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单元质量评估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单元质量评估3

第三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和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社会 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逐渐解体的经济形态是( D )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解析] 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的涌入,造成棉纺织业的衰败,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D 项正确。 2.(2019·苏州高一检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 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 )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解析] 大量的“洋纱和洋布”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 A 项。 3.(2019·焦作高一检测)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 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反映了中国( C )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D.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丝、茶等农 产品大量出口,日趋商品化,这说明中国已经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故选 C 项。 4.(2019·武汉高一联考)李鸿章在 1863 年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 船……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若驻上海久,而不能资取洋人长技,咎悔多矣!” 为此,他创办了( B )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发昌机器厂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由材料李鸿章“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及所学可知, 李鸿章创办了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B 项正确;A 项是曾国藩创办的;C 项是李鸿章创 办的民用工业,与材料内容不符;D 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李鸿章创办。 5.说洋务运动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依据是洋务运动( A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目的是维护统治 C.使清政府内部矛盾缓和 D.使中国强大起来 [解析]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实现近代化,故选 A 项。B、C 两项不是近代中国的 历史发展潮流;D 项与洋务运动无关。 6.李鸿章上奏朝廷称:“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 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商争衡,庶逐渐收回权利。”由此可知,李鸿章创办“此局”的 目的是( B ) A.解决民用企业困难 B.逐步收回国家利权 C.筹集军事工业资金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解析] 根据“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 商争衡,庶逐渐收回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为了与外国商轮争利、收回权利,创办 了轮船招商局,B 项正确;A、C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 限制,D 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7.1894 年,华盛纺织总厂投产之后,李鸿章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 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 质是( A ) 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解析] 华盛纺织总厂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投产后李鸿章下令各口岸的 其他企业十年内规模不能超过“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这反映了洋务派力图保证 自己的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故选 A 项。其他各项说法错误。 8.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说:“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 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其中“违反时代潮流”是指( C ) A.引进西方机械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维护封建政治制度 D.诱导私营企业产生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实现救亡 图存,故“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但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而不变革封建制 度,最终失败,故又“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违反 时代潮流”即指维护封建政治制度,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属于“适应时代潮流的 变革”范畴,排除;B 项本身与洋务运动不相符,排除;D 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 旨和题意,排除。故选 C 项。 9.“‘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 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公和永”营业失败的原因是( C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各项机 械均购自意、法等国……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可知,其反 映了民族工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故选 C 项。 10.(2019·四川学业水平测试)下列企业中由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是( A ) A.大生纱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发昌机器厂 D.继昌隆缫丝厂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方举赞创办发昌 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故选 A 项。 11.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 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 C ) A.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 B.属于资本主义工业 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工业。根据所学,江南制造总局属于近代洋务企业,大生 纱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 C 项正确;A、B 两项只符 合大生纱厂,故排除;D 项只符合江南制造总局,故排除。 12.1893 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后来又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设立分号。下列 选项中与瑞蚨祥属于同一性质的企业是( B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开平煤矿 D.轮船招商局 [解析] 瑞蚨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 A、C、D 三项都属于洋务企业,因此答案为 B 项。 13.江苏镇江的恒顺香醋驰名世界,恒顺集团的前身是 1840 年成立的恒顺糟坊。据史料 记载,从 1893 年到 1911 年,恒顺糟坊最兴旺的时期年产百花酒约 210 吨,醋 110 吨,酱 220 吨。这一时期,恒顺糟坊发展兴旺的原因包括( C )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大力推动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题干提到的时间“1893 年到 1911 年”可知,这正好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 时间,其原因应该是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推动,故 选 C 项;②④分别发生于 1912 年和 1914 年,故排除。 14.1912~1919 年时值北洋军阀统中国,这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是( B ) A.开始产生 B.迅速发展 C.日益萎缩 D.陷入绝境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12~1919 年”,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 天”,在中外有利因素的促使下,得到迅速发展,故选 B 项。 15.(2019·湖南学业水平测试)1914~1920 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 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D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解析]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1914~1920 年”可知,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 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项非主要原因,A、B 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正确。 16.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而成,透过产业工人人数增长最 快的时段可以窥见( C ) 时间 1842~1895 年 (甲午战争前后) 1895~1912 年 (辛亥革命前) 1912~1919 年 (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人数 约 10 万人 约 60 万人 约 200 万人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工人的数量于民国初年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民族 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工人阶级也随之壮大,故本题应选 C 项。洋务运动与材料中时 间不符合,故排除 A 项;十月革命爆发于 191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由题干中的 信息“五四运动前夕”即可排除 D 项。 17.1929 年,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在致国民政府请愿书中提出请求:增加外国火柴进口 税、减免铁道运输收费等。这表明国民政府时期( C ) A.轻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B.政府不关心国民经济发展 C.不平等条约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营企业面临官僚资本的挤压 [解析] 材料中“增加外国火柴进口税、减免铁道运输收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可知,西方通过 不平等条约在华获取一系列特权,并借此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C 项正确;A 项易错选,民族 资本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工业体系不完整,轻工业发展较好;B、D 两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18.(2019·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27 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 209.90 万枚, 1936 年达到 274.60 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 1927 年的 1.35 万台增加到 1936 年的 2.55 万台。 从 1931 年到 1936 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 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列强忙于一战 C.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 D.外国资本的排挤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全国华商的纱锭数、布机、发电量均大幅 增长,这与国民政府的支持息息相关,故答案为 A 项。 19.下表列举的是张裕酿酒公司在 1892~1941 年的一些重要事件。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 是( C ) 1892 年 张弼士投资 300 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1912 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41 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A.甲午战争后,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而成立 B.民国初年,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抗战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 D.近代史上,始终受到政府的压制 [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张裕酿酒公司创办于 1892 年,而甲 午战争开始于 1894 年,故 A 项表述错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排 除 B 项;C 项符合表中所述的 1941 年的情况;D 项与表中 1912 年的表述不符。故选 C 项。 20.(2019·武汉高一检测)1938 至 1940 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 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 104 家、90 家、10 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 迁企业( D ) A.平衡了地区间发展差异 B.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C.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 D.为持久抗战提供了保障 [解析] 据材料“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可知,重工业的内迁为持久抗战提供 了物质保障,故 D 项正确。 21.阅读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C ) 1937 年及 1942 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工厂(家) 工厂占全 国比重 资本 (万元) 资本占全 国比重 工人 (人) 工人占全 国比重 1937 19 0.48% 305.2 0.82% 5 787 1.26% 1942 546 20.56% 16 931 8.8% 33 074 13.7% A.西北成为我国近代工业中心 B.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布局 C.抗日战争促进了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解析] 由“1937 年及 1942 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中工厂数量、资本和工人占全国比 重可知 A、D 两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大量民族企业内迁,客观上促进了西 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B 项错误,C 项正确。 22.1940 年 10 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 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 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 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D ) A.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解析] 材料中日本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把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与日本本土一起纳 入到经济计划中,说明日本意在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纳入到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故答 案为 D 项。 23.(2019·南昌二中高一月考)1945 年 9 月 9 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 12 日 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 1 200。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 力,法币 1 元约合伪币 50 元。由此可知,这一规定( C ) A.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 B.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 C.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 D.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 [解析] 按照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 1 元约合伪币 50 元。但国民党却规定法 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为 1 200,这导致伪币大幅贬值,因此这一规定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 形势,故 C 项正确。A 项材料无法反映,排除;法币与日伪币的兑换比率同国民党军费问题 的解决无关,B 项不正确;这一规定与国统区的经济恢复无关,D 项不正确。 24.(2019·皖南十校高一联考)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 1948 年流行 的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 A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 [解析] 由“1948 年”“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可知国民政府无节制 地发行纸币,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境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为 A 项。 25.据统计,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 亿美元,其中美国 14.10 亿美元,占总量 44.10%,英国 11.15 亿美元,占总量 34.88%,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占总量 21.02%。由此 可见( D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 材料中“美国……占总量 44.10%”说明美国此时在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 D 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小题 15 分,第 27 小题 17 分,第 28 小题 18 分, 共计 50 分) 26.(2019·长沙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1856 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 总计 (包) 从广州出口 从上海出口 数量(包) 百分比(%) 数量(包) 百分比(%) 1843 1 787 1 787 100 - - 1845 13 220 6 787 51.3 6 433 48.7 1846 18 746 3 554 19.0 15 192 81.0 1853 62 896 4 577 7.3 58 319 92.7 1856 79 196 - - 79 196 100 ——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 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 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9 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 19 世纪后 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 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 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 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 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843~1856 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从图表“总计(包)”的纵向一栏可以总结出生丝出口数量逐年增多的 特点,从表格的出口地点来总结广州生丝出口数量减少,上海生丝出口数量增多的特点。第 二小问,可从导致这两个特点的原因出发,结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加以归纳。 [答案] 情况: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原因:五口通商(上 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6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 一起的。(3 分) [解析] 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从鸦片战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 影响来论述。 [答案] 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 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3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 发展的特点。(6 分) [解析] 第一小问,可结合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这一时代背景分析,另外还需明确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是洋务运动。第二小问,结合洋务 运动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特点:主要发展重 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6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 年,广东南海人陈启沅在家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这是中国民族资本经营 的第一家缫丝厂。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华商创办的机器缫丝厂逐渐多了起来。 材料二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1912~1919 年,中 国新建工矿企业 470 多家,资本近 1 亿元,再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共达 1.3 亿元以 上,相当于民国以前 40 多年的总和。 材料三 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 1921 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 的输入。1922 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与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 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 (1)材料一中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我国已存在哪些类型的近代工业?(2 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类型:纺织业工业。(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9 分)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欧洲列强忙于战争”等回答。 [答案] 条件: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政府实行奖励发展 实业的政策;中国人民掀起提倡国货运动。(9 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启 示?(6 分) [解析] 依据材料“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日本、美国、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与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得出其因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启 示”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因素: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启示:有利的 国际形势,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 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 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 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 年) 材料二 1937 年 3 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 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 18 个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 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 1936 年一直到 1937 年战争爆发之前, 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 到 1936 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 42.8 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 96.8%,原煤产量的 55.7%,发电量的 55%,棉布产量的 64%,外洋航运吨位的 83.3%,国 内航运吨位的 63.1%。1937 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 的 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 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 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 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 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 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 年的 4 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 40.18 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 3.64 亿元,仅占总额的 9%。这些资金包 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 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 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 7 500 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 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特征。(9 分) [解析] “背景”应牢牢抓住 1935 年这个时间点。从材料中归纳国内国外的背景,力求 全面。内容:依据材料得出,涉及农业、工业、就业、金融。特征:类比罗斯福新政得出—— 国家干预经济。 [答案] 背景:中国受到大萧条的冲击;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4 分) 内容:振兴农业;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整金融。(4 分)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1 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 分) [解析] “影响”应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答案] 影响:缓和了大萧条给中国带来的危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恢复、发展;为抗战 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 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5 分) [解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可以类比为民族资本主义得不 到有效发展的原因。从社会性质、政府措施以及政策的副作用等角度作答。 [答案] 原因:政府对经济建设投入的资金过少;政府对农民征收的赋税过重;政府直接 介入经营,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帝国主义依然把持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从根本上看是由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5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