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 人性本善 B. 血缘远近 C. 宗法等级 D. 君臣尊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句材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弟也者,体现了血缘宗族,这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血缘远近,故B正确。人性本善,属于孟子思想,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宗法等级,故C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君臣尊卑,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①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略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道德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的仁、义的思想,孟子属于儒家思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庄子》是道家的思想而不是儒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韩非子》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道德经》是道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 ‎【名师点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这里则是纯从人性探讨的角度出发,回答学生关于人性是否天生善良的问题。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实,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就是到任何时代,强调这些,总比鼓吹人性本恶,放弃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罢!‎ ‎4.儒学思想被统治者确认为正统思想开始于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宋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战国时期儒学得到发展,A错误;秦朝对于儒学是焚书坑儒政策,B错误;宋代是理学形成,D错误。‎ ‎5.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 ‎6.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本哲学》中谈到:“自然界有它的气,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他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 书法艺术兴起 ‎②宋明理学 文人山水画兴盛 ‎③自由民主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 现代派艺术出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书法艺术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①错误,排除;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是14﹣17世纪,现代派艺术兴起的时间是20世纪,故④错误,排除.宋明理学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追求意境写意,宋明理学推动文人山水画兴盛,故②正确;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现实与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相左,推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故③正确.‎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7.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他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时间上与题干“汉朝”相吻合;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家。因此C符合题意,ABD均错误。故选C。‎ ‎8.“人有天赋道德之心,自古圣贤相传的也只是这种本心。将精力花费到注解诠释古代经典上,以探求精微大义,只会使人迷惘。”这则材料隐含的哲学主张是 A. 万物源于“天理”‎ B. 心即理也 C. 存天理,灭人欲 D. 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大意是:人有天赋道德之心,自古圣贤相传的也只是这种本心。将精力花费到注解诠释古代经典上,以探求精微大衣,只会令人迷惘。这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选B。A和C项是理学的观点,排除;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与王心学无关,排除D。故选B。‎ ‎9. 清初“经世致用”学说的倡导者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上述主张最能说明( )‎ A. 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 对专制制度的批判超越了时代 C.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明君治国 D. 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根据材料信息“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主张可知唐甄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由“君之主在心”可知其主张明君治国,C项正确;A项“维护”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超越了时代”、D项“推翻”,说法错误,排除B、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唐甄的思想主张 ‎10.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对下列著作的成就或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的是( )‎ A. 《农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B. 《授时历》——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 《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D. 《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记忆。结合所学知道:第一部完整农书是《齐民要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甘石星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是《黄帝内经》‎ 考点:中国古代成就 ‎ 点评: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成就要熟记。‎ ‎11. 归纳法是活化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归为一类。按其归纳的标准,他还可以选择(  )‎ A. 《离骚》 B. 《石氏星表》‎ C. 《四书章句集注》 D. 《红楼梦》‎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该同学归纳的依据是这四部书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故选B项。‎ ‎12.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答案】A ‎【解析】‎ 由于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理论对维护自己统治的重要作用,导致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重视与“天”这种神秘现象相关的任何事情,因而研究天文或进行天文观测就得到了统治者的关注了,故选A;B的说法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的说法错误,故排除。‎ ‎13.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 《离骚》‎ B. 《子虚赋》‎ C. 《论语》‎ D. 《诗经》‎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南方倾向抒情”说明南方文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离骚》。所以答案选A。‎ ‎14.余秋雨认为:“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以下对汉字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隶书—篆书—楷书 B. 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隶书书写 C.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 D. 《兰亭序》是唐代行书代表作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字演变顺序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故A项错误;秦朝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小篆书写,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书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故C项正确;《兰亭序》是魏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故D项错误。‎ ‎15.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的画作《市担婴戏图》,该画描绘了一位走村串户货卖千家的老货郎挑担,吸引妇女儿童围观购货的嬉笑欢闹场面。画面以货郎担为中心,妇女儿童聚散有致,货担上的杂物历历可数、无不尽力摹写。下列对于该画作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宫廷画师思想僵化,创作题材狭窄 B. 突出体现商业活跃,追求得意忘形 C. 绘画风格严谨写实,市井风俗毕现 D. 强调追求借物抒情,讲究神韵意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目中的信息“《市担婴戏图》”、“尽力摹写”可知该画绘画风格严谨写实,市井风俗毕现,故选C。A项中“思想僵化”、“题材狭窄”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嬉笑欢闹”、“聚散有致”不符,故排除;B项中“得意忘形”、D项中“借物抒情”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尽力摹写”不符,故排除。‎ ‎【点睛】风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古代艺术教育内容。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16.“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 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 D. 美德即知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概念,进一步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倡教育使人认识美德,故ABD都是苏格拉底的思想;C是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符合题意。故选C。‎ ‎17.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突出表明了 A. 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B. 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C. 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 D. 古希腊城邦制度高度发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观察图片可以得出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众神的人格化,它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B正确;A、C两项突出神的作用,不符合图片要求,排除A和C项;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与材料信息无关,D错误。‎ ‎18. “学者与政治家一同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以及古典思想的魅力,他们在世俗舞台上首先表达了这些思想。”材料描述的是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把握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复苏了人类尊严的骄傲、人类实践主义的自信”“ 古典思想的魅力”“ 世俗舞台”。依据所学,此特征正符合文艺复兴的特点,所以应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特点 ‎19.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科学革命 D. 启蒙运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挑战宗教权威,人类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这一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0.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对该设计的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 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 体现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提供的关键信息之一“1420—1436年间”,此时正值文艺复兴时期;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以上涉及的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故可以排除;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不符合史实,此时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开始;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影响 ‎21.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亨利八世改革是比较保守的改革,教义方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领导者是君主专制势力的代表-----国王,他的改革也必然服务于他的专制统治,①②③正确,④是两者改革的共同点,排除,所以选B。‎ ‎22.某史学家认为,在马丁·路德改革基督教教义的最初目的之下,蕴含着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孕育于人们内心的人文精神。下列主张最能体现其人文精神的是 A. 简化宗教仪式 B. 建立民族教会 C. 信仰即可得救 D. 《圣经》至高无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注意题目设问是“最能体现”。信仰即可得救强调信徒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打破了教皇和罗马教会的权威,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故C项正确;A、B、D项虽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但无法深刻体现人文精神,均排除。‎ ‎23.‎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A. 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B. 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C. 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 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四场运动共同之处是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都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D项符合题意;A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欧洲资本主义在文艺复兴之前就已经产生,B错误;C项是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评价的,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 ‎24.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有 ‎①批判神权统治 ‎②鼓吹人性解放 ‎③主张“主权在民”‎ ‎④反对君主专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要表达的思想主张,③④属于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诉求,故答案选择A。BCD组合错误。‎ ‎25.以下是16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其共同之处是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 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A. 挑战权威 B. 否定神性 C. 崇尚理性 D. 倡导民主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教会进行批判,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故共同之处是挑战权威,A项正确。马丁·路德虽然对天主教会不满,但他不反对宗教信仰,没有否定神性,排除B。二人都未提出崇尚理性,倡导民主的思想主张,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二、材料解析题 ‎26.教育的发展及变迁反映了政治及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即郡国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太,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需太出身,或是由太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材料二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也全部采用白话文。‎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归纳西汉太教育的特点和目的。结合所知识指出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白话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 指出推动教科书文体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观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如何论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具体措施?‎ ‎【答案】(1)特点:地方推荐;按等定职;‎ 目的: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维护专制统治;影响:儒教育的官方化。‎ ‎(2)首倡者和代表作:胡适,《文改良刍议》;推动:新文化运动(文革命);‎ 影响:思想启蒙。‎ ‎(3)论述:人才优势和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障。理由: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 措施:恢复高考;“科教兴国战略”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由地方学……申送……太学”、“……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可以从太学生源、学业结束后的不同去向等角度进行作答。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汉人谓之“通经致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培养人才和维系专制统治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西汉太学设立的作用即可。‎ ‎(2)第一小问作者及代表作,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第二小问根本因素,根据材料二的关键词“1920年”“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此小问不难作答。第三小问客观作用,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进行作答即可。‎ ‎(3)第一小问教育的力量,根据材料三“……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不难做出回答。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作答。第三小问具体措施,根据所学知识,从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提出、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察举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上古时期,许多文明古国基本上独立取得自己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是其中的一个中心。中古时期,巴比伦、埃及、希腊等国衰落,只有中国仍居世界前列。除了蚕桑和荼等农业技术、冶铁术、造纸术、造船、瓷器、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拱桥、针灸等外,远远比西方国家先进的成就还有:指南车、记里鼓车、水碓磨、龙骨车、石碾、风箱、独轮车、马颈套、弓弩、天然气井等。中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向东、向南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国;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以“中国古代科技”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进行分析或者评价 ‎【答案】例:角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背景:①较早完成中央集权,社会环境较为稳定,这为科技进步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环境,有利于科技取得突破性的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源动力。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政策,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农业发展对于技术也产生了极大的需求。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都离不开统治者的重视,而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其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进步推动科技取得突破。‎ 其他角度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的原因等 ‎【解析】‎ ‎【详解】本题以“中国古代科技”为主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归纳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把握住“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背景”总结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稳定的政治环境、政策、统治者的重视、经济的高度繁荣、交通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还可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的原因等方面为主题进行分析 ‎28.‎ 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明往往有着其不同的特质,文明的传播既有来自传播者的文化势能,也有来自受侍者的文化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他们的地理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布罗代尔(法国史学家)‎ 材料二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引自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材料一中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索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从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指出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和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主要差别?‎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在哪一方面与古代“希腊社会”存在着连续的“血缘”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这种连续“血缘”关系的理由(要求至少举2个例子)。‎ ‎【答案】(1)观点:文明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差别:古代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 ‎(2)方面:民主政治。举例:近代民主政治借鉴古希腊的直接民主;近代议会制借鉴古希腊的公民大会;近代两院制借鉴古希腊的四、五百人会议;近代任期制借鉴古希腊的轮番而治(或轮流坐庄);近代监督制借鉴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可以联系材料一信息“文明,……,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等可以得出答案,即民主政治。第二小问,材料有提示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因此从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入手比较、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