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甲地有大面积现代果园,乙地有大型养殖场,丙地有汞矿开采及冶炼厂,丁地有建材厂。M、N之间有一座桥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 ‎1. 图中桥梁的桥面与该桥下河面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40米 B. 60米 C. 80米 D. 100米 ‎2. 环保局在桥下测得某种污染物严重超标,最可能是因为(  )‎ A. 果园滥用农药 B. 建材厂排放污染物 C. 汞矿开采导致重金属超标 D. 养殖场导致大肠杆菌超标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通过观察得知桥梁跨两条等高线,且端点刚好在50m等高线上,桥面高度为50米,河面高度在0-25米之间,计算可知,桥面与河水的高差大约在25-50米之间,根据选项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 20 -‎ 根据等高线与河流关系得知河流干流自东南流向西北(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乙处有谷地且位于桥梁上游,故可能是乙处的污染物污染了河流。乙处为养殖场,养殖场会导致大肠杆菌超标,D对。而甲地有果园,该处位于桥梁下游,在桥下不会测得甲处的污染物,A错。丁处为建材厂,该处也位于桥梁下游,B错。丙处为汞矿,而根据丙处等高线凸出方向,该处的地表径流不会汇集到桥梁所在河流中,C错。故选D。‎ 读图,虚线MH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F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 A. 0时 B. 4时 C. 8时 D. 10时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③弧MH为晨线 ④E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 E点与北京都处于1月6日的时间约有( )‎ A. 6小时 B. 7小时 C. 16小时 D. 20小时 ‎【答案】3. C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图示MHN表示晨昏线,则M、N点的时间为6时或18时;阴影部分表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 分的日期不同,故E、F点所在经线为180°和0时;故判断F点不可能为0时,故F点为180°经线,而E点 时间为0时;0时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图示MEN部分为夜半球,故图示极点附近出现极夜,而日期为1 月6日,故图示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M点为6时,N点为18时,根据E、F之间经度相 差120°,故判断F点的时间为8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图位于北半球,①正确。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②错误。MH为晨线,③正确。E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F点为180°经线,④错误。‎ - 20 -‎ ‎ B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E点所在经线为东经60经线,为东四区,当E为0:00时,北京已经是4:00,从这一刻开始,两地均处于同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北京为0:00时E点为20:00,之后,两者同为一天,即:两条经线所在时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24-两个时区之间的区时差。E点与北京的区时差相差4小时,则E点与北京都处于1月6日的时间约有20小时,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光照图中地方时的确定方法:‎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下图是某地全年昼夜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66°34′S B. 66°34′N C. 90°S D. 90°N ‎7. 在此地昼最长期间,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 商丘市昼短夜长 B. 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 C. 北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 D.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全年只有两天昼夜等长,且极昼、极夜时间均约为半年,应位于极点附近;赤道附近全年昼夜等长;回归线附近没有极昼、极夜;极圈附近只有二至日时发生极昼、极夜现象,图示从春分至秋分出现极昼现象,所以为北极点(90°N),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 20 -‎ 该地昼最长为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商丘为昼长夜短,A错误。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B正确。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为顺时针,C错误。地球在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D错误。故选B。‎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图5 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 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8. C 9. D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图中400N,从考虑阳光方面,夏季南方有树可以遮阴降温,冬季由于比较冷,且盛行北风,所以北方有常绿针叶树有利于阻挡北风,南方为落叶阔叶树,可以增加阳光。故选C。‎ ‎【9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决定热水器安装角度,热水器最好与太阳光线垂直,冬至时下午太阳高度角为900-(400+23026/)=26034/,热水器安装角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大约为63026/,与④最接近,选D。‎ 考点:我国的气候,正午太阳高度角。‎ 下图为“某地夏季午后2:00实测的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0 -‎ ‎10. 甲处最可能是( )‎ A. 灌丛中的一小片空地 B. 草原中的一小片森林 C. 公园中的一小片石山 D. 池塘中的一小片沙洲 ‎11. 丁处高温中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 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多 B. 接受的地面辐射量多 C. 锋面中的暖气团上升 D. 周边的热空气流入 ‎12. 日出前后,图中四处气温最高的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 B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知,甲地气温比同一水平面其他区域温度低,根据不同性质地物比热容不同,夏季午后温度较低的最可能是草原中的一小片森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分析图中的丁处的等值线可知,丁处温度较高,形成一个高温中心,且等值线向左侧弯曲,其原因是周边热空气的流入导致,接受太阳辐射多及接受地面辐射多都不会造成弯曲的等温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低的时候,此时若想气温最高,说明该地区的气温上升下降幅度比较小,夜晚保温作用好;而甲乙丙丁四处后面三处地处开阔地带,白天温度高,升温快,降温也快;甲地地处森林地带,降温慢,所以夜晚温度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20 -‎ ‎13. 上述“某月”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4. 该月份(  )‎ A. 甲地盛行东北风 B. 甲地盛行西南风 C. 乙地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 D. 乙地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答案】13. C 14. C ‎【解析】‎ 该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13题详解】‎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判读季节。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各气压带、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故C项正确。‎ ‎【14题详解】‎ 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甲地位于南半球,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时盛行东南风,乙地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所以C正确。‎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20 -‎ ‎15.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 陆表温度总是比海表温度高 B. 陆表与海表温度均持续上升 C.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 夏季风逐年增强 ‎16.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93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  ) ‎ A. 两个年份南部皆旱 B. 两个年份南部皆涝 C. 1966年北涝南旱、1993年北旱南涝 D. 1966年北旱南涝、1993年北涝南旱 ‎【答案】15. C 16. C ‎【解析】‎ 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15题详解】‎ 当图中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为负值时,说明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低,故排除选项A;由图可知1960一1999年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高低差异较大,说明陆表温度与海表温度高低变化大,季风环流强弱呈波状变化,故排除选项B、D;根据图中数值分析可知,温度距平值越大,说明温度年际变化越大,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大,故选项C正确。故选C。‎ ‎【16题详解】‎ 该图为东亚1960-2000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由图中最左应该是1960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向右依次可找出1966年和1993年;由图可知1966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最大,说明陆表温度比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海表温度偏高,副高势力加强,夏季风偏强,北移速度加快,北方出现洪涝、南方出现干旱;1993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最小,弱指数,副高势力变弱,夏季风偏弱,北移速度变慢,北方出现干旱,南方出现洪涝,故选项C正确。故选C。‎ - 20 -‎ 下图示意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有( )‎ A. 两种气候类型 B. 三种气候类型 C. 四种气候类型 D. 五种气候类型 ‎18.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五个地点中冬季气候湿润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17. B 18. D ‎【解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特点。‎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③④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⑤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图示共有三种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影响,全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热少雨;图中③④是地中海气候;⑤是温带海洋性气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面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0 -‎ ‎19. 左图 A. 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 ②环节可以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 C. 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 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0. 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 1月,甲地 B. 4月,乙地 C. 9月,丙地 D. 11月,丁地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C项,③为在冷暖气团交汇处,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形成环流后退的过程,类似于暖锋,故C项正确。A项,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量及气温的影响,①气流的强弱会影响该地区的温度,对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其大小,故A项错误。B项,②环节为湖面蒸发。地理信息技术无法对湖面蒸发环节进行监测,故B项错误。D项,④为高空冷空气的水平运动,不存在受热抬升,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20题详解】‎ 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不可能是4月、9月,降雪量最大月份可能是1月、11月,但是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湖岸,水汽少,降雪量少,丁地位于迎风湖岸,水汽充足,降雪量大。A项,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但是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湖岸,水汽少,降雪量少,故A错误。B项,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不可能是4月,故B错误。C项,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不可能是9月,故C错误。D项,右图中各地出现降雪应是在冬季,降雪量最大月份可能是1月、11月,丁地位于迎风湖岸,水汽充足,降雪量大,故D正确。故本题选D。‎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 20 -‎ ‎21. 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 冰期① B. 冰期②‎ C. 冰期③ D. 冰期④‎ ‎22. 与现相比,第四纪冰期③时期(  )‎ A. 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 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 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 陆地总面积较大 ‎【答案】21. D 22. D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 ‎【22题详解】‎ 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 - 20 -‎ ‎23. 关于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输沙量和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 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 C. 4—6月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 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 ‎24. 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 长江干流水位高 B. 出湖流量达一年最小 C. 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D. 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答案】23. B 24. A ‎【解析】‎ 考查河流、湖泊的补给关系,河流含沙量、输沙量、水量的关系。‎ ‎【23题详解】‎ 图中曲线不能表示输沙量和流量年际变化,A错。读图,6月份鄱阳湖输沙量为正值,说明湖泊补给长江,7月份是负值,说明长江补给鄱阳湖,B对。 4—6月湖水含沙量可能减少,但径流量增大,输沙能力增加,C错。 3月份径流量小,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水量小,输沙能力较弱,D错。故选B。‎ ‎【24题详解】‎ 鄱阳湖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最可能的是长江干流水位高,长江补给鄱阳湖,长江向湖泊输沙,A正确,C错误。读图可知,出湖流量一年中最小值在1月份左右,B错误。上游水量增大,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可能减小,D错。故选A。‎ 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比重差异且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比重差异而产生的流动,称为 “异重流”。读“水库异重流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20 -‎ ‎25. 关于水库异重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珠江流域发生频率高于黄河流域 B. 有助于漂浮污染物的净化 C. 到达大坝的异重流有利于水库清淤 D. 三角洲泥沙来自于水库环流 ‎26. 下列情形不能形成异重流的是 A. 寒暖流交会 B. 河流入海 C. 冷暖气团相遇 D. 风海流 ‎【答案】25. C 26. D ‎【解析】‎ 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5题详解】‎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少量较高,异重流较明显,A错误。异重流到达大坝,会引起水库环流,加快水库清淤,C正确。异重流的存在会造成漂浮物汇集,不利于漂浮污染物的净化,B错误。三角洲泥沙由进库前的河道泥沙淤积带来,与异重流无关,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寒暖流交汇,冷暖海上的密度差异会形成异重流,A能。河流入海,河水密度与海上密度的差异会形成异重流,B能;冷暖气团相遇,冷气流和暖气流的密度差异会形成异重流,C能。而大风吹拂湖面,没有密度差异,不会形成异重流,D不能。本题要求选择不能形成的选项,故选D。‎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 20 -‎ ‎27. 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则下列洋流属于此环流的是(  )‎ A. 墨西哥湾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D. 西澳大利亚寒流 ‎28. 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 A. 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 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 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 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答案】27. D 28. B ‎【解析】‎ 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7题详解】‎ 读图,结合题中条件,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环流只有印度洋的环流。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没有固定的流向,根据环流方向,图示区只能是南印度洋的中、低纬度环流。组成环流的洋流有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所以只有D对。A、B、C错。故选D。‎ ‎【28题详解】‎ 图中②海岸是澳大利亚西海岸,沿岸有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减湿 的作用,所以沿岸气温较低,降水少,空气湿度小。④海岸位于非洲东部沿海,沿岸有暖流经过,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沿岸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所以B对。A、C、D错。故选B。‎ 读下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 20 -‎ ‎29. T165次列车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A. 沪杭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B. 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青藏线 C. 京九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D. 京沪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30. 本次旅行,游客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 5月1日——青草池塘夜闻蛙 B. 5月2日——黄土地上麦收忙 C. 5月3日——牛羊似珠遍地撒 D. 5月4日——佛家檀香处处飘 ‎【答案】29. A 30. B ‎【解析】‎ 考查我国铁路线和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 ‎【29题详解】‎ 从表中可知,上海到—南京—蚌埠是京沪线;郑州—西安—兰州是陇海线;兰州—西宁是兰青线;西宁—拉萨是青藏线,T165次列车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是沪杭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5月2号,我国北方的小麦还没有成熟,看不到黄土地上麦收忙,B不可能欣赏到;上海—南京我国南方地区会看到青草池塘夜闻蛙,A可能;兰州—西宁—拉萨是高原牧场,会看到牛羊似珠遍地撒,C可能;拉萨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圣地,会看到佛家檀香处处飘,D可能。本题要求选择不可能选项,故选B。‎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31.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__为中心的光照图,日期为______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3)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 - 20 -‎ ‎【答案】 (1). 南极点 (2). 12月22日 (3). 23°26′S,90°W (4). D>A>E (5). 3时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日出时间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详解】(1)由于靠近45°E的90°经线只能是90°E,可以判定是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日期为12月22日。‎ ‎(2)南极圈内为极昼,太阳直射点为23°26′S,且昼半球的平分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90°W,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W)‎ ‎(3)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则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D>A>E;乙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约270°,可算出昼长为18小时,利用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算出乙点的日出时间是3时。‎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 20 -‎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是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 ‎【详解】(1)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7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等温线向北弯曲,也就是向气温低的方向弯曲,说明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原因是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西侧为海洋,海水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低。‎ ‎(2)从图中看温哥华位于50°N附近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材料“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东侧是高大的山地,该地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且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3)由材料“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可知该地冬夏主导风向不同;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分析;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西侧为海洋,冬季受海洋影响,海洋性强,气温较同纬度高。‎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2015年某日北京时间8:00亚洲部分地区地面气压场(单位:hPa)实况图,此时图示地区出现北部为亚洲高压,南部为三个台风共存的局面。‎ - 20 -‎ ‎(1)判断图示现象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阐释在B天气系统的影响下,未来几天内宁夏平原地区将会经历怎样的天气变化过程?‎ ‎(3)简述C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答案】(1)秋季。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此时亚洲冷高压已经出现,不会是在夏季。‎ ‎(2)B天气系统(冷锋)过境前:宁夏平原地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B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时:宁夏平原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伴随大风、雨雪天气;B天气系统(冷锋)过境后:宁夏平原地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转晴。‎ ‎(3)秋冬季节,亚欧大陆北部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下降引起气流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天气变化特征。‎ ‎【详解】(1)根据图中等值线分析,此时亚欧大陆上已经形成强盛的亚洲高压,而海洋上出现台风,因此该季节为秋季。‎ ‎(2)读图可知,B天气系统为冷锋,注意天气变化过程应分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三个阶段。冷锋过境前:宁夏平原地区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宁夏平原地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伴随大风、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宁夏平原地区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转晴。‎ ‎(3)C天气系统为亚洲高压,为冷高压,其形成与亚欧大陆强烈降温有关。秋冬季节,亚欧大陆北部降温快;气温下降引起气流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 20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海陆间循环。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 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循环类型和过程、热力环流、湖泊的生态功能。‎ - 20 -‎ ‎【详解】(1)该处河流能注入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过程为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日变化可从图中降水的时刻变化看出,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就是要分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首先明确洞庭湖对环境的作用,再来分析面积减小带来的不利影响。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点睛】湖泊湿地的生态价值: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 20 -‎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