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西藏拉萨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西藏拉萨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技术伦理就是在哲学层面对技术道德的理论总结,“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就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的表现,D符合题意;材料侧重哲学的重要作用,未体现哲学的来源,A不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的范畴,二者的关系未体现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反映的是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中科院研发出新型燃料组件及包壳材料,解决了铅基堆堆芯高份额燃料、高密度冷却剂、耐高温耐腐蚀结构材料等关键技术难题。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垄断,实现了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核心技术自主掌握。这表明 A.存在决定思维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中科院研发出新型燃料组件及包壳材料,这一成果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C说法错误;A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选B。‎ ‎3.“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 ‎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③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①④:“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没有体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也没有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②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 ‎④无其器则无其道——天地合而万物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沧海变桑田是辩证法思想,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①符合题意;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唯心主义观点,②符合题意。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均是辩证法,③不合题意。④:无其器则无其道、天地合而万物生均是唯物主义,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B.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D.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总是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体现了其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AC项与题意不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6.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被改变的。”这一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被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答案】C ‎【解析】AB:该选项是观点中的合理之处,与题干不符合,AB排除。C: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纸箱、树木、家具、纸张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可见,材料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故C正确。D: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主要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该观点并没有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D排除。故本题选C。‎ ‎7.下边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钟表可以回到昨天,却已不是昨天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 ‎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漫画寓意揭示了某些人想将时间拉回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③符合题意。②:该项与漫画寓意及题意主旨不符,②不符合题意。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 ‎8.2019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 D.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 ‎【答案】B ‎【解析】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与材料主旨无关,A排除。B:20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澳门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CD:材料不能体现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以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C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 ‎9.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魂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A.意识具有可知性 B.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的如实反映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答案】D ‎【解析】D: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是对物质的反映,D符合题意。A: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能够反映物质,A说法错误。B:正确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说法错误。C:意识是物质的能动反映,不是所有的意识都如实反映了客观存在,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10.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认识具有无限性 ‎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认识具有反复性 ‎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认识具有无限性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指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中有些人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却不知道水是什么,没有体现对水的认识是否存在曲折性、也未体现对水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AC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而材料侧重意识的反作用,B不符合题意;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材料中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从而选择性的无视了“水”的存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D符合题意。故选D。‎ ‎11.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发射,‎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使命,落入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科学家们对它安全坠落的估算得到最终验证。”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到安全坠落说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中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带有科研使命,对它的安全坠落也做了精准估算,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②项符合题意;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最终证明了科学家们对它安全坠落的估算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项符合题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项观点错误;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本身,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1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就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习近平主席此番讲话,语重情长,惠及百姓民生;言之切切,汇聚人心民意;谆谆嘱托,描绘绿水青山。‎ 材料二: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理念的提出,说明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定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绿水青山?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绿色发展”的认识。‎ ‎【答案】(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建设绿水青山,必须要尊重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生态文明。②‎ 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制定规划方案,防止污染.建设和谐生态,为人类造福。‎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党提出“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重视GDP”到“待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说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绿水青山。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是规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从材料信息入手进行分析。‎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说明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为认识类试题。解题关键是读懂材料。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党“重视GDP”的万丈豪情到“协调发展”,再到“绿色”理念的提出,是在实践中得出的正确认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面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严峻形势,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理念的变化,说明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此次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去掉了“中性”,转而提出“松紧适度”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结构性问题。‎ 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微调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答案】①‎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结构性问题是微调货币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或者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微调货币政策,有利于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调动民营和小微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本题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微调货币政策为背景材料,从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微调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微调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两个方面分析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微调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6月7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早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45名人大代表提议设立丰收节的有关建议,认为这个节日的设立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成熟的实施条件。一是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农事节庆传统;二是国内很多地方一直都有举办和农事有关的具有当地特色、主题鲜明的节庆活动;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越来越旺;四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彰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意识的作用角度,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自觉性,调动农民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解析】本题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本题要求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意识的作用的角度,答题指向是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由材料中“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说明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自觉性,调动农民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