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质量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堂、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应是(  )‎ A.精神的火炬、文化交流的圣殿、丰富的人文资源 B.独特的魅力、世界文化的交融、多彩的异国风情 C.流动的艺术、历史发展的见证、优美的风景名胜 D.凝固的艺术、文明演进的缩影、独特的人居环境 解析:“精神火炬”是民族精神,A不选;B项中“多彩的异国风情”与题中材料不符;C项中“流动的艺术”与题干所指的“建筑博物馆”不符,答案选D。‎ 答案:D ‎2.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如果请你写一份“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贡献”的倡议书,应当运用的语句是(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而没有体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因此②不符合题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它的地位,也体现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文化,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3.目前,《习近平用典》热销全国,其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  )‎ ‎①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②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习近平引用的话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②④正确;①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答案:D ‎4.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有200余个包含中文渊源的词汇,许多汉语词汇已经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关机构预测:“由于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说明(  )‎ ‎①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经济发展也能增强文化影响力 ④‎ 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①说法错误;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了经济对文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 答案:C ‎5.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印痕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  )‎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媒介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里约奥运会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表明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也启示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非基本媒介,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而非“引进来”,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6.“文学的力量强大到使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世界另外一端人们的想法。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弭成见和误解。”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读应该是(  )‎ ‎①文学能反映一国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 ②文学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③文学可以代替实践成为文化产生的源泉 ④文学交流有利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通过文学能够了解世界另外一端人们的想法表明文学能反映一国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弭成见和误解”,表明文学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桥梁,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产生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不能消除,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7.江苏省徐州市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该镇有1 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启示我们(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要求我们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提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也没有涉及开发经济价值。故选A。‎ 答案:A ‎8.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 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体现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高度融合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③“达到了高度融合”说法错误,故排除;④“有相同的历史传统”不符合事实,故排除。故选A。‎ 答案:A ‎9.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④观点错误,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 答案:B ‎10.2017年春节期间,海南旅游市场做足“功课”迎接各地游客。该地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与当地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丰富了游客来琼度假的产品。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撬动了海南旅游假日市场。材料表明(  )‎ ‎①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②人们在旅游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④春节旅游让人们领悟了不同传统节日的韵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③错误,题中涉及的是海南文化,而不是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故排除。④与题意不符,题中海南文化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与当地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没有强调传统节日的韵味,故排除。‎ 答案:A ‎11.中央电视台“一带一路”的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通过讲述贸易、投资、中国制造、基础设施、饮食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故事,呈现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图景。该节目通过最新视频技术,使主持人“走出”演播室,在不同国家之间“穿越”,和观众一起认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方面的情况。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世界各地,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 A.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感召的强大功能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大众传媒是古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解析:A错误,大众传媒没有感召的功能;C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12.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题干表明了文化自身传承性特点,①②符合题意;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基本特征保持不变,④错误。‎ 答案:A ‎13.古老桑皮纸制作、普氏野马钢铁雕塑、小馕人等30多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在第二届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集中亮相,为观众带来了一次穿越时光的文化盛宴。此次文化博览会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力量”为主题,以创意和科技为核心,210家中外文化企业在572个展位上尽显独特魅力。此次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 ‎①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 ②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④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来源:Z&xx&k.Com]‎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来源:学科网]‎ 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错误;“文化创意产业”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未表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 ‎ ‎③不符合题意;“博览会”表明通过一定的途径可以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①正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符合题意。‎ 答案:D ‎14.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网络技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比如当今社会,人际传播还是最常见的传播手段,所以排除①,②③④正确表达了网络媒介的作用,所以答案为D项。‎ 答案:D ‎15.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招生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下列对教育认识正确的是(  )‎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故排除②;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 好途径是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故排除④。故选B。‎ 答案:B ‎16.“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呈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着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 ③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亘古不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这一标识创作体现了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①③适合题意;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②是错误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17.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配乐《红高粱》《大宅门》等多部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 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有价值的文化 ④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中“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可以判断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因为方法的创新是主观的,应取决于实践,故排除。④强调创新的作用,与材料强调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不一致,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18.我国年画由于题材狭窄、工艺落后、节令性强,因此仅能一息尚存,始终不能兴盛为一大产业。由此可见(  )‎ A.文化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解析:题中未体现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关系,人民群众的作用,也未体现文化的多样性,所以B、C、D三项本身观点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9.《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首档以诗词为焦点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据了解,央视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突破创新、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央视节目组这么做是基于(  )‎ ‎①专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专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推动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央电视台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突破创新、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是基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排除;④颠倒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20.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 ‎①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② D.②―④―③‎ 解析: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是指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进去是指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是指走出去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④—②;故答案选C。‎ 答案:C ‎21.“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梁齐作后尘。”‎ 杜甫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究辞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把握文化发展要注意(  )‎ ‎①文化的独立性 ②文化的传承性 ③文化的创新性 ④文化的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精词丽句必为邻”强调文化继承性,“恐与齐梁作后尘”强调文化要创新。所以选②③。‎ 答案:C ‎22.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时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一致的是(  )‎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创造出好的文艺作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④很好地体现了题干中的“和谐共生”的主题。‎ 答案:C ‎23.中国舞协副主席在点评创新舞蹈时指出,有的作品,别说观众,甚至连评委也看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他强调,虽然理解编导求新求变的努力,但是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风格属性不能丢,‎ 基本的民族音乐属性不能推翻,因为这种改动会导致民族舞蹈的文化属性、民族地域属性不清。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立足于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创新的社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舞蹈在求“新”的同时不能丢掉本民族特色,因此,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4.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市的高粱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结局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 ‎①挖掘文化潜力,繁荣文化市场 ②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③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 ④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应该挖掘优秀文化潜力,故排除①。材料未涉及该剧和大众传媒的关系,故排除③。故选C。‎ 答案: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来源:学#科#网Z#X#X#K]‎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9月4日晚,‎ 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在杭州西湖景区观看《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桥为景、湖为台,各方来宾置身于湖光山色中,聆听经典名曲,观看水上歌舞,感受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 这是一台饱含江南风韵、诗情画意的演出。流传此间的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美丽的爱情传说》通过越剧、小提琴、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态,再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如泣如诉的民间爱情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美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重新演绎了《难忘茉莉花》这首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风物的眷恋。‎ 这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水上芭蕾舞表演《天鹅湖》将虚拟成像和真人表演完美结合,优雅的舞者穿梭于银河流光般的古桥之下,令人赞叹不已。‎ 这是一台兼具古典现代、富于想象的演出。水中舞台、灯光、全息影像、LED、焰火等高科技舞台技术,使一个个音乐作品得到更加立体的呈现,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使观礼贵宾得到“动静皆入画”的全新体验。‎ 一小时,世界感受中国;一小时,全球音舞精品跃然眼底。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圆满成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取得成功的原因。(8分)‎ ‎(2)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请为中国文化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解析:第(1)问应仔细阅读背景材料,首先应概括出三层材料主旨,即“江南风韵、诗情画意”“中西合璧、文化交融”,还有“古典现代、高科技舞台技术”,然后再调动文化创新相关知识作答。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应围绕“对话”这个中心展开。‎ 答案:(1)①江南风韵、诗情画意,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2分)②中西合璧、文化交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3分)③运用高科技舞台技术,充分体现了古典中国的美学气质,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生辉。(3分)‎ ‎(2)凸显中国特色,展示民族风采;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艺的影响力等。(4分。若回答具体方式,符合题意,亦可得分)‎ ‎26.(15分)‎2016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共同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习近平指出,卢克索是古埃及文明的集中体现。这里的建筑反映了古埃及人民令人惊叹的智慧和科技水平。中埃都是文明古国,我们有必要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民间友好,巩固两国合作民意基础,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谈谈中埃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6分)‎ ‎(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9分)‎ 解析:第(1)问,围绕本题的文化交流分析意义,主要包括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提高文化竞争力 ‎,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等等。‎ 第(2)问,实质上就是考查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创新,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胸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同时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答案:(1)①中埃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埃及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2分)‎ ‎②中埃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 ‎③中埃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两国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分)‎ ‎(2)①坚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分)‎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③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要有熔铸百家的气魄。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3分)‎ ‎27.(15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文化是现代国家的必需品,唯有让法治成为民众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成一种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 材料二 我国著名法学专家马怀德教授指出,‎ 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对整个社会形成法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1)根据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9分)‎ ‎(2)根据材料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阐明专家建议的合理性。(6分)‎ 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包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等几个方面,可以结合材料内容,从以上角度具体回答。第(2)问考查文化传承的知识,要结合材料中的说法,找出理论依据,做到材料与理论一一相对应。‎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法治文化建设对实现法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将法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并付诸行动。(3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营造法治文化的氛围,有助于人们强化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3分)‎ ‎(2)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重视媒体对法治文化建设的作用。(3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要承担起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责任。(3分)‎ ‎28.(10分)中华五千年文化,熠熠生辉,如何正确认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下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弃其糟粕,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 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都可以看到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5分)‎ ‎(2)有人认为:“复苏儒商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5分)‎ 解析:第(1)问,解答本题必须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性的语句来概括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材料中“《道德经》的内容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表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继承的过程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 ‎《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表明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2)问,本题是评析题,对观点的评析要坚持辩证思维,既指出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不妥之处,然后结合课本知识作答即可。就本题而言,对“复苏儒商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进行评析。儒商精神是传统文化,本题可运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关键要指出儒商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对儒商精神不仅要复苏,还要创新和发展。‎ 答案:(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既要做好文化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又要做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 ‎②我们要继承《道德经》这个传统文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秀传统文化“光芒照耀”。(1分)‎ ‎③要对《道德经》里的传统文化思想加以发展,即立足现实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充实,注入更具活力的时代内容。(1分)‎ ‎(2)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儒商文化所提倡的在道德基础上发展经济,对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3分)‎ ‎②传统文化如果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没有因时而变,简单地复苏儒商文化,就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会起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1分)‎ ‎③对儒商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加以创新,片面的“复苏”,是一种文化守旧主义。(1分)[来源:Z。xx。k.Co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