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班)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班)试题

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 高二历史(选考) ‎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9.11.07‎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班级 座号 姓名 准考证号 流水号 ‎‎2019/11/07‎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涂到机读卡上并填写到答题卷的相应表格中)‎ ‎1.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 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 ‎4.“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与这一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 ‎5.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6.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7.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意”。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辩。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微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思想统一的局面被打破 ‎8.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9.有人评某书法大家常在醉酒后的书法创作神态是:“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下列书法作品与之风格一致的是( )‎ ‎10.后梁的宣帝有诗:“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纪事,宁同渔网时” ,据此判断宣帝诗中所涉及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一项伟大发明(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11.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 A.追求神仙乃是士人普遍风气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12. 宋代词人柳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无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虽然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还是轻视功名,沉溺市井,可以说是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的创作。柳永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 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高峰 ‎13.十七世纪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得到英国女王喜爱而进入国家剧场表演,18世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两本名著( )‎ ‎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②都弘扬了各自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元素 ‎③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④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世俗封建统治势力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 ②③④‎ ‎14.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 )‎ A. 人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15.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1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7.18世纪某位西欧思想家说:“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主权者在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他阐述的是(  )‎ A.社会契约说 B.三权分立说 C.君主立宪说 D.法律至上说 ‎18.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学者卡尔.莱昂哈德.赖因霍尔德解释说:“启蒙一般来说,意味着从能够具有合理性的人当中制造出理性的人。”这两人( )‎ A.对启蒙运动的看法有质的不同 B.都认为人类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C.都正确揭示了启蒙运动的内涵 D.都强调道德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9.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材料中的“某种法则”指的是( )‎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哥白尼“日心说”的问世 D.达尔文进化化的创立 ‎20.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 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21.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22. 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2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以上诗歌选自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该诗歌的创作风格与下列哪一人物作品风格相一致( )‎ A.拜伦——《唐璜》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C.毕加索——《格尔尼卡》 D.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4.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画家思念故乡之情。该画的风格应该属于哪一流派(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25.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借助神威阐扬人本观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26.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即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面对那些伪善的邪恶教士……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由此可见,该思想家( )‎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27.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28.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30.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其中31题24分;32题16分)‎ ‎3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贤能的智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 材料三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 ‎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社会的政体分别是什么?概括指出他们的各自依据。(12分,在回答“依据”时不照抄材料,否则不得分)‎ ‎(2)有人认为孟德斯鸠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看法更为客观准确,请从必修3所学的思想史的角度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6分,论证要史论结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梁启超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在国家产生、权力主体和治国方式三个方面的主张。(6分)‎ ‎3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侵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 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所拟的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有史有据)‎ SK 试 卷 分 析 S型错误(技能型错误)‎ K型错误(知识型错误)‎ 错误类型 涉及题序 失分 错误内容 涉及题序 失分 审题错误 ‎ ‎ ‎ ‎ ‎ ‎ ‎ ‎ ‎ ‎ 推理错误 ‎ ‎ ‎ ‎ ‎ ‎ ‎ ‎ ‎ ‎ 计算错误 ‎ ‎ ‎ ‎ ‎ ‎ ‎ ‎ ‎ ‎ 书写错误 ‎ ‎ ‎ ‎ ‎ ‎ ‎ ‎ ‎ ‎ 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 参考答案 高二历史(选考)‎ 一、选择题:30*2=60分 ‎1-5:CDACB 6-10:DCCDA 11-15:BACCC ‎ ‎16-20:DACBD 21-25:BBADC 26-30:DBDCA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24分)‎ ‎(1)伏尔泰认为:开明的君主制国家。(2)‎ 依据:皇帝的英明、睿智(或贤能的君主); 法律与伦理道德相结融合,以扬善为主要作用或仁义的法律。(4分,答对一点即得2分)‎ 孟德斯鸠认为:君主专制国家。(2(答成“专制主义”或“中央集权”也可相应给分。)‎ 依据:君主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法律取决君主意志,君主掌控最高立法和司法权。(4分)‎ ‎(2)论证:‎ 秦朝:焚书坑儒是思想文化的专制,即加强了专制主义;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宋明时期:确定了理学的统治地位,用以维系专制统治;清代: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6分,每点3分,答出任意2点即给6分)‎ ‎(3)梁启超国家观:在国家产生上:主张“社会契约”产生国家;(2分)在权力主体上:主张“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2分)在治国方式上:主张“以法治国”。(2分)‎ ‎33.(16分)‎ ‎【示例】‎ 论题:火车、轮船等的发明与使用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3分)‎ 阐述:火车、轮船等高效运输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冶铁业、采矿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促进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工具的进步也间接壮大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火车、轮船等运输工具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了平等意识的形成,同时方便人们的出行方式。(10分)‎ 结论:综上所述,交通工具的革新与进步,推动了社会政治 、经济、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变。(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