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部编版版必修上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卷6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部编版版必修上能力提升:单元测试卷6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本是诗书礼仪之邦,重视读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周朝,国家就设有图书馆,当时称“藏室”,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名闻古今中外的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是看守藏室的史官。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特别是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尤其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 人们每每谈到阅读,往往立刻会想到个人的学习和修养。古往今来,我们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俯拾皆是,最为深入人心的还是那些关于“读书改变命运”一类的名言,譬如“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周恩来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位中国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阅读目的的崇高价值决定了读者将付出艰辛努力。于是就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类的劝读诗,以及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类的勤学苦读故事,这些故事称得上启人心智、鼓舞精神。至于做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是对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有真切同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并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也不都要“望断天涯路”,不少人是为道德传承而读书,更有不少人是为个人修养而读书,还有的只是以读书为人生乐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读书而读书。‎ 上述关于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为学以致用,二为学以修为。前者强调实际效用,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后者注重审美愉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两类阅读的目的建构了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其实,从阅读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这两大传统并非泾渭分明,阅读可以同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在春秋时期,社会阅读、教育就同时体现了阅读的两大传统。孔子在教育上的“六艺之教”(礼、乐、射、御、书、数)和学术上的“六艺之学”(《诗》《书》《礼》《乐》《易》《春秋》),非常显然是实用与修养功能并存。直到汉代独尊儒术,官员进阶需要对儒术有所研读,这时候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到了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为官场人才选拔设计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的制度,学以致用阅读、专业性阅读、功利性阅读、应试性阅读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学习赶考成了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尽管其间也有居于科举“官学”“私学”之外的书院教育,主张以德为先、格物致知,但学以修为的阅读传统始终未能成为大多数学子读书学习的主流。直到当代,应试教育仍然是其最终归宿。此外,社会的价值取向,也过分地强调功利实效、精英目标。功利性阅读的教育目的,加上相对呆板的阅读教育方法设计,应试与成功就变成了阅读者、受教育者的唯一任务,他们是否在学习、考试的同时达到修身的目的,通常不在考量范围,因而许多时候这种阅读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 ‎(摘自《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中华民族重视读书的历史很悠久,我们的祖先早在周朝的时候,就设有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的“藏室”,老子还担任过看守藏室的史官。‎ B.中华民族是诗书礼仪之邦,春秋时期,那时诸子百家争鸣,尤其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更是我国很早就有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的有力证明。‎ C.中华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虽然从古至今一直很多,但人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学而优则仕”这一类关于“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 D.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其中既有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做研究的专业人士对此有真切同感。‎ 解析:曲解文意,不是“人们认为最有价值”,而是“最为深入人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B )‎ A.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与一般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之类的想法不同,他的这句名言说出了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虽然阅读或许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其过程是艰辛的,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更灯火五更鸡这一类的故事就具有启人心智、鼓舞精神的激励作用。‎ C.不少人选择读书,不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也不是为了刻苦钻研去搞学术研究,而是为了道德传承或个人修养,当然还有人只是为读书而读书。‎ D.阅读的目的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可以大致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强调实际效用的学以致用,二是注重审美愉悦的学以修为,两者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 解析:范围扩大,“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更灯火五更鸡这一类的故事”错误,“三更灯火五更鸡”只是劝读诗,不是勤学苦读故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阅读的目的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不相同。在先秦春秋时期,社会阅读和教育就同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 B.孔子的“六艺之教”和“六艺之学”说明阅读的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这两大目的并不矛盾,相反,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人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C.功利性阅读并非与生俱来,随着汉代官员晋升官阶对儒术提出要求,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学习赶考成为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D.当代的应试教育注重功利性阅读,在这种教育体系中,阅读者、受教育者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应试与成功,他们的阅读许多时候也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 解析:无中生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人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不能从文本推断出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28日,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在北京举行。据估计,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为近视高发人群,防控形势严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中国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说,全国“爱眼日”主题连续三年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近日印发,以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科学防控体系正在积极构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学组副组长杨智宽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从预防、检查和治疗三方面共同发力。防控的关键在于规范孩子的用眼习惯,通过可穿戴近视防控智能设备对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矫正。家长和学校督促孩子尽量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保证每天的户外1小时活动时间,做眼保健操等。‎ 专家认为,青少年由于还在发育,不适合接受近视手术。到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科学验配角膜塑形镜是有效控制、延缓近视发展、避免成为病理性高度近视的安全方法之一,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或8岁以下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 ‎(摘编自《专家: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亟待建立》)‎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征求意见稿》明确综合防控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摘编自《两部门拟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材料三:‎ 在北京一座四层高的眼镜城里,不到半个小时,一副眼镜就配好了。这确实不错,但戴眼镜的中国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多数是孩子。‎ ‎1970年,中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不到1/3,2014年已近4/5,一些城镇地区比例更高。2014年,近视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小学生,逾40%的小学生近视,是2000年的两倍;相比之下,在美国和德国,该年龄段人群的近视率不到10%。‎ 问题出在社会而非遗传上面。造成近视的最大因素是户外活动时间少。眼轴长度增加是引起近视的最常见因素,而日光照射有助于视网膜释放一种可延缓眼轴长度增加的化学物质。户外活动缺乏、作业多、近距离读书写字的多重作用,加剧了近视。在中国和澳大利亚,6岁孩子的近视率差不多。但中国孩子上学后每天只有约1小时待在户外,而澳大利亚的同龄人有三四个小时。‎ 视力差往往与收入高低和受教育多少相关,所以中国农村地区的孩子近视不太普遍。据卫生部统计,中国农村有1/3的小学生近视,相比之下,城镇地区的孩子有近一半近视。但农村同样存在视力问题。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项目发现,由于费用、学校对用眼健康不关注以及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的错误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1/6的近视孩子不戴眼镜。‎ ‎(摘编自《英媒:中国孩子户外活动少近视率远高欧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从材料一可知,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青少年近视高发。青少年不宜接受近视手术,可到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科学、安全地矫正视力。‎ B.到2023年,中国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逐年最少降低0.5个百分点,近视高发省份逐年最少降低1个百分点。‎ C.专家认为:近视度数小于、等于600或8岁及以上的患者可配戴角膜塑形镜,也可通过穿戴防控近视的智能设备对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和干预矫正。‎ D.从材料三可知,2014年,中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是1970年的两倍多,小学生近视率是2000年的两倍,而在美国和德国,小学生近视率不到10%。‎ 解析:关系错乱,“或”错,应是“及”。原文说“不建议近视度数大于600或8岁以下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即不建议两者中任何一种情况配戴角膜塑形镜;反过来说,同时满足“近视度数小于、等于600”“8岁及以上的患者”两个条件才可以配戴这种塑形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名师讲堂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近视高发,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形势严峻,应尽早建立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B.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引起国家重视,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已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并分阶段提出明确的防控指标。‎ C.文章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尤其是城镇的孩子近视普遍发生的情况及相关的社会原因,而中国农村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D.中国孩子上小学以后课业负担相对较重,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远少于澳大利亚的同龄人,自然会拉大中、澳两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差距。‎ 解析:时态错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实际上还未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故应将选项中的“已”改为“拟”。‎ ‎6.为什么中国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近视高发原因:①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少,学习负担重,而且对读书写字的姿势注意不够。②中国农村地区受费用、学校对用眼健康不关注以及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的错误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视力问题出现或加重。怎样解决问题:①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科学防控体系。②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的用眼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③从预防、检查和治疗三方面共同发力,防控的关键在于规范孩子的用眼习惯。④家长和学校督促孩子,保证每天的户外1小时活动时间,做眼保健操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怕见学生的老师 孙凡利 马友全县长是个怀旧的人。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后来他高升了,还回母校看过侯老师。最近,马县长听说侯老师退休了,去了槐花中学做后勤,正好教师节快到了,他就想过去看看。‎ 秘书得知马县长的想法,私下联系了槐花中学的杨校长。‎ 杨校长听说马县长要来,一口气说了几个“欢迎”,说侯得良每天都在学校,随时恭候马县长大驾光临。‎ 教师节这天,秘书告诉马县长:“今天去看侯老师吧,杨校长正在恭候。”秘书说,这次没提前通知侯老师,免得他像前次一样腼腆“请假”,让马县长白跑一趟。随后,马县长一行人坐上汽车,悄声向槐花乡开去。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杨校长不时给秘书发来信息,说侯老师一直在岗,让马县长大可放心。‎ 很快,汽车就开进了槐花中学。杨校长早早地等在那儿,等马县长下了车,他上前握住了马县长的手,寒暄后,三个人顺着过道来到教学楼后,杨校长指着面前的一排平房说:“这排是后勤办公室,侯老师在第三个门。”马县长瞅了一眼,第三个门正开着,看来,侯老师在。‎ 一行人来到办公室门口,杨校长喊了声:“老侯,看谁来了?”不过,屋里没有人应声。杨校长一步跨进屋里,扫视了一遍,侯老师并不在。看桌子上的茶杯还冒着热气,想必侯老师临时出去了。既然门都没关,看来没走远。‎ 办公室条件简陋,杨校长觉着在这里等不太方便,就请马县长到校长室等,大家坐下来喝起了茶。‎ 大约五分钟后,有人给杨校长打电话,说侯老师办公室上了锁。杨校长惊呆了,自己一直盯着侯老师,也就刚才陪马县长去校长室的工夫,侯老师就溜了?‎ 杨校长一边擦汗一边向马县长说出实情。马县长很惊讶,但还是冷静地说:“没想到侯老师还是怕见人。”杨校长盯着马县长:“怕见人?不对呀,侯老师平时挺外向的!”这么一说,马县长的表情不自然起来。县长微服私访吃了闭门羹,说起来真是没面子。‎ 突然,杨校长好像想起了什么,对马县长说:“我们可以查一下摄像头,看看侯老师去哪里了,学校的监控可是全方位无死角。”‎ 杨校长赶紧打开监控设备,调出侯老师办公室附近一个摄像头的监控录像,马县长也凑在电脑旁边。大家从屏幕上看到:就在刚才,侯老师进了办公室;没出几分钟,马县长赶到;大家刚走,办公室的房门,就被人从里边给关上了。‎ 侯老师没走,就在办公室!杨校长忍不住说:“太不像话了!”马县长却说:“我没说错吧,侯老师怕见人。”既然侯老师在办公室,那就去吧。马县长再次来到侯老师办公室门口,敲起了门。‎ 马县长在门外说道:“侯老师,我是马友全,您的学生,来看您了。我知道您在屋里呢。”‎ 好一会儿,屋里才传出声音:“你自己进来吧。”‎ 杨校长气得在心里默念:说他胖,他还喘上了。‎ 马县长答应了侯老师,侯老师这才把房门打开一道缝,说:“进来吧。”马县长让大家在外边稍等,自己一闪身进了办公室。‎ 师生相见,分外亲切,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松开。马县长发现,侯老师身后贴墙的橱子,门半敞着,瞅了一眼,明显有被人坐过的痕迹,他忍不住说道:“老师,您刚才……”‎ 侯老师点点头:“对,刚才我实在走不脱,就藏进了橱子,心想等你们走了再出来,没想到你们又杀回来了。”马县长知道侯老师腼腆,可也不至于这样吧?侯老师看出马县长的疑惑,主动说道:“我知道你心里装着老师,无论去哪里工作都想着报师恩。之前,你也回母校看过我好几次,可我是真心怕见你,铁了心要躲着你!”‎ 这番话说得马县长脸色青一块红一块的,半天才说:“莫不成我是大老虎?”‎ ‎“那倒不至于,不过,你可能感觉不到,”侯老师接着说,“前几年,你回母校看望老师,都要让我陪你满校园转。最后,还少不了照一张合影。”说到这里,侯老师扶了扶自己的腰:“每次照合影,你在一旁坐着休息,让老师站着演练队形。最可气的是,拍照时,你们领导坐在前排,老师却在后排站着。你名义上是来看望老师,我看呀,就是来为自己争一个尊师的美名。你坐到了县长的位子,却如此沽名钓誉,唉……”侯老师摇着头,又摸了摸自己的膝盖,说:“‎ 我的腰和膝盖现在都有毛病,不能长时间站着,所以,没办法,只好躲着你……”‎ 马县长的脸彻底红了,额头也出了汗,他站在侯老师面前,低着头沉思了半天,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学生。‎ 没一会儿,门打开了,大家“呼啦”一下围过来,马县长却摆摆手,说:“取消今天学校安排的所有活动,我和侯老师说说悄悄话。”‎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小说两处画线部分,只是刻画了杨校长溜须拍马的形象,与躲着不见学生的侯老师形成鲜明对比。‎ B. “怕见学生的老师” 这一有悖常理的标题,既给文章设置了悬念,也交代出小说要刻画的主要人物。‎ C.小说在结构上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语言质朴通俗,故事意蕴却很深远,以小见大。‎ D.小说中,马县长对老师的评价是“腼腆”“怕见人”;而杨校长的评价是“挺外向”。这些侧面描写既推动了情节发展,也更能激发读者对侯老师的好奇心。‎ 解析:不仅“刻画了杨校长溜须拍马的形象”,而且也为后面侯老师仍躲起不见学生的情节做了铺垫,使情节一波三折,让悬念更浓。‎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侯老师的形象。(6分)‎ 答:①关爱学生:马县长读书时,班主任侯得良对他特别好。②真诚坦率:指出学生这种看望老师尊师的行为是沽名钓誉。③重情义,讲原则:侯老师对学生在百忙中抽空看望自己的不忘师恩行为表示开心,“两个人的手握了好一会儿才松开”;可对于借机溜须拍马沽名钓誉的事,他选择躲避。(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有人说,小说的最后一段属赘笔,倒数第二段就可以收束全文。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一:不是赘笔。①_从情节上看:“说悄悄话”‎ 照应前文“师生相见,分外亲切”的内容,显出师生关系非同一般,也让情节更严谨。②从人物刻画上看:有了这段语言描写,才让马县长虚心接受老师意见、知错就改的尊师形象更加丰满。③从主旨上看:明确了“怕见学生的老师”并不是老师怕学生,而是怕形式主义。真正的尊师也不是“安排”,不是形式,而是发自真心,毫无功利的行为。揭示文章反形式主义、弘扬真诚的主旨。‎ 示例二:是赘笔。①从情节上看:以倒数第二段结尾,可收到戛然而止的效果,给读者增加更多的想象空间。②从人物刻画上看:此处的神态描写,已经刻画出了马县长在得知老师躲着不见他的真相后,知错的形象,所以不需要最后一段。③从主旨上看:倒数第二段就已经明确了“怕见学生的老师”并不是老师怕学生,而是怕形式主义这一主要内容。不仅揭示了文章反形式主义的主旨,也赞美了老师善于劝诫、学生勇于知错的美德。(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子潇字清卿,七岁而孤,家贫力学。登宣和中进士第。调真州刑曹掾,与守争狱事,解官去。改衢州推官。胡唐老奇其才,任之。属时多故,子潇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累官吏部郎中,求补外,迁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诸司馈礼,月以千缗,悉归之公帑。除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增租额,子以承买异冒占,力止之。时议者言:田之并太湖者被水患,宜分道诸浦注之江。诏子潇往案视。还言:“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从之。明州守赵善继治郡残酷,子潇率诸监司劾罢之。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吏不能欺,禁权家僦人子女为仆妾者。诏权户部侍郎,升敷文阁待制,复知临安府。调三衙卒修筑都城,不扰而办。金主亮渝盟,子潇献助军一十五万钱,特迁一秩。帝幸建康,充行宫留守参谋官。扈跸 还,复知临安府。金人来议和,子潇谓事情叵测,宜以军礼待之。孝宗嗣位,志图恢复,子潇练兵,习为“鹅鹳鱼丽阵”,上观于便殿,嘉之,赐金带。擢敷文阁直学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台谏王十朋、王大宝抗疏留之,帝曰:“朕委以防海,行召还矣。”初,海寇以赂通郡胥吏,吏反为之用,匿其踪迹,贼遂大炽,商舶不通。子潇以礼延土豪,俾率郡胥分道入海,告之曰:“用命者有厚赏,不则杀无贷。”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升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岁饥,告籴旁郡,米价顿平,民赖以济,进龙图阁学士,移知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赵子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B.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C.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D.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解析:“太湖当数州巨浸”,这里“巨浸”为“大湖”的意思,意为“太湖为数州大湖”,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D。“二十四”是修饰其前的“浦”的,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C,选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后世以郎中为各部要职。‎ B.知临安府,任临安知府。宋朝时,府的地方长官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一般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有时会兼领其他的官职。‎ C.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称作“扈跸”,而“驻跸”则指随从皇帝出行。‎ D.学士本为负责文学撰述之官,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事务,宋代始设专职,初入直馆阁者则称为“直学士”。‎ 解析:“扈跸”指随从皇帝出行。“驻跸”指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赵子潇刚直敢言,不畏权贵。入仕不久,他就与真州太守争论案件审理问题,并因此辞职而走;后来明州太守赵善继治郡残暴,他率众弹劾了他。‎ B.赵子潇心系百姓,体恤民情。朝廷想增加沙田芦场的承租费用,他据理力争,加以阻止;福州发生饥荒,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百姓得以保全。‎ C.赵子潇处事谨慎,重视军事。金人前来议和,他认为应当用军营的礼节来接待,以防意外;孝宗继位,他排练并献上阵法,受到皇帝嘉奖。‎ D.赵子潇为官清廉,明于吏治。他总领江、淮军马钱粮时,将所有馈赠全部上交国库;他看到明州官吏接受海盗贿赂相互勾结,就加以整顿,使海路畅通。‎ 解析:B项,“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错误,原文说他从别的郡中购买粮食,使粮食价格回落,没有交代他多方筹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时多故,子潇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5分)‎ 译文:恰逢当时变乱纷起,赵子潇辅佐胡唐老修缮城垣器械,苗、刘军队兵临城下,不能攻取,赵子潇凭借功劳晋升一级官职。(关键词:“属”“佐”“秩”_)‎ ‎(2)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5分)‎ 译文:众胥吏震惊、害怕,争着指明贼人所在之地,(赵子潇)把他们全部擒获。凡是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窝藏贼人的人,都彻底加以查办,海道于是得以畅通。(关键词:“悉”“禽”“豪猾”)‎ 参考译文 赵子潇字清卿,七岁就成了孤儿,家庭贫困,努力学习。考中宣和年间进士。调任真州刑曹掾, 因狱事与太守发生争执,辞官离去。改授衢州推官。胡唐老认为他才能出众,任用了他。恰逢当时变乱纷起,赵子潇辅佐胡唐老修缮城垣器械,苗、刘军队兵临城下,不能攻取,赵子潇凭借功劳晋升一级官职。累迁至吏部郎中,请求调到外地就职,任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各部门赠送财务,每月常有千缗,全部归入国库。授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朝廷派人检查沙田芦场,想要增加租额,赵子潇认为承买不同于冒名占有,极力阻止。当时谏议官上奏:挨着太湖的田地遭受水患,应分流路边各浦注入江中。皇帝诏令赵子潇去调查。回来后,赵子潇说:“太湖为数州大湖,松江一川怎能单独疏泄。前人在常熟北部开了二十四个浦口通往大江,又在崑山东南开了十个浦口使河水入海,现在全都堵塞,应该加以疏通。”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明州太守赵善继治理郡务十分残酷,赵子潇带领各监司弹劾(他),罢免了他的官职。被任命为直敷文阁、临安府知府,官吏欺骗不了他,禁止权贵之家雇良家子女为仆妾。下诏任命他暂代户部侍郎,升任敷文阁待制,又担任临安府知府。调用三衙士卒修筑都城,没有扰乱百姓就办成了。金主完颜亮背叛盟约,赵子潇献上助军钱十五万缗,特升官一级。皇帝到建康,(赵子潇)充任行宫留守参谋官。随从皇帝车驾回来,又担任临安知府。金人前来议和,赵子潇认为事情不可预测,应该以军营的礼节来接待。孝宗继承帝位,立志恢复国土,赵子潇练兵,演习“鹅鹳鱼丽阵”,皇上在便殿观看,对此十分赞赏,赏赐他金带。提拔为敷文阁直学士,调任明州知府、沿海制置使。台谏王十朋、王大宝上书直言留下赵子潇,皇帝说:“朕委任他防海重任,就要召他回来。”‎ 当初,海寇用财物买通郡胥吏,胥吏反过来被他们利用,隐藏他们的踪迹,贼人于是非常猖獗,商船不通。赵子潇以礼接待当地恃势横暴的人,让他们率领郡胥吏分路入海,告诉他们说:“听从命令的人有厚赏,否则格杀勿论。”众胥吏震惊、害怕,争着指明贼人所在之地,(赵子潇)把他们全部擒获。凡是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窝藏贼人的人,都彻底加以查办,海道于是得以畅通。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福州知州。当年闹饥荒,从别的郡中买入粮食,米价立刻平稳,百姓靠此得以接济。升龙图阁学士,调任泉州知州。乾道二年在官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蝶恋花 王国维①‎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②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注:①王国维,字静安。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面色更显憔悴。词人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在此时而作。莫氏于两年后不幸病逝。②不道:不料。‎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这首词未写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与妻子重逢,词人却黯然神伤。‎ B.“花底”二句写词人和妻子花下无语相看,绿窗前的芳春与天色无不同悲。‎ C.下片侧重写内心感受,一丝新欢和无穷旧恨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 D.上、下片的词意均有曲折,上片明转,下片暗转,匠心独运,甚是高妙。‎ 解析:“无不同悲”用语过重,妻子此时只是憔悴,从词中“俱暮”二字来看,可改为“都已迟暮”。‎ ‎15.近代词评家陈邦炎评论这首词说:“在静安眼中,人生的苦海,从时、空两方面看都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王国维是怎样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一层层表达内心痛苦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从时间角度看,作者由以前的离别之苦,写到眼前的相见之苦;由相见后“无一语”的神态描写,到期待傍晚灯下倾诉,而最终新欢不如旧恨多的心理描写,一层层表现了内心的痛苦。②从空间角度看,让人怅恨的天涯、花朵零落的暮春、绿窗前渐暗的天色、灯下对于相思的倾诉、镜中衰退的容颜、树上凋零的花朵,一层层渲染了凄清、悲凉的艺术境界。(每点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气吞万里如虎”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赢得仓皇北顾”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2)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 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解析: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语境中人们由“月背影像图”产生了对月球上具体情形的想象。应选“联想”。限制:不能逾越的一定界限。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语境中说“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因而“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无法进行。这里应选“制约”。亢奋不已:极度兴奋,不能自控。兴奋不已:非常高兴,兴奋得不能自控。语境中,中国航天取得进展,公众与网友感到兴奋。此处应选“兴奋不已”。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指月球探测数据不断传来。应选“源源不断”。分析可知,D项词语全都恰当。‎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解析:根据语境,补写的句子主语是“人们”,应使用主动态。A、B两项省略了主语,而采用了被动态表达,与语境表达不连贯。排除A、B两项。D项,“观察月球”的立足点应是“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们”语言累赘,说法不妥,目前地球之外还没有发现有人类,排除D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有语病,其一是“藏在”应搭配“深坑中”,排除C、D两项。其二是“研究”与“清楚”之间不需要加“得”,排除B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信息时代带来的“电子疲劳”,让人们“劳形”又“伤神”‎ ‎,数字技术__①__,也的确容易催生一种阅读焦虑。 __②__。在一定意义上,纸质书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意涵,所带来的文化体验也难以被替代。捧起一本厚重的实体书,往往能带来更明显的阅读仪式感。无论是触摸书本质感、品评封面装帧,还是以书会友、以文交心,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 __③__。‎ 答:①虽然极大拓展了人们的阅读园地 ②这是不少人重拾纸质书的重要原因 ③传统的书香仍具有独特的魅力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法国网球公开赛当地时间2019年6月2日进行了女双1/8决赛的争夺,中国组合郑赛赛/段莹莹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比赛,在第一盘浪费3个盘点失利,第二盘又以大比分落后的不利局面下,顽强反击,最终以2∶1战胜跨国组合卡萨金娜/康塔维特,晋级法网女双八强。这是郑赛赛第四次打进法网女双八强,而段莹莹则是职业生涯首进大满贯赛八强。当被问起双方的分工时,段莹莹说:“我的球比较重,有赛赛在网前,我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 答:关键信息:①2019年6月2日法国当地时间;②郑赛赛/段莹莹晋级法网女双八强;③郑赛赛四进法网女双八强,段莹莹首进大满贯赛八强;④分工明确配合好。‎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12月18日10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以下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几个片段:‎ ‎①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②‎ ‎1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③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④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材料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四个片段:①说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②强调的是实干;③说的是不能骄傲自满,要坚持梦想,继续奋斗;④强调的是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性。考生可围绕“实干”“坚持梦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等角度写作,可以围绕材料写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感触,也可以写从材料中获得的感悟。立意角度参考:成功来自实干;脚踏实地,奋勇搏击;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定信心,才能愈战愈勇,取得辉煌;坚定信仰,行动才能有目标;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