些活动既有庙会、梨园大戏等传统项目,又有展览、展演等多元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春节期间,北京市50家专业演出场馆将有398场演出;全市文化系统将举办庙会、游园、花会巡游、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等活动480项”分析可知,冰雪文化活动、公益讲座不属于春节传统文化活动形式。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主要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错,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免费发放的对象是首都市民,并不是为了吸引各地游客。B项,“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错,根据材料四可知,传统节俗只是“向现代生活方式让步”,并没有被取代。D项,“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使传统节俗传承空间大为缩减”分析不正确,材料四原文说的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挤占了传统节日的‘鬼神’思想,民众对传统节日的敬畏之心大大降低”,并不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科学观念传播直接导致传统节俗传承空间缩减。故选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由材料一北京举办年俗活动的例子,可概括出“开展包含中国年俗文化元素的多元文化活动”;由材料三“互联网时代催生出形形色色的新年俗……给传统年俗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可概括出“利用互联网给传统年俗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由“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可概括出“利用新媒体、新平台丰富年俗的形式”,由“不必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心中有爱、有情怀,年俗必然不会衰落”可概括出“不拘泥于特定表现形式,注重情怀”;由材料四“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舆论媒体和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政府引导、典舆论助推、家庭实践……”可概括出“加强政府引导,发挥舆论助推功能,调动家庭实践的积极性”。‎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 25 -‎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裴②,戎之婿也,诛,戎坐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冏谋臣葛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③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 25 -‎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 (wěi):安静(多用于人名)。③蹇谔:正直耿介。“蹇”通“謇”,正直。‎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B. 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C. 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D. 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B. “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 D. “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戎年幼聪慧,善于推理。他虽然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 B. 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 C. 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给结婚侄子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 D.‎ - 25 -‎ ‎ 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选拔事务时只是在官门中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 ‎(2)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答案】11. D 12. A 13. D ‎ ‎14. (1)您若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策。‎ ‎(2)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这才高兴起来。‎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孙秀作逆”“天子幽逼”是顺承关系,中间应该断开,先排除A、C;“孤”是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纠合义兵”是“我”的行为,应断为“孤纠合义兵”,再排除B。故选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A项,连坐,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并未清退徒有虚名的人。故选D。‎ ‎【14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翻译中的关键词语有:“若”如果;“以”用;“就”本意“靠近”,此处和后面的“第”连用,可翻译为“回府第”;“故”原来的;“委”抛弃,舍弃;“崇让”崇尚谦让;“此求安之计也”判断句。“归宁”回家省亲,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色”脸色;“遽”赶紧、立刻;“直”通“值”,价值,钱财;“乃”才。‎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王戎,字濬冲,是琅邪临沂人。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唯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后果然是苦的。‎ 裴是王戎的女婿,裴被杀,王戎获罪被免官。齐王司马冏起义,孙秀将王戎囚于城内,赵王司马伦之子想任王戎为军司。博士王繇说:“濬冲狡猾奸诈,诡计很多,哪里肯为年轻人效力?”司马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惠帝返回宫中,任命王戎为尚书令。不久河间王司马颙派遣使者到成都王司马颖那里游说,将要讨伐齐王司马冏。讨伐的檄文到了,司马冏对王戎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首恶,臣子的节操,在神明那里显现。二王听信谗言,造成大难,(我)当依赖您的忠心谋略,来调和矛盾。请您用心为我筹划此事。”王戎说:“您首先倡义兵,匡正安定晋室大业,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然而论功行赏,没有遍及有功之人,朝廷内外失望,人有二心。现在二王带兵百万,势不可当。您若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策。”司马冏的谋臣葛发怒说:“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难道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发此议论的人当斩。”于是百官震惊害怕,王戎装作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能够免于被杀。‎ - 25 -‎ 王戎因为晋室正处于混乱,仰慕蘧伯玉的为人,顺随形势屈伸,没有忠正的节操。自从主管人才选拔授官的事务,他从未任用过出身寒微之士,也没有贬退过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事而沉浮,在官吏内迁转举荐而已。不久被任命为司徒,虽然地位总领三司,却把正事交给同僚。有时骑着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位列三公的官员。他原来的属下官吏多升为大官,路上遇到他就避开。‎ 他生性喜好谋利,大量收购四面八方的园田及水力磨坊,遍及天下。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总嫌不足。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天下人说他是病入膏肓。女儿嫁给裴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这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又要了回来。家里有好李子,常拿出去卖,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因此在世上受到嘲笑。‎ 王戎后来跟着皇帝北伐,朝廷的军队在荡阴溃败,王戎又去了邺城,跟随皇帝回到洛阳。皇帝西迁长安时,王戎出奔到郏县。在危难时期,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未尝有惧怕的样子。时常召集亲朋宾客,终日欢娱。永兴二年,在郏县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③层霄,即层云。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1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 25 -‎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6.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15. B 16.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⑤俯仰结合。“弥弥浅浪”是俯视,“隐隐层霄”是仰视。‎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等能力。做题时,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要考虑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项,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艺术手法和鉴赏诗句的能力。作答时,指出诗词运用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用典、烘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是归途所见之景。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作者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作者使用叠词“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又用叠词“隐隐”修饰“层霄”,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叠词的运用,使诗词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的愉悦之情。另外,这两句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从写景的角度看,这两句使用了俯仰结合的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 25 -‎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生”“喧豗”“砯崖”“壑”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还要注意不要丢掉“也”“而”等虚词。‎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 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 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 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 ___的故事出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 25 -‎ 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答案】18. B 19. B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第一处是形容动物迁徙的盛大场面,应使用“波澜壮阔”。“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第二处,是说动物对驻地的坚守和执着,应使用“随遇而安”。“宵衣旰食”意思是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第三处,是说科学家全力探究动物迁徙路线问题,应使用“全力以赴”。“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娓娓动听”,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第四处是形容“故事”,应使用“引人入胜”。‎ - 25 -‎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属于句式杂糅,该句把“通过……等参照”和“以……作为参照”两句杂糅,可以改为“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排除AB两项;“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获得方向”搭配不当,从语境来看,应是说动物迁徙辨别方向,与“方向”搭配的动词一般是“辨别”。排除C项,故选D项。‎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也就是说”说明括号中的内容其实是对前面句子的另一种说法,而括号前面说“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括号后面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它们”指代的内容应在前一句中,且从语言表达连贯的角度来看,BC两项都以“方向感”收尾,这与后一句中“它们……”不太连贯,故排除这两项;AD两项的主要区别是被动句和主动句,从语境来看,此处使用主动句语义更连贯,故排除A项,应选择D项。‎ ‎21.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教书”改为“从教”; (2). 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 (3). 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 或“敬赠”; (4). 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 (5). 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 25 -‎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命题者设计了一封信的主要内容,有意在其中用错部分词语,然后在题干中指出“有五处不得体”,答题时一要注意找出不得体之处,二要注意符合“五处”的要求。题目切合生活实际,难度不大。“教书”属于口语,同前面的书面色彩较浓的“获悉”不对口径,应改为书面语色彩较浓的“从教”或“执教”;“光临”是敬词,用在表述对对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也是敬词,不能用于己方,应改为表示尊敬的“敬赠”或“奉上”;“先睹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尽先之意,不能用于对方,可改为使用敬词“斧正”或“指正”;“快来了”口语色彩较浓,宜改为同全文书面语体一致的“将至”或“将临”。‎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弄懂语言场合。题干指出这是一封信,就已经在暗示应使用书面语体,加之信一开头使用的“获悉”一词,更明确交代所用语体。又由“隆重庆贺先生”一语可知这是一封写给尊长的信,更明确信中应对对方使用敬词,对己方使用谦辞。根据这个标准,在信中不难找出答案。‎ ‎22.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解析】‎ - 25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命题提供一个框架图,答题前必须先读懂这个框架图的意思,弄明白题干对答题的要求。必须注意的是,题干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因此答案除了必须符合题干明确提出的要求之外,在内容上还必须包括四种反应及其应对方式。组织此题答案,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因此,在开头必须有一句话指出语境,后面的内容应该将框架图中所有的内容组织进去。比如下面的答案:面对拒绝,有人会潇洒地说一句“算了”,然后彻底结束,换个想法;有人会怏怏地说“好吧”,内心却深感郁闷,产生挫败感;有人则会反问“凭什么”,然后怀疑之,批判之;还有一些人会追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分析,勇敢地再尝试。‎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框架图内容。此图圆圈中的“拒绝”照应题干中的“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一语,而四个方框内写的则是四种反应的具体内容,因此答案必须将四种反应完整的写进去,同时注意词语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 四、写作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少年成长是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关于新时代成熟的标准,却是众说纷纭;而关于促成成长的因素,有人认为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有人认为是一句话、一本书,有人认为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我们这个时代,你认为什么是成熟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我们这个时代的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题目,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答案】我们这个时代的成熟 最近看了一则消费报道,说大学生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攀比性消费,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严重不成熟性。我想,推广开来不仅仅是消费,其他行为上无不贯穿着这样两个字——成熟。‎ 时光轮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的青少年在岁月里成长,在光阴里磨砺,使自己趋于成熟。在时间的齿轮滑过,留下的淡淡痕迹里,蓦然回首,我不由得问自己:“我们这个时代的成熟是什么?我到底成熟了吗?”‎ 在我看来,成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身体、生理发育上的完善——这是上天给予每个人的最好的礼物;另一方面,是指心智上的成熟。而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不仅要看其外表,更重要的是看其内涵。‎ 成熟的境界不拘一格。它可以是庄生梦蝶、陶潜归隐的淡泊悠长——这是智者的成熟;亦可以是范文正公、稼轩居士的心忧天下——这是仁者的成熟。‎ - 25 -‎ 成熟是一个人从少年过渡到青年的重要标志,也是思维从感性趋于理性的重要象征。成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需要成熟,同样也必有成熟长大的那一天。让梨为兄的孔融,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年龄不能羁绊成熟。不管你是正处于天真烂漫、五彩缤纷诗般的童年,或是时而忧伤时而心怀憧憬的如歌般的青春,成熟总像一道厚重但却美妙的门槛,在前方翘首期待,望着你,等着你,直到你跨过它,去挑战人生的风风雨雨,搏击风和浪。‎ 成熟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把你与成功之门紧紧相连的神奇的纽带。把握到了它,你便与鲜花与掌声越来越近。或许你认为,我长这么大了,已经成熟了,可真是这样吗?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迅猛发展的社会里,只有真正把握成熟,才能永久的立于不败之地。曾几何时,听到新闻里报道的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例子:某某重点高校大学生,门门功课是顶尖,但生活却不能自理,竟需要人陪读!这真是成熟吗?不!这样的人只表现于身体。他是成功的吗?答案亦是否定!这样的人连基本的自理都不会,最终实则俗夫,江郎才尽,被社会所淘汰。‎ 成熟的标志是承当起责任,敢于迎接挑战。“我成熟了!”平凡的话语中蕴含着多少艰辛与汗水,蕴含着多少能量!“天下兴亡,我有责任”这是每一个成熟青年需要思索的问题。五四运动的光与热,是每一个成熟的青年需要永存于心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的毛泽东……古人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更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成熟,让我们变得稳重老练、敢打敢拼,让我们敢于承受生命之重,这,才是一个人灵魂的精髓所在。‎ 解读成熟,你会领悟到很多,很多……‎ 不要做稚嫩的枝柯,做成熟的根系,去追求自身的简单与丰富,舞出一个曼妙的人生,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成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成熟”,在材料中给出范围“新时代成熟的标准”由此立意要结合时代谈成熟问题。可以立意为(1)成熟是一种眼界。在世界文化交融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有开阔的眼光,更高的境界。(2)成熟是一种担当。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将自己个人的成长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担当起天下重任。(3)成熟是一种行动。我们要积极投身到改革创新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并在实践中成长。(4)成熟是一种坚守。在当下浮躁的时代氛围中,我们要坚守住某些信念,某些传统,不随波逐流,守住文明的高地。行文时如写立论文注意观点明确,结构清晰;如写记叙文注意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的波澜,记叙的角度等。‎ - 25 -‎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一要全面,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新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大都是刚性要求,不可逾越,二要深入,审清话题概念的内涵、外延甚至一些隐含信息。三要分析,审清材料的内容、含意以及不同的角度。四要推求,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高考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既要教育考生,又要引导舆论,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推求命题意图。‎ ‎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