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开创外交的新局面 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 开创外交的新局面 练习

高中历史 开创外交的新局面 练习 ‎(1)‎ ‎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2、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3、1971年11月,美国《时代》 周刊以“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关注。与“中国人来了”密切相关的外交大事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5、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这说明(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同美国改善关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C.中美之间已消除矛盾 D.宽松的国际环境助力中美关系的改善 ‎6、“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 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7.“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55年 ‎8.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1970年1月的某天,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眼很疑惑,基辛格听后笑着回答:“大使先生,难道你不认为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么?”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此改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B.中国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 D.两大阵营间的矛盾相对缓和 ‎10.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有(  )‎ ‎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1972年7月10日,中国上海舞剧团受邀赴日演出,日本方面做了异乎寻常的高规格招待,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还亲自接见了中国剧团。这一事件(  )‎ A.推动了尼克松的访华 B.展现了中日民间友好 C.标志着中日建交实现 D.推动了中日正式建交 ‎12、阅读下列材料中美之间签订的书面协定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一条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总统准予移转或供应之防卫物品、防卫服务及防卫情报,供给中华民国政府。第二条 中华民国政府对于美利坚合众国之防卫及该防卫之加强,将继续予以协助,并将以其所能供应之物品、服务、便利或情报,供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 材料二 为期更有效达成本条约之目的起见,缔约国将个别并联合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之共产颠覆活动。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2月2日)‎ 材料三 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及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反映了中美之间怎样的外交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外交状况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在不同时期签订不同的书面协定反映的本质问题。‎ 课堂练习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材料中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加强合作,反映出两板格局下法国在外交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合作,没有反映出欧洲国家间的合作,无法体现出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出现在1991年底两极格局瓦解后, 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法国的外交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仍然是维护本国的利益,没有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突出了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美国遏制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而非“冷战”政策彻底破产,A项错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B项错误;C项说法欠妥,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支持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能得出“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的结论,也不符合材料主旨。‎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与材料“中国人来了”吻合,故选B;C出现在1979年.D出现在2001年,时间不符,排除。‎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选项排除。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70年代中国遭受文革危害,没有强大到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D选项排除。‎ ‎5答案:B ‎6答案:B 解析: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下出现的.此前日本并没有一直谋求改善中日关系的迹象.故B项对材料理解有误.符合题意。‎ ‎7答案: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联合国”“击败了美国”可以判断这一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A项。‎ ‎8答案: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①正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中苏关系破裂,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②④正确;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故③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 ‎9答案:答案 C 解析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因而调整对外战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故选C项;1971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A项错误;B项与题干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10答案:答案 D 解析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①正确;依据所学,中美双方在公报中申述了各自的原则立场,双方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正确;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都表示要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③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属于1978年12月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内容,④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建交前的“芭蕾外交”,相当于中美关系缓和之前的“乒乓外交”,推动了1972年9月田中角荣的访华和中日正式建交,故D项正确。该事件发生在尼克松访华之后,受到了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A项因果倒置;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官方高度重视中国客人,并非单纯的民间友好,故B项错误;中日建交的实现以田中角荣访华并签署《中日建交公报》为标志,故C项错误。‎ ‎12. 答案 (1)关系:友好互助(同盟)。‎ 表现:两国在物资、情报等方面相互帮助,提高防卫能力;中国坚持抗战牵制大量日军,减轻美国(太平洋战场)负担;美国给予中国抗战军事援助;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任答三点即可)‎ ‎(2)状况:敌对。‎ 原因:阻碍中国统一台湾;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遏制新中国的发展;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变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影响: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直接促进中日关系的改善;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促使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问题:外交政策随着形势而调整,但其根本在于维护国家利益。(2)‎ ‎1.如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2.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3.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4.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5.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6.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7.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做出了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勾画了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图。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推进新型区域组织合作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D.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8.俗话说“家有芳邻满园春”“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9.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①派遣维和部队 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议员、记者、教师、学生、科学家和医生六类人员可以访问中国。这一规定反映(  )‎ A.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B.美国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毛泽东曾形象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这主要说明了(  )‎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非洲国家控制联合国 C.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12.“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挫败了美国“两个中国”的阴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认可 D.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我们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赋予一国的最基本权利。对中国人民而言,没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不难理解统一对一个国家多么重要和珍贵。毋庸置疑,中美国情不同,双方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相互之间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不断增强互信基础。‎ ‎——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   材料二 胡锦涛在讲话中就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深化合作提出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包括:巩固团结互信,夯实本组织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大反恐力度,构筑本组织发展的安全环境;深挖合作潜力,增强本组织发展的持续后劲;扩大友好交流,巩固本组织发展的人文基础;完善内部建设,健全本组织发展的决策机制;秉承透明开放,营造本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胡锦涛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作出更大努力。‎ ‎——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讲话(2010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二战后中美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基本策略。据材料指出中国组织和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二战以来的中国外交史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 ‎1.【答案】A 解析:从示意图中的时间上分析可知,1972年以后,中美进出口总额总体处于增长态势,但由于“文革”期间的“左”倾错误,中美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美进出口总额出现波动,A项符合题意。B项错在“始终”;C项错误,“文革”结束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消除……持续波动”的说法明显错误。‎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972年”可知,这受到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解冻的影响,表明了美国对新中国孤立遏制政策的破产,所以答案是D项。A、B两项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果;C项是新时代的外交实践,排除。‎ ‎3.【答案】D 解析:“冷战”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投票的结果……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中英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故选B项。A、C两项对中英双边关系的改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故排除。中英两国的关系虽然不断改善,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并没有消失,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材料中指出“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是带有强权政治色彩的大国外交,都容易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被认为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开始于1949年,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国家之间和平相处,但是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成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转折的情况下,积极通过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 ‎7.【答案】B ‎ 解析:根据所学,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对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做出重大贡献,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推进新型区域组织合作。故B项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举行的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不只是中国的周边国家;C、D两项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生的,均排除。‎ ‎9.【答案】D 解析:参加维和行动以及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都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而朝核六方会谈和上海合作组织会议都属于区域性的外交活动,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1969年7月”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主要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反映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材料中“从前门进来”是指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合法程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后门接纳”是指保留台湾的中华民国的席位,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故B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1972年;C、D两项材料未体现。‎ ‎13. 答案:‎ ‎(1)问题:台湾问题。原因:对中国:台湾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对美国:欲以台湾为基地威慑中国,维护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阶段:二战后初期: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发动侵朝战争,中美交锋;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21世纪以来: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策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开展“反恐”外交。目的: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启示: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开展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